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DEF6DA-4D9A-4182-AC9A-84F393A93FC6.jpeg

◊◊ 有事時得朋友幫助為樂,命終時稱善業為樂,離一切苦更樂 ◊◊

【331偈】

應時得友樂,適時滿足樂,

命終善業樂,離一切苦樂。

 

【註解】

事情發生時得好友相助是件樂事,任何時候都能自我滿足是件樂事,依善業之力壽盡而終是件樂事,遠離一切諸苦更是樂事。

 

 

◊◊ 敬愛父母為樂,敬愛僧人更樂 ◊◊

【332偈】

世中敬母樂,敬父親亦樂。

世敬沙門樂,敬聖人亦樂。

 

【註解】

於此世間孝敬母親是件樂事,於此世間孝敬父親是件樂事,於此世間禮敬沙門是件樂事,於此世間禮敬聖人更是樂事。

 

 

◊◊ 一生持戒為樂,獲得智慧更樂 ◊◊

【333偈】

至老持戒樂,正信成就樂,

獲得智慧樂,不作諸惡樂。

 

【註解】

終生持戒是件樂事,正信而獲得成就是件樂事,修行獲得智慧是件樂事,不造作一切諸惡更是樂事。

 

注:「樂」不一定要從愛欲而生,佛陀列舉了一系列非愛欲而生的樂事。孝敬父母,禮敬沙門(出家人)及得大成就的賢聖比丘,能自我滿足,與良師益友交遊,行善而得壽盡終往生善趣,遠離一切諸苦。終生持戒,正信精進,從禪定中獲得大智慧,斷一切苦得入涅槃,這些樂都不是愛欲所帶來的樂所能比擬的。

 

【幸福安樂——魔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國的樹林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無惡不作的魔王——魔羅。

  

當時的喜馬拉雅國的國王經常欺壓百姓,當佛陀看到人們被暴君下令斬首時,感到非常難過,他心想:「這世間難道就是殺或被殺;征服或被征服;悲傷或施予悲傷嗎?難道憑公正或正義不能治理國家嗎?」

  

這時魔羅覺察到佛陀的心境,他心想:「佛陀內心正在思索統治的問題,難道他想要回統治權?而他這個所謂的統治方法只有令人們更放逸,如果他真的想要重獲統治權,這將是我最好的機會,我將輕易的俘虜他,因此,我必須誘發他對統治權的欲望。」

  

於是,魔羅鼓勵佛陀重新掌握統治權,他告訴佛陀,如果他掌握統治權,這世間將變得更快樂,世人不再殺生,也不會被殺;不再侵略也不會被侵略;不悲哀也不會令別人悲哀,這一切都是公正和正義的。佛陀對魔羅說:「魔羅!你到底看上我什麼?為什麼你要鼓勵我這麼做?」魔羅說:「世尊!你已是一名全面發展的偉人,如果您願意,請將這座山中之王的喜馬拉雅山變成黃金,我就可以用它來讓世人過更好的生活,你也可以憑正義,公正的統治整個世界。」

  

佛陀以詩偈回答魔羅:

 

座山都是黃金,

而且是質地最好的黃金,

這對一個人是不夠的。

人應該正義的活著。

如果他已知道苦如何產生,

又怎會沉迷於肉慾的享受?

 

讓那已知道人的基本痛苦來自這世間的繫縛,讓他調御自己,克服這繫縛。

  

佛陀以詩偈告誡魔羅,警告魔羅說,他與魔羅道不同不相為謀。

 

【評論】

佛陀強調孝敬父母、謹慎交友、禮敬比丘與阿羅漢的重要。佛陀提醒那名敬拜六方的在家弟子昔伽羅,除了禮拜六個方向外,還需要禮拜父母、師友、僧伽及阿羅漢等。

  

話說有一名叫昔伽羅的在家弟子,他遵從亡父的教誨,每日敬拜六個方向——東、南、西、北、上、下。佛陀告訴他在佛教教義裡,也有六個方向要敬拜。東:父母。西:妻子。南:導師。北:朋友、親戚和鄰居。上:聖人。下:僕人或雇傭工。佛陀說敬拜這六個方向很重要,因為這些都是值得敬重和榮耀的事,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要如何敬重他們呢?佛陀說,一個人只要憑自己對他們所該做的事,盡了責任就是敬拜他們。

