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19.jpg

◊◊ 不要輕視那微小的惡行,它們一點一滴的將裝滿整個水瓶 ◊◊

【121偈】
莫輕於小惡,謂我不招報,
須知滴水落,亦可滿水瓶,
愚夫盈其惡,少許少許積。

【註解】
不要輕視那微小的惡行,別以為它微小而不會帶來惡果,那微小的惡行有如一點一滴的水珠,慢慢的累積,最終會將整個水瓶裝滿。

【不要輕視惡行——一名粗心大意的比丘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粗心大意的比丘。
  
有一位比丘,無論在作什麼事或使用什麼東西時都粗心大意。上溪澗洗衣服時,讓水桶和衣服被溪流漂走;上山砍柴時,把斧頭弄丟了;他的寮房比垃圾堆還要亂、還要髒。有一回,他把凳子留在屋外,讓它日曬雨淋、結果生白蟻而腐朽了。比丘們對他非常不滿,經常指責他,他總是反駁說他是無意的,就這樣一直持續下去,比丘們再也無法忍受了,向佛陀投訴了這名粗心大意、不負責任的比丘。
  
佛陀召見了這名粗心大意、不負責任的比丘,對他開示說:「比丘啊!你不該有這樣的行為,你不應該輕視惡行,無論它有多小,如果你經常這麼做,久後就養成習慣,那麼惡行就不斷增長。」
 
【評論】
比丘生活上的必需品:比丘們的生活簡單,對生活必需品的要求也很簡單。對淨化心靈的修行生活而言,比丘只有四種必需品,它們是:袈裟、食物、住所和藥物,這也是人類生活所不能缺少的必需品。佛陀每每遇見比丘時,都會這麼問候:「你好嗎?日子過得怎樣?我相信你還好,缺少食物嗎?」
  
曾經有一位牧人,在尋找走失的牛隻,錯過了午餐,又餓又累,途中他前去聆聽佛陀開示。佛陀知道他一整天沒吃過東西,先讓他填飽肚子,因為佛陀知道,一個人如果無法消除饑餓,對他說法是無益的。
  
佛陀雖然不著重於物質上的追求,但並不是完全不理會,他對於比丘們的物質需求和福利都非常的關心。
  
不可否認,貧窮是犯罪的原動力。如果人們缺少了那四種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食物,將不會得到安寧,他們就不會顧及任何道德準繩,所考慮的就是怎麼活下去。因此他們將會不擇手段,這時候就沒有必要再談什麼道德行為了。
  
由於缺乏經濟的保障,為了錢,人們去偷、去搶,犯下種種罪行。在《庫達經》中,佛陀提到,要提高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農民和商人就要有能力繼續耕田和繼續經商的條件,人們獲得他們所應該得到的報酬,在他們有固定的經濟基礎,生活安定後,犯罪率就會減少,天下才會太平。
  
經中記載了佛陀和給孤獨長者的交談中,曾提及四種在家人享有的快樂:
  
一、憑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的——「自我之樂」。
二、謹慎的享用自己所獲得的財富的快樂——「受用之樂」。
三、不虧欠任何人而產生的滿足感與快樂——「無債之樂」。
四、無愧疚於身、口、意、行而獲得的滿足感與快樂——「無愧之樂」。
  
於佛學裡,曾討論在家信眾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應該努力工作,維持和加強社會經濟的繁榮與安定,不要使自己成為個人或他人的負擔,同時要避開錯誤與不正當的生活,要有獻身和自我犧牲的精神,要布施、自律、節制、忍辱、無繫縛、修禪定等正當行為。
  
佛陀為在家信眾和出家比丘指示出正確的生活之道,他清楚地向四眾弟子們解說,無論是出家或在家生活都應該是純淨無暇的。佛陀非常重視這一點,他說:「弟子們!任何一個欺騙、固執、妄語、狡猾、嗔恚、傲慢和掉舉的人,都不是我的弟子,他們已脫離了法與戒的生活,他們不會有所長進,也不會成功。」他進一步又說:「弟子們!神聖正法的戒律生活,是不欺騙他人、不設計陷害他人、不自私、不自利,也不是為個人的榮耀而活,也不是存有讓人人都認識我的念頭。弟子們!這不是空談,這神聖依怙正法與戒律的生活,是以節制、捨棄、無欲、為最終的依止。」


本BLOG<<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由高菩提法師提供中文繁體的編排,特此誌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