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鼎正 台灣新生報


(本文作者現任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兼 任助理 教授)






腎臟相關疾患(1)病例與前言
2010/02/23

80
歲的 鄭 先生長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衰竭、慢性肺病、慢性腎病及貧血。他目前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控制相當不好,最近一次的糖化血色素有9%左右(目標7%以下);主要是他沒有辦法配合糖尿病飲食,又加上幾年前因糖尿病而截掉了左下肢,幾乎沒有辦法運動,長期體重都在80公斤 左右,瘦不下來。更糟糕的是,他怎麼都不肯停止抽煙。他的腎臟不好也有5-6年的時間,本來腎臟的肌酸酣(creatinine)指數都在1.8-2.0毫克/100毫升左右(正常1左右)。兩年前一次抽血,忽然暴增到4左右。經過了內科的處置,目前腎功能還是維持在3.5-4.2毫克/100毫升徘徊,上次抽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壞的膽固醇)98毫克/100毫升血液,但三酸甘油脂(TG)在服用兩顆藥物下還是高達569毫克/100毫升(目標150以下)。而他的血紅素只有9.2毫克/100毫升(正常13以上),血比容也只有28%(正常約39%)。他的尿液檢查呈現出尿糖高及明顯蛋白尿的情形。另外他的血壓在服用4種藥物(含利尿劑)的情況下,仍是維持在150/ 90毫米汞柱左右。3個星期前才因為心衰竭急性發作、肺炎及咳血住院了10天,住院中也有明顯地高血鉀、高血磷、及低血鈣加上輕微代謝性酸中毒的現象。他的藥物除了降血壓藥4(同時可以治療心衰竭),降血脂藥,胰島素、活化的維他命D,還有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住院咳血期間,阿斯匹靈停了一陣子,出院後恢復使用。這一次門診的時候,他的太太問起了病人腎臟功能如果持續惡化,什麼時候應該要洗腎?

前言

腎臟是維持人體水分及電解質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幾乎所有的教科書都會說,30-40歲以後,腎臟功能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看起來銀髮長者腎臟功能的老化似乎是無法避免的。而腎臟是代謝藥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所以筆者再三強調老年人用藥需要十分小心,當新開立處方時,建議先使用成人一半的劑量,加量的速度也儘量緩慢,讓老人家有比較長的適應時間。

不過筆者還是要強調所謂老年人的個體變異性,也就是說,每個銀髮長者的腎臟功能退化速度並不一致,在美國一個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中,只有2/3的長者發生了腎臟功能退化,而另下的1/320年的追蹤中,腎臟功能是持平的。所以說,老年人的醫療照護強調個人化,相對健康的老人可以比照成年人來處理。而百病纏身、虛弱、生活功能不良的長者,治療的目標與處置應更加保守。

老化的腎臟、還是能維持大部分生活上的需求。但如果環境變化太快,如熱浪來襲時、老人家來不及補充足夠的水分,本來要靠腎臟的調節,減少尿液排出,以維持體內水分與電解質的平衡。但是老化的腎臟可能反應慢半拍,甚至負荷過量而罷工,臨床上可能發生脫水,伴隨血壓過低、意識狀態改變、血鈉異常及腎功能急性衰竭等現象。

什麼是腎功能?

大家常提到的腎功能,臨床上常用的指標是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erfiltrationrate,GFR)。這個數字代表著每分鐘腎絲球可以過濾多少毫升的血液,來把身體代謝後不需要的廢物帶出體外。正常的數字是>=90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數字愈小,代表腎功能愈差。如果要正確的測量GFR,通常需要收集24小時的尿液,曠日費時,有時候收集的方法不對,或是有遺漏,反而不準。所以有學者發明了一種計算公式,可以利用性別、體重、再加上血液中肌酸酣(creatitine)的數值來推估GFR。一般大眾心目中的腎功能,其實就是肌酸酣(creatitine),正常值約在0.7-1.3毫克/100毫升血左右。肌酸酣與GFR成反比,也就是說,肌酸酣愈高,代表腎功能愈差。成年人肌酸酣如果在正常值範圍內,GFR通常也會是正常的。但老年人則不然。如果真的用公式來計算,一個80歲、50公斤 、肌酸酣為1毫克/100毫升的女性,GFR只剩下40左右。使用肌酸酣來代表腎功能還有一個「不等距」的問題。由於肌酸酣與GFR是反比的關系,肌酸酣從1爬到2,代表GFR下降了50%,而肌酸酣從3爬到4,雖然也是差了一個單位,這時GFR只下降了25%左右。很多人可能覺得肌酸酣2,看起來比正常值可能差沒多少,一旦換算成GFR,才會發現可能只剩下正常人的30-40%左右的功能。所以建議老年人的腎功能,還是儘量用GFR來代表,光看肌酸酣常常會有高估腎功能的情況。

