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三.拘薩羅相應
一.細小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這樣說: “喬答摩賢者,你是否宣稱已證得無上等正覺呢?”
“大王,如果問,誰證得無上等正覺呢?正確的答案就是我了。大王,我已證得無上等正覺。”
“喬答摩賢者,一些沙門婆羅門如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舍梨、尼乾陀.若提子、散若耶.毗羅胝子、波拘陀.迦旃延、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等擁有教團,擁有教派,是教派的老師,為人所認知,有名望,是宗派的創立人,受很多人推崇,即使我問他們,他們也不宣稱已證得無上等正覺。喬答摩賢者,為什麼你的年紀只是這麼細小,出家的日子只是這麼短,但宣稱已證得無上等正覺呢?”
“大王,有四種東西即使細小,但也不要因此而忽視他們、瞧不起他們。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大王,剎帝利即使細小,但也不要因此而忽視他、瞧不起他。
“大王,蛇即使細小,但也不要因此而忽視牠、瞧不起牠。
“大王,火即使細小,但也不要因此而忽視它、瞧不起它。
“大王,比丘即使細小,但也不要因此而忽視他、瞧不起他。
“大王,這四種東西即使細小,但也不要因此而忽視他們、瞧不起他們。”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剎帝利出身,具有大名聲,不要因他小,內心存輕慢。一朝得王位,成為人中尊,或以忿怒心,以刑罰回報。是故應自護,於他不輕慢。
森林與村落,毒蛇出沒處,不要因牠小,內心存輕慢。蛇具攻擊力,能作種種形,或許有一日,咬殺諸愚夫。是故應自護,於牠不輕慢。
火能燬眾物,一切成灰燼,不要因它小,內心存輕慢。若得助燃物,瞬間成大火,或許有一日,燒殺諸愚夫。是故應自護,於它不輕慢。
火雖燬森林,一切成灰燼,過一段時日,草木猶復生。具戒之比丘,以精進之火,盡燒世俗財,無子孫後裔,如樹連根起,從此不復生。
是故有智者,為自身利益,應正確看待:蛇蟲與火焰,聞名剎帝利,及具戒比丘。”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波斯匿王對他說: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到東西。我皈依大德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大德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二.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有多少東西會使人內在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呢?”
“大王,有三種東西會使人內在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這三種東西是什麼呢?
“大王,貪欲會使人內在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大王,瞋恚會使人內在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大王,愚癡會使人內在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大王,這三種東西會使人內在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貪瞋癡三法,人之不善心,損害於自身,如竹枝結子。1”
三.國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有沒有人可以有生而免於老死呢?”
“大王,沒有人可以免於老死。
“大王,即使有權勢、很富裕的剎帝利,他們也不能有生而免於老死。
“大王,即使有權勢、很富裕的婆羅門和居士,他們也不能有生而免於老死。
“大王,即使阿羅漢比丘,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他們的身體也是散壞法、消逝法。
“御車漸變舊,此身亦如是;寂靜法離老,寂靜聖尊說。”
四.愛惜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我在靜處的時候,內心曾這樣反思: ‘什麼是愛惜自己,什麼是傷害自己呢?’ 大德,於是我這樣想: ‘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的人,就是一個傷害自己的人,即使他說要愛惜自己,其實都是在傷害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一個做出傷害行為的人就是在傷害自己。因此他是一個傷害自己的人。
“ ‘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的人,就是一個愛惜自己的人,即使他說要傷害自己,其實都是在愛惜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一個做出愛惜行為的人就是在愛惜自己。因此他是一個愛惜自己的人。’ ”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大王,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的人……因此他是一個傷害自己的人。
“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的人……因此他是一個愛惜自己的人。
“若人愛於己,應離惡所縛;行惡為因緣,難以得福樂。
一旦死魔至,便失卻人身,此時何所屬,何者攜於身,何者隨身去,如影隨於形?
