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780.JPG

五十五.入流相應
蕭式球譯

一.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即使一位征服四方的轉輪王,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在三十三天的歡喜園裏,有天女眾伴隨,追逐天界的五欲享樂,但是,若他沒有四法,便不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不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比丘們,即使一位要乞食、要穿破衣的聖弟子,但是,若他具有四法,便能免除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便能免除投生在惡趣之中。
  “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這就是聖弟子所具有的四法了。比丘們,得到四方的人跟得到四法的人相比,不及十六分之一。”
  
二.浸潤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見法淨信者,具有信與戒,黑暗不復還,浸潤梵行樂。”
  
三.提伽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提伽優婆塞生了病,病得很重。
  於是,提伽優婆塞對他的父親光明居士說: “父親,來吧,你去世尊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世尊雙足。你這樣說: ‘大德,提伽優婆塞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世尊雙足。願世尊悲憫,前往提伽優婆塞那裏就好了。’ ”
  光明居士回答提伽優婆塞: “兒子,是的。” 於是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提伽優婆塞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世尊雙足。願世尊悲憫,前往提伽優婆塞那裏就好了。”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願意探望提伽優婆塞。
  於是,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提伽優婆塞的住處。世尊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提伽優婆塞說: “提伽,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提伽,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要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要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要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要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提伽,你應這樣修學。”
  “大德,世尊所說的四入流支在我心中,我瞭解這些法義。大德,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我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我有聖者所推崇的戒,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提伽,當確立了這四法的時候,可進一步修習六明分法。提伽,你應視所有行無常,對無常的事物生起苦想,對苦的事物生起無我想、捨棄想、無欲想、寂滅想。提伽,你應這樣修學。”
  “大德,世尊所說的六明分法在我心中,我瞭解這些法義。大德,我視所有行無常,對無常的事物生起苦想,對苦的事物生起無我想、捨棄想、無欲想、寂滅想。
  “大德,我還有這樣想: ‘在我離去後,我的父親不要生起悲痛。’ ”
  光明居士對提伽說: “提伽兒子,不要這樣想。提伽兒子,世尊對你說話,你要好好用心思維!”
  世尊教化提伽優婆塞之後便起座離去。提伽優婆塞在世尊離開不久之後便命終。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他說: “提伽優婆塞在聽了世尊簡略的教化後便命終了,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比丘們,提伽優婆塞是一位智者,依法而行,沒有在法義方面的原因而煩擾我。比丘們,提伽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四.舍利弗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阿難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黃昏的時候,阿難尊者離開靜處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阿難尊者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賢友,人們要具有什麼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呢?”
  “賢友,人們要具有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四法是什麼呢?
  “賢友,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賢友,人們要具有這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五.舍利弗之二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他說: “舍利弗,人們說 ‘入流支,入流支’ 。什麼是入流支呢?”
  “大德,習近善人是入流支,聆聽正法是入流支,如理思維是入流支,依法而行是入流支。”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習近善人是入流支,聆聽正法是入流支,如理思維是入流支,依法而行是入流支。
  “舍利弗,人們說 ‘流,流’ 。什麼是流呢?”
  “大德,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流。”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流。
  “舍利弗,人們說 ‘入流者,入流者’ 。什麼是入流者呢?”
  “大德,具有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就是入流者。這人尊稱為入流者,屬入流者的種姓。”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具有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就是入流者。這人尊稱為入流者,屬入流者的種姓。”

六.內侍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世尊在祇樹給孤獨園雨季安居,在雨季三個月之後,一些比丘為世尊縫衣,他們心想: “三個月過去了,縫完衣之後,世尊便會去遊行說法了。”
  這時候,伊尸達多和富樓那兩位內侍臣在沙荼迦處理一些事務,他們聽到世尊將會離去的消息,便遣使一個下人: “來吧,你在路上等候,當看見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到來的時候,便回來通知我們。”
  那個下人等了兩三天後,看見世尊到來,之後便前往伊尸達多和富樓那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大德,世尊.阿羅漢.等正覺來到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伊尸達多和富樓那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隨後跟著世尊。於是,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然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伊尸達多和富樓那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舍衛城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 ‘世尊將會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離開了舍衛城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 ‘世尊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拘薩羅到末利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末利到跋耆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跋耆到迦尸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迦尸到摩揭陀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摩揭陀到迦尸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迦尸到跋耆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跋耆到末利遊行說法……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末利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 ‘世尊將會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離開了末利在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不開心,感到憂惱,心想: ‘世尊在我們遠處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將要離開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回到舍衛城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開心,感到喜悅,心想: ‘世尊將會在我們附近了!’ 大德,當我們聽到世尊離開了本國拘薩羅其他地方回到舍衛城遊行說法的消息時,我們便會感到開心,感到喜悅,心想: ‘世尊在我們附近了!’ ”
  “內侍臣,因此我說,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內侍臣,你們應保持不放逸。”
  “大德,我們比其他人還要面對更多障礙行。”
  “內侍臣,你們要面對更多的障礙行是什麼呢?”
  “大德,當拘薩羅王波斯匿想要遊園的時候,我們便為他準備多頭御象,然後將波斯匿王那些美麗可愛的王后與妃嬪扶上象座,一些扶上我們前面的象,一些扶上我們後面的象。那些年青女士都塗上香粉,散發的香味有如打開一個香盒那樣;那些年青女士都受悉心照料,身體的觸感有如棉花那樣。大德,那時候我要守護著那些御象,守護著那些王后與妃嬪,也要守護著自己。我們記得,內心從沒有對那些女士生起邪念。大德,我們比其他人還要面對更多這些障礙行。”
  “內侍臣,因此我說,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內侍臣,你們應保持不放逸。
  “內侍臣,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內侍臣,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內侍臣,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
  “內侍臣,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內侍臣,你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任何具有戒行、具有善法的人都沒有分別地向他們行踐布施法。內侍臣,你們認為怎樣,在拘薩羅之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跟你們同等的布施呢?”
  “大德,我們有得著,我們有善得!世尊知道我們這些質素!”
  
