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B7412-1B10-4EAC-B7FF-B6758704E77E.jpeg

幽默的智慧

隆波從小就很有幽默感。這點在他開示佛法時就很明顯,沒有人會打瞌睡。即使被批評,人們也不會起煩惱或生氣。這主要是他的幽默感軟化了呵責的氣氛。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幾件軼事看出在他在這方面非凡的能力:

1、荊棘捉賊

前面提過有些村民經常會來偷寺院的木瓜。隆波知道這件事後,決定給他們一個教訓。一天,他叫白衣砍下三根荊棘準備捉賊。他安排出家人在小偷通常經過的三個地點靜候,一個靠近出口,一個在中間,還有一個接近木瓜樹。他自己也在最靠近木瓜樹的地方鵠候。

當小偷們專注採木瓜時,隆波打了個訊號,那個待在出口處的僧人把荊棘放在通路上。木瓜採得快裝滿籃子時,隆波清了清喉嚨作為訊號,他不想在這個階段嚇壞那些小偷。

聽到了聲響,小偷立刻提起籃子半走半跑迅速逃離。逃到接近中間的路段時,隆波即大聲疾呼:“你看到有誰從那裏逃跑嗎?”

等在中間的出家人呼應:“哪裏?哪個方向?”

賊人開始慌了,拿著賊贓朝出口處飛快奔跑,此時在出口處恭候已久的比丘在其他出家人趕來會合時發出巨響。

這下小偷們嚇破了膽,丟下滿籃子的木瓜和作務布不管,沒命得跑,踏過荊棘朝外逃,混亂中還有人跌倒被其他人踐踏,在一片哀叫聲中總算給他們成功逃回去。

隆波知道他們是誰了,因為他們被荊棘刺傷了腳,接下來的三天都沒有出現在寺院。隆波吩咐村長叫他們來:“叫他們來取回木瓜和留下來的作務布。告訴他們不必害怕,來寺院裏拿回這些東西。不然木瓜將不再新鮮了,會賣不出去。”

他們當中的一個前來見隆波,隆波沒有呵責他,只是很慈悲的教導,要他誠實的賺取生活,不要再偷竊。況且那些木瓜只能放兩天,不值得去這樣做。

從此,寺院再也沒有面對偷竊的問題。

2、保證靈驗

有一次,泵歪村(Bung Wai)一個信徒的兒子來向隆波告別,他被徵召去服兵役。談話中,他向隆波討護身佛牌。隆波面無表情的轉向大殿的佛像,指著大佛說,“那個怎麼樣?你最好把它搬上戰場”!

3、解鈴繫鈴

另一次,一個小男孩請求隆波替他放生小鳥做功德。隆波問道:“什麼樣的小鳥?你怎麼會有小鳥呢?”

“隆波,那是我捉來的!”

“哦,那你應該自己去放生呀!為什麼叫我替你放呢?”隆波聽了回答。

4、誰拍打誰?

一個婦女的腳疼痛,她前來頂禮隆波,請求隆波拍打她的腳以便加持醫治。

隆波聽了對她說:“你也應該來拍打我的腳啊,我的腳也很疼呢!”

5、不存在的演員

有些在家弟子評論隆波像個出色的演員,可以隨觀眾的需要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帶著問題來找他解決的覺得他很慈悲,樂於助人;帶著傲慢和偏見而來的覺得他不好惹;來修行的覺得他是位明師善知識。泰國弟子認為他冷漠;外國弟子則覺得他很友善。所以,實在很難界定他到底屬哪一類。

英國甘露寺(Amaravati)的大殿內,掛著一幅大部分人都不欣賞的隆波的畫像。可是,阿姜蘇美多最喜歡這幅畫像。他解釋說這幅畫像提醒他,在巴蓬寺與隆波相處的日子裏,有時,他發現隆波似乎完全沒有情緒和感覺,心彷彿不在他的軀體內一般,看起來就像是一架關了機的機器。這幅高深莫測的畫像,正好流露出隆波沒有特定角色要扮演所帶來的無我感。這是他真正的隆波。

6、無分別心

一九七三年隆波榮獲“尊重的菩提智長老”銜譽。弟子們都為此歡呼雀躍,可是隆波對這個行政僧職不為所動,他甚至說被委任僧職只是世間法。世界一切都在不停的變遷,沒有哪樣是絕對的。

他還是原來的他。盡管潮水有漲有落,橫跨烏汶汶河上的橋依舊如如不動,沒有隨著潮水而上下。

7、死硬的環保主義者

前面提到,早年巴蓬寺面對瘧疾等地方性疫病問題,寺內雖然沒有人因此死亡,但包括隆波在內的比丘、沙彌和美琪都曾嚴重感染瘧疾。

為此,一些醫生建議隆波清理部分森林,讓空氣更順暢流通。可是,不管他們怎麼說,隆波堅持森林必須保持原狀。他堅決的宣稱,即使是因此而造成比丘、美琪乃至他自己死亡,他都寧願保存那片森林。

8、絕不破戒

同樣的,隆波經常告訴弟子們,他寧願守戒死也不願破戒活。有一次,他受邀請到王宮應供。在那兒遇到一位高僧階的昭坤以嘲弄的語氣問他:“阿姜查,你進王宮也托缽,難道不覺得羞恥嗎?”

隆波反擊:“尊重的昭坤,您在佛陀面前不托缽進王宮,難道不覺得羞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