一生之所作,福德與惡行,此時之所屬,兩者攜於身,兩者隨身去,如影隨於形。
故此應行善,為來生積福,福德於他世,建立眾生樂。”
五.自護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我在靜處的時候,內心曾這樣反思: ‘什麼是保護自己,什麼是不保護自己呢?’ 大德,於是我這樣想: ‘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的人,就是一個不保護自己的人,即使他用象兵兵團、馬兵兵團、車兵兵團或步兵兵團也不能保護得到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只保護外在而不保護內裏。因此他是一個不保護自己的人。
“ ‘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的人,就是一個保護自己的人,即使他不用象兵兵團、馬兵兵團、車兵兵團或步兵兵團也能保護得到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不保護外在而保護內裏。因此他是一個保護自己的人。’ ”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大王,做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的人……因此他是一個不保護自己的人。
“做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的人……因此他是一個保護自己的人。
“善節制身行,善節制口行,善節制意行,善節制諸行;諸行善節制,是名自護者。”
六.很少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我在靜處的時候,內心曾這樣反思: ‘世上的眾生得到很多財產後,很少會不迷失、不放逸、不貪戀欲樂,很少會善待其他眾生的。
“ ‘世上的眾生得到很多財產後,大多數會迷失、放逸、貪戀欲樂,大多數會不善待其他眾生的。’ ”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大王,世上的眾生得到很多財產後,很少會不迷失、不放逸、不貪戀欲樂,很少會善待其他眾生的。
“世上的眾生得到很多財產後,大多數會迷失、放逸、貪戀欲樂,大多數會不善待其他眾生的。
“欲染於財產,迷戀於欲樂,不覺此中險,如獸入陷阱;惡行結果時,苦報將隨至。”
七.裁決堂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我在裁決堂主持裁決時,看見有權勢、很富裕的剎帝利、婆羅門和居士,因為貪欲的原因而故意說妄語。大德,當時我這樣想: ‘我已受夠了這個裁決堂!從現在起,我不主持裁決了,我委任賢士來主持裁決!’ ”
“大王,有權勢、很富裕的剎帝利、婆羅門和居士,如果因為貪欲的原因而故意說妄語,將會長期為他們帶來不利和痛苦。
“欲染於財產,迷戀於欲樂,不覺此中險,如魚入羅網;惡行結果時,苦報將隨至。”
八.末利夫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和末利王后一起在王宮的頂層遊玩。波斯匿王問末利王后: “末利,誰是你的至愛,比愛自己更甚呢?”
“大王,沒有其他人是我的至愛,我的至愛就是自己。大王,那麼,誰又是你的至愛,比愛自己更甚呢?”
“末利,我也是一樣,沒有其他人是我的至愛,我的至愛就是自己。”
波斯匿王從王宮下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於是,世尊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內心遊遍於各方,難求至愛甚於己,眾人皆愛惜自己,因此莫傷害他人。”
九.祭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正在籌備一場大祭祀。有五百隻公牛、五百隻小牛、五百隻小乳牛、五百隻綿羊、五百隻山羊被帶上祭壇上宰殺。波斯匿王的僕人、傭人、工人迫於無奈,只好哭泣、臉上帶著淚水地做祭祀的工作。
這時候,在上午,一些比丘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在舍衛城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於是,世尊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馬祭與人祭,擲木祭酒祭,不閉門戶祭,不帶來大果。
當中要宰殺,無數牛與羊,正行大仙人,不作此祭祀。
於祭祀之中,屏絕諸殺生,此等之祭祀,長利於族羣,正行大仙人,唯作此祭祀。
作此之祭祀,智者得大果,利益得增長,終不會退損,此是大祭祀,天神亦歡喜。”
十.收綁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大批犯人被拘薩羅王波斯匿收綁:一些人被繩索收綁,一些人被枷鎖收綁,一些人被鐵鍊收綁。
這時候,在上午,一些比丘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在舍衛城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於是,世尊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鐵製木製藤草製,此等束縛未為緊;貪戀財寶與首飾,愛戀妻子與兒女,亦重亦軟實難解,智者說此縛最緊。斷除此縛來出家,捨棄欲樂之愛戀。”
第一品完
十一.扎髮外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東園鹿母講堂。
世尊在黃昏離開靜處,坐在門外。拘薩羅王波斯匿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
這時候,有七個扎髮外道、七個尼犍子、七個裸體外道、七個單衣外道、七個遊方者,他們長毛髮、長指甲,拿著隨身用品,在世尊附近走過。於是波斯匿王起座,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右膝跪地,向七個扎髮外道、七個尼犍子、七個裸體外道、七個單衣外道、七個遊方者合掌,然後報上自己的姓名三次: “賢者們,我是拘薩羅王波斯匿。賢者們,我是拘薩羅王波斯匿。賢者們,我是拘薩羅王波斯匿。”