七.竹門村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去到一個名叫竹門村的婆羅門村落及住在那裏。
  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聽到這個消息: “喬答摩沙門是釋迦族人,從釋迦族出家,他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現在來到這裏了。喬答摩賢者聲名遠播,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他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說法義,所說的法義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 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心想: “去看這樣的阿羅漢是很有益處的。”
  於是,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到了之後,一些人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向世尊合掌,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在世尊跟前報上自己的名字和族姓,然後坐在一邊;一些人保持靜默,然後坐在一邊;他們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我們有這種欲求和願望:以兒女在身邊、燃點迦尸檀香、戴花環、塗香水、塗香油、受用金銀的生活方式,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請喬答摩賢者為我們說這種法吧。”
  “居士們,我要為你們說 ‘推己及人’ 的法義,你們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回答世尊: “賢者,是的。”
  世尊說: “居士們,什麼是推己及人的法義呢?
  “居士們,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想活命,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因我這樣想,所以是不會喜歡別人取去我的性命的;別人跟我一樣想活命,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也是不會喜歡我取去他的性命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殺生,教人不殺生,讚嘆不殺生,為他的身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不喜歡別人向我作出盜賊的行為來偷取我的東西;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向他作出盜賊的行為來偷取他的東西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偷盜,教人不偷盜,讚嘆不偷盜,為他的身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不喜歡別人跟我家中的女性有染;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跟他家中的女性有染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邪淫,教人不邪淫,讚嘆不邪淫,為他的身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不喜歡別人說妄語損害我的利益;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說妄語損害他的利益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妄語,教人不妄語,讚嘆不妄語,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不喜歡別人說兩舌離間我跟朋友的關係;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說兩舌離間他跟朋友的關係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兩舌,教人不兩舌,讚嘆不兩舌,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說惡口;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對他說惡口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惡口,教人不惡口,讚嘆不惡口,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居士們,再者,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說雜穢的綺語;別人跟我一樣,也是不會喜歡我對他說雜穢的綺語的。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同樣也是不喜歡的,既然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對別人呢?’ 經過這樣反思之後,這位聖弟子自己不綺語,教人不綺語,讚嘆不綺語,為他的口行帶來三種高度的淨化。
  “他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他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他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居士們,一位聖弟子具有這七正法及具有這四法,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竹門村的婆羅門居士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八.磚屋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磚屋。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有一位名叫沙蘭的比丘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大德,有一位名叫難陀的比丘尼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大德,有一位名叫須達多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大德,有一位名叫須闍多的優婆夷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阿難,命終的沙蘭比丘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阿難,命終的難陀比丘尼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阿難,命終的須達多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一位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阿難,命終的須闍多優婆夷斷除了三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人的命終並不是稀奇的事情,如果人人命終後你都找我問這些問題,可真是煩擾如來。因此,我要說一個稱為 ‘法鏡’ 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義呢?
  “阿難,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義了。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九.磚屋之二
  ……(除了四個命終的人名字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八經相同)無憂比丘……
  ……無憂比丘尼……
  ……無憂優婆塞……
  ……無憂優婆夷……
  
十.磚屋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磚屋。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迦拘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名叫迦楞伽的優婆塞……名叫尼迦多的優婆塞……名叫迦胝沙婆的優婆塞……名叫兜哆的優婆塞……名叫散兜哆的優婆塞……名叫跋陀的優婆塞……名叫須跋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阿難,他們都是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阿難,在那提迦有五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有九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有五百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人的命終並不是稀奇的事情,如果人人命終後你都找我問這些問題,可真是煩擾如來。因此,我要說一個稱為 ‘法鏡’ 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義呢?
  “阿難,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義了。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隨他的意欲,為自己授記:我盡除了地獄、畜生、餓鬼,盡除了惡趣,我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第一竹門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