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307.JPG

十二.無常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三.苦

  “比丘們,色是苦的,受是苦的,想是苦的,行是苦的,識是苦的。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四.無我

  “比丘們,色是無我的,受是無我的,想是無我的,行是無我的,識是無我的。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五.是無常的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是無常的就是苦的,是苦的就是無我的,是無我的就是: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色。
  “受……
  “想……
  “行……
  “識是無常的,是無常的就是苦的,是苦的就是無我的,是無我的就是: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識。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六.是苦的

  “比丘們,色是苦的,是苦的就是無我的,是無我的就是: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色。
  “受……
  “想……
  “行……
  “識是苦的,是苦的就是無我的,是無我的就是: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識。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七.是無我的

  “比丘們,色是無我的,是無我的就是: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色。
  “受……
  “想……
  “行……
  “識是無我的,是無我的就是: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識。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八.原因之一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使色生起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常的。比丘們,由無常的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色怎會有常恆呢!
  “受……
  “想……
  “行……
  “識是無常的,使識生起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常的。比丘們,由無常的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識怎會有常恆呢!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十九.原因之二

  “比丘們,色是苦的,使色生起的原因和條件也是苦的。比丘們,由苦的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色怎會有樂呢!
  “受……
  “想……
  “行……
  “識是苦的,使識生起的原因和條件也是苦的。比丘們,由苦的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識怎會有樂呢!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二十.原因之三

  “比丘們,色是無我的,使色生起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我的。比丘們,由無我的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色怎會有實我呢!
  “受……
  “想……
  “行……
  “識是無我的,使識生起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我的。比丘們,由無我的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識怎會有實我呢!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二十一.阿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息滅,息滅’ 。要息滅些什麼東西才稱為息滅呢?”
  “阿難,色是無常、眾緣和合、依緣而起的,是壞滅法、衰敗法、無欲法、息滅法,要息滅色才稱為息滅。
  “受……
  “想……
  “行……
  “識是無常、眾緣和合、依緣而起的,是壞滅法、衰敗法、無欲法、息滅法,要息滅識才稱為息滅。
  “阿難,要息滅這些東西才稱為息滅。”
  
  第二無常品完

二十二.重擔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重擔、負重擔者、拿起重擔、放下重擔。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重擔呢?
  “應稱五取蘊為重擔。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比丘們,五取蘊稱為重擔。
  “比丘們,什麼是負重擔者呢?
  “應稱人──某某名稱的人,某某種族的人──為負重擔者。比丘們,人稱為負重擔者。
  “比丘們,什麼是拿起重擔呢?
  “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不斷除渴愛稱為拿起重擔。
  “比丘們,什麼是放下重擔呢?
  “對渴愛徹底無欲、息滅、離棄、放捨、解脫、不黏著。比丘們,斷除渴愛稱為放下重擔。”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五蘊是重擔,人是負擔者,拿起帶來苦,放下得安樂。放下重擔已,不復再負荷;渴愛連根斷,無欲得寂滅。”

二十三.遍知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應要遍知的東西和遍知。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應要遍知的東西呢?
  “比丘們,色是應要遍知的東西,受是應要遍知的東西,想是應要遍知的東西,行是應要遍知的東西,識是應要遍知的東西。比丘們,這稱為應要遍知的東西。
  “比丘們,什麼是遍知呢?
  “盡除貪欲,盡除瞋恚,盡除愚癡。比丘們,這稱為遍知。”

二十四.知

  “比丘們,不知色、不遍知色、貪著色、不捨棄色的人,沒有能力盡除苦。
  “不知受……
  “不知想……
  “不知行……
  “不知識、不遍知識、貪著識、不捨棄識的人,沒有能力盡除苦。
  “比丘們,知色、遍知色、不貪著色、捨棄色的人,有能力盡除苦。
  “知受……
  “知想……
  “知行……
  “知識、遍知識、不貪著識、捨棄識的人,有能力盡除苦。”

二十五.愛著

  “比丘們,你們要斷除對色的愛著,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色。
  “你們要斷除對受……
  “你們要斷除對想……
  “你們要斷除對行……
  “你們要斷除對識的愛著,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識。”

