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85.JPG

第三 色界善業與果報
在討論這一節內容時,我們必須記得:色界善心和果報心是依論教法的五種禪那來分別的,即有五種色界善心和五種色界果報心。然而,在談到梵天界時,當知只有四種梵天界。我們要先清楚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才不至於混淆。


初禪善心
色界善業是由色界禪那善心造作的,對阿拉漢聖者則是唯作心。禪那心只專注修定的所緣,例如禪相。
若有情證得初禪,當這種禪那善業成熟,他將會投生到初禪梵天界。也即是說,初禪善心能帶來投生到初禪梵天界的果報心,即初禪果報心。初禪梵天界包括梵眾天、梵輔天和大梵天,他們的結生心都只有一種——初禪果報心。
所有色界善心只能帶來與其層次相應的色界果報心,而且此心是該禪那善心所能產生的唯一果報。例如,初禪善心只能產生初禪果報心。同時,所有色界果報心都不會出現於心路中,它們只是離心路心,只執行結生、有分和死亡的作用。除了出世間果報心以外,一切心路中產生的果報心必定是欲界果報心。換言之,執行看、聽、嗅、嚐、觸等作用的都屬於欲界果報心。
色界梵天人也能生起欲界心。因為梵天人也能夠看,看是眼識執行的作用,眼識屬於欲界果報心。他們能夠看、聽,這些都是由欲界果報心來執行的,而不是由色界心執行的。梵天人只會生起眼門、耳門和意門三種心路,而不會生起鼻門、舌門、身門三種心路,所以,梵天人不會嗅到氣味,不用吃食物,不會有身體的感覺。雖然他們也有鼻子、舌頭和身體,但是沒有相應的鼻淨色、舌淨色和身淨色,也不會有相應的心路生起。梵天人可以看、可以聽,所以他們可以到人間來拜見佛陀,聽聞佛陀說法。


第二、第三禪善心
這裡的第二、第三禪是依論教法的五種禪那而說的。若有情證得第二禪和第三禪,其入定的心則是第二禪善心或第三禪善心。第二禪和第三禪善心在結生時能產生相應的結生心,帶來投生到第二禪梵天界的果報。第二禪梵天界包括少光天、無量光天和光音天,他們的結生心可以是兩種的其中之一——第二禪或第三禪果報心。在生命期間,這些果報心只生起為離心路的有分心和死心。


第四禪善心
若有情有能力證得第三禪(論教法的第四禪),其入定時所生起的是第四禪善心。第四禪善心能夠帶來投生到第三禪梵天界的果報,而投生時的結生心則屬於第四禪果報心。第三禪梵天界包括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他們的結生心都只有一種——第四禪果報心,他們的有分心和死心也是這種果報心。


第四禪天的投生法則
第四禪梵天的投生法則與前面幾個梵天界有些差別:成就第五禪的凡夫與初果、二果聖者只能投生到第四禪的廣果天;而成就無想定者死後能投生到無想有情天;三果不來聖者死後將能投生到五淨居天。
凡夫與初果、二果聖者:如果有能力證入第五禪(經教法的第四禪),而且此第五禪善業在他臨死的時候成熟,他只能投生到廣果天,以上的那些梵天界不是他能投生的。
修無想定的外道:無想定是通過第五禪來證得的。有些外道認為無想定就是解脫、涅槃,然而他們並沒有斷盡煩惱,所以死後投生到無想有情天。無想有情天人沒有任何心識,沒有任何感覺,也沒有心生色法,也沒有眼淨色等五淨色,只有作為業生的命根九法聚而已。他們不會移動,只是在那裡呆呆地度過漫長的五百大劫。
三果不來聖者:由於還沒有斷盡煩惱,所以死後還是會投生。他們投生到五淨居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和色究竟天。這五淨居天只有三果聖者才能投生。雖然多數三果聖者會投生到五淨居天,但也有可能投生到其他梵天界。例如大梵天王是一位三果聖者,但他投生到初禪梵天。大梵天王在過去咖沙巴佛時代是一位名為薩哈咖(Sahaka)的比庫,他曾成就八定,但特別精于初禪,故其心傾向於投生到初禪梵天。命終後他投生到初禪梵天,名叫「薩漢巴帝」(Sahampati)。
這是第四禪梵天的投生法則。


第四 無色界善業與果報
無色界的投生法則比較容易理解,是一對一的關係。空無邊處善心只能產生空無邊處果報心,識無邊處善心只能產生識無邊處果報心,無所有處善心只能帶來無所有處果報心,非想非非想處善心只能產生非想非非想處果報心。
這裡所說的「善心」是指進入無色定的心,在心路中稱為「禪那速行心」。對於凡夫和有學聖者而言,速行心非不善即是善,入禪的心是善心,善心中的思心所負責造業,所造的業即是無色界善業。無色界善業的成熟可以帶來投生到相應無色界天的果報。同時,無色界梵天人的結生心和他們所投生之處相應,例如有一百個成就識無邊處定者投生到識無邊處天,他們的結生心都一樣——識無邊處果報心。
因此,四無色界善心所帶來的果報是投生到相應的無色界天。
投生到無色界的梵天人並沒有身體、沒有眼睛、沒有耳朵,他們不能看、不能聽。因為無色界地完全沒有任何色法,所以稱為無色界。
色界梵天人在入禪時,所生起的是色界善心,而不是果報心。初禪梵天人可以進入初禪,也可以進入第二禪、第三禪或更高的禪那,其時生起的禪那心屬於善心,而不是果報心。對於無色界梵天人也是一樣。色界和無色界果報心並不會出現於心路中,它們只生起于離心路,執行結生、有分和死亡的作用。
執行看、聽、嗅、嚐、觸等作用的是出現於五門心路中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等,雖然它們也都是果報心,但這些心只屬於欲界心,且只會出現於心路心中,而不是離心路心。同時,能夠思惟、思考、記憶、觀照等的心也都屬於意門心路中的速行心,當知它們只屬於欲界心。
色界梵天人只能生起眼門、耳門和意門這三類欲界心路心,而無色界梵天人則完全沒有五門心路心,只會偶爾生起一些欲界意門心路。無色界梵天人在生命期間基本上都是處在和他們所投生之處相應的禪那當中。例如:空無邊處梵天人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進入空無邊處定的狀態,生起的是空無邊處善心。同時,無色界梵天人只能夠進入更高的禪那,而不能進入较低的禪那。他們既不能入较低的無色定,也不能生起色界禪那心。例如:無所有處梵天人只能生起無所有處善心和非想非非想處善心,而不能生起空無邊處善心和識無邊處善心。這是心生起的法則。
這是業(速行)與異熟(果報心)的關係(見圖表4)。

IMG_0568.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