他們離去不久,波斯匿王回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向世尊說: “大德,他們當中有些人是阿羅漢,有些人進入了阿羅漢道。”
“大王,你身為一個居家的人,追逐欲樂,兒女在身邊,燃點迦尸檀香,戴花環,塗香水,塗香油,受用金銀,是不易知道他們是否阿羅漢、他們是否進入了阿羅漢道的。
“大王,要長時間一起生活,用心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戒行;要長時間一起交往,用心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清淨;要長時間一起經歷困難,用心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堅定;要長時間一起交談,用心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智慧。”
“大德,真稀奇,真難以置信!大德世尊能這樣善說法義:要長時間一起生活,用心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戒行……要長時間一起交談,用心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智慧。
“大德,剛才那些人是我的諜子,搜尋國家的諜報後返回來。他們搜尋諜報,之後我便作出決策。大德,當他們清理塵垢、洗澡、塗香油、修剪鬚髮、穿上潔淨衣服後,便會沈溺在五欲之中。”
於是,世尊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外觀不能知人心,短暫之見亦不能,外觀雖現諸空相,不空之人世間行。
猶似土製假首飾,亦似青銅外鍍金,外相莊重而遊行,內實暗含不淨心。”
十二.五王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以拘薩羅王波斯匿為首的五個國王沈溺在五欲之中。他們提出了一條問題: “哪一種欲樂最吸引人?”
有人說: “色最吸引人。”
有人說: “聲最吸引人。”
有人說: “香最吸引人。”
有人說: “味最吸引人。”
有人說: “觸最吸引人。”
當中,沒有國王能夠說服其他國王。於是,波斯匿王對其他國王說: “賢友們,讓我們去世尊那裏問他,當他為我們解說時,我們便受持那個義理吧。”
他們回答波斯匿王: “賢友,好的。”
於是,以波斯匿王為首的五個國王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及問世尊究竟哪一種欲樂最吸引人。
“大王,我說,五欲吸引人是有限度的。一些人喜歡色,一些人不喜歡色。喜歡色、從色之中得到滿足的人,便會認為色比其他欲境高、比其他欲境勝,因此不渴望其他欲境。對他們來說,色是最高的、無上的。
“……聲……
“……香……
“……味……
“大王,我說,五欲吸引人是有限度的。一些人喜歡觸,一些人不喜歡觸。喜歡觸、從觸之中得到滿足的人,便會認為觸比其他欲境高、比其他欲境勝,因此不渴望其他欲境。對他們來說,觸是最高的、無上的。”
這時候,栴檀優婆塞坐在大眾之中。他起座,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向世尊合掌,然後向世尊說: “世尊,我心裏有些說話。善逝,我心裏有些說話。”
世尊說: “栴檀,你說出來吧。” 於是,栴檀優婆塞在世尊面前說出這首應景的偈頌:
“日族2聖者之慧光,有如烈日照穹蒼,亦似紅蓮與白蓮,清晨時分散芬芳。”
這時候,五王各為栴檀優婆塞披上大衣。之後,栴檀優婆塞把五件大衣披在世尊的身上。
十三.一多那食物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吃了整整一多那3份量的食物。他吃完食物後,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因為吃得過飽而在喘氣。
於是,世尊對吃得過飽而在喘氣的波斯匿王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常持正念者,飲食能知量,病痛得減少,助延年益壽。”
這時候,有一位名叫善見的少年站在波斯匿王後面。於是,波斯匿王對他說: “善見,來吧,你在世尊座下學熟這首偈頌,然後在我吃飯的時候誦給我聽。我將會每天給你一百錢。”
善見回答波斯匿王: “大王,是的。” 之後,他在世尊座下學熟這首偈頌,然後在波斯匿王吃飯的時候誦給他聽:
“常持正念者,飲食能知量,病痛得減少,助延年益壽。”
波斯匿王的食量逐漸減少至一碗。過了一些時候,他用手觸摸自己苗條的身軀,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世尊悲憫心,時常利益我,現生與他世,兩者兼利益。”
十四.戰鬥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集合四兵4攻打拘薩羅王波斯匿。軍隊已經抵達迦尸。
波斯匿王聽到阿闍世王攻打自己的消息,於是集合四兵前往迦尸抵抗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和波斯匿王互相戰鬥,阿闍世王戰勝了波斯匿王。戰敗的波斯匿王唯有撤退至自己的國都舍衛城。
這時候,在上午,一些比丘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在舍衛城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
“比丘們,阿闍世王跟惡知識、惡同伴、惡密友為伴,波斯匿王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即使這樣,戰敗的波斯匿王今晚將會難於安眠。
“戰勝生怨敵,戰敗難安眠,捨棄勝與敗,心靜得安眠。”
十五.戰鬥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集合四兵攻打拘薩羅王波斯匿。軍隊已經抵達迦尸。
波斯匿王聽到阿闍世王攻打自己的消息,於是集合四兵前往迦尸抵抗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和波斯匿王互相戰鬥,波斯匿王戰勝了阿闍世王,把阿闍世王生擒。
這時候,波斯匿王心想: “我沒有侵襲別人,阿闍世王卻侵襲我,但他是我的外甥;讓我擄去他所有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然後放他一條生路吧。”