二十六.味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未取得正覺的時候,我這樣想: ‘什麼是色的味、患、離呢?什麼是受的味、患、離呢?什麼是想的味、患、離呢?什麼是行的味、患、離呢?什麼是識的味、患、離呢?’
  “比丘們,我再這樣想: ‘以色為條件所生起的快樂與喜悅,這就是色的味;色是無常的、是苦的、是變壞法,這就是色的患;清除對色的愛著,捨棄對色的愛著,這就是色的離。
  “ ‘以受……
  “ ‘以想……
  “ ‘以行……
  “ ‘以識為條件所生起的快樂與喜悅,這就是識的味;識是無常的、是苦的、是變壞法,這就是識的患;清除對識的愛著,捨棄對識的愛著,這就是識的離。’
  “比丘們,如果我不能如實知道五取蘊的味、患、離的話,便不會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
  “比丘們,由於我如實知道五取蘊的味、患、離,所以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我的智和見生出來了,我有不動搖的心解脫。這是我最後的一生,從此不再受後有。”

二十七.味之二

  “比丘們,我曾經作出修行:了解色的味,領會色的味,以智慧善見各種色的味;了解色的患,領會色的患,以智慧善見各種色的患;了解色的離,領會色的離,以智慧善見各種色的離。
  “……受……
  “……想……
  “……行……
  “比丘們,我曾經作出修行:了解識的味,領會識的味,以智慧善見各種識的味;了解識的患,領會識的患,以智慧善見各種識的患;了解識的離,領會識的離,以智慧善見各種識的離。
  “比丘們,如果我不能如實知道五取蘊的味、患、離的話,便不會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
  “比丘們,由於我如實知道五取蘊的味、患、離,所以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我的智和見生出來了,我有不動搖的心解脫。這是我最後的一生,從此不再受後有。”

二十八.味之三

  “比丘們,如果色沒有味,眾生是不會對色貪染的;因為色有味,所以眾生會對色貪染。
  “比丘們,如果色沒有患,眾生是不應對色厭離的;因為色有患,所以眾生應對色厭離。
  “比丘們,如果色沒有離,眾生是不應從色出離的;因為色有離,所以眾生應從色出離。
  ……受……
  ……想……
  ……行……
  “比丘們,如果識沒有味,眾生是不會對識貪染的;因為識有味,所以眾生會對識貪染。
  “比丘們,如果識沒有患,眾生是不應對識厭離的;因為識有患,所以眾生應對識厭離。
  “比丘們,如果識沒有離,眾生是不應從識出離的;因為識有離,所以眾生應從識出離。
  “比丘們,眾生──不論在天世間的天神、魔羅、梵天,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一旦不能以究竟智如實知道什麼是五取蘊的味、患、離,便不能出離、斷結、解脫,內心便不能得到自在。
  “比丘們,眾生──不論在天世間的天神、魔羅、梵天,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一旦能夠以究竟智如實知道什麼是五取蘊的味、患、離,便能夠出離、斷結、解脫,內心便能夠得到自在。”

二十九.愛喜

  “比丘們,愛喜色的人就是愛喜苦;愛喜苦的人,我說,他不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愛喜受……
  “愛喜想……
  “愛喜行……
  “愛喜識的人就是愛喜苦;愛喜苦的人,我說,他不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不愛喜色的人就是不愛喜苦;不愛喜苦的人,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不愛喜受……
  “不愛喜想……
  “不愛喜行……
  “不愛喜識的人就是不愛喜苦;不愛喜苦的人,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三十.生起

  “比丘們,色的生起、持續、產生、出現就是苦的生起,病的持續,老死的出現。
  “受……
  “想……
  “行……
  “識的生起、持續、產生、出現就是苦的生起,病的持續,老死的出現。
  “比丘們,色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苦的息滅,病的平息,老死的滅除。
  “受……
  “想……
  “行……
  “識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苦的息滅,病的平息,老死的滅除。”

三十一.不幸根源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幸和不幸的根源。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不幸呢?
  “色是一種不幸,受是一種不幸,想是一種不幸,行是一種不幸,識是一種不幸。比丘們,這稱為不幸。
  “比丘們,什麼是不幸的根源呢?
  “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渴愛稱為不幸的根源。”

三十二.破敗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破敗和不破敗。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破敗,什麼是不破敗呢?
  “色是一種破敗,它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一種不破敗;受是一種破敗,它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一種不破敗;想是一種破敗,它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一種不破敗;行是一種破敗,它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一種不破敗;識是一種破敗,它的息滅、平息、滅除就是一種不破敗。”
  
