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有情
隆波田
第一章 在遮蔽的東西上雨顯得更猛烈
在遮蔽的東西上雨顯得更猛烈
在敞開的東西上雨顯得並不大
今天,我們要談談如何遵循佛法來滅苦(dukkha)。佛陀教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到達一種非常重要的境界,那就是苦的止息。因此,我將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談談一種簡單而直接的修行方法。我可以向你們保證,這種方法真的可以讓你們從苦中解脫出來。
當我們談論滅苦的方法時,語言是一回事,修行又是另外一回事。這種修行方法就是在行、住、坐、臥等一切身體姿勢中培養覺性(sati)。這種練習常常被稱為念處(satipaṭṭhāna, 覺知的所緣)。但是不論你如何稱呼它,關鍵在於覺知你自己。假如你能夠覺知自己,無明(moha)就會消失。你們應當通過覺知自己身體的所有動作來培養自己的覺性,比如翻掌、舉起或放下手臂、往返行走、轉頭與點頭、眨眼、張口、吸氣、呼氣、吞口水等等。你們必須覺知所有這些動作,這種覺知就稱為覺性。當你有覺性時,無明就會消失。
覺知身體的動作是為了培養覺性。你們應當試著在每一個肢體動作當中培養覺性。一旦你能持續地覺知自己,心中就會生起能夠如實了知實相的智慧(paññā)。如實看見自己,就是看見法(Dhamma,實相,事物的本來面目,自然或者萬物的真相)。看見法並不是看見神祇、天堂或地獄,而是看見自己翻掌、舉起或放下手臂、往返行走、轉頭與點頭、眨眼、張口、吸氣、呼氣、吞口水等等。這是―色─名‖(roop-nahm)。色是身,名是心。身和心相互依存。我們所看得見的是色,會思考的心則是名。當我們知道名色時,我們就會了知實相。當你用眼睛看時,你應當覺知;當你用心眼看時,你也應當覺知。
法就是你自己,每個人都是法,不論是男人、女人,還是泰國人、中國人或西方人。我們隨時都可以修行。佛陀的教法真的能夠引導我們達到苦的止息。每個人是法,法是每個人。當我們明瞭法時,我們就會明白一切事物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每種事物都是假名(sammuti)。當智慧生起時,佛陀的教法才能被真正地認識。無論佛陀是否曾經駐世,法都一直存在著。一旦你如實地知道這一點,你就會超越種種迷信。你知道法就是你自己,是你在主導自己的生命,而非任何其它事物。這就是滅苦的開始。
接下來我們試著在日常生活的所有身體動作中培養覺性。例如,當我們握拳或放開拳頭時,我們覺知它。一旦我們能夠覺知所有的動作,不知道或者無明就會自己消失。當我們覺知自己時,就不會有無明。就像把水倒入玻璃杯中一般。當我們把水倒進去時,水會取代杯中的空氣;當玻璃杯裝滿水時,杯中的空氣就完全沒有了。倘若我們將水倒出來,空氣就會立刻充滿玻璃杯。同樣的道理,只要有無明,覺性和智慧就無法生起。一旦我們練習培養覺性,覺知自己,覺知就會取代無明。只要有覺性,無明就不會生起。實際上並沒有貪、瞋、癡(dosa - moha –lobha)。為什麼?當你們聽我說話的時候,你們的心是什麼樣的狀態?你們聆聽的心是自然的,沒有貪(lobha)、瞋(dosa)、癡(moha)。
現在我們來瞭解什麼是宗教(sāsana)、佛教(Buddhasāsana)、惡(pāpa)以及善(puñña)。惡是愚癡,善則是智慧,覺知的智慧:當你知道(法),你就能夠捨棄執著了。宗教是個人,而佛教是觀智(satipaññā)【注:因為培養覺性而生起的智慧】,它能夠深入並瞭解心的本質。“佛陀”是指知道自己的人。通過覺知所有的動作來培養覺性,我們就會在整個身體中培養出圓滿的覺性。當念頭生起時,我們看見它、知道它、瞭解它。但就一般人而言,因為他們是念頭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無法看見念頭。假設我們處在某棟房子某個房間的蚊帳裡面,我們必須先從蚊帳裡面、房間裡面、房子裡面走到它們的外面,才能明白我們原先在它們裡面。念頭也一樣。假如我們是念頭的一部分,我們就不能看見它。若要清楚地看見它,我們必須從念頭裡走出來。當我們看見念頭,念頭就會停止。
