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_U_Jotika02.jpg

焦諦卡禪師(Jotika Sayādaw)講

果儒法師 譯

有正念比坐很久或經行很久更重要,事實上,時間的長短不重要。坐禪和行禪交替進行是非常好的安排,也有益健康;如果你坐太久,有時,你的身心會變得非常遲鈍。幾天後,如果你喜歡坐久一點,這是好的。早晚各經行一個半小時,這是長距離步行,你可以去經行,此外,也有許多經行的時間。早上七點到八點十分,是長時間的經行;十點到十一點,經行一小時;一點到兩點,經行一小時;三點到四點,經行一小時;然後喝茶與經行一起共一個半小時,你花五分鐘喝一杯茶,剩下一小時又25分鐘去經行;過了一會兒,很自然的,你會越坐越久,你變得非常平靜、平和,你整整坐了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有時,有些人在禪修期間的末期,特別是當他們參加長期禪修時,他們可以連續坐三個時段,如果他們不起來,在行禪的那個小時繼續坐,共坐三小時。有些人可以一次坐三小時,你不需要這麼做;有些人喜歡這麼做,他們也有本事坐三小時。從七點半開始,坐或站著;有時,立禪也很好,也有必要。這裡早上九點到十點,是坐禪或立禪時間,你可以修立禪,一樣好。修立禪時,站在某處,全身儘可能的放鬆,你的手臂非常輕鬆,保持站立的姿勢,像坐著時一樣禪修。剛開始,你會覺得很難站半小時,所以只站了15分鐘,然後準備坐下,當你準備好時,慢慢的、安靜的坐下,你們可以試試看。


如果你行禪時非常有正念,在經行一小時後,如果你去打坐,你會坐得很好,因為你行禪時所培養的定力和正念,會讓你坐得更好;所以無論行禪或坐禪,都要定期的做,不可偏好其中之一。首先試著定期打坐和經行,試著按時禪修,看看結果如何? 問︰我們在禪修營結束後怎麼辦?因為我們隔天必須上班? 答︰我原先想在最後一天談論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現在談論。你問這個問題非常好,如果你現在不問這個問題,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嗎?你會在禪修期間思考這個問題,這不是禪修期間該做的事,這是我想現在談論它的原因。如果你越來越專注,在第一天後,你變得更平靜、平和,或許你會想東想西一陣子;過了三、四天後,你的心定了下來,變得非常平靜、平和;在八、九天後,你會想:「如果我不必離開,該有多好,我不必回到那忙碌的生活。」這是很自然的現象,而且你的身心也變得非常敏感,當你突然出去時,你會無法適應,每個人都很匆忙,你會無法適應快速的生活步調。在禪修營結束後,留在那裡一會兒,和別人交談,以便你能習慣交談,並且將自己調整回正常步調。


你禪修的動力和力量會持續好幾天,星期一你必須上班,你會不想說太多;甚至你做事的方式變慢了,這是十分自然的。如果能夠的話,告訴你的朋友: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當你回去工作時,你的朋友會知道:今天和往後幾天,你會安靜些,動作也會比較慢,而且不喜歡說話。有時,你不想聽別人在談論什麼,因為聽許多人談論許多事是如此令人疲累,你會覺得:「噢﹗實在很累。」因此告訴他們:「如果我沒有很專注,請體諒我、原諒我,過幾天,我會恢復正常步調。」也和你的家人談論這種狀況:「我要去禪修,當我回來時,這些是很自然的現象。所以不要以為我變成一個木訥呆板的人,不要以為出了什麼事,這是正常的現象。」過了幾天,你會逐漸恢復你以前的生活方式。或許你會比較「捨離」(detached),有時這種「捨離」會持續很多天,有時好幾個月,如果你繼續禪修,這種現象會繼續,然而,你仍然可以繼續做你的工作,甚至做得更好。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更好,因為你不會有太多的回應,如果你能保持覺知,當某人交談時,你會全神貫注的聽,並且充分了解對方的談話,然後適當的回答,而非不加思考的回答。


