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E3256-560B-4590-B7A5-0A15B1B8FE5A.jpeg

心的訓練2/7

隆波帕默尊者

 

心的寧靜狀態有幾種形式:

稍稍寧靜,非常寧靜與深邃的寧靜。

奢摩他的禪定也有幾個級別:

剎那定,近行定與安止定。

 

不過,當今大部分人已經無法修習安止定了。達到「安止定」有兩條線路:一條是先有禪相,另一條則完全沒有禪相。

先說生起禪相的線路。比如,觀呼吸,而呼吸稱為「遍作相」;呼吸變成光明後,光明稱為「取相」;如果把玩這樣光明,讓其變小、變大、變寬……稱為「似相」。證得了「似相」,就達到了近行定。但即便讓光明遍滿世間,也還沒有達到安止定。

還有另一種禪定也可以進入安止定,但沒有禪相。比如,修習慈心觀,沒有禪相,沒有光、顏色、聲音,什麼都沒有,只有無窮無盡擴散開去的清涼。心散髮出去的不是光明,而是慈悲。

如果要學會這些內容,需要學習很久,對我們而言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的修習能得到一點寧靜,好過散亂就不錯了。

因此,每天要安排出一定的時間來行進固定形式的練習。自我審視自己與哪一類所緣在一起會感到快樂,就不斷地與那個所緣在一起。需要休息的時候,帶領心與該所緣在一起,心立即就能得到休息。

隆布特長老特別同情那些無法入定的弟子,因為他們很難寧靜下來。於是,長老找了一個方法。長老開示說:如果想要獲得剎那的寧靜,可以使用吸氣之後憋氣的方法。憋住氣,然後去抓那個感覺靜止的地方,只是一瞬間而已,無須很久。接著再完全放開它,心就會得到短暫的休息,心力也會得到一點恢復。

這就好比我們錢不多,那麼每次給車子加油時就只加20泰銖的油。見過嗎?摩托車只加10泰銖、20泰銖的汽油。能上路嗎?當然能。雖然跑不了多久。所以,並非必須一次性加滿油。

假如無法百分之百修習禪定,而又需要休息,就嘗試下輕鬆地憋氣。不過不要這樣(隆波演示很用力地吸氣後憋氣),這樣心是苦悶的,就不可取了。要讓心放輕鬆,然後覺知。

念誦「佛陀」、觀呼吸,什麼方法都可以。念誦「佛陀」或觀呼吸後,寧靜也行,不寧靜也行,心必須要有這樣的魄力。如果觀呼吸後,要求心必須寧靜,心就會覺得苦悶。如果玩兒一樣地覺知呼吸,寧靜也好,不寧靜也好,就只是輕輕鬆松地觀,心很快就會自行寧靜下來。

若是教導純正的奢摩他,現在的人學起來會很難,因為心太散亂了。比如很多人整天喜歡上網,心很散亂,想要獲得真正的深度寧靜是很難的。所以,隆波說只要能得到一點點寧靜就好了,就能讓心獲得力量,好比給摩托車一次加10泰銖、20泰銖的油,或者就像給手機充值——每次只充一點錢,也可以用上30天。

此外,還有另一種訓練讓心具有禪定的方法,即訓練讓心安住,使之用於開發智慧。但這要有賴於覺性去及時地知道心「沒有安住」。

想要讓心寧靜,核心在於帶領心去持續地與令它感到快樂的單一所緣在一起。要不斷地觀照,可以時而覺知、時而走神,只是要時常地覺知,這是讓心寧靜的核心。

想要讓心安住以便開發智慧,核心也只有一點: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心的跑來跑去。

對於曾經修習安般念或觀呼吸的人來說,現在只需稍作調整:繼續呼吸,但並不是帶領心去靜駐於呼吸上,而是輕輕鬆松地去覺知呼吸。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心跑去與呼吸在一起了,及時知道。

有些人觀腹部升降,也用同樣的原則——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去與腹部在一起了,也知道。

及時知道「跑了」的心,及時知道「動了」的心,就在及時知道的那一剎那,心會自動安住——這稱為剎那定。心跑掉隨即知道,心就會有一瞬間的安住,一瞬間的寧靜。

 

寧靜的心,不一定是安住的;

比如,觀呼吸,心跑去

與呼吸或光在一起,

心並沒有真的安住,

而是跑出去了。

而安住的心,必然是寧靜的。

在心安住的瞬間,

它自身立刻會擁有寧靜,

既沒有散亂,也沒有飄忽不定。

請大家務必牢記這一點。

 

因此心有兩種情況:寧靜的心;以及寧靜且安住的心。寧靜且安住的心的生起有賴於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心的跑動」。

如果走修習禪定的途徑,進入二禪就會得到安住的心。越往二禪以上進展,安住之心的品質就越高,且安住得越久,即使出定以後,心依然可以長時間地處於定中。

誰能夠做得到?這就好比一位大富豪,在旅途中會有很多資源可供其支配。如果我們做不到,就每次做一點點,慢慢一點一滴地積累。當代大部分人都進入不了禪定。有人誤認為缺失覺性的寧靜就是禪定,那是錯誤的。

真正的禪定是:就算世間消失了、身體感消失了,心依然獨立凸顯,在覺知自己,從不缺失覺性。如果打坐後迷迷糊糊的,那一定是缺乏覺性。

因此,要牢牢抓住核心要領,然後再去用功。

如果要讓心寧靜下來,就帶領心持續地去與讓它感到快樂的單一所緣在一起,常常地覺知。

如果要讓心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就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心跑掉了」。及時知道「沒有安住的心」,在及時知道的那一瞬間,心就會自動安住,既得到了禪定,又收穫了覺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