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793.JPG

五十一.大堂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一條婆羅門村落的大堂。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畜生之中,獅子是百獸之王;在力量、速度、勇氣方面,牠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4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菩提分法呢?
  “比丘們,信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精進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念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定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慧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畜生之中,獅子是百獸之王;在力量、速度、勇氣方面,牠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五十二.摩利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摩利一個名叫優樓頻螺.劫波的市鎮。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當一位聖弟子的四根還沒有鞏固確立時,他的聖智是還沒有生起的;當一位聖弟子的四根鞏固確立時,他的聖智便生起了。
  “比丘們,就正如當一間尖頂屋的樑還沒有鞏固確立時,屋的尖頂是還沒有建成的;當一間尖頂屋的樑鞏固確立時,屋的尖頂便建成了。比丘們,同樣地,當一位聖弟子的四根還沒有鞏固確立時,他的聖智是還沒有生起的;當一位聖弟子的四根鞏固確立時,他的聖智便生起了。
  “這四根是什麼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確立信是為了帶來這慧根,確立精進是為了帶來這慧根,確立念是為了帶來這慧根,確立定是為了帶來這慧根。”
  
五十三.學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彌的瞿尸陀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沒有方法,能使一位學人比丘知道自己站在學人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學人;能使一位無學比丘知道自己站在無學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無學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比丘們,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有方法,能使一位學人比丘知道自己站在學人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學人;能使一位無學比丘知道自己站在無學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無學。
  “比丘們,什麼是能使一位學人比丘知道自己站在學人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學人的方法呢?
  “比丘們,一位學人比丘能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比丘們,這方法能使一位學人比丘知道自己站在學人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學人。
  “比丘們,再者,一位學人比丘這樣反思: ‘世尊說法這樣真實,有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有這種法的呢?’ 他知道,世尊說法這樣真實,是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有這種法的。比丘們,這方法能使一位學人比丘知道自己站在學人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學人。
  “比丘們,再者,一位學人比丘知道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能帶人前往最高的果位與終極目標,但他還沒有親身觸證這個果位與目標,還沒有以智慧透徹看清這個果位與目標。比丘們,這方法能使一位學人比丘知道自己站在學人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學人。
  “比丘們,什麼是能使一位無學比丘知道自己站在無學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無學的方法呢?
  “比丘們,一位無學比丘知道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能帶人前往最高的果位與終極目標,他更親身觸證這個果位與目標,以智慧透徹看清這個果位與目標。比丘們,這方法能使一位無學比丘知道自己站在無學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無學。
  “比丘們,再者,一位無學比丘知道所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將會滅盡無餘,不會再有任何六根在任何地方生起。比丘們,這方法能使一位無學比丘知道自己站在無學的境地,知道自己是一位無學。”
  
五十四.腳印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將所有眾生的腳印一起比較時,大象的腳印是最大的,能夠涵括其餘所有腳印。同樣地,在所有帶往覺悟的足跡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帶往覺悟的足跡呢?信根是帶往覺悟的足跡,精進根是帶往覺悟的足跡,念根是帶往覺悟的足跡,定根是帶往覺悟的足跡,慧根是帶往覺悟的足跡。
  “比丘們,就正如將所有眾生的腳印一起比較時,大象的腳印是最大的,能夠涵括其餘所有腳印。同樣地,在所有帶往覺悟的足跡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五十五.實木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實木的香味之中,紫檀是最香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菩提分法呢?
  “比丘們,信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精進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念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定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慧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實木的香味之中,紫檀是最香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五十六.建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建立一法的比丘,能善修五根。這一法是什麼呢?是不放逸。
  “比丘們,什麼是不放逸呢?一位比丘防護內心各種漏和有漏法。當他防護內心各種漏和有漏法的時候,信根便會逐漸修習圓滿,精進根便會逐漸修習圓滿,念根便會逐漸修習圓滿,定根便會逐漸修習圓滿,慧根便會逐漸修習圓滿。
  “比丘們,就是這樣,建立一法的比丘,能善修五根。”
  