下一回與讀者談談何謂如何從尿液檢查中找出腎臟問題。






腎臟相關疾患(2)尿液檢查與腎臟病變
2010/03/09

上一回病例中談到了一位多重慢性病,自我照顧不佳的慢性腎病患者,也談到了腎臟的重要性及腎功能的定義,這一回要談的是尿液檢查與腎臟病變的關連。

尿液檢查與腎臟病變腎臟功能出了問題,常常可以從尿液檢查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有時候、初期的腎病變,抽血看到的指數可能還在正常範圍,但是尿液中已經有異常發現。血尿與蛋白尿是尿檢常見的問題,接下來的篇幅中,筆者將分開討論。

血尿如果看到了尿液變成血紅色,病人通常會趕快去看醫師。比較麻煩的是肉眼看不出來,但是用試紙驗起來有潛血,或是顯微鏡下尿液中看到幾顆紅血球。銀髮長者每年可以有一次免費的成人健檢,其中就包括尿液的檢驗,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就筆者個人的經驗來看,至少10%的老人健檢個案可以查出這類無症狀的顯微鏡下血尿。目前的臨床指引建議,不管是大量或小量的血尿,都應該進一步追蹤複查。筆者之前曾聽過一個演講,全美醫療訴訟的第4名,就是因為醫師沒有要求病人針對無症狀的血尿詳細檢查,後來病人發現了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 向 醫師討個公道。

泌尿系統由上而下包含了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及尿道。這個系統任何一個部分出了問題,都有可能產生血尿。腎因性的血尿只占可以找出病因的個案中20%左右。那什麼情況要考慮到腎病變呢?如果尿檢中看到了白血球+紅血球,需要懷疑泌尿道感染,嚴重的可以變成腎臟發炎。如果看到變形的紅血球,要考慮腎小球病變;看到了雙面凹的紅血球,要想到是集尿管系統的問題;看到了蛋白尿加上紅血球,也要考慮是腎臟的問題。一般建議病人有顯微鏡下的血尿時,會建議做了尿液培養、及腎臟的影像檢驗,如超音波。如果看不出問題,則建議轉介給泌尿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筆者常對病人說,好好的檢查一次是很重要的,最起碼如果有泌尿系統的癌症,可以早期治療。很多時候,泌尿科檢查了半天,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但至少可以確定沒有大病。讀者可以放心的是,如果沒有明顯的病變,長期微量的血尿,很少造成貧血,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蛋白尿很多人都會說,尿尿中如果有許多泡泡,代表了蛋白尿。這個說法其實沒有什麼科學上的依據。要知道尿中有沒有蛋白質並不難,只要做個尿液檢驗。但是要注意的是,尿檢的試紙只能測白蛋白(albumin)。大部分有蛋白尿的病人,漏出來的是白蛋白;但是有些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分泌的是其它的蛋白質,需要特別的方法才能驗出來。蛋白尿的產生,是腎臟病變及功能衰退很重要的一個指標。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病人,如果傷害到腎臟,第一個表現也是蛋白尿。除了這兩種常見的慢性病之外,腎臟本身的病變如腎小球腎炎也是造成蛋白尿的重要原因。至少每一公升的尿中,要漏出300毫克的白蛋白,尿檢試紙才會變色,但是這麼大量的蛋白流失,其實已經不是早期的問題了。臨床上希望可以偵測到30毫克左右的「微量」蛋白尿。目前已經有特別的技術利用一泡尿來測出「微量」蛋白尿。在糖尿病治療的臨床指引中,也強調定期測量這一個指標。一旦超標,建議使用血管收縮素反轉脢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RB)類的降血壓藥來治療蛋白尿。

