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asperitasJPG.jpg

蕭式球譯

八十四.破滅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世間,世間’ 。世間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阿難,在聖者的律之中,任何破滅法都稱為世間。
  “阿難,什麼是破滅法呢?
  “阿難,眼是破滅法,色是破滅法,眼識是破滅法,眼觸是破滅法,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破滅法。
  “耳是破滅法,聲是破滅法,耳識是破滅法,耳觸是破滅法,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破滅法。
  “鼻是破滅法,香是破滅法,鼻識是破滅法,鼻觸是破滅法,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破滅法。
  “舌是破滅法,味是破滅法,舌識是破滅法,舌觸是破滅法,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破滅法。
  “身是破滅法,觸是破滅法,身識是破滅法,身觸是破滅法,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破滅法。
  “意是破滅法,法是破滅法,意識是破滅法,意觸是破滅法,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破滅法。
  “阿難,在聖者的律之中,任何破滅法都稱為世間。”

八十五.空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世間空,世間空’ 。世間空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阿難,由於沒有我、沒有我所,所以人們說世間空。
  “阿難,什麼東西沒有我、沒有我所呢?
  “阿難,眼沒有我、沒有我所,色沒有我、沒有我所,眼識沒有我、沒有我所,眼觸沒有我、沒有我所,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沒有我、沒有我所。
  “耳沒有我、沒有我所,聲沒有我、沒有我所,耳識沒有我、沒有我所,耳觸沒有我、沒有我所,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沒有我、沒有我所。
  “鼻沒有我、沒有我所,香沒有我、沒有我所,鼻識沒有我、沒有我所,鼻觸沒有我、沒有我所,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沒有我、沒有我所。
  “舌沒有我、沒有我所,味沒有我、沒有我所,舌識沒有我、沒有我所,舌觸沒有我、沒有我所,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沒有我、沒有我所。
  “身沒有我、沒有我所,觸沒有我、沒有我所,身識沒有我、沒有我所,身觸沒有我、沒有我所,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沒有我、沒有我所。
  “意沒有我、沒有我所,法沒有我、沒有我所,意識沒有我、沒有我所,意觸沒有我、沒有我所,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沒有我、沒有我所。
   “阿難,由於沒有我、沒有我所,所以人們說世間空。”