五十七.梵天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的尼連禪河岸邊,坐在一棵牧羊人的榕樹下。這時是世尊初覺悟的時候。
  這時候,世尊在閑靜處,內心這樣反思: “勤修五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什麼是五根呢?
  “勤修信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精進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念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定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慧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
  這時候,梵天.娑婆世界主知道世尊的心。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梵天.娑婆世界主在梵世間隱沒,在世尊跟前出現。之後他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向世尊合掌,然後對世尊說: “世尊,正是這樣。善逝,正是這樣!大德,勤修五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什麼是五根呢?
  “勤修信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精進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念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定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勤修慧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
  “大德,我之前在迦葉等正覺座下修習梵行,在那裏,我稱為沙訶迦比丘。大德,那時我勤修這五根,清除了貪欲,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的梵世間之中。現在我稱為梵天.娑婆世界主。
  “世尊,正是這樣。善逝,正是這樣!我有這種知,我有這種見,勤修這五根,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
  
五十八.野豬洞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靈鷲山的野豬洞。
  在那裏,世尊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一位漏盡比丘,是由於看見什麼得益,而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呢?”
  “大德,一位漏盡比丘,是由於看見無上的安穩,而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一位漏盡比丘,是由於看見無上的安穩,而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
  “舍利弗,一位漏盡比丘,是由於看見無上的安穩,而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然而,怎樣得到這無上的安穩呢?”
  “大德,一位漏盡比丘修習能帶來平息、正覺的信根,修習能帶來平息、正覺的精進根,修習能帶來平息、正覺的念根,修習能帶來平息、正覺的定根,修習能帶來平息、正覺的慧根,因此而得到無上的安穩。大德,一位漏盡比丘,是由於看見這份無上的安穩,而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一位漏盡比丘就是這樣得到無上的安穩,由於看見這份無上的安穩,而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
  “舍利弗,一位漏盡比丘是怎樣展示出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的呢?”
  “大德,一位漏盡比丘敬順導師,敬順法義,敬順僧團,敬順修學,敬順禪定。大德,他是這樣展示出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的。”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一位漏盡比丘就是這樣展示出對如來或如來的教法作出最高的恭敬的。”
  
五十九.生起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只有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世上才會有供人勤修的五根生起。
  “這五根是什麼呢?這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只有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世上才會有供人勤修的五根生起。”
  
六十.生起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只有善逝的律存在,才會有供人勤修的五根生起。
  “這五根是什麼呢?這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只有善逝的律存在,才會有供人勤修的五根生起。”
  
  第六無題品完

六十一.結縛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根。什麼是五根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勤修五根能帶來結縛的斷除。”
  
六十二.性向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根。什麼是五根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勤修五根能帶來性向的根除。”
  
六十三.生命歷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根。什麼是五根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勤修五根能帶來遍知生命歷程。”
  
六十四.漏盡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根。什麼是五根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勤修五根能帶來結縛的斷除,能帶來性向的根除,能帶來遍知生命歷程,能帶來漏盡。”
  
六十五.兩種果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根。什麼是五根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勤修五根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
  
六十六.七種利益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五根。什麼是五根呢?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比丘們,勤修五根會得到七種果和利益。這七種果和利益是什麼呢?
  “當下取得究竟智。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會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會斷除五下分結,得中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生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不能得生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無行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不能得生般湼槃,不能得無行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有行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不能得生般湼槃,不能得無行般湼槃,不能得有行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上流般湼槃。
  “比丘們,勤修這五根會得到七種果和利益。”
  
六十七.樹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一條婆羅門村落的大堂。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在閻浮提各種樹之中,蒲桃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菩提分法呢?
  “比丘們,信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精進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念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定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慧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
  “比丘們,就正如在閻浮提各種樹之中,蒲桃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六十八.樹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一條婆羅門村落的大堂。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在三十三天各種樹之中,香遍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菩提分法呢?
  “比丘們,信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精進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念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定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慧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
  “比丘們,就正如在三十三天各種樹之中,香遍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六十九.樹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一條婆羅門村落的大堂。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在阿修羅世間各種樹之中,雜色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菩提分法呢?
  “比丘們,信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精進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念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定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慧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
  “比丘們,就正如在阿修羅世間各種樹之中,雜色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七十.樹之四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一條婆羅門村落的大堂。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就正如在金翅鳥世間之中,睒摩羅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比丘們,什麼是菩提分法呢?
  “比丘們,信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精進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念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定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慧根是能帶來覺悟的菩提分法。
  “比丘們,就正如在金翅鳥世間之中,睒摩羅樹是被視為最高的。同樣地,在菩提分法之中,慧根是被視為最高的。”
  