病例中的 鄭 先生,已經是慢性腎病患者,他的尿液驗查的意義,不在幫助腎臟病變的診斷,而在追蹤蛋白尿的變化。曾經有一度他的蛋白尿相當多,經由使用血(ARB)類的降血壓藥物後,有得到改善。

下兩回來談談急性腎臟傷害(acute kidney injury)






腎臟相關疾患(3)急性腎臟傷害之1─定義及腎前疾病
2010/03/23

上一回談到了尿液檢查與腎臟病變的關連,接下來筆者會用兩次的篇幅來談談急性腎臟傷害(a-cutekidneyinjury)。

急性腎衰竭(acuterenalfailure)或急性腎臟傷害(acutekidneyinjury

急性腎衰竭指的是腎臟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惡化。但是什麼叫做「很短」,什麼才是「腎功能惡化」的理想指標,一直存有爭議。還有一個名詞印象的問題,很多病人一聽到「衰竭」,常常會以為腎臟已經沒救了,一定要靠洗腎來維持。所以近年來有些專家建議使用急性腎臟傷害(acutekid-neyinjury)來取代急性腎衰竭,也明確訂立了以下的診斷要件。

I.
傷害要在48小時內才是急性。

II.
至少有下列一種變化

  A.
血液肌酸酣上升≧0.3毫克/100毫升

  B.
血液肌酸酣上升≧本來的50%

  C.
尿量≦每小時0.5毫升持續6個小時以上


老年人與成年人發生急性腎臟傷害的機會相當。老年人發生急性腎衰竭後,如果好好治療,癒後不一定比成年人差。腎衰竭到某一種程度,可能需要暫時洗腎,有些醫師或病人及家屬,會假設年紀大就不適合洗腎。在這裏要強調的是,年紀本身不應該是接受治療強度的主要考量條件。如果一個從來沒有生過病、每天又努力運動的超級健康90歲阿公,因為肺炎造成的敗血性休克而有急性腎臟傷害,需要緊急洗腎,以他的原有健康狀態,及疾病的可逆性,有很大的機會洗腎一陣子後腎功能可以恢復,緊急洗腎對他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急性腎臟傷害的病因與處置

急性腎臟傷害,都常依病因分為3大類,不管是那一類,大多數病人需要住院觀察及治療:

I.
腎前疾病:不管是什麼疾病,只要會造成腎臟的血流灌注不足,而且持續一段時間,都可能傷害腎臟功能。這一類的問題在老人家特別重要。不論是失血過多、脫水、感染、心衰竭或是藥物的副作用,都很可能讓老人家的血壓降低,或是血管中無法維持足夠的血液,形成急性腎臟傷害。如果能適時的補充體液(大部分是吊點滴,打生理食鹽水),腎前疾病造成的傷害,常常是可逆的。病人不一定會完全恢復正常,但是大多數會有明顯地改善。筆者最近就有一位60多歲的敗血症病人,肌酸酣指數一度惡化到8.4毫克/100毫升血液,打打抗生素,補補水之後,可以降到1.8左右。

限於篇幅,急性腎臟傷害的病因只能介紹腎前疾病,下一回則要談談腎臟及腎後疾病。






腎臟相關疾患(4)(KidneyDisorders
2010/04/06

上一回談到了急性腎臟傷害的定義及造成傷害的腎前疾病,這一回要談的是腎臟及腎後疾病。

1.
腎臟疾病:引起急性腎臟傷害的疾病中,最重要的是急性腎小管壞死。上述的腎前疾病,如果持續的期間長了一些,沒有及時矯正,會進一步破壞腎小管,造成缺血性壞死。通常到了這一步,腎功能的喪失會比單純的腎前因素嚴重,而且不是那麼可逆,就算好好治療,恢復也是有限。另外有一些腎毒性的藥物如特定的抗生素、化療藥物、或是做電腦斷層檢查的顯影劑,也可能直接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治療,如果是因上述的腎前疾病而缺血壞死,第一步還是先補充體液。如果是因為藥物,第一步是停藥。接下來則是所謂支持性的治療,校正體內水分、酸鹼度、電解質、血壓的平衡,如有必要,需要緊急洗腎。

