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19.JPG

長部 三十三.合誦經3/3
蕭式球譯

1. “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為我們解說跟八法有關的法義……什麼是跟八法有關的法義呢?
  “八邪道: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種應受人供養的人:須陀洹、進入須陀洹道的人,斯陀含、進入斯陀含道的人,阿那含、進入阿那含道的人,阿羅漢、進入阿羅漢道的人。
  “八種懈怠。賢友們,一個比丘在需要做事務的時候,心想: ‘我將要做事務,這會使我身體疲累,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一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在做完事務的時候,心想: ‘我已做完事務,做事務使我身體疲累,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二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在需要走路的時候,心想: ‘我將要走路,這會使我身體疲累,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三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在走完路的時候,心想: ‘我已走完路,走路使我身體疲累,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四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在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不能取得滿缽,他心想: ‘我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不能取得滿缽,這使我身體疲累,不適合修習,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五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在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取得滿缽,他心想: ‘我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取得滿缽,這使我身體飽脹沉重,不適合修習,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六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在生小病的時候,心想: ‘我生了小病,這段時間我需要休息,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七種懈怠。
  “賢友們,再者,一個比丘從疾病中復原不久,心想: ‘我從疾病中復原不久,身體虛弱,不適合修習,現在讓我去睡覺吧。’ 他去了睡覺,不會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八種懈怠。
  “八種精進。賢友們,一位比丘在需要做事務的時候,心想: ‘我將要做事務,這會使我不易專心在佛陀的教誡之中作意,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一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在做完事務的時候,心想: ‘我已做完事務,做事務時我不能專心在佛陀的教誡之中作意,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二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在需要走路的時候,心想: ‘我將要走路,這會使我不易專心在佛陀的教誡之中作意,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三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在走完路的時候,心想: ‘我已走完路,走路時我不能專心在佛陀的教誡之中作意,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四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在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不能取得滿缽,他心想: ‘我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不能取得滿缽,這使我身體輕快,適合修習,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五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在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取得滿缽,他心想: ‘我入村落或市鎮化食時,粗細食物取得滿缽,這使我身體有力,適合修習,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六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在生小病的時候,心想: ‘我生了小病,這是有可能變得嚴重的,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七種精進。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從疾病中復原不久,心想: ‘我從疾病中復原不久,這是有可能再次復發的,現在讓我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吧。’ 他為得到那還沒有得到的、證得那還沒有證得的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八種精進。
  “八種布施:先侮辱受施者然後作布施,因怕受惡報而作布施,因曾受人布施而作布施,因想人報答而作布施,因知道布施是善行而作布施,因知道自己有但別人沒有而作布施,因名聲而作布施,因淨化自心而作布施。
  “八種布施帶來的投生。賢友們,一些人帶著期望果報的心,以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婆羅門。他們看見富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具有五欲,享受五欲,身邊圍繞著五欲,心想: ‘我要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富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居士之中。’ 他們的內心向著這個目標,確立這個目標,為這個目標而修習,但不修習高上的解脫心,下一生輪迴投生在富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居士之中。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一些人帶著期望果報的心,以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婆羅門。他們聽說四王天長壽、外貌好、有很多快樂,心想: ‘我要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四王天之中。’ 他們的內心向著這個目標,確立這個目標,為這個目標而修習,但不修習高上的解脫心,下一生輪迴投生在四王天之中。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三十三天……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夜摩天……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兜率天……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化樂天……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他化自在天……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而不是戒行不好的人,因為他們的清淨,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賢友們,再者,一些人帶著期望果報的心,以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婆羅門。他們聽說梵天長壽、外貌好、有很多快樂,心想: ‘我要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梵天之中。’ 他們的內心向著這個目標,確立這個目標,為這個目標而修習,但不修習高上的解脫心,下一生輪迴投生在梵天之中。我說,他們是一些具戒及清除貪欲而不是戒行不好及帶有貪欲的人,因為他們清除貪欲,所以心願能夠達成。
  “八種大眾: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王天眾、三十三天眾、魔羅眾、梵天眾。
  “八種世間法:得、失、譽、毀、稱、譏、樂、苦。
  “八勝處。一個內有色想的人,少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一勝處。
  “一個內有色想的人,多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二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少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三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多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四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藍色的外色: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有如觀看亞麻花那樣,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或有如觀看藍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五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黃色的外色: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有如觀看迦尼迦羅花那樣,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或有如觀看黃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六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紅色的外色: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有如觀看木槿花那樣,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或有如觀看紅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七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白色的外色: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有如觀看草藥星那樣,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或有如觀看白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八勝處。
  “八解脫。一個具有色身的人觀看色。這是第一解脫。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外色。這是第二解脫。
  “內心只安放在美麗的外相。這是第三解脫。

