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邪淫使婦女汙穢,吝嗇使布施者汙穢,惡行使今世和來世都汙穢◊◊
【242偈】
邪行婦人穢,吝嗇施者穢。
此界及他界,惡法實為穢。
【註解】
對婦女而言,邪淫是垢穢;對布施者而言,吝嗇是垢穢。不如法的惡行,在今世和來世都是垢穢。
◊◊ 無明是最大的垢穢,棄除垢穢成為無垢穢的比丘 ◊◊
【243偈】
此等諸垢中,無明垢為最,
汝當除此垢,成無垢比丘。
【註解】
在一切垢穢中,無明是最大的垢穢,你應當清除此垢穢,成為沒有垢穢的比丘。
【無明是最大的垢穢——邪行婦人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貴族青年和他那不守婦道的妻子。
話說王舍城一個富裕家庭的青年人,娶了一名門當戶對的妻子,婚後,發現妻子不守婦道,經常與他人私通,一天,當妻子的醜事被揭發後,青年感到羞愧沒有勇氣面對人們。
一天,當他到竹林園伺候佛陀時,佛陀問他為什麼這麼久沒有見過他,青年這才把家裡發生的事告訴佛陀,於是,佛陀慰藉他:「女人如河流,智者不應該為她而生氣,因為輪迴已存在,但是這是你不懂。」
在青年的要求下,佛陀為他講述了一段本生經的故事,然後對他開示道:「邪行是婦女的垢穢,吝嗇是布施者的垢穢,罪惡的行為是今世與來世的垢穢,但在一切垢穢中,無知是最大的垢穢。」
【評論】
佛教不反對在家弟子夫妻間的正當性行為,堅決的反對夫妻以外的性行為,一切出格、不當的性行為被視為「邪行」,是一種垢穢,出家弟子則一律不能有性行為。
慳吝不布施同樣是垢穢,欲邪行與慳吝,無論在這世界或他方世間,無論在今世或來世,都是不可抹滅的垢穢。
「欲邪行」(不當的性行為)是一種垢穢。佛陀並不完全針對婦女,而是針對一切世間人。在佛陀那個時代,佛陀對婦女的態度最為公正,是佛陀提升了婦女的地位,並讓她們了解本身對社會的重要性。在佛陀得道前,婦女在印度得不到尊重,當時的印度,輕視婦女,認為婦女是引導進入地獄的一盞邪惡的燈。佛陀不侮辱女性,但認為她們天生弱質,佛陀平等的對待女性,在他的教義中女性占了一定的份量,對於淨化,性別不是障礙。
佛陀尊稱女性為母族或社會之母。身為母親的女性,在佛教圈子裡有崇高的地位,母親被視為攀登天堂的梯子,妻子被視為丈夫的賢內助。
佛陀起初不讓女性加入僧團是有原因的,後來阿難尊者和繼母大愛道的再三懇求下終於屈服了,成立了女僧團,這是佛陀為女性奠定社會地位的寫照。
有如舍利弗和被佛陀封為僧團的兩大上座弟子,科瑪和優婆羅也被封為女僧團的兩大弟子。許多傑出的女弟子都被佛陀視為虔誠的弟子,女性在僧團裡獲得自由導致她們成功。在佛陀得道之前,女性沒有社會地位,被褫奪了自由和表現的機會,使得她們的智慧無所發展,甚至在今天的印度,女孩子一出世就不受歡迎甚至被視為累贅。
有一回,佛陀和俱舍羅國王在交談時,侍者來稟報國王剛獲得一名千金,國王很不高興,佛陀慰藉他:「女嬰將來可能比男嬰更好。」對於那些飽受輕視的婦女而言,在佛陀降世前,不可能有一個像女僧團一樣的組織將為她們謀福利。在女僧團裡,無論王後、公主、貴族小姐、寡婦、悲慟的母親、無助的女子、妓女等,無論她們是什麼出身,都聚在一起,享受寧靜與安慰,呼吸那在王宮裡也享受不到的自由氣息,她們遺忘自我,以僧團為依止尋求解脫。
科瑪是首座比丘尼,出家前是國王頻婆娑羅王的妃子,起初她不願意見到佛陀,她常聽到佛陀輕蔑外在美,一天,她為了欣賞寺院的風景而來到寺院,她被莊嚴的佛殿所吸引,佛陀知道她的意圖,以神通幻化成一名角色的女子替他搖扇,那幻化的影相逐漸變老,頭髮、牙齒掉落,皮膚鬆懈起皺紋,最後死去,這時,她才覺悟虛浮的外在美並不永恆,肉體即將毀壞,她自己也免不了。於是佛陀對她開示道:「那些肉慾的奴隸將墮入溪流,像蜘蛛滑落蜘蛛網;那自我陶冶者,已經脫離一切繫縛,斷除二念(我與我執),捨棄那世界,並遠離世俗的喜樂。」
科瑪證得阿羅漢果,並在國王的同意下加入僧團,她是女僧團中表現最突出的一名。
巴達車羅經歷悲慘的命運,她在痛失兩位孩子、丈夫、父母、兄弟之後,通過業力的牽引來到佛陀面前,接受佛陀的慰藉後證得初果並加入僧團。一天,當她在河邊洗腳時,發現漣漪慢慢的擴大,最後才停息,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大、更久,第三次比第二次更大、更久,最終都平息了,她覺悟到:「世人也是這般逝世的,無論童年、壯年或老年。」佛陀在禪定中得知她的覺悟,通過神通將自己的影相映現在她面前,為她開示說法,最後,她證得阿羅漢果,成為許多悲傷的母親們的開導者。
達摩迪納和巴達卡比拉尼同樣的是兩位傑出的比丘尼,精通三藏。
索瑪比丘尼在痛斥魔羅時說道:「當一個人本性向善,知識淵博就有條件接受和聆聽妙法,這和是否是男性或女性沒有關係。」魔羅這才無話可說。
在平凡的人群當中,也有許多女性以孝道、慷慨、虔誠、博學、慈悲而揚名。
毗舍佉女長者,是傑出的在家信徒,是僧團的恩人。
蘇比雅是一名虔誠的女在家弟子,由於無法從市場購買鮮肉,便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來煮湯供養一名患病的比丘。
納古拉是一名嫻淑的妻子,以自己的賢德幫助丈夫脫離鬼門關。
沙瑪是一名賢德的王後,她甚至對企圖殺害她的敵人發出慈悲心。
茉莉卡王後,經常規勸丈夫國王波斯匿王。
古具陀羅的出身是一名女傭,可是她通過弘法,而有一大群的追隨者。
普納為了聆聽佛法,而編了一首兒歌,給那正在啼哭的兒子:
安靜吧!小優陀羅,請別吵鬧
讓我普納聆聽那
最有智慧的導師的開示
骨肉親、丈夫親
不比佛陀親
是佛法,探索那更長遠的道路。
當一名沉思母親被問及失去唯一的兒子後不悲傷也不哭泣時,她回答:「他不請自來,不告別就去,他就這麼的來,這麼的去,有什麼值得悲傷?」
蘇曼那和蘇巴達這對姐妹花是佛教徒的楷模。
以上這些例子足以證明在佛陀的時代,在佛陀領導下,女性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