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巧地處理疼痛】(1/21)
Dealing Skillfully With Pain (1 of 21)
永遠不要強迫自己去觀察疼痛。這並不是一場搏鬥,這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你觀察疼痛不是要讓它減輕,或要它離開。
你是在觀察它-特別是你對它的心理反應,從而去理解你心理反應和你怎看待身體感覺之間的關係。
[德加尼亞]
【愉悅或痛苦是心的解讀】
Pleasant or Painful is a Mental Interpretation (2 of 21)
如果你能夠維持一種狀態是心沒有貪,也沒有瞋的時候,那麼心就不能把一些東西想成是「好的」或「不好的」,「愉悅的」或「痛苦的」。
愉悅或痛苦是心的解讀,當中是有貪或瞋的。
當心是中性的時候,經驗只是經驗。
[德加尼亞]
【人們通常不會從痛楚中學習】
People Don’t Usually Learn from Pain (3 of 21)
當人們經歷精神或身體上的痛楚時,他們[通常]都沒有興趣或不會學習。他們只是想逃避痛楚。
[德加尼亞]
【疼痛的消失是不重要的】
It is Not Important for Pain to Disappear (4 of 21)
痛楚和疼痛的消失是不重要的。
你想學習在當下生起滅去、有關心與身體的過程,它們存在於這些疼痛和痛楚之中。
[德加尼亞]
【不要嘗試讓痛楚消失】
Don't Try to Make Pain Go Away (5 of 21)
觀察痛楚不是要它減輕或消失。
觀察它(特別是你對它的心理反應),從而去明白你心的反應和你如何認知身體之間的關係。
[德加尼亞]
【觀察心對於疼痛的內在對話】
Watch the Mind's Internal Dialogue on Pain (6 of 21)
你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心對疼痛的反應,觀察它們和所有從中衍生出來的東西。
為什麼心用這個方式反應?
思想和感受之間的關聯是怎樣的?
哪些背景的概念和潛藏的態度以思想的形式顯露了出來?
不用嘗試停止思想,你從早到晚都可以觀察心內在的對話。
[德加尼亞]
【當抗拒疼痛時,不要嘗試觀察它】
Don't Try to Observe Pain When Resisting It (7 of 21)
如果你在對疼痛仍然感到抗拒時去觀察它,它會變得更差。
這就好像當你生某個人的氣;如果你一次又一次看到那個人,你就會變得更生氣。
[德加尼亞]
【把同樣的技巧應用在身體和情緒的痛楚上】
Bring the Same Skills to Physical and Emotional Pain (8 of 21)
無論我們學了什麼技巧去處理我們對身體不適的反應,也可以應用在處理煩惱上,例如是憤怒、沮喪、妒忌、失望等情緒,或者是被拒絕,以至快樂、愉悅、貪欲或執著等等。
它們以及所有它們的親戚朋友,都應該用類似處理疼痛的方式來處理。
[德加尼亞]
【疼痛並不是問題】
Pain is Not the Problem (9 of 21)
希望疼痛消失是錯誤的態度。疼痛消失與否是無所謂的。
疼痛並不是問題;你對疼痛的負面心理反應才是問題。如果疼痛是某些傷患導致的,你要小心不要讓情況惡化。但是如果你是沒問題和健康的,疼痛只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去讓你練習觀察心的運作。
[德加尼亞]
【學習觀察憤怒和抗拒】
Learn to Watch Anger and Resistance (10 of 21)
當有疼痛時,心的感受和反應是強烈的;因此,也很容易觀察。
學習觀察憤怒和抗拒,以及心裡面的緊張和不適。如有需要,在觀察你的感受和觀察抗拒背後的態度之間交替。
不停提醒自己要放鬆身心。
[德加尼亞]
【厭惡誇大疼痛】(11/21)
當有疼痛時,厭惡誇大情境,使疼痛似乎變得嚴重,僵硬或固定。實際上,它可能沒有那麼疼。而當沒有厭惡時,疼痛僅僅是一種微妙的感覺;疼痛將不再是「實實在在」的。更有甚者就連「疼痛」的概念都可能消失。
[德加尼亞]
【疼痛是厭惡起的名字】(12/21)
「疼痛」是一個名稱——厭惡,dosa,給你的感覺。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讓心放鬆直到心沒有厭惡dosa,你將可以觀察到同樣的感覺,即發現疼痛僅僅是一個被觀察到的有趣的感覺。而非那種僵硬的不變的感覺,你會發現它變得更加柔軟,更能活動。
[德加尼亞]
【有身體就會有不適】
Discomfort Comes With a Body (13 of 21)
有痛的時候,我們會喜歡痛嗎?
