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6BD8D5-0DE6-4A3D-B08A-F80CCB119753.jpeg

[班迪達]

【涅槃】
◎關於涅槃的困惑
涅槃的討論已存在許多,整本書都談論涅槃的不在少數。有些人認為涅槃樂指的是一種特別的身、心狀態;有些人相信它存在自身;有些人說當身心寂滅,留下來的便是永恆安樂的本質。
有些人也許充滿懷疑,他們說:「如果涅槃是身心的寂滅,那怎麼會有任何東西留下來讓人體驗呢?」不由感官而體驗到的快樂教人難以想像。而且,這全部的討論,對沒有禪修經驗的人來說,就像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只有親身體驗過涅槃的人,能有說服力地談論它。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推論的方式可談論,曾深入禪修到擁有涅槃經驗的人,看來會對此感到熟悉。
有些人認為涅槃是某種特殊的名或色,但並非如此。有四種巴利語稱之為勝義法的,前面我們提過,是指不經任何概念化或思考而能直接經驗的實相。這四種分別是色法、兩種心法——心本身和每一心剎那與心俱生的其他心所,以及涅槃。因此涅槃被界定為不同於色法,亦不同於心法。
第二個錯誤概念是,涅槃是名、色寂滅後所存留者。涅槃是勝義法的根源,被分類為外在的現象,而非內在的。如此一來,它就與任何名、色過程寂滅後,可能存留在身體中的東西無關。不像能為人經驗的可見色或聲音那般,涅槃不能由感官所經驗。它並非感官的所緣,因此,不管涅槃多麼殊勝,不能含括在任何感覺(或六處)的愉悅範疇。它不是感官之樂,不以感官為基礎。
關於涅槃本質的爭論,從佛陀時代便延續至今。似乎曾有座寺院的住持,在一群比丘聽眾前討論涅槃樂,其中一位比丘站起來說:「如果涅槃中沒有感覺,如何會有極樂?」
長者回答道:「我的朋友,正是因為涅槃中沒有感覺,所以才這般地快樂。」這答案幾乎像是個謎。我很好奇你會認為這答案是什麼?如果無法找到,我很高興提供你一個答案。


◎感官的缺失
首先,我們必須談談感覺的快樂,它稍縱即逝,此刻感到快樂,下一刻便消逝。四處追求如此短暫、瞬息萬變的東西,真的那麼愉快嗎?看看你必須經歷多少麻煩,才能得到所有你認為會帶來快樂的新奇經驗。有些人強烈地貪求快樂,甚至不惜犯法、犯下殘暴的罪行,導致他人受苦,如此才能體驗這些短暫的感官之樂。他們不了解因為犯下這些惡行的結果,在未來必須遭受多少痛苦。即使不是罪犯的普通人也會了解,短暫的快樂一定會帶來不成比例的痛苦,實在是不值得。
一旦開始禪修,快樂的泉源就變得容易取得,也比單單的欲樂更純淨、更令人愉悅。如我們已了解的,每一觀禪帶來各自的喜悅。初禪帶來遠離樂,二禪——定的快樂,由強烈的喜、悅所組成。三禪帶來純淨的滿足,教導心了解喜、悅的快樂實際上相當粗糙。最後也是最深的,在第四觀禪會發現的「捨樂」,具有寂靜與詳和的本質。以上四者被稱為「出離樂」(nekkhammasukha)。
然而,涅槃中的寂靜與安樂,遠勝於出離樂與欲樂,在本質上,也與之大為不同。涅槃樂發生於名、色寂滅時,是苦滅之後的寂靜,與六塵毫不相干。事實上,正是因為完全沒有與六塵接觸而生起。
那些認為快樂是休假、野餐或在湖中游泳等的人,以及那些利用閒暇去參加宴會或烤肉的人,不會了解完全沒有體驗時,快樂如何生起。就他們而言,只有當能看到的眼睛、可以看的可愛所緣以及能注意到景象的心識存在,才有美麗可言,而其他感官也是如此。他們會說:「如果有香味,卻沒有鼻子與鼻識,我在哪兒能找到樂趣呢?」他們會覺得無法想像,怎麼有人發明出像涅槃這麼可怕的東西?他們會推論涅槃是某種神祕的死亡,某種非常可怕的東西。人類變得非常害怕這寂滅的前景。
其他人則懷疑涅槃是否存在,他們說:「這是詩人的夢。」或說:「如果涅槃是空無,怎麼會強過一個美好的經驗呢?」


◎難以言說的極樂──沈睡的百萬富翁
讓我們來想像一位可以隨心所欲享樂的百萬富或百萬富婆。一天,這人睡了個香甜的好覺,在他(她)熟睡時,主廚工作了一段時間,煮了擺滿一整排桌子的美食。在富人富麗堂皇的豪宅內,每件事都安排妥當。
現在主廚變得不耐煩,食物漸漸冷掉,他希望主人下樓來吃。假使主廚請管家去把富翁叫醒,你覺得如何?他會歡喜地從床上跳起,下樓來吃嗎?還是管家會有被痛斥的危險?
這位百萬富翁正深沉地熟睡時,幸福無比的他沒有注意到週遭環境。不論臥室多麼華麗,也看不到;屋內流動的音樂多麼美妙,也沒聽見;馥郁的香氣也許飄盪在空中,但他沒有感覺;他沒有在吃東西,這是可以確定的,而且不論床鋪多麼豪華舒適,他也完全不知躺在上面的感覺。你可以看到,在熟睡之中有某種快樂,與感官的所緣毫無關連。任何人——不論貧富,都可以從熟睡中醒來,而覺得美妙無比,便可推論有某種樂存在於睡眠之中。雖然難以形容,卻無法否認它的存在。同樣地,曾經觸及圓成佛法的聖者們,知道一種無法否認亦無法完全形容的快樂,但我們可以藉由推論,知道這種樂確實存在。
假設可能永遠深沉地熟睡,你想要嗎?如果有人不喜歡這種伴隨熟睡而來的快樂,要喜歡涅槃可能就困難了。如果不要這種沒有感受的快樂,便仍會執著於感官之樂。這種執著是由於渴愛,所以說渴愛實際上是感官所緣的根本起因。

