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9738B9-4E8F-41D3-A89F-978E0EFC2FDA.jpeg

【醫學觀點與佛法觀點的瀕死過程、死亡現象】

 

[慧岳]

 

一、醫學觀點的瀕死身體症狀及生理變化      

             摘自空大《臨終關懷與實務》

 

      瀕死病患的身體症狀、生理變化,簡述如下:

 

(一)呼吸系統

 瀕死前的呼吸困難通常是多重因素造成且無法完全改善,例如:肺炎、肺泡吸收氧作用減低、氣管阻塞、呼吸肌肉之收縮作用消失、腦部呼吸中樞功能喪失等。其症狀包括:

 

1.呼吸速率變慢或變快、呼吸深度變淺或變深。

2.鼻翼煽動。乃吸氣時因用力過度,兩側鼻翼均吸到中間,呼氣時放鬆而形成。

3.身體其他部位為加強呼吸作用,以供應所需氧氣,故出現肩部及頭部抬起、胸部肌肉強力收縮、張口呼吸以及「陳氏呼吸」。(陳氏呼吸,其呼吸頻率會漸漸變快又漸漸變慢,間有呼吸暫停的情況)。

  臨終前的呼吸型態通常會是淺而費力,出現「呼吸暫停」的頻率增加,隨著呼吸次數增加常伴隨「焦慮」的產生,甚至出現掙扎情形。瀕死病患喉頭肌肉鬆弛無力,無法有效清除分泌物,在吸氣、呼氣同時震動喉部肌肉,而形成「咕嚕咕嚕」類似痰音的噪音,被為「死前嘎聲」(death rattle)。瀕死病患偶而也會發生「嘈雜呼吸急促聲」,其真正原因不明,呈現每分鐘30~50次嘈雜及大聲的快速呼吸。

 

(二)神經系統 主要指

     1.意識的改變,心智意識狀態的差異可從「清楚警覺」、「嗜睡」、「反應變慢」或「無反應」至完全「昏迷」。

     2.有的病患則有「定向感混亂或躁動」的現象,並失去與現實世界的接觸。而在臨床上較常呈現的症狀:坐立不安、譫妄、嗜睡、昏迷、多發性或大發作痙攣。

 

(三)心血管系統

1.隨心臟功能減弱而改變,造成脈搏次數增加、微弱(絲脈)且不規則、四肢脈搏逐漸變弱而消失,最後消失的是心尖脈搏。

2.血壓逐漸降低,終至無法測量到。

 3.心臟及肺臟功能不良導致氧氣不足,「還原血紅素」量增加,遠端肢體發紺。

4.皮膚變得濕冷、斑駁暗沉。

5.全身冒汗、水腫。

6.體溫會開始下降,通常由下肢開始變冷而後漸向全身,若是腦部有腫瘤或敗血症則可能導致全身發熱。

7.若有血液流失,會引起貧血、呼吸困難及虛弱。

 

(四)/泌尿系統

主要是因為腎藏功能減緩或「攝取量減少」,「尿量逐漸減少」,甚至「無尿」,此與部分藥物作用可能有相關﹝例如:嗎啡、抗膽鹼激素類藥物﹞。「膀胱括約肌鬆弛」可能造成「尿失禁」,「膀胱逼尿肌無力」則可能造成「尿滯留」,此在臨終病患多半為不可逆之原因。其它,例如:藥物、前列腺肥大、過度虛弱、沮喪、意識不清等許多原因,也可能造成「尿滯留」的現象。

 

(五)肌肉骨骼系統

肌肉張力逐漸鬆弛,病患會虛弱無力,身體活動力降低、肢體難以移動(通常由下肢開始,漸進至上肢),身體變得不靈活或關節僵硬,移動時可能會疼痛;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無法保持防護性或舒適性的姿勢。

 