另外有些腎臟本身的疾病,如急性腎絲球腎炎,也可能造成急性腎臟傷害。但這些疾病並不常見。要特別談到的是「非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NSAID)引起的急性間質性腎炎。首先要知道什麼是NSAID,其實就是大家常用的消炎鎮痛藥物。不管是關節炎、頭痛、下背痛、發燒都可以用這一類藥物來緩解。老人家慢性疼痛很常見,骨科、復健科、內科、 家醫科 醫師也常常都會開立這一類的止痛藥物。大部分的病人都知道止痛藥傷胃,但是不一定知道其實它們也傷腎。所謂的急性間質性腎炎,其實就是長期使用NSAID之後腎臟的過敏反應。臨床的表現除了腎功能急速惡化之外,也可能會有明顯的蛋白尿,及尿中或血液中檢查到嗜酸性白血球。如果懷疑是NSAID引起的急性間質性腎炎,通常停藥或是停藥後服用一段時間類固醇後,腎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當然也有少數個案會發展成慢性間質性腎炎,甚至是末期腎病而需要長期洗腎。

2.
腎後疾病:腎臟下接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尿道。這些器官如果發生堵塞,尿液無法順利排出,造成回堵,一段時間後也會形成腎臟功能急速惡化。最常見的原因是男性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產生尿液滯留。而泌尿道的癌症、後腹腔的腫瘤,結石、都可能阻塞泌尿道。如果是長期使用導尿管的老人家,尿管不通也是需要考慮的阻塞原因。如果檢查有沒有尿路阻塞呢?最好用的診斷工具是超音波,可能看到腎臟腫大或積水。治療腎後疾病造成的急性腎臟傷害,最重要的是解除阻塞的狀況,大部分的時候需要有泌尿科醫師的幫忙。一旦尿路通暢,腎臟功能大多可以恢復。

腎前、腎臟、腎後疾病造成的急性腎臟傷害治療方法大不相同,如何評估這三類疾病變得十分重要。急性腎臟傷害患者的初始評估中,通常會同時檢查血中及尿中鈉、肌酸酣、尿素氮來分辨腎前及腎臟病因。做腎臟或泌尿道超音波來找出腎後病因。

下一回要進入慢性腎病。






腎臟相關疾患(5)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1─定義及重要性
2010/04/20

上一回結束了急性腎臟傷害,接下來的幾回探討的都是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2005
年左右,慢性腎病有了新的定義及分級。這些病人需要有持續3個月以上的腎臟結構上或功能上的異常,例如超音波上看到腎臟實質病變或蛋白尿等,或是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er filtrationrate, GFR)已經<60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

慢性腎病分為五級:(如圖)

台灣成年人慢性腎病的盛行率約為12%左右,但老年人慢性腎病的盛行率可以高達37%。而大部分已經有慢性腎病的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腎臟不好。就連已經是末期腎病的患者,也只有一半知道自己有腎臟的問題。

全台約有23萬的洗腎病人,佔總人口的1/1000左右,但台灣人口洗腎的比例,比美國人高出30-40%左右,可以說是全世界洗腎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些洗腎病人花了7%左右的健保費用。台灣的慢性腎病的盛行率與美國相當,但洗腎的比例確高出許多。如果可以早期介入,不讓腎功能繼續惡化,許多病人可以延緩,甚至不需要洗腎。讓慢性腎病患者早一點知道自已腎病的分級,針對早期病人進行專業照顧,不但可以改善病人健康、防止末期腎病發生,也節省了健保資源。慢性腎病的防治,在台灣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慢性腎病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衰竭、中風等)而死亡的機會是腎功能健康人士的兩倍,所以在照顧腎臟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一起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疾病。