 

◎一切麻煩的根源
苦總是跟隨渴愛。如果我們願意仔細看看這星球上的情況,不難看到世上所有的問題,都根源於渴求六入處的歡樂。因為有想持續經驗這些快樂的需要,家庭才會形成,家庭成員必須外出從早到晚辛苦工作,賺錢來養活自己;因為需求快樂,使得家中發生爭吵、鄰居無法和睦相處、城鄉交惡、政府衝突、國際戰爭。由於六入處的歡樂,這些大量的問題折磨我們的世界,使得人們泯滅人性,既冷酷又殘暴。


◎無有感受的讚頌
人們會說:「我們生而為人,便承襲著欲樂的全部領域,為消滅一切快樂的涅槃而修習,又是為了什麼?」
對於這樣的人,可以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會準備好坐下來,整天一次、一次又一次地看同一部電影嗎?你可以不間斷地聽多久心愛人的甜美聲音?聽這甜美的聲音所生起的喜悅,又會發生什麼事?欲樂並沒有特別到連偶爾的休息都不需要。
無有感受或非感覺經驗的快樂,遠勝過欲樂,它更為純淨、微妙,更為合意。
事實上,熟睡並非完全與涅槃一樣,發生在睡眠中的是「有分」,一種非常精妙的心與非常精微的所緣。因為所緣之精微,使得睡眠似乎無有感受。事實上涅槃那非感覺的樂,千倍於熟睡中所經驗到的。
由於阿那含與阿羅漢們極度重視「無有感受」,而持續地進入滅盡定(nirodha samApatti),於其中名、色、心所,甚至最精微的色法——心生色都不生起。當阿那含與阿羅漢們從滅盡定出定時,會吟唱對「無有感受」的讚頌。此處為一部份的讚詞:「身心之苦於涅槃中止息是多麼奇妙!當一切與身心有關之苦止息,便能推論其相反,亦即快樂的產生。因此我們這些聖者歡喜於苦的止息,涅槃是最上的樂。涅槃是樂,因為解脫了苦。」


◎諸佛的涅槃
誰是那位教導我們到達此極樂道路的人?佛陀,涅槃為所有覺悟的佛陀所開顯。在巴利語中, 佛陀被稱為「三藐三佛陀」( samma-sambuddha,正等正覺)。「三藐」(sammA)意指完美、正確、妥善地,而佛陀的殊勝在於,他如實了知所有事物的真實性。真理真實不虛,然而為人了解的部份卻可能錯誤、不正確,佛陀則不會犯下這種過失。字首Sam是個人、親自的意思,而佛陀(buddha)之義為覺悟。佛陀以自己的努力而證悟,不從天神得到成就,也不依靠其他人。因此,我們所討論的涅槃,即是三藐三佛陀——完全依自力而覺悟者所宣說的。


◎免於憂傷
涅槃的另一特色是免於憂傷。你們大多對憂傷很熟悉,想像一下解脫憂傷會是多麼美好!涅槃在巴利語中被稱為「離貪」(virAga),意思是無有塵垢染污。塵垢如我們所知,它讓東西變髒、讓人不舒服,損害衣服、危及健康。更為致命的是煩惱的染污!我們的心多麼常被貪、瞋、癡、驕、慢、嫉、慳等不斷的洪流所侵襲!在這種情況,怎能期待我們的心清新、純淨且清澈?相反地,涅槃則完全無有煩惱。


◎安穩無虞
安穩(khema)是涅槃的另一特質。在這個世界,我們不斷地面對危險——意外、敵人傷害我們與毒害的危險。在這科學進步的時代,我們持續地恐懼所發明出的戰爭武器。如果戰爭發生,動用了核武,我們便全然不知所措,除了完全遠離所有危險、安全十足的涅槃以外,無處可逃。

在經典中,涅槃那非感官的快樂被稱為不混雜煩惱之樂。對於經驗感官之樂的人們來說,總是有某種程度的貪牽扯在內。就像你烹煮的食物,若不加調味料,便淡而無味,一點也不好吃。但加了佐料,你便能享受食物。感官之樂亦是如此,除非有貪愛、渴求、欲望,否則不會享受一個所緣。正因為涅槃不與其他東西混雜,而稱為遍淨樂(parisuddhi sukha),意思是清新純淨。
為了讓自己體驗這清新之樂,我們首先必須修習戒、定、慧。持續努力淨化身、口、意,會使你的心達到享受涅槃的程度。我希望你們能朝這方向努力,在適當時機成就清新之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