  第三重擔品完

三十三.不屬你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捨棄不屬於你們的東西。捨棄那些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什麼是不屬於你們的東西呢?
  “色是不屬於你們的,捨棄那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受……
  “想……
  “行……
  “識是不屬於你們的,捨棄那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假如在祇樹給孤獨園裏的草、木、樹枝、樹葉被人取去,被人焚燒或被人拿來用,你們會不會有 ‘我被人取去’ 、 ‘我被人焚燒’ 或 ‘我被人拿來用’ 這樣的想法呢?”
  “大德,不會。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德,那些草、木、樹枝、樹葉不是我,不是我所。”
  “比丘們,同樣地,色是不屬於你們的,捨棄那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受……
  “想……
  “行……
  “識是不屬於你們的,捨棄那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三十四.不屬你之二

  “比丘們,捨棄不屬於你們的東西。捨棄那些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什麼是不屬於你們的東西呢?
  “色是不屬於你們的,捨棄那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受……
  “想……
  “行……
  “識是不屬於你們的,捨棄那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捨棄那些東西將會為你們帶來利益和快樂。”

三十五.比丘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如果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比丘,如果有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如果沒有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
  “世尊,我知這法義,善逝,我知這法義!”
  “比丘,我簡略的說話,你怎樣理解它詳細的義理呢?”
  “大德,如果有色的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如果有受的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如果有想的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如果有行的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如果有識的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
  “大德,如果沒有色的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如果沒有受的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如果沒有想的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如果沒有行的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如果沒有識的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
  “大德,世尊簡略的說話,我這樣理解它詳細的義理。”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我簡略的說話,你能很好地知道這詳細的義理。
  “比丘,如果有色的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計量……(佛陀重複那位比丘的說話一遍)……如果沒有識的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計量。
  “比丘,我簡略的說話,你應這樣詳細審視它的義理。”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二)
  那位比丘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那位比丘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三十六.比丘之二

  ……比丘,如果有性向潛藏於心,便會有量度;如果有量度,便會有計量。如果沒有性向潛藏於心,便不會有量度;如果沒有量度,便不會有計量……(這篇經文除了加上 “量度” 之外,其餘內容跟上一篇經文相同。)……

三十七.阿難之一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如果有人這樣問你: ‘阿難賢友,什麼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呢?’ 阿難,你怎樣解答這個問題呢?”
  “大德,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會這樣解答: ‘賢友,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賢友,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
  “阿難,十分好,十分好!阿難,你能這樣解答這個問題!阿難,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阿難,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三十八.阿難之二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如果有人這樣問你: ‘阿難賢友,過去有什麼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呢?未來有什麼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呢?現在有什麼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呢?’ 阿難,你怎樣解答這個問題呢?”
  “大德,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會這樣解答: ‘賢友,過去的色、受、想、行、識已經滅去、已經變壞;過去的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賢友,過去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 ‘賢友,未來的色、受、想、行、識還沒有生起、還沒有出現;未來的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賢友,未來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 ‘賢友,現在的色、受、想、行、識已經生起、已經出現;現在的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賢友,現在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
  “阿難,十分好,十分好!阿難,你能這樣解答這個問題!阿難,過去的色、受、想、行、識已經滅去、已經變壞;過去的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阿難,過去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阿難,未來的色、受、想、行、識還沒有生起、還沒有出現;未來的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阿難,未來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阿難,現在的色、受、想、行、識已經生起、已經出現;現在的色、受、想、行、識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阿難,現在這些東西會展示出生起,會展示出衰敗,會展示出由持續到變異。”

三十九.依法而行之一

  “比丘們,一位依法而行的比丘會時常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當時常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的時候,便會遍知色、受、想、行、識;當遍知色、受、想、行、識的時候,便能從色、受、想、行、識之中解脫出來,從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四十.依法而行之二

  “比丘們,一位依法而行的比丘會時常觀察色、受、想、行、識無常;當時常觀察色、受、想、行、識無常的時候,便會遍知色、受、想、行、識;當遍知色、受、想、行、識的時候,便能從色、受、想、行、識之中解脫出來,從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四十一.依法而行之三

  “比丘們,一位依法而行的比丘會時常觀察色、受、想、行、識苦;當時常觀察色、受、想、行、識苦的時候,便會遍知色、受、想、行、識;當遍知色、受、想、行、識的時候,便能從色、受、想、行、識之中解脫出來,從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四十二.依法而行之四

  “比丘們,一位依法而行的比丘會時常觀察色、受、想、行、識無我;當時常觀察色、受、想、行、識無我的時候,便會遍知色、受、想、行、識;當遍知色、受、想、行、識的時候,便能從色、受、想、行、識之中解脫出來,從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第四不屬你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