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44.JPG

四、鬼
第三種惡趣是鬼(peta)。鬼,巴利語peta,為輪迴流轉
中的苦界、惡趣之一。
許多民族的先民皆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古印度人也不
例外。因此,巴利語petaû(梵preta)一詞也作為pa-ã (先前
的,離開的)的過去分詞,有亡者、死者、祖靈等意思,並
引申為「鬼」。如《中部註》從詞源學的角度解釋說:「死
後到達的地方為鬼界。」(Peccabhàvaü pattànaü visayoti
pettivisayo.) (M.A.1.153)
然而,根據業果法則,並非人死後皆投生為鬼,只有所
造作的不善業成熟才會投生為鬼。
人類的福報千差萬別,有些人果報很大,有些人果報低
劣。鬼類的果報也一樣,差別很大。福報較大的大力鬼
(mahiddhika peta)可能擁有自己的眷屬、宮殿,享用種種五
欲功德,如同天人一樣享樂。還有一種時苦時樂的天宮鬼
(vimàna peta),由於他們過去所造的業善惡參半,所以感得
的果報是白天受苦,晚上則如天人般享樂。不過,大部分鬼
長相醜陋、樣子兇惡。例如被謀殺、自殺或冤死的人,由於
他們臨死時生起強烈的瞋恨心、恐懼心,所以投生為鬼後樣
子很醜陋而且很兇惡,類似民間傳說的厲鬼或惡鬼。由於鬼
類眾生大多數都經常遭受饑餓、口渴及痛苦的折磨,所以被
籠統地稱為「餓鬼」。
在《彌林達問》中提到有四類餓鬼: 食吐餓鬼
(vantàsika)、饑渴餓鬼(khuppipàsina)、燒渴餓鬼(nijjhàmataõhika)
和依他施活命鬼(paradattåpajãvina)。其中,只有第四
類依他施活命鬼才能獲得人們以他們的名義佈施的食物和
迴向的功德。
由於過去生所造的不善業,大多數的鬼都長相醜惡,體
弱多病,還經常遭受著饑餓與口渴的煎熬。許多鬼類無法自
己獲得食物,只能依靠吃垃圾、死屍、產房的血、痰涕、糞
便等維生;有些鬼依賴香氣維生;有些鬼什麼東西都吃不
了,當它們看到水想喝時,護水神就用棒子打它,水還沒喝
上,卻被打得遍體鱗傷。有時候,小鬼會成為大鬼的食物,
弱鬼會成為強鬼的食物。鬼類就是如此痛苦。
就和畜生一樣,鬼類也沒有自己獨立的世界,大多數和
人類居住在同一個世界,住在森林、荒野、村落、沼澤、墳
場等地。通常情況下,人類並不能看到鬼類眾生,除非是它
們有意顯現讓人看到。


