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離人間及天界的繫縛者,除去一切繫縛。我稱他為真正的婆羅門 ◊◊
【417偈】
遠離人間縛,超越天上縛,
除一切縛者,是謂婆羅門。
【註解】
捨棄人間的繫縛,超越天界的繫縛,已棄除一切繫縛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 棄捨喜與不喜,戰勝這世界,我稱他為真正的婆羅門 ◊◊
【418偈】
棄捨喜不喜,清涼無煩惱,
勇者勝世間,是謂婆羅門。
【註解】
他已完全捨棄喜悅或不喜悅之心,他已獲得清涼,不會再有世間的各種煩惱,他是一名戰勝五蘊繫縛的勇士,是一名真正的婆羅門。
【超越一切繫縛——雜耍藝人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雜耍藝人。
話說有一名滑雜耍人經常作巡迴演出,某一天當他聆聽佛陀的開示後便出家了,不久證得阿羅漢果。一天他隨佛陀及眾比丘進城托缽,途中看見某個雜耍藝人在表演,眾比丘問他:「這是你以前的生涯,現在還懷念嗎?」「不!對這種生涯,我已不再懷念了。」眾比丘以為他說妄語,佛陀說:「他說的都是實話,他已超越了一切的繫縛,他已經拋開苦與樂。」
【評論】
捨棄人間的繫縛不難,超越天界的繫縛就比較難了,佛教徒不執著於天界欲樂的享受,一心以解脫道為目標,一心嚮往彼岸涅槃。
本篇這詩偈是為一名曾經是雜耍藝人的尊者而誦。這名尊者經過勤奮修行而達到最高的果名,這種勤奮的精神就叫做「四正勤」。既調伏六根、捨棄惡念、修學禪定和品格的修養,也就是八正道的第六項——正精進。
四正勤共有四類:
1、未生惡令勿生。
2、已生惡令斷。
3、未生善令生。
4、已生善令增長。
繫縛一共分為四種:五蘊、貪、結與業。
五蘊的繫縛共分為三類:
1、不執著於形體。
2、不執著於心。
3、擺脫生的繫縛。
本篇以英勇代表修行者的毅力和勇氣,與七覺支分和八正道的正精進相似,指的就是五力:1、信力。2、精進力。3、念力。4、定力。5、慧力。
五力各有其自在的範圍,所不同的是它們不被相對的阻力所動搖。
1、正信不為邪見所動搖。
2、正精進克制怠惰,不為怠惰所動搖。
3、正念克制邪念。
4、正定克制散亂掉舉。
5、正慧克制愚癡。
因此它們都代表了修行力。
這五種力展現在:1、初果的四個特性。2、四正勤。3、四念處。4、四禪定。5、徹底覺悟的四聖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