(六)消化系統

1.瀕死病患會出現吞嚥困難或胃口降低情形,吞嚥反射及作嘔反射可能消失。

2.腸蠕動減少,使得胃無法將內容物排空至小腸,因此常造成「胃脹」情形。

3.腸道肌肉張力逐漸降低、蠕動力減低或沒有力氣解便,加上固定不動或藥物引起,使糞便堆積於腸道內而發生「便秘」,甚至導致「糞便嵌塞」。

當病人步入生命末期時,食物和水分的「食用量」會漸漸減少,此乃自然生理現象,故病人臨終前,很少會覺得餓或渴;甚至都會呈現「食慾不振」的情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全身「基礎代謝率降低」及「身體需求量減少」,所以不會感到飢餓。

 

           (七)感覺/認知系統

1.「視力」會變差,只能看到近物,而後只能看見光,病人會轉向光源,最後會變成什麼都看不見、對光反應遲鈍,眼睛會呈半開狀,有時還會出現薄膜覆蓋眼球充滿水狀物質,看起來像透明玻璃珠,臨床上稱為「翳狀膜」或「荔枝膜」。

2.「聽力」是最後受影響的感官,許多人直到死亡前一刻仍有聽覺。

 

(八)出血

常造成的原因為:

1.「局部性腫瘤」進行性破壞所致出血,例如:「腹腔內腫瘤」可能凝血功能異常合併負(腹?)壓增高,導致腫瘤破裂出血。

2.另一種是「腫瘤侵犯大血管」並破壞血管壁結構時,該處血管可能會在某一外力(咳嗽、血壓升高)牽扯下破裂而大量出血,此情形常見於「頭頸部癌症」病患合併有「頸動脈或頸靜脈侵犯」時。

上述兩種情形,都可能造成病患「生命微象」改變,例如:血壓降低、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九)外觀

1. 面部肌肉鬆軟,故雙頰隨呼吸而起伏活動。

2. 臉部結構改變,導致假牙無法戴上。

3. 肌肉因失去張力且貧血,而造成「希氏面容」,或稱「死容」,其特徵為:削瘦尖銳的鼻子、眼眶凹陷、耳朵冰冷、額頭皮膚粗糙、臉部呈綠、黑、死灰或鉛灰色,眼睛可能半睜凝視著、眼神呆滯、光反射消失、眼鞏膜水腫、嘴巴無法閉攏。

4.有的病人外型明顯地削瘦,猶如皮包骨。

5.全身皮膚暗沉,可能顯得蒼白、寒冷、全身冷汗,即使調高溫,四肢仍感冰涼或濕冷。

6.四肢看似發紺且有斑點或呈斑駁顏色。四肢冰冷及斑駁顏色,乃為接近死亡的重要症狀之一。

7.皮膚溫度及顏色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周邊循環衰竭的緣故。

 

 

二、佛法觀點的瀕死過程、死亡觀

 

(一)北傳觀點

每種宗教、文化都有關於生死與靈性的討論,包括:從生到死之間的變化、對死亡的看法與態度、死後世界的描述、死亡過程中的心念掌握等,大都承認死後世界的存在,以及生前的作為影響死後去處。
 

佛法揭示生命的轉換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每期雖有不同生命體及現象,但是生命本質卻持續存在,不曾消失。生死、死生是連續的循環,死亡不是結束,是生命另一期的開始。每個階段的心性成長會直接影響下個階段的去處。因此,佛教很重視瀕死過程中的心念引導。

 

基於此,佛教對臨終者所說的語言、行為與環境之影響心念特別重視,對剛過世的往生者,還會在四十九日內透過誦持經典、說法開示、法會等方式助其提起正念,以求往生善處。這樣的作法在漢傳及藏傳佛教中,持續了千年以上的傳統歷久不衰,對臨終者的善終與家屬的悲傷輔導,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A.如何面對死亡?

 

世間無常、人命旦夕,死亡何時來臨往往無法預料。但佛法卻教導我們不必焦慮,以感恩及歡喜心面對「生」與「死」,並隨時為死亡作好準備。在一息尚存時學習佛法的見地與行為,並經常反省死亡的意義和無常的多面,幫助自己恆常修持法門,涵養慈悲心及信心,如此,當面臨死亡時,即使是突然意外且遭逢巨大的痛苦(例如:因車禍、登山、溺水……等殞命),心中也不會有辛酸、悔恨、畏懼,只會產生信心,並在慈悲心引導下,安詳捨報,往生佛國淨土。

 

眾生隨業流轉,生死都做不了主,但卻可以在活著時珍惜生命,盡今生的責任努力奉獻,成長自身智慧,提升生命意義與品質,並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如此即能從「隨業生死」轉為「超越生死」。(摘自聖嚴法師《生與死的尊嚴》)
 

B.死後的世界?

