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le-lavender-field-provence-france.jpg  

老年人的心理變化與調適

   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卓良珍

台灣的社會隨著經濟蓬勃的發展及醫藥衛生的進步,男女的壽命皆延長。於公元2011年以後,台灣的男性平均壽命維持在76歲左右,女性則為82歲。超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亦快速增長。公元1975年以前,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僅3%,到了1989年即達到5.8%,1990年有6.2%,於1993年9月已達7.02%(1472000人),於1996年已超過8%(約有1620000老年人),公元2000年將有8.4%的老年人口。依照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處的統計,由於台灣的生育率逐漸趨於穩定,可望達到人口的零成長目標。 於1992年,每100個工作人口必須扶養10個老年人。到了公元2036年,台灣的總人口數將超過2500萬人,屆時每100個工作人口將扶養35位老年人,顯示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政府及民間慈善團體亦積極籌畫老年社會福利制度的政策,鼓勵老年醫學之研究及服務。

壹. 影響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

一. 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降低

人類老化的過程中, 部分的腦神經傳導物質, 由於其前驅物質之合成脢的活動量減少而逐漸喪失, 以致於影響到老年人的腦神經功能及心情. 例如 :

1.腦幹裡的多巴安Dopamine ( DA ) 的減少 :

   引起老年人的說話慢, 哀悼時間較長久, 行動緩慢, 神經協調能力退化, 身體姿勢難堪, 個性固執而刻板, 以及心情低落等, 嚴重者會有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ism 的表現.

2.新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 NA )減少:

   導致意識的警覺狀態, 敏捷度降低, 無法敏銳地應付外界環境的改變, 對於需要「阿沙力」,較急迫去解決或決定的事情反應遲鈍或猶豫不決, 甚至引起遲緩型的憂鬱症(Psychomotor-Ret-ardation Depression). 陽光可以促進新腎上腺素之分泌, 而舒暢胸懷, 興奮身心. 中國字「春」三個人下面有日( 太陽 ),表示人們在陽光下有「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風滿面,喜氣洋洋」.有了陽光就有快樂, 就有喜氣與健康. 北歐三島國家是個沒有戰爭的社會主義國家, 人民的自由.民主 和平及經濟地位優越,社會福利制度良好的挪威.丹麥.瑞典三國家,冬天裡陽光不充足, 人們心情就顯得鬱悶寡歡, 而自殺率是靠近赤道國家(雖然經濟不好,但陽光充足)的兩倍. 陽光帶給西班牙人的喜樂, 義大利人的熱情與巴西人的歡欣. 所以老年人冬季裡應該多接觸溫暖的陽光, 以提升心情的歡愉以及活力朝氣.

3.血清激壓素Serotonin( 5-HT )減低:

     會減少唾液的分泌而口乾,緊張,胃口差,腸胃功能不良,縮短與夢有關係的異型睡眠時間,半夜早醒,失眠,煩躁,容易擔心小事情,易怒,囉唆嘮叨,全身無故酸痛又檢查不出什麼病,怨嘆,自責,人生乏味,孤單感,甚至引發坐立不安型的憂鬱症( Agitated Depression ).

4.膽鹼激素Acetylcholine( ACH )的減少:

   影響老年人的記憶力,尤其對於即刻或最近的事物容易遺忘. 老年人在尋找東西,找來找去卻找不到,有人問他在找什麼東西?他答說「我忘記了我在找什麼東西了?」想要尋找的東西, 馬上又忘了,令他困擾不已. 此激素的缺乏,亦影響老年人的判斷力, 感官知覺的接受度降低, 而容易產生錯覺, 誤會別人, 甚至對於事情的解釋錯誤而懷疑別人,導致疑心妄想, 人際關係不良等. 嚴重者形成退化型的癡呆症( Primary Degenerative Dementia ).

二. 退休的社會心理壓力

   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是個壓力. 西洋有一句話: What is Happiness? Something to do , Something to hope , Sometjing to love, 退休似乎剝奪了老年人的快樂和幸福感, 因為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做, 沒有目標可以盼望, 沒有對象可以去關愛. 退休亦似乎將老年人的價值感與成就感埋藏了, 而帶來了閹割的焦慮感Castration Anxiety, 「 你有工作-成就 , 我沒有(小雞雞)」,「你行( 神氣 ), 我不行( 沒用,起不來 )」,許多人的退休並不代表工作能力的喪失, 而是工作環境, 生存競爭等新陳代謝的壓力所帶來的. 所以會心不甘, 情不願地退休. 公元1880年代, 即有政府強制65以上的老年人必須退休, 當時代僅有2%的老年人口,尚不致於造成社會上的大問題. 但今日的時代卻大不相同. 「退休」好像是讓那些長期工作的老年人可以有一個永久性的休假, 看起來是美意 , reward. 但是退休後卻減少了經濟的收入 人際關係的隔斷, 權力地位的喪失, 孤單, 無聊, 看天花板, 喝茶, 自我認同的迷惘與茫然.

