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法術語的問題- 6.觀察和戰勝煩惱(kilesas)
[德加尼亞]
6.觀察和戰勝煩惱(kilesas)
禪修者: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嗎:有煩惱,同時也有智慧知道那些煩惱存在,並且在知道的時候煩惱可以得到緩和?
禪師:是的,那是可能的?當煩惱被清楚地當作觀察目標而了知時,當有清晰的理解時。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告訴禪修者,應該更關心他們是怎樣去觀察的原因。如果他們以正確的方式觀察,如果在他們的觀察心中沒有煩惱,他們就可以沒有偏見地觀察煩惱。
許多禪修者已經報告了這種能力,他們能夠在觀察方式改變的間隙從煩惱中分離出來,他們也能夠清楚地表達在觀察心中沒有煩惱的那種感覺。
禪修者:那麼,即使有煩惱的時候,那種感覺也是一種輕鬆和自由的感覺嗎?
禪師:是的,他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那些煩惱與「我」無關。有一種無我的理解在那裡。
禪修者:用這種方式觀察的煩惱,還會繼續是一個煩惱嗎?
禪師:有兩種不同的智慧可能在起作用。一種是使觀察心從與煩惱的自我認同中解脫出來的智慧,因此觀察心才會感到自由。但是只是看著煩惱,它並不會消失。只有當理解是關於這個煩惱本身時,只有當你充分理解這個煩惱時,它才會消失。
*** ***** ***
禪修者:你能說一下三種層次的煩惱嗎?
禪師:當你沒有覺知到心裡的任何煩惱時,當它們僅僅以一種潛力存在時,它們被叫做隱藏的煩惱(anusaya)。在這個層次,煩惱是隱藏的,你不可能覺知到它們。只有當煩惱在心中生起時,我們才能觀察它們——這是第二個層次——當煩惱以語言或者行動表現出來的時候——這是第三個層次。在巴利語中,第二個層次的煩惱叫做pariyutthana,第三個層次叫做vitikkama。
禪修者:那麼,第一個層次的煩惱是不可見的,它們只是等待機會征服你嗎?
禪師:是的,它們只是以一種潛力的形式存在,只有當必需的條件具足時,它們才生起。只要它們一生起,它們就叫做pariyutthana。只有開悟那個水平的領悟,才能徹底根除anusaya 層次的煩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