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0D171-6B80-42BA-B658-BAC5727DFD22.jpeg

◊◊ 憂愁、怖畏由欲樂而生,捨棄欲樂就不再有憂愁,何處有怖畏? ◊◊

 

215偈】

從欲樂生憂,從欲樂生怖;

離欲樂無憂,何處有恐怖。

 

【註解】

一切憂悲苦惱皆從欲樂生起,一切怖畏也同樣從欲樂生起,只要捨棄欲樂,就不會再有憂悲苦惱,怖畏也無從生起。

 

【欲樂的結果——青年阿尼迪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位青年阿尼迪。

  

據說青年阿尼迪是從梵天界轉世到舍衛城的一個富裕家庭,自他出世開始,他就不喜歡接近女色。當他長大後,父母打算為他娶一房媳婦,被他拒絕了,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他的婚事,可是都被他拒絕了,後來,他請了五百名金匠為他打造了一位絕色美女的雕像,他指著雕像對父母說,如果有位姑娘長得和雕像一般,他就會考慮結婚。父母召集了眾多婆羅門,討論這件事情,其中有一位婆羅門說:「以阿尼迪的福報,肯定會有這麼一位美麗的姑娘。」於是,他帶了雕像到處去為阿尼迪物色媳婦。

  

一天,婆羅門來到了瑪達國的首都沙卡拉,沙卡拉城裡住著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婆羅門把雕像放在通往女眾洗澡的池塘的路旁,那美女的保姆看見雕像,驚訝的說道:「這不是我的女兒嗎?」婆羅門趕忙問她:「您認識這女子嗎?她是誰家的姑娘?」「這金像值多少錢,怎能與我家姑娘相比?」「那請您快帶我去見你家姑娘。」到了那姑娘家中,姑娘的父母親出來迎接婆羅門,當那姑娘出來時,婆羅門嚇呆了,那純金鑄造的雕像也頓時失去光彩,婆羅門把雕像送給姑娘的父母親作聘禮,然後捎信給阿尼迪的父母。

  

阿尼迪的父母接到消息後,非常高興,馬上派人準備貴重的聘禮準備迎娶那位姑娘,阿尼迪得知此事後,迫不及待的要那婆羅門馬上把姑娘帶回去。在旅途中舟車勞頓,姑娘因此得了急病,最後一命嗚呼,當姑娘的死訊傳到時,阿尼迪悲慟萬分,他哭著喊道:「最後,我還是得不到這美麗的姑娘。」他為此感到悲傷和痛苦。

  

佛陀見阿尼迪證果的時機已經成熟,停在他家門口化緣,青年的父母邀請佛陀進屋接受供養。飯後,佛陀問那青年:「小夥子!你看來很悲傷。」「是的。世尊!一位漂亮的姑娘,在途中喪命,我為她的死感到悲傷,連飯都吃不下了。」佛陀再問他:「你可知道心中被悲傷所襲擊的原因?」「我不知道。世尊!」「那是因為情慾,悲傷從情慾而來,悲傷和畏懼都是因情慾而生。」

  

阿尼迪聆聽佛陀的開示後,證得初果,隨即出家,不久後證得阿羅漢果。

 

【評論】

這段詩偈是佛陀為度化青年阿尼迪而說。阿尼迪將心目中的配偶,請工匠雕成金像,四處尋訪,找到後在歸途卻不幸病死了,阿尼迪陷入極為悲慟的狀態,佛陀為開解他誦出了這段詩偈,阿尼迪聆聽佛陀的開始後,隨佛陀出家,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與這段故事十分相像的是庫沙王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庫沙王是個好色之徒,而阿尼迪是個俊秀的青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