這時候,在上午,一些比丘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在舍衛城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於是,世尊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作掠奪之人,現招致惡果,之前掠奪人,現反遭掠奪。
自以為勝算,其實報未熟,一旦惡報熟,愚人受苦果。
殺者招殺害,勝者招挫敗,罵者招辱罵,怒者招忿怒;業力迴轉時,掠者招掠奪。”
十六.女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這時候,有一個人走到波斯匿王那裏,在耳邊告訴他: “大王,末利王后產下了一個女兒。”
這人說了這番話後,波斯匿王很不高興。世尊對不高興的波斯匿王有感而發,說出以下偈頌:
“有些女兒身,更勝男國王,聰穎具德行,是賢妻良母。
此女所生子,統領於十方;此良母之子,教化於國土。”
十七.不放逸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有沒有一種東西,對現生和來生都帶來利益的呢?”
“大王,有一種東西,對現生和來生都帶來利益。”
“大德,這種東西是什麼呢?”
“大王,這種東西就是不放逸。
“大王,就正如在所有眾生的腳印之中,象的腳印最大,同樣地,在所有善法之中,不放逸的利益最大。5不放逸對現生和來生都帶來利益。
“長壽健康與美貌,生天與生大姓家,大善果報逐一至,欲求此等諸悅樂,勤修福業不放逸,此是智者所讚嘆。
智者修習不放逸,能得兩世之利益,既能利益於今生,亦能利益於他世,深明此中之利益,此人堪稱為智者。”
十八.不放逸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在靜處的時候,內心曾這樣反思: ‘世尊說要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不要跟惡知識、惡同伴、惡密友為伴。這個教法真是好!’ ”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大王,我說要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不要跟惡知識、惡同伴、惡密友為伴。
“大王,有一次,我住在釋迦人的市鎮。那時候,阿難比丘來到我那裏,對我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我說: ‘大德,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是成就梵行的另一半。’ 阿難比丘說了這番話後,我對他說: ‘阿難,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阿難,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是成就梵行的全部。
“ ‘阿難,一位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的比丘,將會勤修八正道。
“ ‘阿難,為什麼一位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的比丘會勤修八正道呢?這個法義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見,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思維,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語,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業,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命,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精進,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念,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正定。就是這樣,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會使這位比丘勤修八正道。因此,要成就梵行的全部,就要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
“ ‘阿難,這個法義也可以這樣理解:我6是一位善知識,受生困擾的眾生來我這裏,可從生之中解脫出來;受老困擾的眾生來我這裏,可從老之中解脫出來;受病困擾的眾生來我這裏,可從病之中解脫出來;受死困擾的眾生來我這裏,可從死之中解脫出來;受憂、悲、苦、惱、哀困擾的眾生來我這裏,可從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因此,要成就梵行的全部,就要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
“大王,因此,你應這樣修學,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大王,當你跟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為伴時,應常常依止一法──在善法之中不放逸。
“大王,當你不放逸,依止不放逸時,在宮廷的人會這樣想: ‘大王不放逸,依止不放逸;我們也不放逸,依止不放逸吧。’ 剎帝利會這樣仿傚: ‘大王不放逸,依止不放逸;我們也不放逸,依止不放逸吧。’ 人民會這樣想: ‘大王不放逸,依止不放逸;我們也不放逸,依止不放逸吧。’
“大王,不放逸,依止不放逸能保護你自己;不放逸,依止不放逸能保護宮廷的人;不放逸,依止不放逸也能保護你的財物。
“欲求此等諸財富,大善果報逐一至,勤修福業不放逸,此是智者所讚嘆。
智者修習不放逸,能得兩世之利益,既能利益於今生,亦能利益於他世,深明此中之利益,此人堪稱為智者。”
十九.無兒女者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在中午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 “大王,這個中午你到哪裏去呢?”
