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品 (郭良鋆 翻譯)
1. 寶經
224.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一切眾生都快樂,讓他們專心聽講。
225.一切眾生啊!你們聽著!對人類要仁慈,他們日夜貢獻食物,所以,要盡心保護他們。
226.這個世界或另一個世界的財富,或天國的珍寶,都不能與如來相比,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7.鎮靜安定的釋迦牟尼達到滅寂,無欲和永恆,這種正法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8.無上的佛陀讚美純潔。人們說那是不終止的禪定。這種禪定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9.為賢者稱頌的八補特伽羅(指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八個果位),他們是四對,是善逝的門徒,值得施捨。向他們施捨將獲得大功果。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0.他們摒棄愛慾,專心致志,遵行喬達摩的教誨,達到至高目的,進入永恆,享受寂靜之樂。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1.猶如打入土中的因陀羅柱,四方來風吹不動,我稱這樣的人為賢者,他完全領悟了聖諦。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2.他們通曉智慧深邃者教誨的聖諦,即使漫不經心,也不再會有第八次再生。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4.他擺脫四地獄,不可能犯六大罪。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5.倘若他的身、言或心犯了罪過,他不可能隱瞞,因為據說對於有見識的人,這是不可能的。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6.正如初夏樹叢上鮮花盛開,他教誨通向涅磐的無上之法,使人受益。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7.這位無上者知道無上物,給予無上物,帶來無上物。這位無上士教誨無上之法。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8.舊業己鏟除,新業不再生。他們心厭來生,毀棄種子,意志堅定,慾望無增,猶如一盞油燈。在僧團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9.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佛陀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40.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正法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41.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僧團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Ratanasuttaṃ paṭhamaṃ niṭṭhitaṃ.
242.“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羅迦,支那迦(均是植物名)和葉果,根果,藤果的人,他們不為了感官慾望而說謊。
243.“吃別人施捨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品,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244.“你說道‘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鳥肉米飯,迦葉啊!我問個問題,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245.“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6.“放縱愛慾,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虛無,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7.“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驕傲,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8.“恚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妒忌,吹牛,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9.“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誹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50.“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卻又傷人之身,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51.“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附入地獄。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52.“魚肉,齋戒,裸體,削髮,束髮,身上涂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祭祀,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253.“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與溫和。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254.“世尊(這裡是指迦葉)就這樣反覆講述這個道理,這位擺脫暈腥,無所執著,難以效仿的牟尼用各種偈頌闡明這個道理,這位通曉頌詩者(指向迦葉問話的婆羅門)明白了這個道理。
255.“聽了佛陀(這裡是指迦葉)講述的這些擺脫暈腥,排除痛苦的妙語,他謙恭地向如來(這裡是指迦葉)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Āmagandhasuttaṃ dutiyaṃ niṭṭhitaṃ.
256.一個不知羞恥又蔑視羞恥的人說道:“我是朋友。”但他從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智者知道:“這樣的人不是我的朋友。”
257.盡對朋友說些無用的甜言蜜語,智者知道這種人是只說不做的。
258.熱衷於找裂痕,挑差錯的人不是朋友;與他相處就像兒子睡在母親懷中,這樣的人才是朋友,不會受別人離間。
259.想要獲得果實的人,肩負人生職責,勤奮努力,由此產生快樂和幸福,帶來榮譽。
260.品嘗了隱居和平靜的美味,擺脫恐懼。滌除罪惡,進而品嘗正法的美味。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逝多林裡。這天夜晚消逝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時,行禮問安,站在一旁。然後,這位神靈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61.“許多神和人思索吉祥。企求幸福,請你告訴我:什麼是最高的吉祥?”
