91C8C562-B135-4E5F-BDFA-1745550CC0E3.jpeg

《毗婆捨那禪修二十八講》8/29

     [恰宓]

澳洲 堪培拉 28天密集禪修開示

 

 

第七講:增強五根的方法與平衡

 

今天是公元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在澳洲堪培拉,是我們第八天的禪修。

 

今天跟大家繼續講解五根這五項心理功能。五根也就是信心(saddhā)、正精進(vīriya)、正念(sati)、正定(samādhi)、智慧(pañña)。信心、正精進、正念、定力和智慧。智慧或慧觀,或者說是內觀的智慧,或者內在的覺悟。這五根必須培養,讓它強而銳利,修行才能夠成就。

 

增強五根的幾種方法

 

《清淨道論》的註解上講到有九種方法能夠使五根增強、銳利,今天只講幾種。

 

第一種方法:修行者他要相信一切法是變化無常的,他如果相信諸法無常這項事實,他就能夠生起要精進修行的慾望,這樣子能令他的五根增強銳利。當他相信一切事物是無常的,他的信心堅定,他能夠放下世間的執著,然後他能夠生起勇猛的精進,然後他的正念能夠持續增強,定力越來越深,然後慧觀的力量就銳利。然後他銳利的慧觀就能夠透視到一切法身心現象的真相,能夠見到一切身心的現象都是迅速生起,迅速消滅——生滅非常迅速,證實是無常的。

 

第二種方法是他必須很認真的修行。如果你修行的態度不夠認真,你就不能付出足夠的努力精進,也就不能達到滅除痛苦的目的。修行內觀,能夠讓修行者解脫一切的痛苦,過著快樂安寧的生活。所以你必須很認真的來修行內觀,很認真的修行,也就能夠讓五根增強、銳利。

 

第三個方法是你的修行必須穩定而且持續。穩定持續的修行,定力才能越來越深。如果你想讓你的修行穩定而持續,你就必須要努力的觀察每一瞬間所發生的身心現象,不能遺漏掉。每一瞬間、每一瞬間,你都必須要很小心的觀察。如果能這樣子,你的定力就會越來越深,然後覺悟的智慧會越來越銳利,能夠洞澈了見身心的真相。這樣子穩定持續的修行,能夠讓五根增強、銳利。

 

五根的平衡

 

在這五根當中有兩對是必須保持平衡,那就是信心和智慧必須平衡,精進和定力必須平衡,如此你能夠很容易就澈悟到身心的真相。在註解上講到,如果一個修行者他的信心強,智慧弱,這個人他會變得輕信,迷信。一些不應該相信的事情他很容易就會相信,這時候他很可能會被誤導到錯誤的路上,所以他必須增加他智慧方面,他必須常常聽聞佛陀的正法,研究佛陀的教導,親近正知正見的法師。他有充分的佛法的認知之後,他就不會再輕易相信一些不可信的事情。然後,如果一個修行者他的智慧強,信心弱,他是一個有豐富佛法知識的人,但是他沒有信心。這時候他變成一個頑固的人,他只相信他自己的經驗、他自己的推理和成見,這樣子他也是不可能修行有成就。他必須要親近正知正見、解行相應的法師,來增強他對正法的信心。

 

定根與精進根

 

再講到如果修行者他的定力強,精進弱。當他來觀察任何修行目標的時候,因為他定力深,他的心很容易能夠專注觀察。因為他已經有相當豐富的修行經驗,他的定力越來越專注在修行的目標,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夠一直專注下去。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沒有多加努力,沒有加以用心讓所觀的境界能夠越觀越微細的話,他的精進力會越來越弱。精進力弱下去的時候,他的心就會漸漸變得昏暗、沈重,然後最後他就被昏沈所超越。所以註解上講,定力強而精進力弱的修行者,容易轉變為昏沈。在我們這裡恐怕沒有人他是定力強而精進力弱的,一方面因為大家都是初學,都是初修,定力都還不夠深。其實一個內觀的修行者,他為了要達到一層接一層高層次的觀慧,他是需要某種深度的定力,但是所需要的定力不必太深。所以大家要小心,不要令你的定力太深。因為如果你的定力太深而精進力不夠,這時候沒有精進力的推動,定力不能持續。等到定力越來越弱下去的時候,你就轉變成昏沈。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容易:如果你感覺你的定力夠深了,你就多加一點努力來觀照,這樣子你的精進力跟上去,有精進力的推動,定力就能夠保持持續。

 

反過來說,如果精進力太強,定力弱,你就會變得心神不定、散亂,會覺得浮躁不安。前天有位修行者聽到我講解說觀察妄想的時候必須很有正念,很有精神,而且速度要稍微快,他修行的時候就照著來做。因為他的妄想很多,所以他觀察妄想的時候觀得非常的快,速度很快。當他觀察妄想速度很快的時候,就表示他必須付出很多的精進,他的精進力太強,遠超過定力,結果他人變得很浮躁不安,變得很累。因為他這樣日夜不斷很精進的在觀,身體發熱,頭部感到有壓力感到緊。因為他急著要讓心專注,要讓定力加深,所以他不斷努力觀,越觀越快,但是他忽視了我講解時所提到的一點:他忽視了我說觀的時候必須稍微快,而不是要太快。今天他好了,因為他瞭解到自己錯誤的地方。精進力太強的人,他必須要減低他的精進程度,令他的心保持穩定。他要做的只是保持正念,觀察所發生的一些身心現象,不要太急、不要太貪快。這樣子他的精進力變得穩定,他會感覺到舒適快樂,心越來越平靜,定力自然就能越來越深。

 