“大德,舍衛城有一位富翁居士命終,他沒有兒女,我把他的財物收歸王宮,然後到這裏來。大德,他金子都有八百萬,更遑論銀子了,但這個富翁居士所吃的只是糙米加酸粥,所穿的只是三件粗麻衣,所駕的只是樹葉作篷頂的舊車!”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大王,不善巧的人得到很多財富後,不能為自己帶來快樂;不能為父母帶來快樂;不能為子女帶來快樂;不能為僕人、工人、傭人帶來快樂;不能為朋友、同伴帶來快樂;不能布施沙門婆羅門,以帶來生天的樂報。他沒有好好地使用的財富,到頭來被國王取走,或被盜賊取走,或被大火燒毀,或被洪水沖走,或被自己不喜愛的承繼人取走。這就是沒有好好地使用財富而導致浪費了。
“大王,就正如有一個沒有人跡的池塘,池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池畔,十分怡人。但是沒有人在那裏取水,沒有人在那裏飲水,沒有人在那裏沐浴,沒有任何人使用那池塘。這就是沒有好好地使用池水而導致浪費了。
“大王,同樣地,不善巧的人得到很多財富後,不能為自己帶來快樂;不能為父母帶來快樂;不能為子女帶來快樂;不能為僕人、工人、傭人帶來快樂;不能為朋友、同伴帶來快樂;不能布施沙門婆羅門,以帶來生天的樂報。他沒有好好地使用的財富,到頭來被國王取走,或被盜賊取走,或被大火燒毀,或被洪水沖走,或被自己不喜愛的承繼人取走。這就是沒有好好地使用財富而導致浪費了。
“大王,善巧的人得到很多財富後,能為自己帶來快樂;能為父母帶來快樂;能為子女帶來快樂;能為僕人、工人、傭人帶來快樂;能為朋友、同伴帶來快樂;能布施沙門婆羅門,以帶來生天的樂報。他善用財富,不會被國王取走,不會被盜賊取走,不會被大火燒毀,不會被洪水沖走,不會被自己不喜愛的承繼人取走。這就是善用財富而不會導致浪費了。
“大王,就正如在村落或市鎮附近有一個池塘,池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池畔,十分怡人。人們在那裏取水,在那裏飲水,在那裏沐浴,利用那池塘做各種事情。這就是善用池水而不會導致浪費了。
“大王,同樣地,善巧的人得到很多財富後,能為自己帶來快樂;能為父母帶來快樂;能為子女帶來快樂;能為僕人、工人、傭人帶來快樂;能為朋友、同伴帶來快樂;能布施沙門婆羅門,以帶來生天的樂報。他善用財富,不會被國王取走,不會被盜賊取走,不會被大火燒毀,不會被洪水沖走,不會被自己不喜愛的承繼人取走。這就是善用財富而不會導致浪費了。
“卑劣之人得大財,不自受用不予人,有如池水無人跡,無人飲用漸枯乾。
智者賢者得財富,自受用時亦予人,慷慨助人心性好,無有過咎得生天。”
二十.無兒女者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在中午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 “大王,這個中午你到哪裏去呢?”
“大德,舍衛城有一位富翁居士命終,他沒有兒女,我把他的財物收歸王宮,然後到這裏來。大德,他金子都有一千萬,更遑論銀子了,但這個富翁居士所吃的只是糙米加酸粥,所穿的只是三件粗麻衣,所駕的只是樹葉作篷頂的舊車!”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大王,在過去世,這個富翁居士曾經吩咐人布施食物給一位名叫多迦羅.尸棄的辟支佛,在起座離去之後又生起懊悔,心想: ‘這樣好的食物該給我的僕人或工人吃。’ 他又曾經因為財物的原因,取去是獨生子的侄兒的性命。
“大王,這個富翁居士曾經布施食物給尸棄辟支佛,這業報使他七次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這業報還有剩餘,使他七次在這舍衛城成為富翁。
“大王,這個富翁居士曾經在布施後生起懊悔,這業報使他的內心不會傾於上好的食物,不會傾於上好的衣服,不會傾於上好的車乘,不會傾於上好的五欲。
“大王,這個富翁曾經因為財物的原因,取去是獨生子的侄兒的性命,這業報使他在地獄之中受苦許多年、許多百年、許多千年、許多百千年;這業報還有剩餘,使他七次因沒有兒女而財物盡入國庫。
“大王,這個富翁的大福業已經盡了,又沒有積集其他福業,現他正在大叫喚地獄之中受苦。”
“大德,這個富翁居士已投生在大叫喚地獄嗎?”
