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5D842D-3B63-418F-B55B-E03CD4C9EE5E.jpeg

童年的隆波

阿姜查是泰國東北部人。於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星期五,出生於烏汶府哇鄰參叻縣(Warin Chamrap)的一個小村落——廓村(Ban Koh),這裏過去也稱作倥堆村(Ban Kontuay)。隆波的父親馬(Ma),母親是萍.幢雀蒂(Pim Chuang—chote)。在十個兄弟姐妹中隆波排行第五。

小時候的隆波身形圓鼓鼓的,所以玩伴們都稱他“牛蛙”。他的嘴巴很闊,上唇往上翹,東北人稱這種面相“霸喙”(Pak—haew)。除此之外,他的左右耳也大小不均等。

從隆波兒時起就很親密的朋友浦.杜馬空(Pud Tumakon)說,在朋友當中隆波很愛說話。小小年級就在同伴中顯現出非凡的領導才華,總是不斷提出新點子,分派工作給其他人。他總是開開心心玩樂,只要有一天不在,小朋友們就會若有所失,沒有隆波在場,聊天也感到乏味。隆波小時另一個明顯的性格是喜歡和樂。從來沒有看過他和誰爭吵或欺負別人。相反的,每當同伴們發生爭執時,他都會運用他那獨特的能耐來協調,想辦法解決爭端。另一方面他也很大方慷慨,公平的對待每個人,這使得大家都很尊敬他。

隆波牛蛙

小孩子的個性喜歡模仿,鄉下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通常喜歡玩體能遊戲,例如扮演士兵或警察之類。可是隆波卻喜歡別的角色。

他經常向人提起:“小時候,每當玩遊戲我就是喜歡扮出家人。我會指定自己是住持,用一塊大人平時做雜務的作務布圍起來當袈裟。吃飯時間到了,我會敲鐘,扮演信眾的玩伴就拿水來供養,然後我會給他們祝福。”

初發心

隆波在溫馨和穩定的環境下長大,他的家庭在村裏算是相當富裕。發生饑荒時經常布施予貧窮人家。隆波個子強壯,行動敏捷,精力充沛,而且食量也很大,是屬於火型性格的人。他總是很勤奮,沒一刻靜下來。從小就協助家裏作務,主要的兩項工作是負責飼養水牛和照顧煙草田。每天早上起來用過餐點之後,他就準備午餐便當,然後把水牛從牛棚中趕到空曠處放牧。在讓水牛吃草的時間裏,他會跑去捉田雞和魚,或者採集蘑菇、竹筍作晚餐用。這是典型東北部農村生活的寫照。

以他的年齡來說,照顧四五英畝的煙草田實在太吃力了。他必須協助耙地、澆水、收割,還有煙草加工。之後家人就會把製成的香煙拿去和鄰居交換其他產品。雖然每天忙著幫助農務,他九歲時就開始對寺院的活動感興趣。在廓村小學讀完一級之後,他想去寺院裏當寺童。

成為寺童

許多年之後,當隆波年紀老了,有位西方人來到巴蓬寺拜訪,問起隆波是什麼因緣令他小時候對出家生活產生嚮往。隆波回答:“嗯,在還未出家之前,我就很自然的不敢做壞事。我是個老實人,從不說謊,一向正直。和別人分東西時,我總是拿小的那份。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這種性格定型之後,我很自然的想走上出家這條路。我一直都是這麼想,可是問起朋友時,他們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情形就是這樣子。其實這是過去的業帶來的。而這些善因又形成現在的思想和行為。我不斷思維這件事,它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

在另一個場合,他半開玩笑的對在家弟子說,他之所以會出家是因為懶得再去澆那些煙草,對在家生活無盡無休的工作感到厭倦:“我只不過是個小孩子呀,從來沒有機會像大人那樣抽煙。可是他們卻要我一大清早起身去澆那成千上萬棵的煙草……多可憐”!

隆波的姐姐提起,家裏發生了一件意外激發隆波去出家。她說道:“家裏的人並沒有要他去當寺童,那是自願的。有一天他心不在焉的幫忙著哥哥舂米,沒注意到臼還未裝好。哥哥只好把臼搬起來安裝。一個不小心,一塊木片飛彈起來重重的擊中他,他一定是被擊傷了,當場激怒起來大聲叫道要出家去了。”

不久之後,他要求父母親帶他去寺院,並請求他們允許他當寺童。他們沒有反對,把他帶到廓村寺(Wat Ban Koh Nohk)去。在那裏阿姜利(Phra Ajahn Lee)答應接受及照顧他。從此,他開始以寺童的身份學習寺院規矩和日常作務。而在這同時,其中一位最親密的朋友——浦,也和他一樣在這間寺院裏,在阿姜彭的照顧下當寺童。這樣一來隆波在這兒就有個伴了。

出家當沙彌

當寺童一段時間接受了充分的訓練之後,住持在他十三歲時,安排他和同伴一起出家。住持認為他乖巧勤奮,而且懂得如何服侍長者。出家儀式於一九三一年三月在廓村寺舉行。烏汶府瑪尼瓦衲然寺(Wat Manee Wanaram)的住持,普昂法師(Puang Phra-khru Wijit Dhammabhani)擔任戒和尚。受戒後,隆波學習第一級佛學和當地的佛學課程(Nangseu Tuatham)以及各種課誦。此外,他也掌握當地的佛教經典。

還俗去

當沙彌時,隆波服侍阿姜朗(Than Ajahn Lang)。阿姜朗很慈悲的關懷和特別訓練他,為他安排良好的教育,並也因此逐漸認識隆波的家人。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帶隆波回去探望家人,後來次數越來越頻密。有時他們會待到晚上相當遲才回去寺院。阿姜朗也開始經常聊些世俗的事情。