 

()死後的型態-中陰身

從人一死亡到投生前的階段稱「中陰身」,除極善、極惡之人,一死亡即升天或直墮地獄外,一般人皆因善業惡業未定,會經歷中陰身時期,待業緣成熟以便投生。故從死亡開始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都可能是中陰身投生關鍵期間,四十九天後會投生他道。故於中陰身期間為之念佛求生西方尚可得度。「中陰身」因無肉體束縛,故具五種自然能力(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但不是一般所稱的「鬼」(鬼是六道之一,僅為投生型態之一種。)

 

()死後的去處-「輪迴生死」或「解脫生死」

「六道」為眾生生命型態,由上而下依序為「上三道」(天、人、修羅道),及「下三道」(畜生、鬼道、地獄)。眾生在死亡後,便會依生時所造「受報投胎」。六道眾生,生死無法自主,只隨業受報,生生死死不斷往來六道之間稱為「輪迴」。惟有「人道」能受苦受樂、分辨善惡,故有造善、惡業能力。因此把握人身奉行善業,便能在這一世結束後,往生善道甚至依持佛法,修行「戒、定、慧」三學,斷除煩惱出離輪迴,解脫生死成為小乘阿羅漢,或自主生死成聖位菩薩,及至於解脫生死開悟成佛。

 

()往生受報的原理

死後會投生何處,最主要依據以下三種因素:

1.隨重:視善業、惡業何種分量重,便投生至該道。(臨床法師因此注重病人從生命回顧的陪伴中,肯定其人生價值、善業,對於愧疚之事能有機會懺悔,令心回復清淨)
2.
隨習:無大善、大惡時,會隨時生前特定的強烈習氣,投生至相應之道。(臨床法師則誘發病人能更上一層發願學習菩薩道的精神,期望來生慈悲心性更成長)
3.
隨念:視臨終時的心念而決定去處。(基於此,臨床法師重視末期病人靈性課題的舒緩、改善,令病人心無掛碍,並以佛法開啓智慧、慈悲,超越生死的恐懼。在瀕死過程則注重引導與親友的互相感謝、祝福、道別,與開示佛法幫助提起正念。)

 

C.解脫生死的法門?

佛法能致現生、後世之福。平日修持佛法的人,不但在活著時「身心自在,利人利己」,死後更能往生善道,甚至解脫生死。因此,能否順利往生,最重要是平日修持與準備。死後由親友代做佛事雖有助往生,但遠不及自己在生時的修行,故佛教徒平時若能用功修學佛法,將法門熟練到融入自性,並用之來反應任何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使死亡不期而來,都可成竹在胸解脫自在。修學佛法有二大類:自力法門、他力法門。修學內觀、四念處者是謂自力法門;仰仗佛菩薩的願力的念佛法門是為他力法門。在臨床,與自力法門相應的病人,法師大都以觀呼吸的「安那般那念」傳授病人受持修學。他力法門的念佛法門比起內觀等自力法門,普遍地被一般民眾所接受。念佛人以往生淨土為志趣。淨土是諸佛以慈悲心廣大誓願所成就,提供眾生得以往生,進而「解脫生死」。「淨土」又稱「佛國淨土」,是有別於「六道」之外的去處。若眾生依持某法門便得以求生該淨土。

在無數的淨土中,「西方極樂世界」最為人所熟知,是無量久遠前,由西方「阿彌陀佛」所成就。凡所有眾生,即使造了五逆十惡,只要深信且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一心不亂專持「阿彌陀佛」名號,不但能消除現世煩惱及過去罪障,得種種利益,臨終時更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此蓮華化生,壽命無量,永離生死流轉之苦,享受莊嚴勝妙之樂。並在淨土中繼續薰修佛法,直到證入聖果,再回來救度眾生,這就是「往生西方」的由來。而專持「阿彌陀佛」名號的念佛法門,是現在眾所熟知的「淨土宗」。修習「淨土法門」之人,平時常念阿彌陀佛,念茲在茲,即使遇臨終時,佛號仍會自然由心升起藉此念佛因緣定可往生極樂淨土。

