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法術語的問題- 8.波羅蜜
[德加尼亞]
8.波羅蜜(parami)
禪修者:有四種波羅蜜我不太理解:adhitthana(決心)、nekkhamma(摒棄)、sila (戒律)和sacca(真實)。你能告訴我怎麼理解這些嗎?
禪師:adhitthana是一種加強心的決定的過程。它通常用於增強或者加強已經存在的一些品質。這個可以通過重複地做某事來完成,也可以通過每次把心的界限往前推進一點來增強心。我已經做了許多的決心的練習。在我的經驗中,除非動機是智慧的情況,下很強的決心從來沒有真正起作用。
如果你只是用決心勇猛精進,這種精進從來不會非常穩定,但是如果你一直都在非常穩定地禪修,智慧可以從禪修中獲得所有的力量,並且有效地使用它。當智慧存在時,決心也就會存在。
禪修者:所以心的增強是通過挑戰它而產生的?
禪師:不,挑戰的意思是想超越你的界限。增強是通過加強已經存在的東西而產生的。
禪修者:我怎樣才能加強已經存在的東西呢?
禪師:你必須清楚你能夠勝任什麼,然後反複地去做它。我給你一個基本的例子:如果你想能夠整晚禪修,你不要立即去那樣做。你可以從第一個晚上盡可能地不睡覺開始,然後第二個晚上你努力去重複它,也就是說,你又禪修到跟第一晚相同的時刻。如果你能保持這樣兩個星期左右,然後你可以嘗試推進心多禪修一個小時時間。然後在再試著往前推進之前,你需要等待,並且看看是否你能夠維持這樣的時間一兩個星期。
禪修者:謝謝你,這個例子非常清楚。我想你曾經說過摒棄是沒有貪欲,對嗎?
禪師:是的,每次當煩惱出現的時候,學會去觀察它們就是摒棄——你在努力不要沈溺其中。
你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戒律。戒律是自我約束和責任;智慧越多時,戒律也就越完整。
禪修者:是的,我理解這個。但是我仍舊不清楚戒律的意義,戒律的意思是遵守八關齋戒嗎?
禪師:不是的,它是對應該做什麼以及不應該做什麼的理解。它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二者。
禪修者:好的,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sacca,真實。
禪師:sacca基本的意思是真實或者真理,但是它有不同的意思。在這裡它與談話相關,它的意思是不要違背諾言,也就是說,當你已經許諾給予或者做某事時,不要違背你的諾言。
但是我並不是很清楚sacca 的術語含義。在緬甸我們有一個用sacca 的通俗的方式。人們強烈地相信真理的力量,甚至會以一種消極的方式來使用它。
比方說,某人撒了一個謊,然後這樣用它作為一個真理:「我剛才對我母親撒了謊,這是一個真理,願這個真理的力量幫助我的阿姨從疾病中恢復健康。」表面上這確實說得通,但是它肯定沒有一個積極的真理那麼有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