五、阿蘇羅
第四種惡趣稱為阿蘇羅(asura)。有兩類阿蘇羅:
一、墮苦處的阿蘇羅(vinipàtikàsura)。他們的果報類似
鬼類,住在村落或樹林,常遭受饑餓、痛苦煎迫,依賴村民
丟棄的食物等維生,故又稱為鬼阿蘇羅(petàsura)。作為四惡
趣之一的阿蘇羅是指這一類。
二、天類阿蘇羅。他們的壽命、容貌、自在等皆與三十
三天相同。傳說很久以前,他們居住在三十三天,是該天界
的原住民。古印度傳說和佛教經典皆記載有三十三天眾和阿
蘇羅戰爭的故事。關於他們為何經常發生戰爭,有這樣的傳
說:
在馬嘎塔國有位名為馬喀(Magha)的青年和他的三十二
位朋友一起結伴行善,死後投生到天界。馬喀投生天界後名
叫沙咖(Sakka)。他與其同伴投生到三十三天時,原住的天
眾準備美酒(gandhapàna)歡迎他們。沙咖勸其隨從不要喝
酒,喝醉了像瘋子一樣。於是原住的天眾自己拿出金杯,痛
飲美酒,喝醉後就地躺著。沙咖令諸天神提著他們的腳,把
他們扔下須彌山。當阿蘇羅們掉到半空時開始清醒,說:「我
們不該喝酒,我們不該喝酒。(na suraü pivimha)」從此他們
叫做Asura(不喝酒)。由於他們的福德力,在須彌山腳平地
上出現一萬由旬的阿修蘇羅住區,也生長有巴嗒厘樹
(cittapàñalã)。由於他們從此以後再也不是天神了,故稱為
Asura(非天)。每當巴嗒厘花盛開時,阿蘇羅登上象車、馬
車,拿著盾牌,擂響戰鼓,從大海出發,像螞蟻一般爬上須
彌山,浩浩蕩蕩前去攻打天神。(S.A.1.247; Dp.A.30)
因為阿蘇羅想奪回自己在天界的尊榮,所以經常和天眾
打仗。最後,阿蘇羅被金剛手天王(Vajirahattha,即沙咖天
帝)與天眾、亞卡眾打敗,退到大海裡。從此,阿蘇羅多居
住在大海。
有一篇名為《旌旗頂經》(Dhajagga sutta)的護衛經,描
述佛陀向比庫們講述三十三天眾和阿蘇羅打仗的故事,並借
用天眾在戰爭時去除怖畏、恐懼的方法,教導在林野獨住的
比庫可通過憶念佛陀、法或僧的功德來去除怖畏、懼怕或身
毛豎立。
阿蘇羅的首領稱為阿蘇羅王(asurinda),經典中較常見
的有韋巴吉帝(Vepacitti)、拉胡(Ràhu)、巴哈拉達(Pahàràda)
等。有些阿蘇羅也喜歡親近佛陀。如《增支部》提到,有一
次阿蘇羅王巴哈拉達前往親近佛陀,佛陀問他為何阿蘇羅眾
喜歡大海?他談到大海具有八種功德,所以阿蘇羅眾喜歡大
海。接著世尊也談到佛陀的法、律也具有八種功德,所以比
庫眾喜歡此法、律。(A.8.19)

六、人
人,巴利語manussa,由manas (意,心) + ussa (更高的,
優越的)組成。如義註云:「意增盛故為人。」(Manaso
ussannattà manussà.)(M.A.1.153)
也即是說:人類能通過勇敢、念力、勤修梵行等功德培
育心意,其心意比其他諸趣更加有優勢。
如《增支部》第八集中說:
「諸比庫,贍部洲人依三處超越北古盧洲人和三十三
天。哪三處呢?勇敢、具念、在此住於梵行。」(A.8.21)
由於人類的心很敏銳,所以比其他諸趣的眾生更能造作
強的善業和惡業。人類既有能力一直修行乃至成就無上佛
果,也可以造作極重的惡業——五逆罪而導致墮落無間地
獄。五逆罪是弒母、弒父、弒阿拉漢、惡心出佛身血及分裂
僧團。從目前來看,弒阿拉漢的機會很少;佛陀已經入滅了,
惡心出佛身血也不可能;分裂僧團也很困難;但弒父、弒母
在現代社會卻時有報導。
比起之前談到的苦趣眾生,人類可以享受更多的快樂,
諸如享受五欲的快樂,享受擁有財富、名譽、地位的快樂,
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享受美食、歌舞、聚會、旅遊之樂。
不過,人生還是樂少苦多。人從一出生就必定邁向衰老,在
衰老過程中要體驗種種病痛,最終還是要以死亡為歸宿。人
一生必須承受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所求不得
等諸苦。窮人有窮人的苦,每天要為柴米油鹽發愁;有錢人
也有他們的煩惱,害怕自己的財富減少或失去。每個人都有
自己痛苦、煩惱。
然而,於諸趣中,諸天極樂,念不堅固,不利修行;地
獄等惡趣太苦,也不利修行。只有人界苦樂參半,容易體驗
苦以及激發精進、堅固其念,所以在人間容易成就梵行。同
時,一切諸佛與獨覺佛只會出現於此人界,只在此人界住於
八支聖道的梵行。唯有人才有機會出家成為比庫,天人也不
能成為比庫。因為佛陀制定除了人類以外,禁止其他眾生出
家為僧,即使龍和天人化作人身來請求出家也不允許。因
此,佛教把人界視為善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