“大王,是的,這個富翁居士已投生在大叫喚地獄。
“金銀與珠寶,財富與產業,僕人與工人,人依此生活,一旦逝去時,所有得留下。
唯有自所作,身口意三業,取之而離去,如影隨於形。
故此應行善,為來生積福,福德於他世,建立眾生樂。”
第二品完
二十一.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 “大王,在世間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人呢?從黑暗走向黑暗的人,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從光明走向黑暗的人,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人。
“大王,什麼是從黑暗走向黑暗的人呢?一個投生於低種姓──如旃陀羅種姓、竹師種姓、獵師種姓、造車師種姓或清道夫種姓等貧窮家庭──的人,只得很少食物吃,生活在苦困之中,很難得到食物和衣服;相貌差,外觀難看,形體憔悴,患有大病;或是盲眼,或是跛手,或是跛腳,或是不良於行;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都很難賺取得到。他做身惡行,做口惡行,做意惡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大王,就正如一個人從一個暗室走到另一個暗室,或如一個人從一個暗處走到另一個暗處,或如一個人用血來清洗血污那樣。我說這個譬喻,就好比那個從黑暗走向黑暗的人那樣。
“大王,什麼是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呢?一個投生於低種姓──如旃陀羅種姓、竹師種姓、獵師種姓、造車師種姓或清道夫種姓等貧窮家庭──的人,只得很少食物吃,生活在苦困之中,很難得到食物和衣服;相貌差,外觀難看,形體憔悴,患有大病;或是盲眼,或是跛手,或是跛腳,或是不良於行;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都很難賺取得到。他做身善行,做口善行,做意善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大王,就正如一個人從地上坐上椅子,或如一個人從椅子坐上馬背,或如一個人從馬背坐上象背,或如一個人從象背坐上宮殿那樣。我說這個譬喻,就好比那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那樣。
“大王,什麼是從光明走向黑暗的人呢?一個投生於高種姓──或是有權勢、很富裕的剎帝利種姓,或是有權勢、很富裕的婆羅門種姓,或是有權勢、很富裕的居士種姓──的人,相貌好,外觀好看,優美,具有最佳的外表;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全都擁有。他做身惡行,做口惡行,做意惡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大王,就正如一個人從宮殿坐下象背,或如一個人從象背坐下馬背,或如一個人從馬背坐下椅子,或如一個人從椅子坐下地上,或如一個人從地上走入暗處那樣。我說這個譬喻,就好比那個從光明走向黑暗的人那樣。
“大王,什麼是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人呢?一個投生於高種姓──或是有權勢、很富裕的剎帝利種姓,或是有權勢、很富裕的婆羅門種姓,或是有權勢、很富裕的居士種姓──的人,相貌好,外觀好看,優美,具有最佳的外表;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全都擁有。他做身善行,做口善行,做意善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大王,就正如一個人從椅子坐過另一張椅子,或如一個人從馬背坐過另一個馬背,或如一個人從象背坐過另一個象背,或如一個人從宮殿坐過另一座宮殿那樣。我說這個譬喻,就好比那個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人那樣。
“大王,這就是世間上的四種人了。
“大王汝當知:無信之窮人,吝嗇兼自私,邪見惡思維;復於求施者,沙門婆羅門,不恭亦不敬,出口起辱罵,內心生忿怒,不施予食物。此人於死後,投生地獄中。
此是第一人,從暗入於暗。
大王汝當知:有信之窮人,慷慨不吝嗇,虔敬無困惑;復於求施者,沙門婆羅門,起座而作禮,受學寂靜法,內心懷慷慨,布施予食物。此人於死後,投生於天上。
此是第二人,從暗入於明。
大王汝當知:無信之富人,吝嗇兼自私,邪見惡思維;復於求施者,沙門婆羅門,不恭亦不敬,出口起辱罵,內心生忿怒,不施予食物。此人於死後,投生地獄中。
此是第三人,從明入於暗。
大王汝當知:有信之富人,慷慨不吝嗇,虔敬無困惑;復於求施者,沙門婆羅門,起座而作禮,受學寂靜法,內心懷慷慨,布施予食物。此人於死後,投生於天上。
此是第四人,從明入於明。”
二十二.祖母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在中午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 “大王,這個中午你到哪裏去呢?”