“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這是第四解脫。
  “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這是第五解脫。
  “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這是第六解脫。
  “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這是第七解脫。
  “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他進入了想受滅盡定。這是第八解脫。
  “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為我們解說這些跟八法有關的法義……利益和快樂。

 

  2. “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為我們解說跟九法有關的法義……什麼是跟九法有關的法義呢?
  “九種敵意的成因:因曾受傷害而生敵意,因正受傷害而生敵意,因將受傷害而生敵意;因喜愛的人曾受傷害而生敵意,因喜愛的人正受傷害而生敵意,因喜愛的人將受傷害而生敵意;因不喜愛的人曾受幫助而生敵意,因不喜愛的人正受幫助而生敵意,因不喜愛的人將受幫助而生敵意。
  “九種敵意的清除:雖曾受傷害,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正受傷害,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將受傷害,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喜愛的人曾受傷害,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喜愛的人正受傷害,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喜愛的人將受傷害,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不喜愛的人曾受幫助,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不喜愛的人正受幫助,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雖不喜愛的人將受幫助,但想到敵意沒有益處而使敵意清除。
  “九種眾生住處。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不同的身、不同的想,就正如一些人、一些天、一些惡趣眾生那樣。這是第一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不同的身,但同樣的想,就正如梵天眾和初禪天那樣。這是第二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同樣的身,但不同的想,就正如光音天那樣。這是第三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同樣的身、同樣的想,就正如遍淨天那樣。這是第四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沒有想、沒有受,就正如無想有情天那樣。這是第五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投生至空無邊處天。這是第六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投生至識無邊處天。這是第七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投生至無所有處天。這是第八種眾生住處。
  “賢友們,有些眾生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投生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第九種眾生住處。
  “九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賢友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他說帶來平息、湼槃、正覺的法義,是由善逝所講授的法義,但這個眾生投生在地獄之中。這是第一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但這個眾生投生在畜生之中。這是第二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但這個眾生投生在餓鬼之中。這是第三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但這個眾生投生在阿修羅之中。這是第四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但這個眾生投生在長壽天之中。這是第五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但這個眾生投生在沒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到達的邊地、未開化、沒有知識的地方之中。這是第六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這個眾生投生在文明國家之中,但他帶著邪見: ‘沒有布施;沒有祭祀;沒有祭品;沒有苦樂業的果報;沒有今生;沒有他世;沒有父恩;沒有母恩;沒有化生的眾生;在世上沒有進入正道、完滿修行的沙門婆羅門,親身以無比智證得有今生和他世。’ 這是第七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賢友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他說帶來平息、湼槃、正覺的法義,是由善逝所講授的法義,這個眾生投生在文明國家之中,但他劣慧、遲鈍、昏昧,沒有能力分辨什麼是善說或不善說的義理。這是第八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賢友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沒有出現於世上,沒有人說帶來平息、湼槃、正覺的法義,沒有由善逝所講授的法義,但這個眾生投生在文明國家之中,他具有智慧、不遲鈍、不昏昧,有能力分辨什麼是善說或不善說的義理。這是第九種錯失修習梵行的時機。
  “九種次第安住。賢友們,一位比丘的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
  “賢友們,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
  “賢友們,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
  “賢友們,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
  “賢友們,他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
  “賢友們,他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
  “賢友們,他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
  “賢友們,他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
  “賢友們,他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他進入了想受滅盡定。
  “九種次第息滅:在進入初禪時,貪欲想息滅;在進入二禪時,覺觀息滅;在進入三禪時,喜息滅;在進入四禪時,呼吸息滅;在進入空無邊處時,色想息滅;在進入識無邊處時,空無邊處想息滅;在進入無所有處時,識無邊處想息滅;在進入非想非非想處時,無所有處想息滅;在進入想受滅盡定時,想和受息滅。
  “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為我們解說這些跟九法有關的法義……利益和快樂。