  第七菩提分品完

七十一至八十二經
  (十二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九十一.東方之一至一零二.大海之六》十二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5

第八恆河品完

八十三至九十二經
  (十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三九.如來至一四八.布料》十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

第九不放逸品完

九十三至一零四經
  (十二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四九.勞力工作至一六零.河》十二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

第十建設品完

一零五至一一七經
  (十三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六一.尋求至一七零.愛》十篇經文大致相同,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

第十一尋求品完

一一八至一二八經
  (十一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七一.流至一八零.五上分結》十篇經文大致相同,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

第十二流品完

一二九至一四零經
  (十二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零三.東方之一至一一四.大海之六》十二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

第十三恆河品完

一四一至一五零經
  (十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三九.如來至一四八.布料》十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及把四個分段 “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 、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修習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 、 “修習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 轉變成只有一段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第十四不放逸品完

一五一至一六二經
  (十二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四九.勞力工作至一六零.河》十二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及把 “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 轉變成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第十五建設品完

一六三至一七五經
  (十三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六一.尋求至一七零.愛》十篇經文大致相同,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及把四個分段 “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 、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修習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 、 “修習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 轉變成只有一段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第十六尋求品完

一七六至一八五經
  (十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一七一.流至一八零.五上分結》十篇經文一致,只是內容由八正道轉變成五根及把四個分段 “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 、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修習能進入不死、邁向不死、最終會帶來不死……” 、 “修習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 轉變成只有一段 “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

第十七流品完

---------------------------------------------

1 “未知當知根” (anaññātaññassāmītindriya)是指一個修行人想要得到證知的質素,他的內心這樣想: “我要知道我之前還沒知道的。” 這種 “求知” 的質素稱為 “未知當知根” 。 “知根” (aññindriya)是指一個修行人得到了證知的質素。 “具知根” (aññātāvindriya)是指一個修行人已經具有證知的質素。 “未知當知根、知根、具知根” 這組名相在經中比較少出現。
2 “一種” (ekabījin)、 “家家” (kolankola)、 “極七有” (sattakkhattuparama)也是在經中比較少出現的名相。從經文的文義中可知道,這是初果果位由高至低的三種劃分。 “一種” 幾近 “二果向” ,原文是 “只有一粒種子” 的意思,指一種聖者只會返回欲界受生一次便會入滅。 “家家” 的原意是 “從一個家族再到另一個家族” 的意思,指家家聖者會在欲界之中由一個家族投生到另一個家族,即是指返回欲界受生兩至三次便會入滅。 “極七有” 聖者返回欲界受生極其量只有七次便會入滅。
3 樂、苦、喜、惱、捨五根是在經中很少出現的法義,這篇經文五根的次序跟之前所述的亦有所不同,經中再提到以五種定境一一來平息五根,但內容跟一般的經義有不對應的地方,如在三禪之中,一般的經義明顯還有身樂,但在這裏說是息滅樂根。這篇經文也找不到相對應的漢譯本《阿含經》作為參考對照。譯者個人意見認為,這篇經文帶有《論藏》的特質,可能是一篇從《論藏》的義理加插進《經藏》的經文。
4 這裏的 “菩提分法” 是指五根。
5 第七十一至一八五經共一百一十五篇經文都是一些跟《道相應》中的經文重複的部分。巴利聖典協會所出版的巴利原典也沒有把這些重複部分刊出,只是給予經文的號數及少許經文概略。因為這一百一十五篇經文的內容跟《道相應》中一些經文一致,讀者可在本學報第六期的《道相應》之中找出這些經文,然後把八正道的內容轉為五根便行了。
  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這七科解脫道以八正道為中心,但七科亦可各自成為一條獨立的解脫道。修習八正道可使人得解脫,修習四念處、四正勤以至七覺支均可使人得解脫。因此,很多描述八正道的經文,它的內容同樣可以描述四念處、四正勤以至七覺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