(以上取自「蓮花往生淨土手冊」)
 

Hui-Yueh按:佛教的死亡觀中重點之一的「生命不死」觀,能療癒認為死亡是生命終止、斷滅所引發的煩惱心,又「往生受報的三因素」觀,能令人重拾自我生命要自我負責的自主感,及燃起每個當下都有機會可以超越煩惱的希望,此能緩和無助、無望、憂鬱感。

 

(二)藏傳觀點

       摘自《西藏生死書》

 

五大分解               

 

外分解

外分解就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當死亡來臨時。首先會覺察到五根如何停止運作。如果床邊的親友在講話,到了某個時候,只會聽到他們的聲音,卻分辨不出在講什麼,這表示耳識已經停止運作。如果看著面前的一件東西,只能看到它的輪廓,卻看不出細節,這就表示眼識已經壞了。鼻、舌、身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當眼、耳、鼻、舌、身的感覺不再被完全經驗到時,就表示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分解過程。接下來的四個階段就是四大的分解:

 

地大-身體開始失去一切力量,一點力氣也沒有。坐不起來,挺不直,也無法握住任何東西。沒有辦法撐住頭部,覺得好像在掉落,沈到地底下,或被重力壓碎。有些傳統的典籍說,這就好像一座高山壓向我們,而我們被壓扁了的感覺。我們覺得沈重,任何姿勢都不舒服。也許會要求別人把我們拉高,把枕頭墊高,或者把被單拿掉。臉色變得蒼白,兩頰下陷,牙齒出現斑點。眼睛變得比較難睜開或閉上。當色蘊在分解時,我們變得軟弱無力。心被激動,變得錯亂,但隨即又陷入昏迷狀態。這些都是地大溶入水大的徵象。這表示與地大有關的氣越來越無法提供意識的基礎,而水大的能力越來越明顯。所以,心中出現的「袐密徵象」是見到閃閃發光的幻象。

 

水大-開始無法控制身上的液體。流鼻水、流口水,眼淚可能會流下來,大小便也許會失禁。舌頭無法轉動,眼睛開始覺得乾澀,嘴唇下垂,蒼白而無血色;嘴巴和喉嚨變得黏黏的,像被塞住的感覺;鼻腔塌陷,變得非常口渴。我們顫抖抽筋。死亡的氣味開始籠罩。當受蘊在分解時,身體的覺受減弱,交替出現苦和樂,熱和冷的感覺。心變得模糊、挫敗、暴躁和緊張。有些人說,覺得好像要掉入大海滅頂或被大河沖走一般。這些都是水大溶入火大的徵象,換成火大在支持意識。所以,心中出現的「袐密徵象」是見到霧氣,帶著稀薄的煙霧漩渦。

 

火大-嘴巴和鼻子完全乾澀。身上的溫度開始降低,通常是腳和手開始冷起,最後是心。也許有蒸氣般的熱會從頂輪產生。當我們的呼吸經過嘴巴和鼻子時,它是冷的。我們再也不能喝或消化任何東西。當想蘊在分解時,我們的心一下子清明,一下子混亂。記不得家人或朋友的名字,甚至認出他們是誰。因為聲音和視線都已經模糊了,越來越難認知身外的一切。卡盧仁波切寫道:「對臨終的人來說,內心的經驗如火焚身,好像陷入熊熊烈火之中,或全世界都在焚燒一般。」這是火大正在溶入風大的徵象,火大支撐意識的功能越來越減退,風大則越來越負起支撐意識的作用。所以,心中出現的「袐密徵象」是見到閃閃發光的紅火花跳跳躍在露天的大火上,有如螢火蟲一般。

 