262.“不與愚者交往,而與智者交往,崇敬值得崇敬者,這是最高的吉祥。
263.“住在合適的地方,前生積有功德,正確理解自我,這是最高的吉祥。
264.“學問淵博,技能高超,訓練有素,富有教養,善於辭令,這是最高的吉祥。
265.“侍奉父母,愛護妻兒,做事有條不紊,這是最高的吉祥。
266.“施捨,依法生活,愛護親屬,行為無可指責,這是最高的吉祥。
267.“斷絕罪惡,節制飲酒,努力遵行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8.“恭敬,謙遜,知足,感恩,適時聽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9.“忍耐,文雅,與沙門交往,適時討論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71.“思想不因接觸世事而動搖,擺脫憂愁,不染塵垢,安穩寧靜,這是最高的吉祥。
272.“做到這些的人,無論在哪兒都不可戰勝,無論去哪裡都安全,他們的吉祥是最高的。”
Maṅgalasuttaṃ catutthaṃ niṭṭhitaṃ.
於是,針毛夜叉走向世尊。到了那裡,他挨近世尊的身體。世尊挪開身體。針毛夜叉對世尊說道:“沙門!你怕我呀?”世尊回答到:“不,我並不怕你,朋友!不過接觸你是個罪過。”
針毛夜叉說道:“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搗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雙腳,把你扔到恆河對岸。”
“朋友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這婆羅門、沙門、神和人中間,我還沒遇見誰能搗毀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雙腳,把我扔到恆河對岸。朋友啊!你想問什麼就問吧!?於是,針毛夜叉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73.貪愛和忿怒從哪兒產生?厭惡、喜樂和恐懼從哪兒產生?思慮折磨著心,就像孩子折磨烏鴉。這思慮從哪兒產生?”
274.“貪愛和忿怒從這兒產生。厭惡、喜樂和恐懼從這兒產生。思慮折磨著心,就像孩子折磨烏鴉。這思慮也從這兒產生。
274.“它們產生於愛念,產生於自我,就像榕樹的氣根;它們各自依附愛慾,就像林中遍布的蔓藤。
275.“那些人知道它從哪兒產生,便把它鏟除。你聽著,夜叉!他們超過了難以越過的水流,越過了過去未曾越過的水流,由此,他們不會再生。
Sūcilomasuttaṃ pañcamaṃ niṭṭhitaṃ.
276.人們說,即使對於從有家到無家的出家人,法行和梵行也是最高的理想。
277.如果他惡言髒語,像喜歡傷人的野獸,那麼他的生活是邪惡的,他的污垢不斷增長。
278.喜歡爭論、愚昧痴迷的比丘,即使教他,他也不懂佛陀宣示的法門。
279.由於無知而傷害高尚的人,他不知道這是導向地獄之路的罪孽。
280.墮入惡道,從子宮到子宮,從黑暗到黑暗,這樣的比丘死後必定走向痛苦。
282.比丘們啊!你們要知道,這種人執著家庭、有罪惡的慾望、罪惡的思想、罪惡的品行。
283.讓一切和諧協調,你們要避開這種人,掃除污穢,清除污垢。
284.你們要像剔除秕糠一樣,剔除那些自稱是沙門的假沙門,清除罪惡的慾望、罪惡品行。
285.讓有見識的純潔者與純潔者生活在一起,和諧相處的智者將結束痛苦。
Dhammacariyasuttaṃ [1] chaṭṭhaṃ niṭṭhitaṃ.