  3. “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為我們解說跟十法有關的法義。我們所有人應一起合誦這些法義,不要爭執,這樣的話梵行便會長久延續下去,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能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和快樂。什麼是跟十法有關的法義呢?
  “十種帶來助益之法。賢友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多聞法義、受持法義、博學法義。法義的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意義善美、文句善美,宣示圓滿、清淨的梵行。他多聞這樣的法義,受持這樣的法義,讀誦、思維、以正見洞察這樣的法義。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是別人的善知識、善同伴、善密友。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易受教,具有易教之法,有耐性,善巧受持教法。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為同修做任何辛勞的工作都熟練、不懶惰,有觀察力,有能力,有認知力。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求法的意欲,喜歡受持法義,對法和律有濃厚的歡悅。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對各種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知足。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為捨棄不善法和修習善法而持續作出精進,在善法之中堅定、堅決、不放棄。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具有崇高、良好的念,即使是很久以前所作、很久以前所說,這些崇高、良好的念也會憶持不失。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這是帶來助益之法。
  “十遍處: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地,上方、下方、四角都是地,純一無雜、沒有邊際;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水……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火……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風……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藍色……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黃色……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紅色……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白色……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虛空……一個人觀想到處都是心識,上方、下方、四角都是心識,純一無雜、沒有邊際。
  “十不善業道: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
  “十種聖者的居所:一位比丘捨棄五支、具有六支、守護一種東西、有四種行事的依據、驅除凡夫的哲理、終止各種尋求、思維不激盪、身行猗息、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捨棄的五支呢?貪欲、瞋恚、昏睡、掉悔、疑惑。這就是一位比丘捨棄的五支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具有的六支呢?一位比丘眼看到色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他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耳聽到聲……鼻嗅到香……舌嚐到味……身感到觸……意想到法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他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這就是一位比丘具有的六支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守護一種東西呢?一位比丘以念守護自心。這就是一位比丘守護一種東西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有四種行事的依據呢?一位比丘經計量後受用供養物,經計量後作出忍受,經計量後作出迴避,經計量後作出驅除。這就是一位比丘有四種行事的依據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驅除凡夫的哲理呢?一位比丘除卻、驅除、放下、吐出、解除、斷除、離棄所有凡夫沙門婆羅門的哲理。這就是一位比丘驅除凡夫的哲理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終止各種尋求呢?一位比丘捨棄欲尋求,捨棄有尋求,猗息在梵行尋求之中。這就是一位比丘終止各種尋求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思維不激盪呢?一位比丘捨棄貪欲的思維,捨棄瞋恚的思維,捨棄惱害的思維。這就是一位比丘思維不激盪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身行猗息呢?一位比丘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這就是一位比丘身行猗息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心善解脫呢?一位比丘內心從貪欲之中解脫出來,從瞋恚之中解脫出來,從愚癡之中解脫出來。這就是一位比丘心善解脫了。
  “賢友們,什麼是一位比丘慧善解脫呢?一位比丘知道自己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貪欲,知道自己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瞋恚,知道自己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愚癡。這就是一位比丘慧善解脫了。
  “十無學法:無學的正見、無學的正思維、無學的正語、無學的正業、無學的正命、無學的正精進、無學的正念、無學的正定、無學的正智、無學的正解脫。
  “賢友們,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為我們解說這些跟十法有關的法義。我們所有人應一起合誦這些法義,不要爭執,這樣的話梵行便會長久延續下去,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能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和快樂。”

  4. 這時候,世尊起來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十分好,十分好!舍利弗,你能很好地為比丘講說 ‘合誦’ 的法義!”
  導師認可舍利弗尊者所說的話,比丘對舍利弗尊者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第三誦完

---------------------------------------------------------

1 婆舍多是波婆一帶的人的族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