三. 面對死亡越近的事實

   古代的人, 除了舊約早期時代人物長壽之久, 大多較近代的人短命. 公元前3000~2000 B.C.的平均壽命最短, 只有20歲左右, 少有人活過60歲以上. 直到公元300年, 羅馬人大多活到30~40歲, 也難得有人活過了60歲, 所以那個時代的社會, 沒有所謂的老人問題。到了十九世紀, 公元一八○○年代之後, 由於人類醫藥衛生的發達而延長了人類的壽命。 然而自從舊約聖經的創世紀第六章所描述的人類以來, 少有人活過130歲以上, 即使醫藥衛生在怎麼發達, 環境污染再怎麼減少, 輻射線的危害再怎麼降低, 人類最長的壽命也難超越130歲。 除非, 將來上帝允許人類有能力從基因工程來改造人類的基因體質, 而延長壽命。 以目前人類的智慧與力量想要利用基因工程延長小昆蟲兩倍以上的生命都沒有辦法, 更何況是人類這麼複雜的基因結構更是好不容易, 可見上帝還沒有意思在近代裡要人類延長其最大的壽數 ( Maximum Life Span )。老年眼見親朋好友一個個地消失在世界上, 亦由不得地想到自己還剩餘有多少的年日能夠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倘若自己消失在這個原本存在的世界上, 是不是一輩子的辛勞努力所塑造, 建立好的「自我完成」Self-fulfill,「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d 的成果將要隨著生命的不存在而消失? 因此, 有的人寫回憶錄, 見證集, 自傳; 有的人拼著老命寫一些訓勉的話, 著書寫作, 想存留一點智慧的結晶或文化的遺產等貢獻給子孫後代, 來顯示生命的活力或影響力依然存在。

   面對死亡的日子越來越逼近的壓力, 老人會變得比較喜歡收集, 保留瑣碎的東西, 包括過去用過的而目前已經不在有用的東西, 或目前雖然還能堪使用但年輕人認為早就該汰舊換新的東西。喜歡回憶過去輝煌的戰史, 成功的偉業, 講故事, 聽老歌(懷念昔日喜愛的歌曲), 吃家鄉菜, 欣賞舊照片, 參觀名勝古蹟, 賞閱紀念品或古董等等懷念舊情的心境及行為。 這是潛意識裡使用「退化」的心理防衛機轉來解決內心底處對死亡的恐懼及壓力的表現。

有些人會變得比較幼稚, 依賴, 無理取鬧, 自我中心,不能體恤別人,或時常埋怨這個, 不滿那個, 批評這裡, 怪罪那裡, 甚至成天這裡痛, 那裡不舒服, 這樣不對勁,那樣也不好, 似乎活得不很愜意,全身檢查也沒什麼大毛病, 就是整天唉唉叫。這些都是面臨壓力的時候顯意識裡所運用的投射﹑內射﹑退化等新裡的防衛機轉來保護自我的強度〈ego strength〉,藉以逃避或解決壓力的威。

貳、 老年人的社會再適應

一. 慢慢來

   上帝讓老年人的行動都緩慢, 是有祂的美意, 是上帝保護老年人的一種表現。老年人的動作遲緩,整個生命的節奏都隨著年事的增長而緩慢下來。走起路來慢吞吞的,說話也是慢慢一句一句的,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對答如流。 老年人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完成工作,由於反應較為遲鈍,而常常拿不準時間、把握不住時間,尤其是必須在短時間必須完成反應的行為更會如此。例如過街的時候常常會碰到紅燈止步而急切萬分。 因此,老年人最好是:

1.避免時間壓力過於繁劇的場合, 勿單獨過交通頻繁的馬路。

2.限制自己每日的活動量與範圍。 不能再像年輕時代那樣地東南西北跋涉﹑日夜奔波﹑要有節制。

3.分層負責,逐步授權給後輩,自己居於督導、督促的地位。

4.做事宜採取謹慎.小心的態度,以提高精確度來換取速度。

5.不宜體位突然的變化, 例如突然站立、搖頭、玩大風吹、蹦蹦跳跳、急忙趕火車等易產生體位性的低血壓﹑骨折﹑心臟病發作﹑血壓高﹑腦中風等意外。

二、多活動:

1.老年人的腦血管逐漸硬化,而管腔變得狹窄或梗塞使得腦部血流較減少流通,以致於腦細胞長久的缺血引發神經性脫髓鞘、神經軸消失axon loss,或gliosis而逐漸發生老人癡呆症。因此每天或每週三次有氧運動 〈心跳需要達到110—120跳 / 每分鐘〉,每次20—40分鐘即可, 另需有氧運動前後各十分鐘熱身及冷卻。協調、平衡及節奏性的運動較佳。 切勿急躁、不認輸地想獲得冠軍而拼命運動。 例如慢跑、快步走、舉啞鈴、游泳、跳繩、騎自行車、羽毛球、回力球、有氧舞蹈、韻律操等。

2.多看書 : 不但可以溫故知新,且思想仍在運轉而促進腦部血流的血液循環,減低腦細胞退化的速度,避免發生老人癡呆症,前國防部長俞大維部長是很好的例證。

3.手工藝、打麻將、彈琴等刺激五官及皮膚觸覺的周邊神經反射到大腦中樞而促進腦血流,減少腦細胞退化的程度。

4.空氣要流通 : 老年人的腦血管硬化了之後,對於缺少血流或缺氧狀態較為敏感,尤其下皮層〈髓質層〉白質的血管分佈本來就少於上皮層的灰質處,一旦天氣太悶熱,耗氧量增高,或空氣不流通,氧氣不夠之時,則因跟情緒有關聯的髓質層缺乏氧氣,會使老年人突然生氣、煩躁、激動、甚至短暫喪失定向力Disorientation,及產生急性混亂狀態.

三. 睡眠要充足

     雖然老年人的睡眠時間尤其是跟夢有關係的異型睡眠逐漸縮短,但並不代表老年人不需要正常人有的睡眠時間,老年人晚上睡得短些,白天中午可以多睡些時間來彌補,睡眠足夠,注意力才不會太分散,也不會健忘,心情才會穩定,對身心的健康亦會有幫助。老年人不能像年輕人從事違反生理健康原則的熬夜工作、通宵打麻將、跳舞等,一旦異型睡眠剝奪太多,突然有一天入睡的時候,造成異型睡眠過份的反彈補償,自主神經跟著過份地興奮起伏,容易形成高血壓、腦中風、心臟病、胃出血等。「人賺得了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有些癡呆症或視覺、聽覺較遲鈍的老年人,晚上因光線較黑暗,聲音比較安靜,所謂的「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會感覺到缺乏安全感而害怕不安,產生失眠、吵鬧、亂叫、幼稚、退化、半夜起來亂走、吵人。這時候可以開燈,放一點有人講話的聲音的收音機,增加安全感。 牆壁顏色要亮麗、平和,不要太灰暗、單調,但也不能太鮮豔、複雜,會引起老年人的錯覺及誤解而沒有安全感。

四 . 參加義工

   人類的心智功能最高峰是在80歲左右,過了80歲的老年人因神經細胞的退化速度加快,而心智功能也跟著快速下降。 人一生豐碩累積的經歷與判斷力在80歲時達到最高點。雖然記憶力沒有年輕時代這麼強,但綜合起來80歲是人生最高智慧的結晶期。所以,退休以後的老年人還是可以繼續貢獻他的智慧、經驗在社會上,發揮其內在的潛力,藉以保留其原有的價值與自尊心。 因為已經退休,再也拿不到原來應有的待遇,只好做義務性的工作。例如到孤兒院關懷孩子們、在醫院陪伴孤單的患者去散步、照X光、作環保義工、打掃環境、清理垃圾、陪牧師去探訪信徒,電話諮詢等等,表現出愛心的人生觀,尊重生命,以及「施比受更有福」的見證。

五 . 避免生氣

     西洋有一句話:「生氣是拿別人的過犯懲罰你自己。」別人做錯事,自己看不慣卻生氣得怒火衝冠,引起高血壓、胃痛、胃出血、心臟病等。 尤其老年人的身心更經不起突然的刺激、挫折或打擊,會很敏感地影響下視丘分泌交感素引發腎上腺髓質層分Catacholamine升高而產生高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胃出血等急症,甚至突然死亡,所謂的「氣死人」。 聖經上也勉勵人「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生氣的時間越短越好。「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快快的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連生氣都要緩慢下來,才有益於身心的健康。

六 . 尋求社會的支持

   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理論於西元1976年由Cobb所倡導,他認為社會的支持包括了:愛、被愛與關懷、自尊心、價值感、人際間的相互施恩惠、彼此之間的瞭解,體恤及互相的溝通、聯繫等皆可以緩和生活的壓力,而減少疾病的機會。老年人因為親人好友一個個地離開,又退休之後社會地位及人際關係驟然減少,會感到孤單寂寞與無助的心理壓力,若缺乏社會支持,則此種社會壓力久而久之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 Cortisol 升高,而產生血糖高、胃酸分泌高、血脂肪、膽固醇分泌高、骨質疏鬆、血管更硬化、免疫力降低。 以致於許多的慢性病就來了。有人上班的時候,健康的很,活活跳跳,一退休數年之後就體弱多病,顯得很蒼老。 有些老人太太死掉,缺乏另一半的社會支持,過幾個月之後即生重病或跟著去逝了。所以,老年人除了需要親人的陪伴之外,知己好友之敘舊、參加社團、教會等人際關係的活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預防老年癡呆症等。社會支持可以增強個人對於生活事件變遷時的適應能力,而舒解為了適應生活事件所伴隨而來的壓力。顯然的,社會支持有緩和或調停生活上飽經滄桑之苦,或重大的變遷、創傷等之害,而保留著足夠的信心與希望可以繼續存活下去。

