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113.JPG

第十五講 五門心路
一、五種定律
我們現在準備學習新的內容——心路。
在學習心路之前,先來講一下定律,即一般所說的規
律、法則。根據上座部佛教, 有五種定律。niyàma 原意是
決定,又作規律、定律、定則,它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
本來如此發生的。如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花開花落等等。


第一、時節定律:utu 直譯作時節或氣候。
地、水、火、風四界中的火界也稱為utu;niyàma 是規律。
時節定律是指自然規律,例如: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 地
球公轉產生四季變化,寒暑涼熱,更替有時;水受熱能汽化,
遇冷可成冰;在正常的自然條件下,春桃、夏荷、秋菊、冬
梅,各種花卉各自在相應的季節中盛開,花開花謝,這些都
是時節定律。


第二、種子定律:龍眼的種子會長出龍眼,
西瓜的種子會長出西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假
如我們把種子剖開,卻找不到裡面有根、有枝、有葉,可是
種子在一定的溫度、土壤、水份和陽光等條件下,它就能發
芽。當種子發芽生長後,會開花、結果,而且開的花、結的
果也和上代一樣,這是種子定律。
種子定律廣泛適用於動植物界。現代科學中的遺傳學、
基因科學也屬於研究種子定律的範疇。根據科學,物種繁衍
的重要表現是基因的遺傳性,遺傳得以保證生命世代延續,
並使世代相似。人的後代仍然是人,並保持人的各種特徵;
牛的後代仍然是牛,並保持牛的各種特徵;貓的後代仍然是
貓,並保持貓的各種特徵,基本不會混亂。同時,基因的遺
傳性也使生物保持了父代和母代的許多特徵。例如:天鵝的
羽毛是白色的,其子女的羽毛往往也是白色的。這些規律是
種子定律。當然,動物(包括人類)的遺傳因素比植物要複
雜得多,通常還和他們所造作的業有關係,這涉及到業的定
律。


第三、業的定律(kammaniyàma):又作業果法則。造不
善業不可能帶來好的結果,造善業也不可能帶來不好的結
果。同樣地,如果造的是殊勝的三因善業,能帶來三因的結
果;造了低劣的三因善業,能夠帶來二因的結果;造了二因
的善業,能夠帶來二因或無因的果報。
業的定律和種子定律有許多相似之處:種子定律是「種
瓜得瓜,種豆得豆」,是自然界的、物質的規律;而業的定
律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主要作用於生命有情,唯有
生命才能夠造業。時節定律和種子定律是自然界和物質現象
的規律,業的定律則涉及生命現象的規律。


第四、心的定律(cittaniyàma):心的運作規則、定律。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對象,首先生起的是五門轉向心,然
後是眼識,接著生起領受、推度、確定,然後是速行,之後
彼所緣或生起或不生起。心的運作規律必定是這樣的,這是
定法,不會紊亂。體驗到可愛所緣,生起的果報心是善果報;
體驗到不可愛所緣,生起的果報心則是不善果報,這也是心
的定法。心必然是不斷生滅的,一個心不可能延續到下一個
心識剎那,即使有分心可以生起無數次,但是每一個有分心
只能維持一個心識剎那,然後滅去,接著另一個心再生再
滅,這是心的定律。


第五、法的定律(dhammaniyàma):例如:一個人發願
想要成就無上佛果,他必須得到活著的佛陀的親自授記,才
能成為真正的菩薩。菩薩必定要經過至少四個不可數
(asaïkheyya,阿僧祇)與十萬大劫的漫長時間來圓滿十種巴
拉密,一種巴拉密都不可或缺,也不會提前成熟。菩薩圓滿
種種巴拉密之後,他的最後第二生必定投生到喜足天
(Tusita)。當他觀察到時節、父母、眾生等因緣已經成熟之
後,就會投生到人間。一切諸佛必定在人間出現,而不會在
天界成佛。每一位菩薩在入胎、出生、證悟正自覺、初轉法
輪、捨棄壽行以及般涅槃的時候,大地都會發生震動,這是
定法。(Dhs.A.498)