  

一、父母對子女而言是神聖的。佛陀說,父母稱為「梵」,這詞在印度的思想中,代表崇高的地名和神聖的概念。佛陀在這裡頭加入了對父母崇敬的概念,因此在良好的佛教家庭,每天早晚都要敬拜父母。子女須對父母盡責,照顧年邁的父母,維持家庭的名譽,繼承家族的傳統,維護父母的財產,當他們死後為他們舉行葬禮。父母對孩子也要盡責任,避免他們走入邪道,讓他們參與有益和健康的活動,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他們物色良好的伴侶,並在適當的時候將財產移交給他們。

  

二、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應尊敬並聽從老師的教誨,勤奮學習不放逸。老師應該好好的管教學生,教導他們分辨善惡的能力,介紹好的朋友給他們認識,盡力保護他們,當他們學業有成時,為他們尋找好的工作。

  

三、夫妻之間的愛是最神聖的,這也就是神聖的家庭生活,最高的崇敬就賜予這種關係。夫妻間應該互相尊敬、忠心、和相愛,他們彼此之間也要負起一定的責任。丈夫不可過度苛求,對妻子要尊敬,愛她並忠心於她,保護她的名,讓她過舒適的生活,要經常買衣服和首飾給她,討她的歡心。(佛陀不忘記做丈夫的應該送禮給妻子的事實,這體現出他對一般人的感情的了解和同情。)妻子應該督促和照料家務,款待到訪的親戚或朋友,愛丈夫並對他忠心,保護丈夫的財產,在社交場合裡要聰明和活力充沛。

  

四、朋友、親戚、鄰居之間,應該互相友善和慷慨,不出惡口,講適宜的話,做對彼此有益的事,平等對待,不爭吵,互相幫助,在困難時不要捨棄對方。

  

五、主人對僕人或雇工要盡義務,依他們的能力分配工作,付予足夠的薪金,提供醫藥服務,適當時給予獎勵、分紅或布施;做僕人或雇工的不應該偷懶,要誠實、服從,不欺騙主人,要積極的工作。

  

六、出家人與在家人之間,在家弟子應該提供出家弟子生活上的需要,要有愛心和尊敬出家人;出家人要將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在家弟子,並引導他們步入正途,遠離惡道。

 

佛陀強調母性的偉大,平等對待女性是佛教偉大的特色之一,佛陀是名關心女權的宗教導師。

  

女權在佛教完全受到尊重,佛陀讓女人完全自由的參與修行活動,佛陀是第一名給予女人宗教自由和修行自由的導師。在佛陀之前,女性的活動範圍只限於廚房,不准在社交場合露面,更何況是神聖的寺院,當時女性的社會地名低下,佛陀給予女性自由時,曾受到各方面的反對。佛陀允許女性加入僧團是一種革命性的創舉,佛陀讓女性證明她們也能夠像男性一樣證得阿羅漢果,世間每名女性都感激佛陀所賜予的宗教生活,這是她們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自由。

  

在與魔羅的對話中,顯現了佛陀對女性的態度:

  

魔羅說:「沒有一名女人,單憑雙手和智慧達到那些只有聖人能達到的高峰。」

  

佛陀大力反對蔑視女性,在一名比丘尼與魔羅的對話中可以理解:

  

「當一個人的心處於正定和智慧的狀況,是否女性又有什麼分別?」

  

當俱舍羅國的頻婆娑羅王得知王後產下女兒時,感到失望,佛陀以詩偈安慰他:

   

國王啊!一個女嬰可能比男嬰更好,

她長大後,可能聰明又賢惠。

她受翁婆的尊敬,成為一名好妻子。

她的兒子可能成就大事業,

統治廣大的領域。

是的!她擁有這樣的兒子。

最終,她成為兒子治國的嚮導。

  

佛陀承認不止男性擁有智慧,女性也一樣擁有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