下一回來談談慢性腎病的常見原因及臨床表現。






腎臟相關疾患(6)慢性腎病之2─常見原因及臨床表現
2010/05/04

上一回談到了慢性腎病的定義及臨床重要性,這一回要談的是下一回來談談慢性腎病的常見原因及臨床表現。

慢性腎病的常見原因

造成慢性腎病最重要的3種疾病是糖尿病、高血壓及腎絲球腎炎。3種加起來佔所有病人的75%左右。除了上述疾病之外,台灣的研究還發現,規則使用中、草藥的成年人,得到慢性腎病的機會提高20%左右。大部分的病多可以從過去疾病史中找出引起慢性腎病的原因。如病例中的 鄭 先生,長期糖尿病與高血壓控制不良,得到慢性腎病也是可以預期的。如果原因不明,可能需要做一些特別的血液檢查,有時候還要做腎臟穿刺來幫助鑑別診斷。

慢性腎病的臨床表現

慢性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呢?第一、二級的病人除了蛋白尿之外幾乎沒有不適,而三到五級的病人蛋白尿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除此之外可能還會有以下的問題,當然愈後期的病人通常症狀與表現愈明顯:

A.
體液過多:慢性腎病的患者常常無法有效的排尿,攝取的水分會堆積在體內,可能會增高血壓、形成水腫、有些人會誘發心衰竭,而變得很喘。

B.
貧血: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來幫助骨髓製造紅血球,慢性腎病的患者紅血球生成素不足而容易貧血。臨床的表現可以是疲累、無力、蒼白、一動就喘等,有時後會被誤以為是憂鬱症。

C.
代謝性酸中毒及電解質不平衡:腎臟本來就是調節體內酸鹼值及電解值最重要的器官。慢性腎病的人,常可見到上述的異常。臨床症狀與不平衡的標的物有關。如高血鉀的病人可能會疲倦、心律不整,心悸。低血鈣的病人可能會抽筋;酸中毒的病人可能為很喘、意識狀態改變等。

D.
尿毒症:比較後期的慢性腎病患者,尿毒症的表現可能會愈來愈明顯。什麼是尿毒呢?基本上是蛋白質在體內代謝後的無法有效從功能不良的腎臟排出,在體內堆積造成病變。臨床的表現相當多元,如出血不止;心包膜積水而造成低血壓、呼吸困難;神經學病變如嗜睡,神經炎甚致昏迷都不少見。

E.
血脂代謝異常:最常見的是三酸甘油脂過高,有時高到5001000毫克/100毫升血液也是有可能的。另外膽固醇過高也很常見。

病例中的 鄭 先生,如果以肌酸酣4毫克/100毫升及80公斤 的體重來計算,他的腎絲球過濾率(GFR)只有17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屬於第4期腎病,非常接近第5期(末期)。可以說是完全照著教科書來表現的病人。不管是難控制的高血壓、心衰竭、貧血、高血脂、酸鹼及電解質不平衡及尿毒症相關的凝血不良也導致咳血不止,在他身上都可以明顯看到。這樣複雜的病人要如何照顧呢?

下面的幾回要談的是慢性腎病的4個照護原則。






腎臟相關疾患(7)慢性腎病4大照護原則
2010/05/18

上一回談到的是慢性腎病的常見原因及臨床表現,接下來一起來探討如何照顧這些病人。

慢性腎病的照護原則

慢性腎病的照護有4個重要的原則

1.
治療或避免可逆的傷害:已經有慢性腎病的人,其實更容易得到急性腎臟傷害。如何避免病人脫水、低血壓、小心使用利尿劑、減少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NSAID)及其它腎毒性藥物,如果病人尿不好,也要常常想到是不是有尿路阻塞的問題等,這些處置都有助於不讓病人的腎臟再度受傷。病例中的 鄭 先生,兩年前肌酸酣忽然從2毫克/100毫升暴增到4,努力的追問之下,才知道病人因截肢後疼痛,親人報給他一個偏方,他吃了3個月,感覺似乎痛有好一點,這段期間內,其它的藥物都沒有改變,生活作息也沒有不同,筆者強烈懷疑是不是這個偏方引起的急性腎臟功能衰退,請他停止服用。1個月後肌酸酣掉到3.5左右,但還是不能回復到2。所以筆者對所有慢性腎病的患者,都一再強調不可以隨便服用成藥、偏方、中、草藥或健康食品,因為真的不知道會不會不小心吃到傷腎的藥物。另外,筆者也會請病人如果因疼痛,發燒去看其他醫師,一定要告知醫師自己有慢性腎病,請醫師儘量避免傷腎的止痛藥。