正念不怕太強

 

但是在這五根當中有一根不怕太強,這一根就是正念。正念是越強越好,不怕會太強,不必跟任何一項保持平衡。所以你來修內觀的時候,如果你能夠日夜保持正念觀察一切身心現象,你能夠正念不間斷,正念越來越強越來越有力。這時候你不能說「我的正念太強」,因為正念越強的時候,內觀力越銳利,你就透視身心真相就會越來越深,達到越來越高的觀智。所以我常常鼓勵大家要日夜保持正念,讓它持續不斷,能夠整天正念不間斷這樣子最好。

 

有一個修行者問到:「如果修行人他精進修行內觀兩個月,他能不能達到整天正念都不間斷呢?」我回答他說,「如果他能夠很忠實很認真的按照老師給他的指導來精進修行,他必然能夠達到整天正念都不間斷這樣的經驗。」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就請到緬甸我的修行中心來精進修行,你可以達到整天正念不斷。這是經由你自己親身的體驗來回答你。但是現在你不能修行兩個月,因為我們這一期禪修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而且我也不能待在這裡待到兩個月這麼久。

 

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保持穩定而且持續的正念,對於你修行的進步具有絕對的重要性,所以你必須努力,盡你一切最大的努力來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而且要越來越仔細。有一年,我在英國所辦的一次禪修,那是一期為期兩個月的禪修,大約有十八位修行者參加。其中有一位美國籍的比丘,年紀大概三十歲,他沒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參加全期兩個月,他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從他參加的第一天開始,他就非常仔細非常小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不管是站起來也好坐下也好,伸手屈手,每一舉一動他都非常慢非常仔細的在正念觀照。因為他不遺漏掉任何一個動作,所以在那一個月之內,他達到了第十一觀智,就是所謂行捨觀智。他的心變得非常的穩定,不受到一切外境的干擾:一切快樂的事情、苦惱的事情,都不能打動他的心,他的心一直保持中道。在他離開那個修行中心之前,他來向我頂禮告辭。他就說到:「如果沒有觀察日常生活,就談不上修行」。我一直記得他這句話,你們也應該記住這句話:「如果沒有觀察日常生活,就談不上修行」。他是從他自己親身經驗中講出這句話,因為他盡可能努力的觀照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而且越來越仔細。他能夠在一個月內達到第十一觀智,這是一般修行者很難達到的境界。他之所以能夠達到,是因為他努力觀照日常生活。如果你想像這一位美國籍修行者能夠得到這樣的成就,你就必須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正念觀照每一個動作,而且要越來越仔細。

 

這邊講到的這五根,這是每一位修行者必須要培養讓它增強、銳利,而且要保持平衡。能夠培養增強這五根,你就能夠超越五蓋的障礙,心能夠從五蓋當中清淨出來。這五蓋也就是貪欲蓋、瞋恚蓋、昏沈蓋、掉悔蓋和疑蓋。

 

因為你沒有付出足夠的精進

 

今天有一位修行者來告訴我他的疑問,因為他昨天聽了佛法講座,他瞭解到五蓋的這種障礙,他說他有第五項疑蓋,但是他並不是懷疑三寶或者是懷疑修行的方法。而是他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有沒有能力能夠修證佛法產生懷疑。我怎麼樣回答他呢?我回答他說:「因為他沒有付出足夠的精進,努力修行,所以他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他勇猛精進努力修行,他就不會再懷疑自己的能力,他絕對能夠達到相當高的觀智。」其實不只是他,在座的每一位都一樣,只要大家能夠付出足夠的精進努力,仔細觀照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大家都能夠達到相當高的,相當深的觀智。

 

行禪中見不到腳的形狀

 

當一個修行者他的五根增強、銳利,心能夠從五蓋障礙中清淨出來,他就具備銳利的覺觀力量,能夠透視到身心。這時候他開始了知身心的特殊性質,能夠分辨名色的差別,或者說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的差別,就達到第一觀智。譬如說你在走路修行的時候,在這個經行當中,你很專心觀走路的時候腳步的移動,從腳一舉起來就開始仔細觀察,但是這時候你的眼睛不應該東張西望,不應該看其他地方。因為雖然你在經行,在走路的時候很努力在專注,但是如果你的眼睛還是常常向其他地方看的話,你不能夠達到深的定力,不能夠觀見到移動裡面的真相。因為你的定力常常分散掉,定力常常分散掉就不能加深,所以你的內觀力不能銳利。所以在走路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收攝眼神,只垂視在眼前兩公尺的地方,不要左顧右盼。這樣子努力來觀照的時候,定力才能持續的加深。等到定力深到某一個程度,然後他就開始感覺到腳步變輕,他整個人變得非常的平靜,乃至覺得有快樂的感覺。當然這時候他不應該執著在這種平靜快樂的感覺裡面,不然的話它也是一種障礙,會阻礙他的進步。然後他了知有腳舉起的動作,還有觀察舉起的心;然後有跨出的動作,看觀察跨出動作的心;有落下的動作,看觀察落下動作的心。也就是他能夠分辨腳的移動是物質現象或者說身體的現象,觀察移動的心這是心理現象,他明顯的看出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的差別,或者說身心這兩種現象的差別。這時候他可能還感覺到腳的形狀和身體的形狀,還有這些形狀的感覺存在。但是當他的定力越來越深、內觀越來越強,他完全沒有見到腳的形狀,乃至於完全不見到自己身體的形象,這就表示他漸漸能夠去除自我的執著。

 

今天時間到了,最後祝福大家能夠付出勇猛的精進,都能夠達到大家的目標,證到離苦的涅槃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