286.“古代仙人控制自我,修習苦行,摒棄五官享樂,按照自己的目的生活。
287.“那些婆羅門沒有牲畜,沒有金子,沒有穀物,吟誦是他們的財富和穀物,他們守護這個梵寶。
288.“人們認為應該虔誠地為婆羅門準備好食物,並把準備好的食物放在門口。
289.“準備好各色衣服、床榻和居室,城內和國內的富人出來,向婆羅門致敬。
290.“那些婆羅門不可侵犯,不可戰勝,受正法保護,無論出現在哪家門前,都不會遭到拒絕。
292.“那些婆羅門不與其他種姓女子結婚,也不買妻子;他們婚後相親相愛,和睦地共同生活。
294.“他們稱頌梵行、戒行、正直、溫和、苦行、和善、仁慈和忍耐。
295.“他們中的最高者勤奮努力,即使在睡夢中,也不沾染房事。
297.“那些婆羅門乞求了大米、床榻、衣服和酥油,放在一起,準備祭祀。在舉行祭祀時,他們不殺牛。
298.“正如父母兄弟或其他親屬,牛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們身上產生良藥。
299.“牛提供食物,力量,美麗和幸福,他們懂得這個道理,因而不殺牛。
300.“那些婆羅門文雅,魁梧,俊美,享有聲譽,熱忱地履行他們的各種職責,只要他們生存在這世界上,人類便繁榮幸福。
301.“但他們漸漸發生變化,因為他們看到國王享有榮華富貴,盛裝的女子。
302.“套有高頭大馬的精緻車輛,絢麗的華蓋,精心間隔成室外的宮殿和住宅。
303.“看見這個大人物牛群圍繞,美女簇擁,那些婆羅門也貪圖這種享受。
304.“於是,他們為此編了一些頌詩,到烏迦格國王那裡,說道:‘你己擁有許多財富和穀物。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305.“於是這位車主國王在那些婆羅門指導下,順利地舉行馬祭、人祭、擲棍祭和蘇摩祭,舉行完這些祭祀,他賜給婆羅門財富:
306.“牛群、床榻、衣服、盛裝的女子、套有高頭大馬的精緻車輛、絢麗的華蓋、
307.“精心間隔成室的舒適住宅,屋中裝滿各種穀物。國王賜給那些婆羅門這些財富。
308.“他們得到財富後,渴望積聚財富,他們充滿渴望,貪婪增長,為此,他們又編了些頌詩,到烏迦格國王那裡,說道:
309.“‘對於人來說,牛的重要如同水、土地、金子、財產和穀物,因為牛是眾生的必需品。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310.“於是車主國王在那些婆羅門指導下,殺了數十萬頭牛作祭品。
311.“這些牛從未用角傷人,像羊羔一樣馴順,提供成罐的牛奶,國王卻讓人抓住牛角,用刀宰殺它們。
312.“屠刀落在這些牛的身上時,天神,祖先,因陀羅,阿修羅,羅剎驚呼道:‘正法休矣!’
313.“從前只有三種弊病:願望、饑餓和衰老,而今由於殺牛,出現了九十八種弊病。
314.“這種古老的非法施暴的行為從此出現,無辜的牛遭到宰殺,祭司們背離了正法。
315.“這種古老的卑劣行為受到智者譴責,人們看到這種行為,就譴責祭司。
316.“正法崩潰,首陀羅,吠舍四分五裂,剎帝利四分五裂,妻子不尊敬丈夫。
317.“剎帝利、婆羅門和其他人都受族姓保護。現在他們無視種姓說,而沉溺於愛慾之中”
Brāhmaṇadhammikasuttaṃ sattamaṃ niṭṭhitaṃ.
318.人應該崇敬能從他那裡學到正法的人,正如眾神崇敬因陀羅。這種受崇敬、受歡迎、學識淵博的人能曉喻正法。
319.一個堅定、勤奮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領會精義,銘記在心,依法行動,他便成為聰明睿智的能人。
320.如果追隨低能愚昧,不明事義而妒忌心重的人,他就不可能領悟正法,驅除疑惑,而只能走向死亡。
321.正如一個落水者,他自己只能在洶涌奔騰的河水中隨波沉浮,怎麼還能幫助別人渡過河去呢?
322.同樣,一個人不明了正法,又不請教學問淵博的人,他自己都一竅不通,沒有驅除疑惑,怎能能教誨別人?
323.正如登上一條備有槳和舵的堅固的船,他技術高明,經驗豐富,能載運其他許多人過河。
324.同樣,一個精通知識,、自我完美、思想堅定的人,他能教會其他專心致志的人。
325.因此,應該與聰明睿智、學問淵博的善人交往,精通正法,明了事義,付之實踐,便能獲得幸福。
Nāvāsuttaṃ aṭṭhamaṃ niṭṭhitaṃ.
326.憑什麼戒行,憑什麼行為,做什麼事情,一個人才能真正確立自己,達到至高目的?
