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621.JPG

蕭式球譯

十八.蜜糰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迦毗羅衛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前往大林午休;當進入大林後,坐在一棵頻螺樹苗下午休。
  同一時間,執杖.釋迦人進入大林散步。他進入大林,前往頻螺樹苗,走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撐著手杖站在一邊。執杖.釋迦人對世尊這樣說: “沙門,你的教說是什麼,你的解說是什麼呢?”
  “賢友,我的教說是不讓各種想潛藏於內心,以此為因緣,使人在世間上──不論在天世間的天、魔、梵,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人──沒有爭執,使梵行者解除貪欲、沒有疑惑、斷除悔疚、對這生和下一生都沒有渴愛。賢友,這就是我的教說,這就是我的解說。”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執杖.釋迦人頭部左右搖擺,舌頭伸出伸入,額頭皺起三條橫紋1,之後撐著手杖離去。
  到了黃昏的時候,世尊離開靜處去榕樹園,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比丘。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有一位比丘問世尊: “大德世尊,什麼是不讓各種想潛藏於內心的教說,以此為因緣,使人在世間上──不論在天世間的天、魔、梵,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人──沒有爭執,使梵行者解除貪欲、沒有疑惑、斷除悔疚、對這生和下一生都沒有渴愛呢?”
  “比丘,一個人以戲論想和計量為因緣而受到困惑。如果沒有喜貪、沒有喜愛、沒有愛著的話,這就是貪著性向的終結,厭惡性向的終結,邪見性向的終結,疑惑性向的終結,我慢性向的終結, ‘有’ 貪性向的終結,無明性向的終結,棒杖、刀劍、爭吵、爭罵、爭執、互相責罵、兩舌、妄語的終結;這些惡不善法都會滅盡,沒有剩餘。”
  世尊.善逝說了以上的話後,便起座進入住所。
  世尊離去不久,那些比丘心想: “世尊簡略向我們指出這個義理,沒有詳細解說便起座進入住所了。誰可詳細解說這個義理呢?” 那些比丘再心想: “大迦旃延尊者受導師所稱讚,受有智慧的同修所尊崇,他能夠詳細解說這個義理。讓我們去大迦旃延尊者那裏,再問他這個義理吧。”
  於是,那些比丘走到大迦旃延尊者那裏,和大迦旃延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把世尊略說義理便起座進入住所的事情告訴他,及請他詳細解說那個義理。
  “賢友們,就正如一個需要實木、尋求實木、到處尋找實木的人,越過大樹幹,卻想在樹枝、樹葉當中尋找實木。尊者也是這樣,跟導師.世尊面對面而越過他,卻想找我來問這個義理。賢友們,世尊知所應知、見所應見、是眼、是智、是法、是梵、講解修行、帶來真義、帶來甘露、是法主、是如來。你們應在那時候再問世尊,當他為你們解說時,你們便受持這個義理。”

“迦旃延賢友,世尊當然是知所應知、見所應見、是眼、是智、是法、是梵、講解修行、帶來真義、帶來甘露、是法主、是如來。我們當然是應在那時候再問世尊,當他為我們解說時,我們便受持這個義理。但是,大迦旃延尊者同樣受導師所稱讚,受有智慧的同修所尊崇;大迦旃延尊者能夠詳細解說這個義理,願大迦旃延尊者慈愍我們,為我們解說這個義理。”
  “賢友們,既然這樣,你們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那些比丘回答大迦旃延尊者: “賢友,是的。”
  大迦旃延尊者說: “賢友們,世尊簡略指出的義理,我知道它詳細的意義:
  “賢友們,以眼和色為緣,生起眼識;三者2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在領受感受時便有認知;在認知時便有覺3;在覺時便有戲論。以此為因緣,一個人在過去、未來、現在的眼識和色之中生起戲論想和計量而受困惑。
  “賢友們,以耳和聲為緣,生起耳識……
  “賢友們,以鼻和香為緣,生起鼻識……
  “賢友們,以舌和味為緣,生起舌識……
  “賢友們,以身和觸為緣,生起身識……
  “賢友們,以意和法為緣,生起意識;三者在一起便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在領受感受時便有認知;在認知時便有覺;在覺時便有戲論。以此為因緣,一個人在過去、未來、現在的意識和法之中生起戲論想和計量而受困惑。
  “賢友們,在眼、色、眼識之中,可以展現出觸,在觸之中可以展現出感受,在感受之中可以展現出想,在想之中可以展現出覺,在覺之中可以展現出戲論想和計量而受困惑。
  “賢友們,在耳、聲、耳識之中……
  “賢友們,在鼻、香、鼻識之中……
  “賢友們,在舌、味、舌識之中……
  “賢友們,在身、觸、身識之中……

“賢友們,在意、法、意識之中,可以展現出觸,在觸之中可以展現出感受,在感受之中可以展現出想,在想之中可以展現出覺,在覺之中可以展現出戲論想和計量而受困惑。
  “賢友們,離開了眼、色、眼識便沒有可能展現出觸,離開了觸便沒有可能展現出感受,離開了感受便沒有可能展現出想,離開了想便沒有可能展現出覺,離開了覺便沒有可能展現出戲論想和計量而受困惑。
  “賢友們,離開了耳、聲、耳識……
  “賢友們,離開了鼻、香、鼻識……
  “賢友們,離開了舌、味、舌識……
  “賢友們,離開了身、觸、身識……
  “賢友們,離開了意、法、意識便沒有可能展現出觸,離開了觸便沒有可能展現出感受,離開了感受便沒有可能展現出想,離開了想便沒有可能展現出覺,離開了覺便沒有可能展現出戲論想和計量而受困惑。
  “賢友們,世尊簡略指出的義理,我知道它詳細的意義。如果你們喜歡的話,前往世尊那裏再問他,當他為你們解說時,你們便受持這個義理。”
  比丘對大迦旃延尊者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他們起座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找大迦旃延尊者詳細解說義理的事情告訴他:
  “大德,大迦旃延尊者以這樣的方式,以這樣的文字,以這樣的詞句來詳細解說這個義理。”
  “比丘們,大迦旃延是一位智者,大迦旃延有大智慧。比丘們,如果你們再問我這個義理,我的解釋也會像大迦旃延所解釋的那樣,你們應受持這個義理。”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就正如一個飢餓和體弱的人得到一塊蜜糰,他所嚐的每一口都感到無比甜美。大德,同樣地,一位內心有質素的比丘,以智慧觀察這個法義當中的義理時,能夠得到歡喜,內心得到淨信。大德,怎樣稱呼這個法義呢?”
  “阿難,你稱這為 ‘蜜糰’ 的法義吧,你要受持它。”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阿難尊者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蜜糰經完

-------------------------------------------------------

1 “頭部左右搖擺,舌頭伸出伸入,額頭皺起三條橫紋” 是一種扮鬼臉以表示輕蔑的動作。執杖是釋迦族一位長者,而佛陀也是釋迦族人,執杖恃著年長而輕視同族後輩的佛陀,也因輕視佛陀而不虛心進一步向佛陀問法。

2 “三者” 是指根(眼、耳、鼻、舌、身、意)、境(色、聲、香、味、觸、法)、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三個地方。當這三個地方在一起時便會有 “觸” (感覺官能的體驗)的產生。

3 “覺” (vitakketi是動詞,vitakka是名詞)即是 “思想” 。在經中, “覺” 常和 “觀” (vicāra)一起出現,兩者都是指 “思想” 。 “覺” 尤指 “尋找思想主題” 方面的思想活動, “觀” 尤指 “在思想主題盤旋” 方面的思想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