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14.JPG

別輕視煩惱,你將會被取笑5/6

德加尼亞禪師

61. 當你把眼睛閉上時,你會突然發現到心中有許多的念頭。其實心本來就是一直不停的在想東想西,只是因為你沒有注意到它而已。因為當你張開眼睛時,你比較注意外面的事物,沒有注意自己的心。
62. 為了使已發展的技巧能繼續的成長,你必須繼續的修習它們。所以繼續的禪修吧!不管你在那裏,你必須儘量的修行。保持一顆努力不懈的心。這樣你才不會浪費了自己已學到的東西。
63. 如果你能夠覺知,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所以當你必須去面對一個煩惱時,並且覺知它的存在,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你能夠覺知這個煩惱。雖然它似乎不願意消逝。只要你能夠覺知這些煩惱,你是有進步了。
64. 煩惱是「法」的一部份。不要抗拒它們。有一位禪修者為了煩惱很快的消失而感到失望。這不是因為她要這煩惱,她只是很想理解它們,從中學習。當你遇到煩惱時,你應該擁有這種態度。
65. 要知道,煩惱就只是煩惱,他們並不是「你的」煩惱。每一次,當你與煩惱認同時,或者抵制他們時,你只是加強這煩惱的力量。
66. 要記著!去除煩惱的工作不是你──這是智慧的工作。如果你能繼續去覺知,智慧自然會出現。
67. 當別人偷了你的東西,不要告訴自己你並不在乎。說這是一種布施。這是你的心在玩把戲。要認知,並且接受自己的憤怒﹗如果你能夠直接觀察到自己的憤怒,理解它,這樣你才能完全的放下它。
68. 安詳的感覺並不很重要。更重要的要知道並且理解這安詳的心之生起,或沒有生起。
69. 你必須很勇敢才能認知真實性。如果你要知道真相,你必須開始禪修,覺知自己。第一件你必須知道的事是你的心中有煩惱。這是基本知識。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所以我們都只看到自己善的一面,所表達出來的也是善的一面。如果我們不願面對煩惱,我們是在欺騙自己以及他人。如果你希望有所改變,你必須知道自己不好的一面。當你能開始真實的看到自己,知道自己的善與不善的本質時,你是有了進步。

70. 佛陀並沒有告訴我們不要去想,不要說話或者做事。他告訴我們要以智慧去思惟,以智慧去講話或做事。而不是被煩惱所驅使。
71. 當你說話時,你會習慣性的把注意力放在外邊,或者把自己投入話題中,或者被對方所吸引。很多時候,你是太關心到他人的感覺。所以你必須試著不停的往內觀看自心,這樣你會更善巧的去說話。你也必須訓練自己去覺知自己的態度。當你能在說話時不使自己太情緒化的投入時,你才能真正理解如何與人溝通。那時你會知道如何適可而止,那時你也會認知自己的界線,知道幾時必須停止說話,知道應該說的,與不應該說的話,以及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但卻不參入情感。
72. 當你看到一件東西時,你必須再三的檢查你的「覺知」。這樣做時,它讓你觀照到自己正在覺知某一目標──你是在學習觀察那觀看的心。
73. 當你更懂得如何去禪修時,你開始想到自己已經知道禪修是什麼一回事。但是這一種結論將防礙你更深入去理解它。
74. 當你對禪修有更廣,更深的體驗時,你會自然的為自己的體驗的本性下了一個結論,你或者還會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實相的真理,如無常。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阻止你再去深入的探討。它阻礙你再進一步。
75. 如果你能看到心中那微細的起心動念,你也會看到它們的動機。你會發覺原來多數的動機都是於煩惱相應的。
76. 不要去規定自己一定要坐多久。這樣做會產生壓力。不要太嚴肅的依照靜修營的時間表去禪修。你只須提醒自己要不停的去覺知,不管你是處於何種姿勢中。
77. 當你太熱忱的想求進步時,你就不能完全的注意當下。所以要經常去檢查自己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一位禪修者曾經告訴我,他發覺自己太熱忱的希望自己一直保有正確的態度就是一種錯的態度。
78. 每一個意向都有一個動機。多數的動機都是於煩惱相應的。當你真正的認知,理解煩惱時,智慧才能生起。這時,智慧將會領導你的動機。
79. 意向不只是在每個的動作或行為的開始才發生的。每一個行動或者動作都充滿了種種的意向。就是在你坐下來的每一時刻都有許多的意向出現。記住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80. 當你看到煩惱的危險時,你將會很用心的把心安置在最正的狀況中。
81. 我們的心的本質本來就是一直與外在的目標接觸。所以你不須特別用力去看某一個目標。你只須覺知那是什麼東西,你不必試著去看你認為是對的目標。你不須去管制,或者操縱你的經驗。
82. 當人們開始修行時,他們多數都會有一種不移的思想,認為修行應該是如此這般。但是你並不須去做或者創造任何東西。你只須繼續去開發覺知的心,去觀看、觀察。就是這樣而已。你不可能去使事情發生。但是如果你正確的開展覺知的心,事情就會發生。同樣的,理解的生起,不管是深的,或者是淺的,你還是必須要去覺知,開悟也是如此﹗