2.
減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大部分的慢性腎病患者,腎臟的功能會慢慢地惡化,但是有些人很快,有些人可以平穩許多年。許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可以掌握下列目標,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是可以減緩的。

i.
控制每天排出的蛋白尿在500-1000毫克以下。

ii.
控制血壓在130/ 80毫米汞柱以下。

要達成第一個目標,最重要的是使用血管收縮素反轉脢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RB)類的降血壓藥物。這兩類藥物作用的機轉相當類似,效果也差不多。ACEI類發展較早,相關的研究較多,而且藥價相對便宜。但是有些人使用後會有乾咳的副作用,這時候則建議換成ARB類的藥物。當然如果一開始就要使用ARB也不是不可以的。不過通常ACEIARB兩類的藥物不會併用。

而要達成第二個目標,除了上述的降血壓藥物外,其它如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乙型阻斷劑、甲型阻斷劑都可以使用。不管需要併用幾類藥物,只要能達標,保護腎臟的效果就會跑出來,沒有說那一類的降血壓藥物特別好。但是由於ACEIARB對降蛋白尿特別有效,所以這兩類藥物常會放在第一線使用。另外要附加一點的是,減少鈉鹽的攝取,可以幫助控制血壓。所以筆者也會讓病人不要吃得太鹹。

iii.
不要吃太多的蛋白質,建議一天維持在0.8-1公克/每公斤體重左右。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 的病人,只能吃60公克左右的蛋白質,其實也只有56台兩 的肉片左右。真的不多。很多人會問,慢性腎病的人一直在排出蛋白尿,為什麼不要多補充一些呢?因為有些研究發現,蛋白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可能對腎臟有進一步的傷害,所以反而不能吃太多。

iv.
戒煙:抽煙真的百害而無一利,研究發現,煙癮君子不但容易得到慢性腎病,也會加速慢性腎病的惡化。

病例中的 鄭 先生,一直到最近咳血住院後,終於覺悟不再抽煙。他的血壓雖然用了含ARB4類藥物,還是無法達標。筆者想要再增加,但是病人覺得實在吃太多顆藥了,一直在討價還價。他的蛋白尿檢查是2+,換算起來差不多在目標值左右。至於他的食物控制,真的是十分困難,他的太太說,如果他餓了不讓他吃飽,他會十分生氣,大吵大鬧,所以從來沒有辦法維持糖尿病或是低蛋白飲食。聽起來蠻無解的。每次筆者門診的時候飲食衛教,他總是笑笑,意思就是說,我聽到了,做不做再說吧。

限於篇幅,筆者再用兩回來介紹第3與第4照護原則。






腎臟相關疾患(8)慢性腎病之44大照護原則
2010/06/01

上一回談到了慢性腎病4大照護原則的前兩個,避免可逆性的傷害及減緩腎功能惡化,這一回要談的是如何治療慢性腎病的併發症。

3.治療慢性腎病的併發症

i.
水分控制:慢性腎病的人,排尿可能會愈來愈少,所以病人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劑或是限水、限鹽來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

ii.
高血鉀、高血磷、腎性骨病變:腎臟功能愈來愈差,會使體內的鉀離子與磷離子困難排出,所以腎臟病的飲食中,建議低鉀、低磷食物。如果要切實做到,病人可以上網蒐尋相關資料,又方便又省錢。但是許多老人家完全不會使用電腦,這時就是子孫表現孝心的好時刻,可以幫長者列印「腎臟病飲食大全」,最好能按照原則來製備食物。

慢性腎臟病人常會使用ACEIARB兩類降血壓藥。它們共同的副作用就是高血鉀高血鉀,所以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也需要定期監測血鉀濃度,如果過高,可能一方面需要減少藥物劑量,另一方要使用幫助排除體內鉀離子的藥物。