有許多人抱怨說:當你很有正念時,你會失去自發性,你不再自動自發,你變得更刻意,在你說話前,你會多想幾秒鐘;然而以前,你會不停的說而沒有思考,甚至不知所云。禪修後,你越來越有正念,在你說話前,你會先思考;有時你什麼話也不說,因為不必要。因此,有時,你周遭的人會想:「他好像要說什麼,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你知道你想要說什麼,當你觀察時,你想:「不必要,不說了。」這些是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在你的生活中,或許這會成為問題。當你信心十足的繼續禪修,稍後,它不再是問題,而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更有條理,更有紀律,焦慮比較少,較少浪費時間、精力。你不會對太多事情感興趣,也不會到處跑;你不感興趣,因為這些事真的不必要,而且沒有用。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認為他們必須做某些事,他們讓自己忙個不停。事實上,這是一種陷溺,一種疾病,你為什麼需要做那麼多?近年來,許多人,尤其是西方人,當你不忙時,他們會說你有問題,他們會想:「什麼,你什麼事也沒做?」,「你在週末做什麼?」,「沒什麼,我只是待在家裡。」,「你什麼也沒做嗎?只待在家裡嗎?你有毛病。」你沒有毛病,他們喜歡到處跑,你沒有,你頭腦清醒;他們忙瘋了,他們認為你瘋了,但是務必非常有耐心和友善,請諒解他們。


當你培養正念、定力和更深的觀智時,你的世界變得不同,你也變得不一樣,因為你是正在培養和增長觀智的人,你需要更有耐心,並且要諒解、友善和原諒他人,即使別人不了解你,要諒解他人,原諒他人。很多人告訴我:「你試著了解我們,我們會知道你了解我們。你不想要我們了解你嗎?」我說:「如果你們了解我,我會非常高興;如果你們不了解我,我也能諒解。」我們需要彼此了解,誤會是令人痛苦的。既然我們來禪修,我們必須有正念,要仁慈,並試著去了解他人。由於有觀智,你的生活不會有問題,剛開始,他們可能無法適應你的行為的改變,因此你可以以某種方式幫助他們。 問與答︰是的,禪修結束後,最後一天,我們可以談論一些事。最後一天的最後一次打坐後的時段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討論,釐清一些問題,這像做結論,有開始,有結論。當你做事時,要把它做完,像畫一個圈一樣,把它畫成一個完整的圈;如果你畫一個圈,留下一小部分沒有連在一起,當你看它時,它看起來不美;當你把圓圈畫好時,它是完整的一個圈,把它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下決心也非常重要,決意(adhiṭṭhāna-pārami)是十波羅蜜之一,adhiṭṭhāna是什麼意思?巴利文的單字非常有趣,非常深奧。當我查閱巴利文時,每個單字都非常深; Adhi指強大;ṭhā指立場;Adhiṭhā指立場堅定。你立場堅定:「這是我要做的。」你表明立場。在西方的語言裡,他們用這個慣用語「to take a stand」,即採取堅定立場。因此,不要優柔寡斷或漠不關心,當你想要做事時,首先你仔細了解它:這是我有興趣做的;當你已經深入了解,你會決定:「我要做這件事。」在你下定決心後,不要改變主意,因為如果你一再改變主意,會成為一種習慣,特別是當事情變得很困難時,人們往往會放棄:「噢,它不再行得通,不再有用。」


有時心會變得複雜多端,它給你非常好的理由,越來越多的理由,有時它會說:「它有害健康,放輕鬆!」或「停一會兒,稍後再做,休息一下。」心如此複雜多端,因此下定決心:「我要做這件事。」然後去做。這九天內你不會死,不會發生什麼事,事實上,你會感到更健康,安適,快樂和平靜。只有最初幾天,因為不習慣坐那麼久,你的背或膝蓋可能會疼痛,輕微的痛。我有椎間盤突出的毛病,但是我仍然能坐好幾小時,沒問題,當椎間盤突出的毛病第一次發作時,非常疼痛,即使如此,我仍然禪修,疼痛慢慢消失,這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總之,我們所能做的超過我們所認為我們能做的。

 

讓我們禮敬佛陀

藉此導致解脫的修行,我皈依佛;

藉此導致解脫的修行,我皈依法;

藉此導致解脫的修行,我皈依僧。

 

第一觀智:名色分別智(Nāma-rūpa-pariccheda-ñāṇa)

第二觀智:把握因緣智(Paccaya-pariggaha-ñāṇa)

第三觀智:思惟智(Sammasana- ñāṇa)

第四觀智:生滅隨觀智(Udayabbaya- ñāṇa)

第五觀智:壞智(Bhaṅga-ñāṇa)

第六觀智:怖畏智(Bhaya-ñāṇa)

第七觀智:過患智(Ādīnava-ñāṇa)

第八觀智:厭離智(Nibbida-ñāṇa)

第九觀智:欲解脫智(Muñcitukamyata-ñāṇa)

第十觀智:省察智(Paṭisankha-ñāṇa)

第十一觀智:行捨智(Saṅkhārupekkhā-ñāṇ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