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雲老和尚開示:


 


【禮佛時觀想】


世間世事塵勞,我們都得放下,歸到一心


將才所說的這些種種話,也歸到一心


竭誠盡敬五體投地、至誠恭敬如大山崩這樣子


 


頂禮阿彌陀佛


拜佛拜下起來兩腳都極力用力量,極力要用力量比較去火。去火,普通就叫退火,退這個上焦頭上的火,比較好。同時呢,腳要用力量,我們腳底下用力量上身輕,同時胃腸吃食東西要往下消化,於身體也是好。好比我拜這樣,給各位參考也可以,諸位願意隨喜和我一同拜也可以。


鐺!(引磬聲,往下拜)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彌陀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這時後要觀想,就觀想阿彌陀佛放光照我們全身,尤其照我們頭頂,從我們頭頂進入我們全身,說是觀想黑水從腳底下流下去也可以。但想佛光普照,照在我們身上也可以,要緊要持名念佛為「正行」,觀想啊、觀像都是「助行」。以持名念佛為正行決定不能錯的,修行有正行有助行。


鐺!(引磬聲,起身)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還觀想光從我們頭頂進入全身,全身都充滿了光明。黑水、骯髒的水,就從腳底下沖出去,就好。今天我想的就這些,我們先拜一拜。


也可以想:譬如說是:我俗家的老菩薩、老父親故去了,也想他老人家站到後邊,旁邊也拜。母親站在旁邊,也可以觀想:人現在有災難,或是這個人現在在病苦中,我們多少作念,就觀想和他一同拜。


佛七期中呢,是求一心不亂,我們就不用念這些偈子,不用念這些偈子「能禮所禮性空寂」,我們不念,但是念阿彌陀佛。體會那個意思呢,也是「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所禮性空寂的時候,這個身子才能感到飄輕飄輕,你說能得輕安的意境,原理是這樣子。要是照說業障來了,身體比較沉重;業障消失了,以至於拜佛、佛力加被了,我們身體就感覺到很輕安、很輕爽。我講了一會兒了,我們現在就一起拜吧!


我再體會到哪裡,我記下來,等會兒和諸位再說一說,彼此做個參考。說是世間世事塵勞,我們都得放下,歸到一心。將才所說的這些種種話,也歸到一心,竭誠盡敬五體投地、至誠恭敬如大山崩這樣子,頂禮阿彌陀佛。


 


良因曰:


上述 老和尚的開示,即是說明拜佛時,內心觀想的方法。在禮拜八十八佛,如果用這方式慢慢拜,並配合從容的觀想,這樣比起飛快、猶如搗蒜般的禮拜,對於業障消除來說,會有更大的力量。


禮佛偈的內涵,就著華嚴宗與天臺宗來判教,是屬於最極圓滿,「圓教」之思想。這樣圓頓的思想,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是這甚深之理,卻又不離眾生自性本具。因此只要虔誠禮拜、並配合誦念此文,雖說或許懂得並不深入,但卻也能因此而巧入無生、暗合道妙。


拜下去時觀想禮佛偈,起身時觀想懺悔偈,正是彰顯禮懺時兩種主要用心:皈依與懺悔。禮拜是為了要懺悔業障,而為了消業,因此必須透過修皈依,以得到三寶的加持。


修皈依時除了虔誠恭敬,事相上的做法之外,心中憶念禮佛偈,緣諸佛清淨法身,並了知與眾生自性不二。這樣理體上的皈依,深入佛心,與諸佛感應道交的力量,則遠非事相上皈依所能及。


拜佛時的觀想、誦念大致如此,程式上並沒有甚麼奇巧之處,不論原理懂得多少,只要能夠虔誠恭敬地修,慢慢便能業消智朗,得到諸佛的加持,力量將由表皮而漸漸滲入骨隨,決對是功不唐捐的,願與大眾終生奉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