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B17AAE6-1D76-4F71-B495-E7FE9AB13620.jpeg

◊◊ 善者歸天,如雲遊的遊子回家般受歡迎 ◊◊

 

219偈】

久客異鄉者,自遠處安歸,

親友與知識,歡喜而迎彼。

 

【註解】

當一名離鄉背井的遊子,從遠處平安歸來,親人和朋友都會以喜愛之心歡迎他歸來。

 

 

◊◊ 善果歡迎善者到來,如親人歡迎遊子歸來 ◊◊

 

220偈】

造福亦如是,從此生彼界,

福業如親友,以迎愛者來。

 

【註解】

同樣的,那些在今世已造善業者,到了來世,他的善果會在不同的地方迎接他,猶如迎接從遠處歸來的親人一般。

 

【善行結善果——青年拿提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鹿野苑樹林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青年拿提雅。

  

話說在貝納裡住著一位青年,名叫拿提雅,一家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如父母所願,虔誠並樂意為僧團奉獻,當他到了適婚年齡,父母親準備他迎娶舅父的女兒麗華蒂。他這表妹就住在他家的對面,但是一家人都不是佛教徒,非常吝嗇從來不布施,因此拿提雅不想娶她,於是,拿提雅的母親教導麗華蒂:「把地打掃乾淨,為比丘們準備席位,當比丘們來到時,替他們把缽放好,邀請他們就座,把食水過濾乾淨,當比丘們吃完飯後,替他們清洗缽,如果妳這麼做,就能贏得我兒子的心。」麗華蒂一切都照做了,母親告訴拿提雅他的表妹已經是個虔誠的信徒,這時拿提雅才答應了這門婚事。

  

日子選定後,他們成親了,拿提雅對妻子說:「如果妳忠心的照料比丘們和父母,妳將有權長期住在這個家裡,因此,請不要放逸。」她答應了丈夫的要求,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對丈夫忠實體貼,不久,她為拿提雅生了兩個兒子,當拿提雅的父母去世後,她成為家裡唯一的女主人。

  

拿提雅繼承了父母的產業,他為自己訂立了供養僧團和布施給貧困人士的條約。一天,他在聽到佛陀弘法後,覺得有必要加強自己供僧的功德,他在鹿野苑建造了一座擁有四間房子的大殿堂並提供了所有的用具及傢俱,他把這殿堂奉送給佛陀和僧團,在捐贈的儀式上,當拿提雅將淨水倒在佛陀的右手掌上時,三十三天(忉利天)也同時冒出一座殿堂,足足有十二里格長,百丈高,裝飾著七種珠寶,裡面住著許多天女。

  

一天,目犍連尊者來到三十三天,看見了這座宮殿,嘆為觀止,他問那些天人:「是誰的功德,建立了這麼宏偉的殿堂,裡面還住著這麼多的天女?」那些天人告訴他:「這是佛陀的在家弟子拿提雅的傑作,他布施了一座殿堂給佛陀,通過這功德,天界才同時出現另一座殿堂。」殿堂裡的天女對尊者說:「我們將來都是拿提雅的侍者,雖然我們在這裡重生,可是我們並不快樂,因為我們見不到拿提雅,請通知他盡早到這兒來,叫他好像打破瓦瓶,換金瓶一樣的放棄人類的軀體,轉世為天人。」

  

目犍連尊者離開了三十三天,來到佛陀面前,他問佛陀:「世尊!當人活在世間,卻能通過善行而在天界獲得榮耀,這是否屬實?」佛陀回答:「你已經在天界親眼見到這榮耀,為何還來問我?」「這是真的?」佛陀說:「目犍連!你為何這麼說?這好像一個離鄉背井的遊子,從遠處歸來,村裡的任何人都會趕到他家裡報信,親人和朋友都會熱烈的歡迎他的歸來;一個人在世間造了善業,離開這世間往生天界時,天人會帶著十種禮物前去迎接他,並爭著把禮物奉獻給他。」

  

【評論】

福業,通常譯為「功德」,是善業或道德行為的果報(善果),善果的價值經常被強調。在《寶集經》中強調皈依神聖僧團的無上功德。

  

善行共有十種:

    

1、布施。

2、持戒。

3、定。

4、尊重父母及長輩。

5、服務。

6、回向功德。

7、隨喜功德。

8、聽法。

9、說法。

10、以正見增長信力。

  

這十種善行有時也被劃分為十二種,就是第七項劃分為——讚揚他人的功德和歡喜於他人的功德,第十項劃分為——皈依和正念。

  

這些善行矯正了個人的觀念,慷慨布施導致財富增加,德行讓人過著快樂的生活。禪定讓人理解色界和無色界,並獲得高深的知識和解脫。迴向功德得到重生善界的機會,隨喜功德產生快樂。認真聽法能產生智慧,智慧具足進而說法。尊重別人,別人一樣會尊重你;讚揚別人,別人一樣會讚揚你。皈依三寶,滅絕欲念,以正念正見使自己的信力增長,遠離欲界虛幻的快樂。

  

有一回,佛陀在為給孤獨長者開示時,曾論及布施是功德無量之善行,興建寺廟的功德更大,可是這些比起三皈依的功德就小得多了,三皈依和五戒比起來,五戒當然更殊勝,可是大悲心比五戒來得偉大,而最殊勝的莫過於發展禪定和觀想,理解事物無常的本性。

  

由此可見,布施是佛教徒的初階,比布施重要的是三皈五戒,比三皈五戒重要的是生起大悲心,而最殊勝的是禪定,在禪定中鍛練平靜與對世間一切事物的觀想,從而理解事物的真如行,導致自我修行的發展從而證悟解脫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