327.他應該尊敬長者,不妒忌,懂得按時拜見老師,抓住機會討論正法,專心聆聽精妙言辭。
328.他應該按時拜見老師,驅除愚執,舉止謙恭,記住事義、正法、自制和梵行,並付之實踐。
329.他應該以正法為樂園,喜歡正法,堅守正法,精通正法,不散佈玷污正法的言論,在至理妙言指引下生活。
330.他應該拋棄嘲笑、嚕嗦、悲嘆、卑劣、欺騙、虛偽、抱怨、粗魯、墮落和愚痴,擺脫迷妄,思想堅定。
331.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
332.那些人熱愛聖賢宣示的正法,他們言語、思想和行為無與倫比,他們達到平靜、溫順和禪定,獲得知識和理解力的精華。
Kiṃsīlasuttaṃ navamaṃ niṭṭhitaṃ.
333.起來!坐起來!睡覺有什麼用?對那些被箭射中而受痛苦折磨的人,睡覺有什麼用?
334.起來!坐起來!堅定地學習,求得平靜,別讓死神知道你懈怠,把你愚弄,落入他的掌中。
335.越過天神和世人都渴求和執著的貪慾,不要錯過你的時機,因為錯過時機的人在墜入地獄時不勝悲哀。
336.懈怠是污垢,繼續懈怠是污垢;應該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知識,拔出自己的箭。
Uṭṭhānasuttaṃ 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337.“你是否因為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你是否尊敬手持火把為人類照明者?
338.“我不因為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我始終尊敬手持火把為人類照明者。”
339.“願你摒棄美麗迷人的五官享樂,虔誠地出家,結束痛苦。
340.“與品行高尚的人朋友交往,在僻遠安靜的地方隱居,節制飲食。
341.“不要貪圖衣服、飲食、供養和住處,你就不會返回這世上。
343.“避開美麗而伴有愛慾的形相,凝思靜慮,轉向醜陋的形相。
344.“不受外在形相干擾,拋棄驕傲的習性,通過認清驕傲,你將平靜地生活。
Rāhulasuttaṃ ekā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345.“我們要問智慧高超的老師:阿迦羅婆寺的這位比丘死了,他在這世驅除了疑慮,心境平靜,聲名遠被,人所共知。
346.“他的名字叫尼俱陀迦波,世尊啊,這是你的這位婆羅門起的名字,他一生尊敬你,渴望智慧,精進努力,見識高明。
347.“洞悉一切的釋迦啊!我們都希望知道這位佛徒,我們準備洗耳恭聽,你至高無上,是我們的老師。
348.“消除我們的疑慮!請說說這位佛徒,說說涅磐,大智者啊!請告訴我們,洞悉一切者啊,猶如千眼天帝釋告訴眾神。
349.“在這世上,任何導致愚痴、帶來無知、容納疑惑的束縛,在如來面前都會消失,因為他是人中慧眼。
350.“如果一個人不像風驅散雲團那樣驅散污染,那麼,整個世界就會被黑暗籠罩,即使具有光輝的人,也發不出光芒。
351.“智者帶來光明,我認為你就是這樣的智者,我們來到你這位敏銳的智者面前,請你當眾講述迦波的情形吧!
352.“可愛的人,趕快發出可愛的言詞吧,就像天鵝起飛時,發出圓潤柔和的鳴叫,我們所有人將專心聆聽。
353.“我請完全擺脫生死、獲得純潔的人說法,因為普通人不能按自己心願做事,而如來能按自己的目的行事。
354.“你具有完美的智慧,能夠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雙手合十,致以最後的敬禮,智慧高超者啊1你知道一切,請解除我們的疑慮。
355.“你洞悉聖諦,請解除我們的迷惑。你知道一切,無比勤奮的人啊!猶如夏天受天熱折磨的人渴望雨水,我渴望你的言詞,請下知識之雨吧!
356.‘‘Yadatthikaṃ [2] brahmacariyaṃ acarī, kappāyano kaccissa taṃ amoghaṃ;
Nibbāyi so ādu saupādiseso, yathā vimutto ahu taṃ suṇoma’’.