八十六.簡略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如果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阿難,你認為怎樣,眼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視為 ‘我擁有眼’ 、 ‘我是眼’ 、 ‘眼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色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色,視為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眼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識,視為 ‘我擁有眼識’ 、 ‘我是眼識’ 、 ‘眼識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眼觸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觸,視為 ‘我擁有眼觸’ 、 ‘我是眼觸’ 、 ‘眼觸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視為 ‘我擁有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是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耳……聲……耳識……耳觸……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鼻……香……鼻識……鼻觸……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舌……味……舌識……舌觸……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身……觸……身識……身觸……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阿難,你認為怎樣,意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視為 ‘我擁有意’ 、 ‘我是意’ 、 ‘意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法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法,視為 ‘我擁有法’ 、 ‘我是法’ 、 ‘法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意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識,視為 ‘我擁有意識’ 、 ‘我是意識’ 、 ‘意識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意觸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觸,視為 ‘我擁有意觸’ 、 ‘我是意觸’ 、 ‘意觸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視為 ‘我擁有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是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阿難,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眼厭離,對色厭離,對眼識厭離,對眼觸厭離,對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耳厭離,對聲厭離,對耳識厭離,對耳觸厭離,對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鼻厭離,對香厭離,對鼻識厭離,對鼻觸厭離,對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舌厭離,對味厭離,對舌識厭離,對舌觸厭離,對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身厭離,對觸厭離,對身識厭離,對身觸厭離,對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意厭離,對法厭離,對意識厭離,對意觸厭離,對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八十七.車匿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大純陀尊者、車匿尊者一起住在靈鷲山。
  這時候,車匿尊者生了病,病得很重。舍利弗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大純陀尊者那裏,然後對他說: “純陀賢友,來吧,前往車匿尊者那裏探病吧。”
  大純陀尊者回答舍利弗尊者: “賢友,好的。” 於是二人一起前往車匿尊者那裏,去到車匿尊者那裏之後,坐在為他們預備好的座位上。舍利弗尊者對車匿尊者說: “車匿賢友,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一個強壯的人用利刃刺我的頭顱,同樣地,一陣很大的風衝擊我的頭顱。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一個強壯的人用皮帶纏緊我的頭部,同樣地,一陣很大的痛楚在我的頭部出現。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一個熟練的屠夫或他的徒弟用利器劏開我的腹部,同樣地,一陣很大的風衝擊我的腹部。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兩個強壯的人捉著一個瘦弱的人在火坑上燒烤,同樣地,我全身發熱。舍利弗賢友,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賢友,我想用刀自殺,不想活命!”
  “車匿尊者不要自殺!車匿尊者要生存下去!我們想車匿尊者生存下去!如果車匿尊者沒有適當的食物,我可為你找尋適當的食物;如果車匿尊者沒有適當的藥物,我可為你找尋適當的藥物;如果沒有人侍奉車匿尊者,我可侍奉車匿尊者。車匿尊者不要自殺!車匿尊者要生存下去!我們想車匿尊者生存下去!”
  “舍利弗賢友,我不是沒有適當的食物,我有適當的食物;我不是沒有適當的藥物,我有適當的藥物;我不是沒有人侍奉,我有人侍奉。舍利弗賢友,我長期以歡喜心對導師,沒有不歡喜之心;舍利弗賢友,一位弟子應以歡喜心對導師,沒有不歡喜之心。舍利弗賢友,請你這樣受持於心: ‘車匿比丘用刀自殺,但他沒有應受譴責的地方。’ ”
  “我能否問車匿尊者一些東西呢,車匿尊者能否給我解答一個問題呢?”
  “舍利弗賢友,你問吧,我聽了之後才知道能否為你解答。”
  “車匿賢友,你有沒有視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我擁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 、 ‘我是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 、  ‘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 呢?
  “……耳、耳識、耳識所識別的事物……
  “……鼻、鼻識、鼻識所識別的事物……
  “……舌、舌識、舌識所識別的事物……
  “……身、身識、身識所識別的事物……
  “車匿賢友,你有沒有視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我擁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 、 ‘我是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 、  ‘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 呢?”
  “舍利弗賢友,我視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沒有我擁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我是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
  “……耳、耳識、耳識所識別的事物……
  “……鼻、鼻識、鼻識所識別的事物……
  “……舌、舌識、舌識所識別的事物……
  “……身、身識、身識所識別的事物……
  “舍利弗賢友,我視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沒有我擁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我是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
  “車匿賢友,你是通過怎麼樣的見、怎麼樣的無比智,而視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沒有我擁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沒有我是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的呢?
  “……耳、耳識、耳識所識別的事物……
  “……鼻、鼻識、鼻識所識別的事物……
  “……舌、舌識、舌識所識別的事物……
  “……身、身識、身識所識別的事物……
  “車匿賢友,你是通過怎麼樣的見、怎麼樣的無比智,而視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沒有我擁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沒有我是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的呢?”
  “舍利弗賢友,我通過見息滅、以無比智知息滅,而視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沒有我擁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我是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眼、眼識、眼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
  “……耳、耳識、耳識所識別的事物……
  “……鼻、鼻識、鼻識所識別的事物……
  “……舌、舌識、舌識所識別的事物……
  “……身、身識、身識所識別的事物……
  “舍利弗賢友,我通過見息滅、以無比智知息滅,而視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為 ‘沒有我擁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我是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這回事’ 、 ‘沒有意、意識、意識所識別的事物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
  車匿尊者說了這番話後,大純陀尊者對他說: “車匿賢友,因此,應要恆常在這世尊的教法之中作意。有依賴便會有動搖;沒有依賴便沒有動搖,沒有動搖便會有猗息,有猗息便沒有傾向,沒有傾向便沒有來去,沒有來去便沒有死生,沒有死生便沒有此世、沒有他世、沒有此世與他世之中間,這就是苦的終結。”
  舍利弗尊者和大純陀尊者教化車匿尊者之後,便起座離去。舍利弗尊者和大純陀尊者離去不久,車匿尊者便用刀自殺。
  於是,舍利弗尊者和大純陀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車匿尊者用刀自殺,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舍利弗,車匿比丘不是在你面前解說了他沒有應受譴責的地方嗎?”
  “大德,有一個名叫富波耆羅的跋祇人村落,那裏的族人有車匿尊者的朋友、供養者、他常往探訪的人1。”
  “舍利弗,那些族人有車匿尊者的朋友、供養者、他常往探訪的人,我不說他因此而應受譴責,舍利弗,一個人如果身命完結後又執取另一個身命,我說,這才應受譴責。舍利弗,你要這樣受持於心: ‘車匿比丘用刀自殺,但他沒有應受譴責的地方。’ ”