83. 你所能做到的是去造因,但是它的結果如何,你是不能去造作的。如果只是立定了目標就期望達到它,這是不可能的。比如說,你試著去專注一心,這樣做並不能使你産生定力。你必須知道如何去開發定心。當你一直繼續保持正念,並且擁有正確的態度,定力才能產生。確實說來你可以做得到的只是提醒自己去保持正念,並且檢查自己是否抱著正確的態度來保持正念。那就是說,如果你有正精進與正念,正定自然會產生。如果你明白因果的關係,不管在任何環境中,你都會知道如何去面對。你要時時問自己,你是否知道必須具足何種因緣才能達到自己所要的結果。接下來的是去造那些因與緣。你必須擁有這種正見。
84. 正念的意思就是不要忘記去覺知「目標」;正精進就是不斷的努力,正定是一顆寂靜、安穩的心。正確的目標是指你的體驗,比如說嗔恨的感覺-而不是那個令你生嗔的人。
85. 不要以太嚴肅的心去修行。但是你必須抱著安詳的,以及尊敬的心來修行。
86. 如果你認為重複的觀看同一件事物是很厭倦的。然而如果你仔細的觀察自己的體驗,你會理解到沒有兩個時刻你會有同樣感覺。讓你感到厭倦的是那顆妄心,它認為你是在看同樣的東西。其實,沒有一樣東西是從來不變的,每一個時刻都是新的。如果你能真的看到這一點,你的心會很有興趣的去觀察它所看的一切。沒有一刻會是厭倦的,因為你的體驗會清晰的讓你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一直在轉變的。
87. 想法會影響你的感覺。你是以怎樣的態度看待你所做的事,這一點非常重要。
88. 一位知道修行的利益的人是不會停止修行的。那些停止修行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的明白何為要修行。
89. 每當你感到不知應該做些什麼時,那就請等一下。你不須做些什麼。
90. 當心中充滿覺知時,就是有正念。
91. 你須要時間去學習覺知。在開始的階段,你必須一直提醒自己去覺知。但是當覺知有連續性時,你會自然的覺知。你是不能強迫把覺知變得有連續性。你只須不斷的覺知,它將會有連續性。
92. 當你的心處於清淨、和平與安穩的狀態時,你會立刻覺察到身體因為微細的煩惱的生起而緊張。
93. 為了理解煩惱,你必須一而再的觀看它們。擁有好的體驗,以及好期望的體驗,你會得到什麼呢?如果你明白煩惱的性質,它們就會消失。當你能夠應付煩惱時,接下來自然會有好的體驗。多數的禪修者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期望有好的體驗,反而忘了自己應該試著去解決煩惱。
94. 有些時候,你或者會認為去覺知某些目標是在浪費時間。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這種修行法的重點是覺知本身,不是它的目標。只要你有覺知,你是走在對的道途中。
95. 學習去看待煩惱為煩惱,而不是「我很煩惱」。
96. 我們必須接受覺知的本質。當你對覺知定了某種概念,認為它應該如此這般,問題就會出現。如果你不能接受你的覺知的本質,那是你的態度有問題。你或許試著想有某種想像的體驗。
97. 如果你想要找到真正的平衡,你必須先去體驗以及理解那它的極端。
98. 保持正念並不需要太多的力量。當我們活在當下時,我們會覺知所發生的事。你只須告訴自己要活在當下。這就是你要用到的力,來保持正念。
99. 當覺知有連續性時,能夠觀察到這覺知的心能使這連續性得以保持。
100. 當心中一片平靜,安詳時,那時沒有明顯的目標來讓你觀察。趁這一個機會去認知在當下的「覺知」之本質與力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