一般市面上販售的維他命D,需要經過腎臟代謝後才會變成活化的維他命D,管控的是鈣離子與磷離子的平衡。慢性腎病患者,無法有效活化維他命D,臨床上的表現是高血鉀及低血鈣。血鈣過低,會誘發分泌副甲狀腺素,從骨頭中吸收鈣質,把血鈣拉上去,所以低血鈣發生的機會不是那麼高。而骨頭內的鈣質一直被抽走,長期以往就會造成骨頭軟化,纖維化等「腎性骨病變」。因此所有慢性腎病的患者,都建議服用「活化」的維他命D,不需要經過腎臟代謝,就能直接發揮作用。達到穩定骨質,調節鈣、磷平衡的目的。

如果低磷飲食加上活化維他命D都無法控制血磷到合理的範圍,建議服用降血磷的藥物,這些藥物的機轉是從腸胃道中結合食物中的磷,所以應該與三餐一起服用。

iii.
代謝性酸中毒:慢性腎病的患者,也常在體內堆積有機酸,排不出去,會形成代謝性酸中毒。最近有研究顯示,口服鹼性的碳酸鹽,中和酸性,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

iv.
貧血:慢性腎病的患者,紅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很容易發生貧血。治療的方法是施打紅血球生成素。但是這個藥物很貴,健保只有在腎功能很差的病人才會給付,如果腎功能沒那麼差,但是貧血嚴重,需要施打紅血球生成素,則必須自費。有研究說如果紅血球生成素效果太好,血紅素過高,反而可能會增加死亡率。所以目前的臨床指引建議維持紅血素在11 -12 /100毫升左右。病人需要常抽血來調整紅血球生成素的劑量。

v.
血脂代謝異常:慢性腎病的患者,三酸甘油脂常常會很高,目前建議如果超過500毫克/100毫升,可能需要使用fibrate類藥物治療。部分慢性腎病患者,也會膽固醇過高,一般建議把這些人當做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來治療,也就是說低密度脂蛋白目標在100毫克/100毫升以下,使用的藥物是statin類。目前有些研究發現,這一類藥物可能有減緩腎功能惡化的作用。

vi.
尿毒:如果因尿毒而造成病人容易出血,或是有意識狀態改變等神經症狀,通常代表的是病人應該要洗腎了,其它的治療通常沒有辦法改善尿毒的症狀。

病例中的 鄭 先生,這一陣子下肢水腫相當明顯,也有心衰竭的症狀,所以筆者需要增加利尿劑的劑量來維持水分平衡。筆者也請他限制水分攝取,但以過去失敗的糖尿病飲食計畫來看,很難相信他能確實遵守。他住院時有電解質不平衡及代謝性酸中毒的現象,筆者再次抽血後,發現鈉、鉀、鈣、磷雖然都不正常,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代謝性酸中毒也還算輕微,暫時可能不需要加上藥物治療。只能再度 向他的 太太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他的貧血有點嚴重,血比容只有28%,但是他的肌酸酣只有4左右,不符合健保紅血球生成素的給付標準,而他也不打算自費注射,所以也只能再觀察了。他的三酸甘油脂在使用了兩顆fibrate類了情況下還超過500毫克/100毫升,同樣的只能從飲食中加強控制了。他的壞膽固醇在沒有使用任何藥物的時候,還能在目標值100毫克/毫升以下,是唯一讓筆者欣慰的部分。至於因尿毒+肺炎而引起的咳血,出院後沒有再發,筆者也希望其他的系統如腸胃道、泌尿道不要有出血的況狀,所以會進一步追蹤大便的潛血及尿液中有無血尿。