 

八十八.富那

  這時候,富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如果世尊簡略地教化我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富那,當眼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色時,如果一個比丘對此有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的話,便會生起愛喜。富那,我說,愛喜的集起帶來苦的集起。
  “富那,當耳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聲……
  “富那,當鼻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香……
  “富那,當舌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味……
  “富那,當身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觸……
  “富那,當意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法時,如果一個比丘對此有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的話,便會生起愛喜。富那,我說,愛喜的集起帶來苦的集起。
  “富那,當眼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色時,如果一位比丘對此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的話,愛喜便會息滅。富那,我說,愛喜的息滅帶來苦的息滅。
  “富那,當耳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聲……
  “富那,當鼻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香……
  “富那,當舌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味……
  “富那,當身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觸……
  “富那,當意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的法時,如果一位比丘對此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的話,愛喜便會息滅。富那,我說,愛喜的息滅帶來苦的息滅。
  “富那,你聽了我簡略的教化後將到哪裏居住呢?”
  “大德,有一個名叫輸盧的國家,我將到那裏居住。”
  “富那,輸盧人兇惡,輸盧人暴戾,如果輸盧人責罵、斥罵你,你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輸盧人責罵、斥罵我,我會心想: ‘這些輸盧人還算好,這些輸盧人真是好,他們還沒有用手來打我!’ 世尊,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善逝,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
  “富那,如果輸盧人用手來打你,你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輸盧人用手來打我,我會心想: ‘這些輸盧人還算好,這些輸盧人真是好,他們還沒有用石來擲我!’ 世尊,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善逝,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
  “富那,如果輸盧人用石來擲你,你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輸盧人用石來擲我,我會心想: ‘這些輸盧人還算好,這些輸盧人真是好,他們還沒有用棒來打我!’ 世尊,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善逝,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
  “富那,如果輸盧人用棒來打你,你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輸盧人用棒來打我,我會心想: ‘這些輸盧人還算好,這些輸盧人真是好,他們還沒有用刀來斬我!’ 世尊,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善逝,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
  “富那,如果輸盧人用刀來斬你,你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輸盧人用刀來斬我,我會心想: ‘這些輸盧人還算好,這些輸盧人真是好,他們還沒有用利刀取去我的性命!’ 世尊,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善逝,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
  “富那,如果輸盧人用利刀取去你的性命,你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輸盧人用利刀取去我的性命,我會心想: ‘世尊有些弟子對身命感到煩擾、厭惡,他們想找機會用刀自殺,現在我不用找機會便得到刀殺了。’ 世尊,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善逝,遇到這情形,我會這樣做。”
  “富那,十分好,十分好!你具有這種調伏和平息,能夠到輸盧國居住。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富那尊者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他回去執拾房舍,拿著大衣和缽,離開祇樹給孤獨園,啟程向輸盧國出發,途經多處地方之後便抵達輸盧國。富那尊者居住在輸盧國,在雨季安居期間,大約有五百位優婆塞和大約有五百位優婆夷跟隨他,他親身證得三明。過了一段時間,富那尊者入滅。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有一位名叫富那的比丘聽了世尊簡略的教化後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比丘們,富那是一位智者,依法而行,沒有在法義方面的原因而煩擾我。比丘們,富那入滅了。”