依照法的定律,一個世界在同一時期不可能有兩位佛陀
同時出現。我們現在的教法時期是苟答馬(Gotama)佛陀的時
期,那麼,在苟答馬佛的教法時期,我們所學、所修的法都
是依照苟答馬佛的教導,我們都稱為佛陀的弟子。正如佛陀
說:
「諸比庫,無有此事,絕不可能,若一個世界有兩位
阿拉漢、正自覺者不先不後地出現,無有此事!諸比庫,
乃有此事,若一個世界只有一位阿拉漢、正自覺者出現,
乃有此事!」(A.1.277)
這些是關於佛陀的法的定律。法的定律還有很多,例
如:道心生起,果心必定隨之生起;道心一生起,相應的煩
惱必定被斷除;當禪修者證得初道初果之後,他未來的輪迴
必定不會超過七生;當禪修者斷盡欲貪,他必定不會再投生
到欲界,只會投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梵天;阿拉漢聖者已經
斷盡一切煩惱,他們必定不會再繼續輪迴,也不需要再發願
成佛。這些都是定法,是不可違逆的!


這五種定律包含很多世間學科。物理學、化學、天文、
氣象等自然科學研究的是時節定律。萬有引力、離心力、相
對論等都屬於時節定律,即自然法則或物質規律。
現代生物學,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基因科學等,研究
的是種子定律。


對於業的定律,現代科學幾乎沒有涉及,但是古印度的
宗教已經對業果定律有所瞭解,只不過它們的解釋沒有佛教
那麼完善。古印度有很多苦行僧、婆羅門相信輪迴,也瞭解
到某種程度的業果法則,只是他們認為在輪迴當中有個我、
有靈魂而已。業的定律已涉及生命的範疇。


對於心的定律,似乎還沒有看到其他外學有相關的論
述。現代心理學和心的定律還相差很遠,我們講心、心所、
心的定律、心路,只有在佛陀的教法中才發現。佛教對心的
研究是精細入微的,並非只停留在表相上。法的定律唯有在
佛陀的教法中才有。


這五種定律的前面兩種屬於色法或物質的定律,即使科
學再發達,也不過是在研究與掌握這兩種規律,並利用它來
發展科技、發展生產。業的定律、心的定律和法的定律涉及
到生命領域,如果我們想要解脫生死、超越輪迴,必須掌握
這三種定律。即使沒有佛陀出世,前面四種定律依然存在。
例如:業的定律——造善業得善報,造惡業得惡報,這並非
只有佛陀出世之後才如此運作的,在佛陀出世之前,業的定
律一直都是這樣運作。這些定律與佛陀是否出現世間並沒有
關係,只不過佛陀清楚地發現它們,並把它們清晰地闡述出
來而已。


對於心的定律,有些外道也能知道心的某些運作,但除
非他們依照佛陀的教法,否則沒辦法分析得那麼精細。為什
麼呢?因為涉及究竟法的範疇。為什麼佛陀在剛成佛時不想
說法呢?因為這些法太深奧了!即使是獨覺佛,雖然他們擁
有無師自覺的智慧,但是也沒有能力為別人說法,因為這些
法太深奧了!佛陀因為知道法很深奧,所以一開始並不想說
法,後來經過大梵天薩漢巴帝(Sahampatti)的三次請求,佛
陀才答應說法。我們學習過心所,知道什麼是尋,什麼是伺,
這些都很微細。這些不是弟子的範疇,而是佛陀的範疇。是
佛陀覺悟、發現它們之後準確地表述出來,我們作為弟子的
只是照本宣科,依照佛陀的教導把它們轉述出來而已。心是
極其微細難見的,弟子們沒有這麼高深的智慧能無師自通這
麼細微的法。
對於法的定律,一般是指菩薩降生、成佛、佛陀涅槃或
聖者證得聖道聖果、斷除煩惱的規律。
我們掌握這五種定律,就不容易被世間五花八門的事物
和現象弄糊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