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6.jpg

五、世界為火所壞
世間有生成,必定會毀壞,毀壞之後因緣和合又會再生
成。所有世間就是這樣不斷地生而又滅、滅後復生。
世界會被三種所毀壞:
1. 火所壞(tejosaüvañña):當世界為火所壞的時候,光
音天以下的初禪天和第二禪的少光天、無量光天,全部都被
劫火燒盡。
2. 水所壞(àposaüvañña):當世界為水所壞的時候,遍淨
天以下的所有世間都被劫水所淹沒、毀壞。
3. 風所壞(vàyosaüvañña):當世界為風所壞的時候,廣
果天以下的所有世間都被劫風所毀壞。
世界是如何被毀壞的?
在一段漫長的時間裡,世界一直存在著,人類、眾生也
都生機盎然地生活著。當世界將要被劫火毀壞的時候,天空
中開始生成劫滅的大雲,並在一萬億個輪圍世界下了一場大
雨。
人們感到滿意、歡喜,紛紛拿出所有的種子來播種,但
是當穀類長到可以給牛吃的程度,雖然雷聲轟鳴,但是一滴
雨也不下。
因為這是世界的最後一場雨,從此以後,天再也不下雨
了。正如世尊在《增支部·第七集·七個太陽經》(Sattasåriya
suttaü)中說:
「諸比庫,到了那時,有許多年,許多百年,許多千年,
許多百千年,天不下雨。」(A.7.66)
由於天不下雨,依賴雨水生活的有情死後投生到梵天
界,依花果生活的天神也是這樣。這樣經過一段漫長的時
間,到處的水都乾枯了,連魚蝦都死了,它們也投生到梵天
界,連地獄的眾生也投生到梵天界。
有人會問:「沒有禪那不可能投生梵天界。劫末的眾生
為饑餓所逼迫,怎麼能夠證得禪那?怎麼能夠投生到梵天界
呢?」他們先投生到欲界天之後修習禪那,然後才投生到梵
天界的。
那時,有位名叫洛咖比郁哈(Lokabyåhà)的欲界天人,
他知道再過百千年後劫將毀滅。於是,他披頭散髮,穿著紅
色衣服,哭著用手擦著淚,裝著極怪異的樣子走在人行道上
叫喊:「諸位啊!再過百千年後劫將毀壞,這個世間將毀滅,
大海將乾枯,連大地和須彌山王都要被劫火燒盡而滅亡,直
到梵天界的世間都將會滅亡。諸位啊,你們趕快修慈吧!諸
位啊,你們趕快修悲、修喜、修捨吧!你們要孝順父母,尊
敬族中的長輩!」
聽到這些話,大部分人和地居天人都感到害怕,開始彼
此生起柔軟心,積累慈愛等福德。他們這樣做後,死後投生
到天界。在那裡食用天界的美食,依風遍而證得風遍禪那,
然後由欲界天投生到梵天界。其他的眾生則以後後受業的緣
故投生到天界,因為在漫長的輪迴中,完全沒有後後受業的
眾生是不存在的。他們也在天界證得禪那。如此,一切眾生
在天界證得禪那,並都投生到梵天界中。
自從斷雨之後,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天空中出現第
二個太陽。那個時候,大地乾枯,所有眾生都死了,大地上
已經沒有生命了。既沒有白天,也沒有黑夜,一個太陽沉沒,
另外一個太陽升起,大地不停地被灼熱的陽光照射著。正常
的太陽運行時,天上有雲霧流動。但劫滅的太陽運行時,天
上沒有任何雲霧,天空純淨得就像一面鏡子,沒有任何塵
埃。除了五大河之外,其餘的小河皆已枯竭。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第三個太陽出現了。當第三個
太陽出現時,連五大河都乾枯了。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第四個太陽出現了。因為第四
個太陽的出現,連雪山中的所有大河源頭也乾枯了。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第五個太陽出現了。因為第五
個太陽的出現,大海也乾枯了,連一滴可以滋潤手指頭的水
也沒有。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第六個太陽出現了。因為第六
個太陽的出現,整個輪圍世界變成一團煙,煙吸乾了一切水
份。不僅是我們這個世界,乃至一萬億個輪圍世界也是這樣。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第七個太陽出現了。因為第七
個太陽的出現,整個輪圍世界,乃至一萬億個輪圍世界皆變
成一團火焰,大地和須彌山峰等也被焚燒而毀滅消失在空
中。火焰一直上升到四大王天,燒毀原來四大王天所居住的
黃金宮、寶宮和摩尼宮。劫火繼續往上燒,燒毀了三十三天、
亞馬天、喜足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然後又燒毀了梵眾
天、梵輔天、大梵天三個初禪梵天界,燒毀了第二禪的少光
天、無量光天,一直燒到光音天為止。只要光音天以下的世
界還有一微塵的物質存在,劫火就不會停止。直到一切物質
都被完全燒盡,劫火才如燒酥油的火焰一般不留餘灰地熄滅
了。一切諸行皆歸於滅盡,下面的虛空和上面的虛空皆成一
大黑暗。(Vm.405)


從劫初的大雲生成開始,到日月出現這段漫長的時間為
一個無數劫,稱為「成劫」。
從日月出現開始,直到再起劫滅的大雲這段漫長的時間
為一個無數劫,稱為「成住劫」。
從劫滅的大雲生成開始,直到世界被完全燒盡這段漫長
的時間為一個無數劫,稱為「壞劫」。
從劫火熄滅開始,直到虛空出現劫初的大雲這段漫長的
時間為一個無數劫,稱為「壞住劫」。
這四個無數劫合為一個大劫。如此,成住壞空是世間的
客觀規律,而一個大劫即是一個世界從生至滅的週期。
(Vm.4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