最後一回要談的是如何做洗腎的準備。





腎臟相關疾患(9)慢性腎病之54大照護原則
2010/06/15

慢性腎病患者4大照護原則的前3項是:1)避免可逆性的傷害,2)減緩腎功能惡化,3)治療慢性腎病的併發症。最後的一部分是為洗腎做準備。

4.為洗腎做準備:雖然病人很不希望聽到,但是慢性腎病的患者,腎功能惡化到某一種程度之後,就需要開始為洗腎做準備。

第一個常碰到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該請病人去看腎臟科的專科醫師呢?目前的建議是第3期的慢性腎病患者(GFR<60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就應該轉介。如果用肌酸酣的數字來看,女性>1.2毫克/100毫升,男性>1.5毫克/100毫升即需轉介。但是不管是病人或是非腎臟科的醫師,很少會這麼早就注意到病人有腎臟問題。例如台大醫院肌酸酣的「正常值」上限是1.3毫克/100毫升,如果對長者說您的肌酸酣數字雖然還在正常值內,但是您的腎功能已經不太好,請您去腎臟科醫師看一下,很多病人無法接受為什麼看似「正常」的腎功能還要去看醫師。這也是筆者之前一直強調,腎功能指數還是用GFR來代表會好一些。如果對長者說您已經有第3期的慢性腎病,應該去看醫師,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的。

腎臟科醫師會做些什麼事呢?基本上就是前面幾個章節提到的避免腎臟進一步傷害,減緩腎功能惡化,及處理併發症,以及最重要的,決定何時該洗腎,並好好的幫病人準備,按部就班。如果造成慢性腎病的原因不是那麼明顯,腎臟科醫師還會進一步的做病因調查。當然有些人會問,除了洗腎之外,上述慢性腎病的處置,似乎不是那麼難,基層醫師應該都可以勝任才是。這個觀念當然沒錯,但是不少研究也告訴我們,腎臟科醫師有著特別的訓綀,又常接觸慢性腎病患者,交到他們手上,病人的癒後是比較好的。

什麼時候該考慮洗腎的可能性呢?目前建議第四期腎病(GFR<30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時就應該與病人談談洗腎的可能性。

很多病人一聽到洗腎,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完全拒絕接受,這也是為什麼需要早一點談的理由之一。筆者相信談洗腎還是專科醫師較為合適,所以一定會事先轉介。洗腎的正式名稱是透析治療,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兩種。腹膜透析的好處是可以在家裏自己做,但是相對的對病人及家屬的要求很多,需要有很強的自主能力才能完成,所以大部的病人還是選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好處是病人只要事先做好動靜脈廔管或人工血管,之後能夠定時報到(一周二至三次),其它的都可以交給洗腎中心來處理。壞處是每周要固定時間報到,一次好幾個小時,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至於要如何選擇,當然要與腎臟科醫師商量。如果選擇血液透析,當GFR20-25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左右,就應該找血管外科的醫師動手術裝動靜脈廔管或人工血管。手術後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上述的裝置才會成熟,供血液透析使用。慢性腎病的患者如果有合適的捐贈者,腎臟移植的效果其實是比透析好的,但是一方面腎臟來源可遇不可求,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為一顆腎臟換給年輕人似乎比換給銀髮長者划算得多,所以老年人接受換腎的機會很少。但是有研究證明,如果慎選個案,老年人換腎的成功率與癒後與年輕人相當。似乎也不應該因為年紀大了些,就失去換腎的機會。

什麼時候該洗腎呢?之前有提到病人有明顯尿毒症狀時,可能不得不洗。除此之外,專家也建議體液、電解質、酸鹼度、血壓不好到某種程度,內科治療無效時,開始洗腎。可是如果要等到上述症狀產生,有時候狀況會十分緊急,增加洗腎的風險。所以臨床上常會提早洗。有些專家建議只要進入第5(末期,GFR<15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就應該開始。有些則建議再晚一點,差不多是GFR8-10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才開始洗。

病例中的 鄭 先生,筆者在他一發現腎功能不好時,就建議他去看腎臟科,但是他一直不覺得有那麼差。兩年前急速惡化的那一次,筆者又提了一次,但是他還是堅持不去。這一次他的太太主動提及洗腎的問題,讓筆者鬆了一口氣。以他目前GFR16-17毫升/分鐘/ 1.73平方體表面積的數字,真的離透析治療很近了。所以筆者趕快轉介到本院腎臟科的同仁,進行後續的處置。

結論

腎臟是維持人體恆定狀態很重要的一個器官。老年人的腎功能常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差,也容易受到急慢性的傷害。每年的老年健康檢查抽血加驗尿,可以提供腎功能變化的參考。平常的保健後,要注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及避免服用不明的藥物,或已知明顯腎毒性的藥物。如果有慢性腎病,則建議提早諮詢腎臟科醫師,進一步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