     親人好友若是無法與老年人居住在一起,至少也要多來關心、探望他,是幫助老年人度過孤單寂寞晚年的最好社會支持,使他有足夠的信心與希望繼續存活下去。 老年人亦應多參加社團活動、老年社、宗教活動等,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際關係層面讓自己殘燭的生命焟焟發光,照亮教堂、社區裡。女性老人比較男性老人更參與宗教活動,而且比年輕人更能從聽道理的心靈層面轉化成外在表現的付出行動,不只是聽道理,也行出了道理。 社會支持可以滿足老年人「安全感」「愛、被愛與歸屬」「自尊心與價值感」的心理需求,使他渡過一個又喜樂又幸福的晚年。

七 . 常存感恩的心

     雖然老人知道自己在世上的年日不多時,有多少的無奈與感傷,但是只要「盡人事、聽天命」心存感恩的心,好好注意保養身心的健康。 至於上帝要給予多久年日的歲數,有神的計畫與安排,有神的美意與界定,人是不能勉強與貪求的。像是秦始皇花了畢生的功夫,花心機去遍尋長生不老的偏方是枉然的。近日有不肖之徒,為了騙取老人身上的存款,看出了老人「怕死」的心理弱點,推銷假藥、假補品等,老年人因為貪戀世上的生命,想要多活久些年日,沒想到吃了不但無益,反而吃了很多重金屬,危害肝臟,腎臟的功能。而更容易早死,弄巧成拙。 老年人不能太貪心、貪求無厭,該得的要得,不該得的不要強求. 不要為所沒有的怨天尤人,埋怨上帝;要為所擁有的感謝神。孔子說:「…….六十而知天命;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要老年人有所節制、不貪求、滿足現況、用感恩的心來接受上帝所給予的一切,珍惜神所賜予的每一件事物,才是身心健康生存之道的法則。

     人類自從公元1900年以來,女性的壽命皆比男性長久六至九歲左右,呈平行軌道線,100年以來不變,可能是女性的基因或體內特殊的荷爾蒙所帶來較強韌的生命力所致。上帝是公平的,女性雖然在家庭或社會的地位較委屈於男性,但神讓女性活得較久,也是神的心意,做女性的要更懂得感謝神,懂得凡事謝恩。

     舊約聖經詩篇第90篇摩西的祈禱,發人深省與得安慰:「…….我們的一生年日是70歲,若是強壯可到80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煩愁,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你指導我們如何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歡呼、喜樂。」

       「日落西山」表示人生的最後一站已是晚霞滿天,即將步入黑暗。有些人以感謝喜悅的心情在欣賞這一刻美景-----夕陽無限好;但是也有人無心欣賞,他的心情在為天黑而焦慮----只是近黃昏。 然而,我們有個信念是,雖然明天的日子如何,我們不知道,但我知道上帝掌管我們的明天,握著我們的手前行。雖然黃昏將逝,黑夜將來臨,但只要黑夜一過,黎明就會來臨,到了明天就是光明燦爛的前途,一個上帝為我們預備好的地方。

參 . 結語

     一般老年人對於社會國家不一定有什麼豐功偉業的貢獻,但其中,不乏終其一生默默的耕耘,曾經歷盡滄桑,飽嚐波折,辛勤勞苦地為人類的福只貢獻其心力的無名英雄,已是鞠躬盡粹的實現自我、完成自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豐富、寶貴、閱歷資深,是值得年輕後輩的敬重與敬佩。聖經上提示我們:「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歌德於他80歲時候才完成「浮士德」的鉅著,大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在98歲也完成了大壁畫「菜盤陀戰役」,愛因斯坦、海明威、蕭伯納、邱吉爾、美國雷根總統等,都是晚年的時候才完成了他們偉大的事業。

   老年期不是人生的結束階段,而是人生命的完成階段,就如同老年人頭上的銀白色冠冕那般輝煌與絢爛,是一個值得歡呼喜樂與頌揚讚美神的年日,一個值得老年人再次去體驗神的信實與公義、無比的愛,以感恩的心來數算恩典的年日。老年人也當憑信心仰望神,等候主的再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