這就好像在家裡養一隻貓來驅趕擾亂我們的老鼠。就天性而言,貓和老鼠互為敵人。剛開始的時候貓可能非常弱小,而老鼠又大又有力量。此時如果貓撲向老鼠,它就會被老鼠拖著跑。追了一陣子之後,貓就不得不放老鼠逃走。我們不能責怪貓,不過我們必須餵養它。只要我們常常喂貓,很快它就會變得非常強壯而有力量。當老鼠出現的時候,貓就能夠逮住它們。老鼠被抓到之後,會在貓吃掉它們之前因為驚嚇而立刻死亡。念頭也是一樣。倘若我們能夠培養覺性,那麼念頭生起的時候我們會覺知到它,念頭就會因此停止。因為我們看見了它,念頭就不會持續不停。因為我們在念頭生起的那一刻具足覺性、定力(samādhi,穩固的心)與智慧,所以它會消失。覺性意味著像貓盯著老鼠那樣保持警覺。當念頭生起的時候,我們沒有成為它的一部分。它們會自行產生,也會自行消失。只要有覺性就不會有無明。只要沒有無明,就不會有貪瞋癡。這稱為名色。心會思考,而我們則會知道念頭的虛妄,我們及時地知道,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知道對治的方法:這就是覺性。
戒(Sīla, 遵守道德戒律)就是平常心(normality)。戒是平常心的結果。覺、定、慧也是如此。培養能導致苦滅的圓滿覺性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功練習。這是我體悟的,我相信這也是佛陀所教導的。因此,我們無須閉上雙眼盤腿而坐。如果我們那樣子坐著,就無法工作。假如小偷闖了進來,他就會偷走我們的財物,所以我們應當睜開雙眼。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從事任何工作並隨時都可以培養覺性。不論是作為學生、老師、父母、兒子、女兒、員警、軍人還是政府官員,我們全都可以在培養覺性的同時履行職責。每個人都可以在履行責任的時候培養覺性。怎麼做到的呢?因為我們並不是閉上眼睛坐著,所以,我們可以在履行職責的時候同時觀照我們的心。
心中並不存在一個真實的“我”。只要心一思考,我們就看見它,知道它,瞭解它。培養覺性就是喚醒一個人覺知『身心現象』的本能。實相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我們不能看見,我們就不會瞭解,但它依然存在在那兒。如果我們去看,就會看見。當我們如此看『到實相』,這就稱為見法。見到這種法可以斷除貪瞋癡。
聖道(Magga)就是練習能夠導致苦滅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覺知念頭。我們的身體依我們的職責而工作,但我們的心必須觀照念頭。苦生起了,它征服並奴役我們,它坐在我們頭上並摑我們的臉,原因就是我們無法看見它;不過,如果我們能夠看見它、知道它並瞭解它,它就無法擊敗我們。苦就像水蛭,它貼在我們身上吮吸我們的血。倘若我們試圖把它扯下來,它會頑強抵抗,使我們越發地傷害到自己。但是,如果我們聰明的話,我們只要用水混合煙葉和石灰,再將這些水擠到水蛭身上,它就會自己從我們身上掉下來。因此,我們不必為了把它拿掉而將它硬扯下來。同樣的道理,不知道【注:不懂善巧】的人如果想斷除貪、嗔、癡,他們會與它扭打,會壓制它,但知道【注:懂得善巧】的人就只要帶著覺性去觀照心、去看念頭就好了。
這也和打開電燈類似。不懂電的人會去摸燈泡而不知道打開開關,所以燈不會亮。但是懂電的人就會使用開關,所以能使燈亮起來。貪瞋癡就像電燈,而念頭就像開關。念頭是內心混亂的根源。如果我們想消除混亂,就要從念頭下手。當我們以覺性觀照念頭時,貪瞋癡就無法生起。其實並沒有貪瞋癡。我們按下這裡的開關是為了照亮那邊。我們培養覺性是為了滅苦。苦是因無明而生起的。有覺性時就沒有無明,所以也就沒有苦。當我們移動手部時我們能覺知到,這種覺知就是覺性,當我們有覺性時我們會與念頭分離而看見念頭。
你們不要將注意力專注在動作上,但要帶著覺性觀照那些概念性的念頭。 注:透過肢體的動作來喚醒覺性,從而看見念頭】不要―盯著它,只是被動地【注:自然地】看念頭即可。當念頭生起,就讓它自然地消失。其實並沒有無明。當我們沒有覺性的時候,無明才會生起。就好像我們剛蓋好一棟新房子時不會有老鼠,可是等到我們在房子裡添置傢俱等物品後,老鼠就來了。有時人們批評或指責我們,我們會感到失望、沮喪。但是練習這種方法,覺知和失望會同時生起,就好像貓抓住老鼠。只要我們能以這種方式照看我們的心,貪瞋癡就不會生起。當念頭、苦、迷惑生起的時候,不要試圖阻止它們,但要觀察它們,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瞭解它們的本質。念頭一生起就立刻掃除它,並保持覺知──念頭、苦以及迷惑的心將會自行消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