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AABBC-E35F-4982-B3D4-282F53018657.jpeg

◊◊ 世界看來有如莊嚴的御車,但智者不沉溺於其中 ◊◊

 

【171偈】

來看這個世界,猶如莊嚴王車。

愚人沈湎此中,智者毫無執著。

 

【註解】

心智不成熟或愚痴之人,沉溺於這裝飾莊嚴華麗猶如御馬車般的世界,然而並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唯有那些知曉真實相的智者,不繫縛於世間的一切,他們見到世界的本性。

 

【自律者不執著於肉體——未生怨王子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摩揭陀國迦蘭陀園竹林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頻婆娑羅王的兒子未生怨王子。

  

話說未生怨王子在前線鎮壓叛亂有功,父親頻婆娑羅王非常滿意,當他凱旋歸來時,送他一名絕色的歌舞妓,並把國家讓他管理七天。在這七天裡王子寸步不離家門,但在心裡享受不盡國王的恩寵與光榮,第八天,他在河裡沐浴後,來到花園,王子就像前大將軍桑陀一樣的坐下來觀賞歌舞表演,當觀賞到一半時,那名歌舞妓突然因為急症當場暴斃。

  

未生怨王子對那名歌舞妓的死,心裡充滿悲慟,心想:「除了佛陀沒有人能解除我心中的悲慟。」於是,他前去謁見佛陀,他說道:「世尊!請解除我心中的悲慟。」佛陀安慰他:「王子!在無始輪迴中,就有無數人像這女子一樣的死去,你為她哭泣所流下的淚水,已經無法用斗來量了。」聽了佛陀的開解,王子的悲慟已減輕,佛陀接著說:「王子!別傷心,只有不成熟的人才允許自己沉溺於悲慟中。」

  

未生怨聆聽了佛陀的開示後,釋懷的離去。

 

【注】

未生怨王子,就是後來的韋提希子阿闍世王。

 

【評論】

見真實者,佛陀的妙法、教義、佛學就是真正的事實,在巴利文的原始用詞就是「法」,意思是那持守或維繫於戒律的行者,免於墮入苦難界。妙法是真實性,是事實的學說,是脫離苦海和自我解脫的途徑,無論佛陀是否繼續存在,那妙法將永遠存在。佛陀所覺悟的妙法,早已在無知者的眼中埋藏著,直到佛陀降臨才慈悲的對這世界透露。

  

「比丘啊!無論佛陀是否出現,它是個事實,是已立的規則,自然的認為一切受條件繫縛之物是無常、苦和無我的。如來覺悟這事實,了解它後即宣告、教導、弘揚、奠定、透露、分析並使它進一步明晰,一切受條件繫縛之物是無常的、是苦的、是無我的。」

  

在《中部·尼科耶》中,佛陀說:「佛陀只教導一種學說,就是苦和苦的終止。」這是真正的學說。

  

那些有能力知曉這真正的學說者稱為「見真實者」。要知曉事實,首先要努力和律己。持守戒律約束自己的言行,集中精神,管束自己的心(禪定),智慧要到了三禪和四禪才產生,在定中棄除污穢,便有望進入聖界。

  

可以從培養淨觀開始,得見事物的本性,以平靜的心觀想、分析這所謂的生物,結果發現所謂的「我」不過是人格化的非人格性的堆積物的短暫現象。當這現象的真性已見,這現象的經歷就無人格化了,這自我就終止了,這時候,苦、生、死也終止了,這就是涅槃的經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