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104.JPG

第十四講 出世間心
一、出世間心的定義
前面三講的主要內容是世間心,這一講將學習新的內
容——出世間心(lokuttara-citta)。
諸法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世間法是指因緣造作、有
生滅相之法。世間法是修觀(vipassanà)時觀智觀照的對象,
因為世間法的本質皆是無常、苦、無我的。那什麼是出世間
法呢?


第一、何謂出世間
出世間,巴利語lokuttara,由loka(世間)+ uttara(超
越)組成,即超越五取蘊世間之義。什麼是「世間」呢?《清
淨道論》提到有三種世間:
1. 空間世間(okàsaloka),即我們所處的這個世間,有須
彌山、四大洲、日月等,由這些物質所構成的世間稱為「空
間世間」或「虛空世間」,即平時所說的「世界」。
2. 有情世間(sattaloka),分為地獄、畜生、鬼、人、欲
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的有情世間。
3. 行世間(saïkhàraloka),即名色、三受、四食、五取
蘊、六內處、七識住、八世間法、九有情居、十二處、十八
界等諸行法的世間。
這裡的「世間」是指「行世間」,出世間即超越諸行法、
超越五取蘊世間。
有九種出世間法,其中八種是出世間心,屬於有為法
(saïkhata-dhamma),另外一種是涅槃(nibbàna),屬於無為法
(asaïkhata-dhamma)。
世間心的所緣可以是名法,可以是色法,也可以是概念
法,例如:看到東西、聽到聲音、嚐到味道、身體感觸,或
想東想西、回顧過去、計畫未來等等。然而,所有出世間心
只緣取一個目標——涅槃。
斷除煩惱和證悟聖果分為四個層次,每個層次皆有兩個
階段,即道心與果心,故一共有八種出世間心。
其中,道心能斷除或者減弱煩惱,屬於善
心;果心是體驗由道心帶來的解脫,屬果報心。


第二、出世間心的生起
為什麼要學佛、修行呢?為了斷除煩惱!如何才能斷除
煩惱?唯有次第地修習戒、定、慧,特別是在修慧時,通過
觀照世間法的無常、苦、無我來培育觀智,觀智就是慧
禪修者在修觀時,即使修到高階段的觀智,例如:行捨
智,還是屬於世間智。為什麼呢?只要道心、果心還沒有生
起,仍然屬於世間心的範疇。
要如何培育出世間心呢?出世間心的近因是高級觀
智。當觀智成熟時,就能生起出世間心。
當禪修者不斷地觀照諸行法的無常相、苦相和無我相,
一時觀照名法、一時觀照色法,一時觀照內在的名色法、一
時觀照外在的名色法,一時觀五蘊、一時觀十二處、一時觀
十八界、一時觀緣起,一時觀照無常相、一時觀照苦相、一
時觀照無我相。禪修者如此依經論的教導不斷地觀照諸行
法,當他的觀智成熟時,將會生起一個道心,就在道心生起
的剎那,相應的煩惱即能被斷除了。斷煩惱不需要很長的時
間,只需一個心識剎那而已。僅僅是一個心識剎那的時間,
就成為性質完全不同的人。之前還是凡夫,自從第一個道心
生起之後,就成了聖者,不再是凡夫了。在道心生起的剎那
即徹底地斷除了相應的煩惱,之後緊接著生起的是體驗由道
心帶來之解脫的果心。道心是出世間善心,果心是出世間果
報心。
我們在禮讚法時,如此念誦:
ßSvàkkhàto bhagavatà dhammo, sandiññhiko, akàliko,
ehipassiko, opanayiko, paccattaü veditabbo vi¤¤åhã'ti.û
其中,akàliko 的意思是「無時的」。當禪修者的觀智、
巴拉密(pàramã)成熟時,一旦道心生起,隨即產生果心,不
需要等待很久,稱為akàliko,即不假時日、無需等待時間
的。世間因果則不同,現在種了善因,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
能帶來善果;現在造了惡業,不會一下子遭受惡報,也許要
過很久以後才會受報。由於惡報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愚癡
人喜歡造惡。世間業因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產生結果,然
而,一旦出世間善心生起,緊接著下一個心識剎那就是出世
間果報心,這稱為無時的。
道心緣取的對象是涅槃,果心緣取的對象也是涅槃。我
們說「證悟涅槃」,就是由道心和果心執行的,因為出世間
心能完全投入稱為寂靜界的涅槃。


第三、八出世間心
斷除煩惱和證悟聖果並非一下子完成的,正如佛陀在
《增支部·第八集·伍波薩他經》中說:
「猶如大海逐漸向下,逐漸傾斜,逐漸深入,而不會
忽然陡峭。同樣地,諸比庫,於此法、律中次第而學、次
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會頓然了知通達。」(A.8.20)
所有煩惱並非一下子能夠被斷除,需要經過不同階段的
修行與證悟。修行者從凡夫到成為斷盡一切煩惱的聖者,需
要經過四個階段:入流、一來、不來和阿拉漢。這四個階段
的每一階段皆分為道心和果心兩種,即四種聖道心和四種聖
果心,一共為八種出世間心。
四種聖道心,或作出世間善心:
1. 入流道心
2. 一來道心
3. 不來道心
4. 阿拉漢道心
四種聖果心,或作出世間果報心:
1. 入流果心
2. 一來果心
3. 不來果心
4. 阿拉漢果心
這四種果心只能在相應的聖者心中生起,凡夫是不能生
起這些心的。如果初果聖者想要取涅槃為目標而入果定
(phalasamàpatti)的時候,生起的即是「入流果心」;二果一
來聖者入果定的時候,生起的是一來果心;三果不來聖者入
果定的時候,生起的是不來果心;四果阿拉漢聖者入果定的
時候,生起的是阿拉漢果心。初果聖者不能生起一來、不來
及阿拉漢果心,而阿拉漢聖者也不會再生起更低的果心。
聖者是否時刻都常在定中、生起出世間果心呢?不是!
唯有在入果定的時候才會生起果心。就如一個有禪那的人,
也不是一切時都在定中,唯有決意把心投入禪相時才能入
定。同樣地,聖者也不是一切時都常在果定中,只有當他決
意取涅槃為目標,把心投入涅槃時才入果定。
聖者平時也要吃喝撒拉睡,這時生起的都是世間心,對
於有學聖者是善心,偶爾也會生起不善心;對於阿拉漢聖者
則是唯作心,唯作心也是世間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