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06319119_8367f1f57f_b.jpg

兩種開發心靈的方法

[阿姜念]
  佛教有兩種開發心靈的方法,一種是內觀(毗婆舍那)的開發,另一種是定力(奢摩他)的開發。後者著重在專注力;一個人要不斷地注意一個目標,而且專注力是依循單一的軌道,以趨向清澈的寧靜境界,這種心靈的開發並不會帶來對事實及其因果的瞭解,祇會帶來寧靜。另一方面,內觀的開發則要瞭解「存在的實相」,換句話說,就是要證知肉體與心。這種證知是開發內觀的目標。

  首先,我將解釋在寧靜的開發中,專注力的構成要素,這是因為專注力的開發不能同時用於內觀的開發上,反之亦然。對此點請不要誤解,一個人當然可以先進行寧靜的開發,等待達到專注力了,再進行內觀的開發,但是,把這兩種方法混在一起用,卻無法達到內觀所預期的效果。

  寧靜的禪修是集中注意力在一特定目標上,在傳統上,寧靜禪修專注的特定目標有四十個︰十個是顏色與元素,十個是不淨觀,十個是憶念,四梵住(或四無量心),四個是沒有邊際的禪修,一個是對噁心食物的憶念,最後是對地、水、火、風四大的分析,這些對象都可以在開發寧靜時用來做為禪修的對象。

  專注於前面提到的四十種禪修對象並不會導向內觀,因為內觀禪修是以變動不居的心理狀態與肉體做為禪修的對象。雖然專注的定力可以開發出心靈的巨大力量與極大的快樂,但是這種極樂是短暫的,與通向涅槃的正念大異其趣,祇有內觀修習才能止息憂傷。

  在更深入地談到內觀開發之前,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內觀是什麼,它的功能及用途是什麼。簡單地說,內觀是一種智慧,讓一個人看到心理狀態與肉體是無常的或短暫的,不圓滿的或苦的,無我或沒有自我,我們認為會有「自我」或者「本我」或者「靈魂」,是出自對真相缺乏認識的誤解,事實上,「自我」祇不過是心理狀態與肉體一連串快速生滅的活動而已。

  知道內觀是這種智慧,那麼它又有什麼功能呢?內觀具有摧毀所有隱藏的煩惱、貪欲與錯誤知見的功能,至於用途,內觀能開啟我們認識心理狀態與肉體的真實面貌。那麼,所謂的真實面貌是什麼呢?就是瞭解到心理狀態與肉體不是永遠的、充滿苦的,而且不是身見、靈魂或自我;換句話說,內觀的開發並不是創造出存在的三個特性(三法印)無常、苦與無我,也不會騙你認識這些特性。不!這三個特性是本來就在那裡,無論任何人是否看到或瞭解它們,它們永遠都存在,我們沒有看到或認識這些特性的原因是使用錯誤的方法去理解與分析它們,祇有透過正確的方法去開發內觀,我們才能看到存在的真實面貌。

  這就是開發內觀的唯一目的,再也沒有別的目的與這種心靈開發有關。我曾經聽說,有人未曾研究過內觀的開發,卻宣稱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天堂與地獄,另外有人宣稱藉著內觀的開發,能夠幫人治病,使無法生育的人生下小孩;更有人宣稱,藉著內觀的開發,他們能看到彩券的號碼,能夠說出別人的未來,或者能夠在空中飛、在水上走、在地底穿越,讓自己隱形,或是成為千里眼、順風耳,所有這些技能都不是發展內觀的目的,也與內觀沒有任何關係,這些特殊能力都祇是專注定力的結果。內觀的唯一功能是摧毀染著以及諸如貪欲、邪見與無知等心靈的特質,它們是生死輪迴的根源。這就是智慧的成長。

(取自<內觀的開發>阿姜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