八十九.婆希耶

  這時候,婆希耶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如果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婆希耶,你認為怎樣,眼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視為 ‘我擁有眼’ 、 ‘我是眼’ 、 ‘眼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色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色,視為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眼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識,視為 ‘我擁有眼識’ 、 ‘我是眼識’ 、 ‘眼識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眼觸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觸,視為 ‘我擁有眼觸’ 、 ‘我是眼觸’ 、 ‘眼觸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視為 ‘我擁有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是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耳……聲……耳識……耳觸……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鼻……香……鼻識……鼻觸……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舌……味……舌識……舌觸……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身……觸……身識……身觸……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婆希耶,你認為怎樣,意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視為 ‘我擁有意’ 、 ‘我是意’ 、 ‘意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法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法,視為 ‘我擁有法’ 、 ‘我是法’ 、 ‘法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意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識,視為 ‘我擁有意識’ 、 ‘我是意識’ 、 ‘意識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意觸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觸,視為 ‘我擁有意觸’ 、 ‘我是意觸’ 、 ‘意觸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視為 ‘我擁有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是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婆希耶,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眼厭離,對色厭離,對眼識厭離,對眼觸厭離,對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耳厭離,對聲厭離,對耳識厭離,對耳觸厭離,對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鼻厭離,對香厭離,對鼻識厭離,對鼻觸厭離,對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舌厭離,對味厭離,對舌識厭離,對舌觸厭離,對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身厭離,對觸厭離,對身識厭離,對身觸厭離,對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會對意厭離,對法厭離,對意識厭離,對意觸厭離,對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厭離。
  “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婆希耶尊者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婆希耶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婆希耶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九十.動搖之一

  “比丘們,動搖如疾病,動搖如膿腫,動搖如中箭。因此,如來安住在不動搖、不中箭之中。
  “比丘們,因此,如果一位比丘希望安住在不動搖、不中箭之中的話,他不應有 ‘我就是眼’ 、 ‘我在眼之中’ 、 ‘我在眼之外’ 、 ‘我擁有眼’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色’ 、 ‘我在色之中’ 、 ‘我在色之外’ 、 ‘我擁有色’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眼識’ 、 ‘我在眼識之中’ 、 ‘我在眼識之外’ 、 ‘我擁有眼識’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眼觸’ 、 ‘我在眼觸之中’ 、 ‘我在眼觸之外’ 、 ‘我擁有眼觸’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在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中’ 、 ‘我在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外’ 、 ‘我擁有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這些想法。
  ……耳……聲……耳識……耳觸……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鼻……香……鼻識……鼻觸……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舌……味……舌識……舌觸……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身……觸……身識……身觸……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不應有 ‘我就是意’ 、 ‘我在意之中’ 、 ‘我在意之外’ 、 ‘我擁有意’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法’ 、 ‘我在法之中’ 、 ‘我在法之外’ 、 ‘我擁有法’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意識’ 、 ‘我在意識之中’ 、 ‘我在意識之外’ 、 ‘我擁有意識’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意觸’ 、 ‘我在意觸之中’ 、 ‘我在意觸之外’ 、 ‘我擁有意觸’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在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中’ 、 ‘我在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外’ 、 ‘我擁有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一切事物’ 、 ‘我在一切事物之中’ 、 ‘我在一切事物之外’ 、 ‘我擁有一切事物’ 這些想法。
  “一個沒有我想的人,會對世間沒有任何執取,沒有執取便沒有掛慮;沒有掛慮便親身體證湼槃,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九十一.動搖之二