不會?
這是因為我們已經判定了痛是不好的。但是痛只是自然的現象。
有身體的時候,就會有不適。這並不是問題,這只是自然法的顯示。
當我們認為它是問題,當我們認為痛楚應該不存在,那麼每次當痛楚出現時,我們都會讓它變成問題。
[德加尼亞]
【改變心看待疼痛的角度】
Change the Mind's Perspective on Pain (14 of 21)
如果有疼痛,你不嘗試去改變它,你嘗試去改變心裡面的瞋恚。你透過改變角度來這樣做。
首先,嘗試提起正見;和持續地觀察瞋心。
如果瞋心消失,和心的狀態改變,你會發現心對疼痛的見解會有所不同。
[德加尼亞]
【用痛去探索身心之間的關聯】
Use Pain to Explore the Mind-Body Connection (15 of 21)
只要你能忍受疼痛,你就可能想從它當中學習。
當有疼痛時,心在想些什麼?
這些思想讓心有什麼感受?
思想怎樣影響感受,轉過來又是怎樣?
當疼痛開始增加時,心對它的態度怎樣改變?
你想看一個思想的改變和心的狀態影響你身體上的體驗。
這變成了一個實驗。
[德加尼亞]
【用疼痛去培育正定和智慧】
Use Pain to Grow Stability of Mind and Wisdom (17 of 21)
如果你有正確的態度,那麼一切都不會是問題,所緣也不會干擾你。
任何所緣都是自然的所緣,是自然法。甚至疼痛也可以是所緣。有疼痛是所緣;沒有疼痛也是所緣。
所緣就是所緣。如果你如實地理解所緣,心無法執取也無法抗拒。所緣能幫助你覺知。
你可以用任何所緣去培育正念、正定,和智慧。
[德加尼亞]
【細緻地觀察精神上的不適】
Look at Mental Discomfort Subtly (18 of 21)
當你在一個更細緻的層次觀察精神上的不適時,你可能會達到一個你的心感到完全中捨的位置。
如果你直接觀察疼痛,而當中又有真正的平等心,精神上的不適就不會再生起。
[德加尼亞]
【覺察心微細的抗拒】
See the Mind's Subtle Resistance (19 of 21)
我通常都會叫大家首先去接納什麼在發生。
但是有時候內心深處不是真的能夠接納它。所以在非常微細的層面,無論心經驗到什麼,它仍然會對此感到緊繃。
當你能夠看到這一點,你並不應該嘗試去接納,因為這是人為的。
你應該做的是去認出心不接納它。
[德加尼亞]
【首先檢查對疼痛的抗拒】
Check First for Resistance to Pain (20 of 21)
只有當你對疼痛沒有感到抗拒的時候,才最好直接地觀察它。
[德加尼亞]
【放鬆的心會對疼痛有新的看法】
A Relaxed Mind Thinks Anew of Pain (21 of 21)
一旦心是清晰和冷靜、以及當下有了正確的態度時,你可以去觀察任何你想觀察的東西。
當這顆放鬆的心去觀察以前認為是「疼痛」的東西時,不會再認為它是疼痛。
當心開始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接納就會自然出現。
[德加尼亞]
取自 香港慧觀禪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