“大德,我的祖母命終。她已經老了,過了很多日子,已經到一百二十歲了。大德,我很鍾愛、很喜歡我的祖母。如果我的象寶能夠換取我祖母不命終,我會拿出象寶來換取祖母不命終;如果我的馬寶能夠換取我祖母不命終,我會拿出馬寶來換取祖母不命終;如果我的村落能夠換取我祖母不命終,我會拿出村落來換取祖母不命終;如果我的國土能夠換取我祖母不命終,我會拿出國土來換取祖母不命終。”
“大王,所有眾生都必定會死的、以死為終結的、不免於死的。”
“大德,真稀奇,真難以置信!大德世尊能這樣善說法義:所有眾生都必定會死的、以死為終結的、不免於死的。”
“大王,所有眾生都必定會死的、以死為終結的、不免於死的。大王,就正如陶工所造的任何陶器,無論未經窰裏燒過或已在窰裏燒過的,都必定會打破的、以打破為終結的、不免於打破的。同樣地,所有眾生都必定會死的、以死為終結的、不免於死的。
“眾生皆會死,皆以死為終,之後隨業去,受善惡之果,惡業墮地獄,善業生善趣。故此應行善,為來生積福,福德於他世,建立眾生樂。”
二十三.世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有多少東西會使世間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呢?”
“大王,有三種東西會使世間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這三種東西是什麼呢?
“大王,貪欲會使世間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大王,瞋恚會使世間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大王,愚癡會使世間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大王,這三種東西會使世間不斷生起損害、苦、不安穩。
“貪瞋癡三法,人之不善心,損害於自身,如竹枝結子。”
二十四.戰士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波斯匿王對世尊說: “大德,應向什麼人布施呢?”
“大王,你對他有歡喜心的人。”
“大德,布施給誰可得大果報呢?”
“大王, ‘應向什麼人布施’ 和 ‘布施給誰可得大果報’ 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布施給有德行的人比布施給沒有德行的人果報大。
“大王,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大王,你認為怎樣,如果你在集齊士兵,準備開戰的時候,一個剎帝利青年、婆羅門青年、吠舍青年、或首陀羅青年來你那裏請求加入,他沒有受過訓練、是個新手、沒有經驗、膽小、懦弱、遇到危險會逃跑,你會不會賜用一個這樣的人呢,一個這樣的人會不會為你帶來幫助呢?”
“大德,不會。我不會賜用一個這樣的人,一個這樣的人不會為我帶來幫助。”
“大王,你認為怎樣,如果你在集齊士兵,準備開戰的時候,一個剎帝利青年、婆羅門青年、吠舍青年、或首陀羅青年來你那裏請求加入,他受過訓練、是個老手、經驗豐富、膽大、勇敢、遇到危險不會逃跑,你會不會賜用一個這樣的人呢,一個這樣的人會不會為你帶來幫助呢?”
“大德,我會。我會賜用一個這樣的人,一個這樣的人會為我帶來幫助。”
“大王,同樣道理,不論出身於什麼種姓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捨棄了五種東西,具有五種東西,布施給這樣的人可得大果報。
“他捨棄了的五種東西是什麼呢?他捨棄了貪欲、瞋恚、昏睡、掉悔、疑惑。這就是他捨棄了的五種東西了。
“他具有的五種東西是什麼呢?他具有無學的戒蘊、無學的定蘊、無學的慧蘊、無學的解脫蘊、無學的解脫知見蘊7。這就是他具有的五種東西了。
“布施給捨棄了五種東西,具有五種東西的人可得大果報。”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不論何種姓,勇壯之戰士,內心無怯懦,諸王喜賜用。
不論何種姓,住柔和安忍,修習賢聖法,值世人供養。
為此多聞人,築上妙精舍,開井及建路,令往來無礙。
內心懷淨信,供養正直者,施予諸飲食,衣服與住處。
如雷雨大作,雨水往下傾,高原與低地,到處皆充遍;
施予多聞人,具信具智者,供給諸飲食,令其得滿足,令其心歡悅,回謝布施者;
如雷雨大作,雨水往下傾,天降福德雨,充遍布施者。”
二十五.山喻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拘薩羅王波斯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 “大王,剛才你到哪裏去呢?”