有一天,他叫隆波和他一起還俗。那時隆波對佛法的信仰還不夠堅定,信心仍然很脆弱。他知道如果老師還俗,他自己將無法獨自在寺院待下去。最後他決定還俗,那年他十六歲。

還俗不久之後,朗即向隆波的姐姐——莎幢雀蒂求婚。

怕鬼

還俗回家之後,隆波又再次成為家裏重要的勞力資源,特別是稻田的耕作。他的父母親也因此比較舒適。可是,更多的時候隆波感到世俗生活根本毫無意義可言。後來他經常向弟子提起這段生活:“我很厭倦,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常常想自己一個人出走,可是卻又不知道要走到哪裏去。這種狀況持續了很多年。我經常覺得自己非常非常的無聊、厭倦……但到底厭倦些什麼,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只想要獨自去飄泊、流浪。重新出家之前好一段日子我都在這迷茫中度過。當時我沒有覺察到這是我的個性。從那時起情形一直都是這個樣子……”

由於找不到出口,隆波就嘗試轉移注意力,與朋友一起出外尋歡作樂。他和那時的朋友浦,也就是兒時的那個同伴,兩個一起出去參與其他年輕人,過鄉下青少年的典型生活方式,經常調戲同村或其他鄉村的少女。

隆波的朋友也開始見識到他的耐性和毅力。有一次,他們去三十公里外的鄉村參加慶典。途中大家都想暫停休息,可是隆波卻完全不肯停下,他堅持抵達目的地之後才休息。

隆波住在倥堆村而浦的家則在闊耐村。兩個村落距離大約一公里遠,中間有一片令村民感到恐怖的叢林,叫作東郊莆。他們兩個都非常怕鬼,所以每當參加晚宴時,都不敢單獨回家,結果其中一人就必須在對方的家過夜。

隆波的初戀

雖然浦帶著隆波遠近四處去和不同村落的少女調情,可是隆波最終卻愛上了浦的繼母的女兒——潔(Jai)。浦跟祖父一起住,很靠近潔的家。他們的戀情傳開來,得到雙方家人的祝福。潔的父母還特別高興,對待隆波就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認為他會是個理想的女婿。他們甚至阻止其他小伙子太靠近他們的房子。

這對情侶相互承諾會等待隆波服完兵役後,他將遵守鄉下的風俗,短期出家一個雨安居,還俗後他們就立刻結婚。當時隆波十九歲,潔十七歲。

戀人結婚了!

雨季來臨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把務農用的工具,例如耙子、犁、軛、耘鋤等準備好。隆波也把所有的農具搬上牛車,運到稻田中央的茅棚去,忙著準備即將開始的農作。

在同一時間裏,浦和潔的父母親正在為農作人手不足的問題而煩惱。兩人不斷的討論著,一致同意潔結婚的話就能帶進新的人力資源,從而解決問題。可是隆波還要等好幾年才準備好,眼前他們看不到她可以嫁給誰。討論到最後浦的父親大聲激動的說:“把潔嫁給我的兒子好了!”理由是兩人就像親戚一般,而且也都彼此熟悉。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兩個家庭的財產也會分給他們。雖然浦和潔都不認同這樣子的安排,可是他們兩人都不敢反對父母的決定。

友誼的考驗

許多年之後,隆波如此向弟子們敘述他對這件事的感受:“我大概十八歲時,喜歡上了一個女孩,我想她也喜歡我。我深深的愛著她,希望和她結婚。我夢想著她會在我身旁,一起在農場協助我農作,過著一般的世俗生活。

可是有一天,我從田地回家途中遇到最親密的朋友,他吞吞吐吐的向我說:‘查……她已經成為我的妻子了。’

我整個人震驚了好幾個小時。然後想起了有一個算命先生曾經告訴過我,我將沒有妻子,可是卻會有很多孩子。當時我莫名奇妙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情。”

最後隆波接受了這項事實,並且不怪罪他的朋友。他明白這位摯友並沒有出賣他的意圖,只是無法違抗父母之命。無論如何,這個沈重的打擊讓隆波對生命中的不確定性上了寶貴的一課,成了他後來經常用以教導弟子的題材。

隆波和浦一直保持和睦的關係,表現得好像兩人之間從未發生過事情一樣。不過對於潔他就特別敏感。即使是後來出了家,只要潔一出現他就會退避到森林中。隆波承認剛出家的七年,他對潔一直無法忘懷。要到他出外行腳和修頭陀行之後,這種情愫才逐漸淡化。

當了巴蓬寺的住持之後,隆波經常提起浦。每當教導弟子關於感官欲望帶來的墮落時,他總是流露對浦的感恩:“如果不是浦娶了潔,我可能就根本不會出家。”他說。雖然他是這樣說,可是弟子們相信以他那麼圓滿的波羅蜜,即使是不發生這件事,也應該會有其他因緣促使他出家。

最大的挑戰

早期隆波面對最大的挑戰是淫欲問題。他還在家時已經與淫欲作戰了有好幾年。那時,一個他當沙彌時所結識曾出過家的朋友病重去世,於是隆波前去協助其遺孀辦理喪事,並留下來善後。晚上隆波就睡在走廊,當晚平安無事。第二天晚上,他朋友的遺孀把孩子送上床之後,就出來躺在他身旁。她拉他的手觸摸自己的身體,隆波假裝睡著了。過了一會兒,她發現隆波完全沒有反應,便無趣的離去,而隆波也決定離開。

其實,那晚隆波非常亢奮和迷茫,他是尊重逝去朋友的緣故才成功克制著自己。他對整件事感到羞恥和痛心,這也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受到世間幻相深刻的困擾。這件事引發了他內心深處出家的願望,決心為了解脫而出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