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78.JPG

《唯一路》
  隆波帕默

四、觀察心是否迷失步入極端的方法
對於修行人而言很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知道當下的心是否步入極端?我們大概可以這樣觀察:

      4.1、隨順煩惱習氣的極端
在最開始,首先會生起欲望或是想要什麼,或是對於所緣感到飢渴,然後心會向外跑,與呈現在眼耳鼻舌身心的對象產生千絲萬縷的糾纏,直至忘了身心。比如(1)想看電視,心會往外送,專注於電視屏幕的圖像與聲音,然後迷失去思維和造作,沉迷在情節裡忘記自己的身心。(2)吃到美食就沉迷於味道,直到忘記自己的身心。(3)想的時候,迷失到想的事情裡,直到忘記自己的身心。(4)想要修行,就會送心去尋找:觀什麼所緣呢?直到忘了自己的身心。(5)當懷疑自己所修的是否正確,就會迷失在分析和思維各種因果,直到忘記自己的身心,等等。

心沉浸在所緣有幾類狀況:如果是普通所緣,就會走神與沉迷;如果是好的所緣,就會生起滿意和高興;如果是不好的所緣,就會生起不滿意或難過。

       4.2、打壓自與強迫自己的極端
最初,心首先生起想要修行的欲望,繼而生起執著,跑去抓取所緣,抓取呼吸、手、腳、腹部、肢體動作、感覺、知者的心,甚至空。之後生起“有”(2),即心的某些小動作,比如刻意去看、控制、緊盯與專注、努力改變、改造心和所緣等等。然後,心會生起“生”(3),即抓取心來“緊握”,讓心生起苦——沉重、緊繃、僵硬、昏沉、遲鈍、苦悶。因為正在實施的是在欲望驅使下的修行,這個欲望是苦生起的原因,也就是集諦。比如,一想到經行,就會送心去緊盯著移動的腳,心和腳黏在一起,好像世界只剩下腳了。或是不盯著腳,而是盯著全身,以為盯著全身就等於有覺性的在覺知全身,那時的心會立即生起緊繃和憋悶。

應該明白:緊繃、沉重、苦悶、僵硬、昏沉、遲鈍的心,是屬於不善心。

另外,如果按照奢摩他的原則去正確實踐,那麼緊盯著身或心也不會感到憋悶。心反而比平時的狀態更快樂、更寧靜,雖屬改造,但屬於改造成善心。先進行這樣的改造也可以,之後再慢慢切換到毗缽舍那的修行,這同樣稱之為走對了路。它適合於奢摩他型的人,而不能歸於打壓自己、讓自己受苦的毫無意義的苦行範疇。

總之,可以自我審視那些狀況:何時忘了自己的身心,何時就步入迷失的極端。何時心與所緣粘成一個整體,生起沉重、緊繃、僵硬、遲鈍、苦悶,就步入打壓自己的極端。但是如果我們對於心的這些狀況並未精熟於覺察或是無法自己覺察到,就需要繼續追隨明眼善知識。

注(2):指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苦”中的“有”。

注(3):指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苦”中的“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