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於“善終”,我有嚮往之心,願自己、親友,也願一切眾生能善終。但善終真正的意涵與標準是甚麼?

答:以下先從三個角度說明善終的定義,再從病人、家屬與社會等面向看「善終」與「不善終」的大不同。


一、安寧緩和醫療的善終
台大緩和醫療團隊以1.瞭解自己死之將近2.心平氣和接受3.完成後事交代4.時間恰當性(病人與家屬都已準備好)5.去世前三天舒適性,來評估病人本身、家屬及團隊是否已盡最大的努力為善終做準備。簡單說,「善終」至少在外觀上是平靜、詳和、沒有恐怖相。在心理上能接受自己的死亡、對未來的去處有方向、目標,甚至有所準備和期待。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好死」、「生死兩相安」。


二、佛法所指的善終
佛十個名號之中有一個是「善逝」,即「妙往」的意思,佛陀證悟無上菩提,超越生死對待。即是修行者「無我善終、無餘涅槃」,在這期生命結束時,證得一切苦滅的解脫境界。


三、臨床佛學的善終
臨床法師視病人的因緣根機,給予循序漸進地引導,以安寧緩和醫療的
善終為基本目標,以佛法的無我善終為終極目標。


四、從病人的角度來談
身體疼痛緩和、心理舒坦、靈性平安、死亡不害怕、人生無憾,這樣的善終相對於難忍的劇烈疼痛、憂鬱、沮喪、害怕、不甘願、心願未了…,想當然爾前者是大家所希望的。而這一切也同時影響死亡之後生命狀態的能否提升。


五、從家屬及社會生死教育角度來談
病人是否善終常是家屬悲傷調適良好與否的重要因素。亡者走得平安無懼,家屬與週遭的親戚朋友等於是見證一個正確的生死教育。反之,家屬會遺憾、悲痛甚至自責,嚴重者還會造成長期家庭生活功能、社會工作能力、人際關係、人生態度等的障礙。因此病人善終與否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影響十分深遠。


六、從佛法生命不死的觀點來談
佛教認為臨終階段是這一期生命過渡到下一期生命的過程,因此協助病人善終,對病人而言十分重要,會影響來生生命起始品質。大航法師曾說:「救度一個臨終者,並非只是幫助這個人安穩的度過餘生,而是照顧一個有無盡未來的生命。若能透過適當的方法,對於臨終者的意念做清淨的轉化,不僅有助於此時得以安詳捨世,甚而改變了他的未來」。


(本文由羅東博愛醫院慧岳法師、陽明大學附署宜蘭醫院慧證法師共同答覆,摘自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第四期會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