  “比丘們,動搖如疾病,動搖如膿腫,動搖如中箭。因此,如來安住在不動搖、不中箭之中。
  “比丘們,因此,如果一位比丘希望安住在不動搖、不中箭之中的話,他不應有 ‘我就是眼’ 、 ‘我在眼之中’ 、 ‘我在眼之外’ 、 ‘我擁有眼’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色’ 、 ‘我在色之中’ 、 ‘我在色之外’ 、 ‘我擁有色’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眼識’ 、 ‘我在眼識之中’ 、 ‘我在眼識之外’ 、 ‘我擁有眼識’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眼觸’ 、 ‘我在眼觸之中’ 、 ‘我在眼觸之外’ 、 ‘我擁有眼觸’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在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中’ 、 ‘我在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外’ 、 ‘我擁有眼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這些想法。
  “比丘們,這些東西是會改變的。世人視這些會改變的東西為 ‘我就是這些東西’ 、 ‘我在這些東西之中’ 、 ‘我在這些東西之外’ 、 ‘我擁有這些東西’ ,就是貪染會改變的有,對有生起愛喜。
  ……耳……聲……耳識……耳觸……耳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鼻……香……鼻識……鼻觸……鼻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舌……味……舌識……舌觸……舌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身……觸……身識……身觸……身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不應有 ‘我就是意’ 、 ‘我在意之中’ 、 ‘我在意之外’ 、 ‘我擁有意’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法’ 、 ‘我在法之中’ 、 ‘我在法之外’ 、 ‘我擁有法’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意識’ 、 ‘我在意識之中’ 、 ‘我在意識之外’ 、 ‘我擁有意識’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意觸’ 、 ‘我在意觸之中’ 、 ‘我在意觸之外’ 、 ‘我擁有意觸’ 這些想法。
  “不應有 ‘我就是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 ‘我在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中’ 、 ‘我在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之外’ 、 ‘我擁有意觸所生的樂、苦、不苦不樂受’ 這些想法。
  “比丘們,這些東西是會改變的。世人視這些會改變的東西為 ‘我就是這些東西’ 、 ‘我在這些東西之中’ 、 ‘我在這些東西之外’ 、 ‘我擁有這些東西’ ,就是貪染會改變的有,對有生起愛喜。
  “比丘們,一個人沒有 ‘我就是蘊、處、界’ 、 ‘我在蘊、處、界之中’ 、 ‘我在蘊、處、界之外’ 、 ‘我擁有蘊、處、界’ 這些想法,會對世間沒有任何執取,沒有執取便沒有掛慮;沒有掛慮便親身體證湼槃,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九十二.兩種事物之一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什麼是兩種事物。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兩種事物呢?
  “眼和色,耳和聲,鼻和香,舌和味,身和觸,意和法。這就是稱為兩種事物了。
  “比丘們,若有人說這十二處不是兩種事物,他要宣說另一種兩種事物的話,他只是空說而已。如果問他所說的是什麼,他將沒有辦法解答,還有,他將陷入困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個道理不是他的範圍。”

九十三.兩種事物之二

  “比丘們,以兩種事物為條件,會生起識。什麼是以兩種事物為條件,會生起識呢?
  “以眼和色為條件,會生起眼識。眼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色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這兩種事物都不牢固、會衰敗,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
  “眼識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事物為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眼識必然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為因緣條件所生起的眼識怎會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當眼、色、眼識三者結合在一起時,這稱為眼觸。眼觸也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事物為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眼觸必然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為因緣條件所生起的眼觸怎會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由接觸事物而來的感受、意向、認知都不牢固、會衰敗,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
  ……以耳和聲為條件……
  ……以鼻和香為條件……
  ……以舌和味為條件……
  ……以身和觸為條件……
  “以意和法為條件,會生起意識。意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法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這兩種事物都不牢固、會衰敗,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
  “意識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事物為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意識必然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為因緣條件所生起的意識怎會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當意、法、意識三者結合在一起時,這稱為意觸。意觸也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事物為原因和條件所生起的意觸必然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以無常為因緣條件所生起的意觸怎會是常恆的呢!
  “比丘們,由接觸事物而來的感受、意向、認知都不牢固、會衰敗,是無常、會變壞、會改變的。
  “比丘們,這就是以兩種事物為條件,會生起識了。”
  
第九車匿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