風大-呼吸越來越困難,空氣似乎在喉嚨裡逸散;開始喘氣,發出粗重的聲音;吸氣變得短而費力,呼氣變得比較長。我們的眼睛上翻,整個人完全動不了。當行蘊在分解時,心變得昏亂,對外在世界毫無所知,每一件東西都變得模糊。我們與物質環境接觸的最後感覺正在流失。開始產生幻覺,看到種種幻影:如果生平做很多壞事,也許會看到恐怖的形象。我們生平的一些夢和恐怖時刻重新上演,甚至驚嚇得想要哭叫。如果我們是過著友善和慈悲的生活,也許會看到快樂的天堂景象,「遇到」可愛的朋友或覺者。對善人來說,死時只有安詳,沒有恐懼。卡盧仁波切寫道:「臨終者的內在經驗是強風橫掃臨終者的整個世界,這是無法想像的旋風,正在毀滅整個宇宙。」這些是風大溶入意識的徵象。氣全都集合在心輪的「生命氣」中。所以,心中出現的「袐密徵象」是見到一支燃燒的火炬或燈,發出紅色的光芒。

吸氣繼續變得越來越短促,我們的呼氣則變得越來越長。這時候,血集中起來,進入心輪的「生命脈」。三滴血聚集起來,一滴接著一滴,產生三個長的、最終的呼氣。然後,突然間呼吸停止了。

 

只有微溫還留在我們的心上,一切主要的生命徵象都停止了,這時候就是現代醫學檢驗所謂的死亡。但西藏上師提到內在過程仍然繼續者。在呼吸停止和「內呼吸」結束之間,一般說為時約「吃一頓飯的功夫」,二十分鐘左右。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整個過程也許很快就過去了。

 

內分解

在內分解的過程中,粗細意念情緒都在逐一分解,臨終者會遇到四個越來越微細的意識層面。

 

這時候,死亡過程正好是倒轉受孕的過程。當我們父母親的精蟲和卵子結合時,我們的意識在業力推動下,就進入受精卵在胚胎的發展過程中,父親的白菩提(白色而喜悅的核子),就留在我們中脈頂端的頂輪中;母親的紅菩提(紅色而溫熱的核子),就留在臍輪下方四個指頭寬度的地方。以下的分解階段的演化,就是從白菩提和紅菩提二者所產生的

1.白菩提在支撐它的氣消失之後,就沿著中脈下降到心輪。外在徵象是經驗到「一片白茫茫」,像「被月光所遍照的清淨天空」一般。內在徵象是我們的覺察力變得非常清晰,由三十三種瞋所產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為「顯現」。

2.接著紅菩提,在支撐它的氣消失之後,就沿著中脈上升。外在徵象是經驗到「一片赤紅」,像「在清淨的天空中太陽照耀」一般。內在徵象是快樂的強烈經驗,因為由四十種貪所產生的一切意念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為「增長」。

3.當紅菩提和白菩提在心輪會合時,意識就被圍住在它們中間。「這時候的經驗就像是天與地會合。」外在徵象是經驗到:「一團漆黑」,就像是籠罩在一片漆黑中的天空。內在徵象是經驗到沒有絲毫意念的心境。由癡所產生的七種意念全都停止運作。這個階段稱為「完全證得」。

4.然後,當我們稍為恢復意識的時候,地光明就會出現,就像「清淨的天空,沒有雲、霧、煙」。它有時候稱為「死亡光明的心」

達賴喇嘛說:「這個意識是最內層的細微心。我們稱它為佛性,這是一切意識的真正來源。這種心的連續體,甚至會延續到成佛。

 

       (三)南傳觀點

       《阿毗達摩講要》下冊P.143~146中提到的死亡之相

三種死亡之相
任何有情在臨終時都能體驗到一些景象或徵兆,稱為「死亡之相」。對臨終的人來說,在臨終時將會有三種情況的其中一種呈現在他的六門之一:

第一 業(kamma)
業是過去所造的善業或惡業重新呈現於臨終者的五門或意門中。

在生命期間,我們不斷地造作善或不善之業,與此同時,業也不斷地成熟並帶來果報。業的成熟是不會中斷的,除非已經般涅槃,那時,所有的業才會終止,成為無效業。臨終者在臨終時體驗到其過去所造作的、即將成熟並帶來下一世結生的善或者不善之業,稱為業。