“大德,灌頂剎帝利王所做的,都是沈迷權力、貪戀欲樂、治理人民、征服國土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剛才正忙於那些事情。”
“大王,你認為怎樣,假如有一個你信賴的人從東方來你那裏,對你說: ‘大王,不好了!你要知道,我從東方來,在那裏看見一座大山正向著這裏來輾壓,所有眾生都被這座大山壓斃。大王,請你做一些應做的事情!’
“第二個你信賴的人從南方來你那裏,對你說: ‘大王,不好了!你要知道,我從南方來,在那裏看見一座大山正向著這裏來輾壓,所有眾生都被這座大山壓斃。大王,請你做一些應做的事情!’
“第三個你信賴的人從西方來你那裏,對你說: ‘大王,不好了!你要知道,我從西方來,在那裏看見一座大山正向著這裏來輾壓,所有眾生都被這座大山壓斃。大王,請你做一些應做的事情!’
“第四個你信賴的人從北方來你那裏,對你說: ‘大王,不好了!你要知道,我從北方來,在那裏看見一座大山正向著這裏來輾壓,所有眾生都被這座大山壓斃。大王,請你做一些應做的事情!’
“大王,這是一個無情的大災難,難得的人身全被毀滅。在這情形之下,你將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大德,在這情形之下,除了修習法行、修習正行、修習善行、修習福德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
“大王,讓我告訴你,大王,讓我對你說,老死正向著這裏來輾壓。在老死正向著這裏來輾壓這情形之下,你將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大德,在老死正向著這裏來輾壓這情形之下,除了修習法行、修習正行、修習善行、修習福德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
“大德,灌頂剎帝利王會用象兵來戰鬥,但象兵完全不能應付正向著這裏來輾壓的老死。
“大德,灌頂剎帝利王會用馬兵來戰鬥,但馬兵完全不能應付正向著這裏來輾壓的老死。
“大德,灌頂剎帝利王會用車兵來戰鬥,但車兵完全不能應付正向著這裏來輾壓的老死。
“大德,灌頂剎帝利王會用步兵來戰鬥,但步兵完全不能應付正向著這裏來輾壓的老死。
“大德,在王宮有些遊說大臣,當敵人到來時,他們有能力用遊說的方法來破解敵方,但用遊說的方法完全不能應付正向著這裏來輾壓的老死。
“大德,在王宮的地下和頂層藏有很多金子,當敵人到來時,可用財富來妥協,但用財富來妥協的方法完全不能應付正向著這裏來輾壓的老死。
“大德,在老死正向著這裏來輾壓這情形之下,除了修習法行、修習正行、修習善行、修習福德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
“大王,正是這樣,正是這樣。在老死正向著這裏來輾壓這情形之下,除了修習法行、修習正行、修習善行、修習福德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正如大石山,高上於雲霄,四方八面來,壓斃諸眾生;
老死亦如是,常輾壓眾生,剎帝利種姓,乃至旃陀羅,無一能倖免,一切俱壓斃。
動用諸四兵,說客或財富,與老死共戰,皆不能勝彼。
是故有智者,為自身利益,敬信佛法僧,建立堅固心;
此人身口意,俱依法而行,現生受稱譽,死後得生天。”
第三品完
--------------------------------------------------------
1 當竹開花結子之後便會死去。竹的開花結子出於竹子自身,但又對竹子自身造成傷害;比喻貪瞋癡出於眾生自身,但又為眾生自身造成傷害。
2 日族(aṅgīrasa)是佛陀所屬的宗族,在經文這裏是指佛陀。
3 多那(doṇa)是份量的單位,兩次用雙手所盛載之量為一多那。
4 四兵是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5 原文沒有 “在所有善法之中,不放逸的利益最大。” 這句句子。為使比喻的對象清晰,按文理而加上這句句子。
6 這裏的 “我” 是指佛陀本身。若引申開去,世間上所有初、二、三、四果的聖者──無論在家居士或出家比丘──都是善知識,能帶領人們踏上八正道。
7 “無學” (asekkha)是指 “在八正道之中不用再修學的人” ,即是完成了修習的阿羅漢。 “蘊” (khandha)有 “組合物” 的意思。阿羅漢果位由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五種東西所組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