這種業給臨終者的體驗就猶如重新造作一般。如果造作的是善業,例如:樂善好施者在他臨終的時候,將會看到自己正在做佈施般的影像。對於不善業來說,漁夫或獵人可能會看到他正在捕魚或打獵的影像;盜賊或小偷可能會看見自己正在搶劫或行竊的影像;貪杯好色者會看到自己正在喝酒或玩弄女人的影像。這些影像是以臨終者過去曾經造作的某些善行或不善行的影像出現的,所以稱為業。

第二 業相(kamma-nimitta)
業相是指與過去所造作的善業或惡業有關的影像、片斷或工具。

例如一個人喜歡禮敬或供養佛塔,當這種善業在臨終時成熟,他可能看到佛塔的影像或佛塔的塔尖。如果他看到自己拿著鮮花去供塔,這是業。如果他看到佛塔的影像或者所供養的鮮花,這是業相。這些是善的業相。

又如某人嗜好殺戮,在他臨終時將有可能看到刀的業相。曾經有一位禪修者在觀他過去世的時候,見到有一世他墮落到地獄,在墮落地獄的前一世臨死時,他看到的業相是紅紅的血,原來在那一世他是個殺豬的屠夫,殺豬的惡業在他臨終時成熟,使他見到業相,並因此墮落到地獄中去。這是不善的業相。

第三 趣相(gati-nimitta)
趣(gati)是將要投生的地方,相(nimitta)是徵兆、影像。趣相是指在臨終時出現的下一生即將投生去處的影像。

一個經常行善積德的人將要投生到天界的話,臨終時往往會看到很多瑞相,例如看到極亮的光明,或者看見天界的宮殿,或者聽到美妙的音樂,或者看見天人下來迎接他等,就像曇彌格居士臨終時看見六輛天車一樣。這些是投生天界的趣相。

將要投生為人者的趣相通常是一片紅色,那是母胎(子宮)的影像。

如果臨終者看見曠野、樹叢、沼澤、墳墓,或者看見已經去世了的親戚,這可能是投生為鬼類的趣相。
如果看見動物的影像,則有可能投生為畜生。

如果臨終者看見熊熊燃燒的烈火,或者看見燒得滾燙的河水、油鍋,或者聽到淒厲的哭叫聲,或者看到血淋淋的恐怖影像,或者看見傳說中的牛頭馬面等,這些都是投生到地獄的趣相。

只要還沒有斷盡煩惱,每個有情在臨終的時候,都會體驗到這三種相的其中一種、兩種或者三種。即使處於昏迷狀態下,只要面臨死亡,他的意門心路也是可以體驗到死亡之相的。就好像我們看見一個人在熟睡,其五門可能完全沒有反應,但他其實是在做夢,做夢只是意門心路在活動。同理,臨終者處於昏迷狀態,那時他可能是落入有分,但也可能還有輕微的意識活動。只要是一期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心路——臨終速行心路,此心路就會緣取某個影像,而此影像和他正在成熟的令生業有關。

有情在臨終時所體驗的影像無論是業、業相或者趣相,都可以被眼、耳、鼻、舌、身、意這六門之一所認知。如果是被眼門或意門所認知的話,它通常是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眾生在臨死時都會體驗到死亡的徵象,而這些死亡徵象則是臨死心路的所緣。不過,雖然死亡徵象是臨死心路的所緣,但它可以出現於臨死心路之前,可以是幾分鐘、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前。                       

                                                             


單就生理方面而言, 佛法觀點與醫學觀點的描述是極為相近的,只是各自使用專業術語的不同。然而,但就內在心意識的變化部份,唯有佛法才有詳盡的說明,或許就現代驗證科學角度而言,這部份不易為左腦思考型的人所接受,但以微細覺察心行的修行層次而言,這是在瀕死過程會經驗到的事實 。

         由上得知吾人於瀕死過程,身心皆處於巨大的變化,極其動盪不安,佛教鼓勵以內觀方法、念佛的方法幫助臨終者穩定心性的平安,乃至以內觀智慧超越生死得解脫解脫的境界北傳念佛人稱為極樂世界,其它宗派則以傳統原始佛教用語[涅槃]稱呼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