357.世尊說道:“他滅除了對這世上名色的貪慾,越過了長期潛伏的暗流,完全超脫了生死,”五中(指陪伴釋迦牟尼修苦行的五位婆羅門)最優秀者世尊這樣說道。
358.“聽了你的言詞,我很高興,無上的仙人啊!我的問題確實沒有落空,這位婆羅門沒有欺騙我。
359.“他言行一致,是佛陀的弟子。他斬斷了欺詐的死神張開的、結實的羅網。
360.“世尊啊!迦波看到了執著的原因,他確實越過了難以越過的死亡領域。”
Nigrodhakappasuttaṃ dvā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361.“我要問你這位達到彼岸、堅定平靜、聰明睿智的牟尼:Tiṇṇaṃ pāraṅgataṃ parinibbutaṃ ṭhitattaṃ;
362.世尊回答到:“摒棄吉兆、凶兆、夢兆和命相,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3.“摒棄對人間和天上的欲樂的貪戀,越過存在,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4.“摒棄毀謗、忿怒和慳吝,摒棄贊同和反對,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5.“拋棄愛憎、無所取、無所依,擺脫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6.“不從生存因素中尋找精華,排除他人指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7.“言語、思想和行動沒有障礙,理解正法,追求涅磐境界,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8.“受人尊敬不驕傲,受人貶責不介意,受人施捨不迷醉,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9.“拋棄貪慾和存在,遠離宰割和捆綁,消除疑慮,沒有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0.“知道自己適宜什麼,不傷害世上任何人,如實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1.“沒有任何偏執,根除邪惡,摒棄慾望,無所貪求,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2.“滅寂煩惱,摒棄驕傲,越過一切貪慾之路,控制自我,平靜堅定,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3.“有信仰,有學問,看到解脫之路,不追隨外道宗派,鏟除貪婪,忿怒和忌恨,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4.“純潔,勝利,排除障礙,掌握正法,達到彼岸,擺脫慾望,精通斷絕諸行的學問,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5.“超越過去和未來的劫波,智慧無比純潔,擺脫一切生存因素,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6.“知道涅磐之路,理解正法,明了通過滅寂一切執著而解除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7.“ 世尊啊!確實是這樣,以這種方式生活,控制自我,擺脫一切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Sammāparibbājanīyasuttaṃ ter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裡,那時,有位名叫如法的優婆塞帶著五百優婆塞到世尊那裡,向世尊行禮,然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如法優婆塞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378.“大智者喬達摩啊!我問你:離家的出家人或在家的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為好佛徒?
379.“因為你知道人界和神界的行動和歸宿;你洞悉妙義,無與倫比,人們稱你為無上佛陀。
380.“你掌握一切知識,闡明正法,憐憫眾生;你排除障礙,洞察一切,純潔無暇,照亮整個世界。
381.“名叫藹羅筏駑的象王聽說你是勝者,來到你身旁,與你商討;聽說你說:‘善哉’後,它喜氣洋洋離去。
382.“吠舍婆那俱毗羅大王也來請教正法,智者啊!經他詢問,你講述正法,他聽後,也喜氣洋洋。
383.“那些能言善辯的外道,無論是正命外道(指宿命派),露形外道(指苦行派),他們的智慧都超不過你,就像一個站立不動的人超不過快步行走的人。
384.“那些能言善辯的婆羅門,甚至是年長的婆羅門,還有被認為是論師的婆羅門,他們全都受益於你。
385.“世尊啊!我們全都渴望聆聽你闡述的精妙幸福的正法。無上的佛陀啊,我們向你求教,請你告訴我們吧!
386.“讓所有的比丘和優婆塞都坐下聆聽,讓他們聆聽無垢者領會的正法,猶如眾神聆聽婆娑婆的妙言。”
387.“聽著,比丘們!我告訴你們排除障礙的正法。你們要修持它,讓尋求真諦的有識之士遵行適合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388.“比丘不應該非時遊行,而應該適時去村莊乞食,因為慾望依附非時遊行者,所以佛陀們不非時遊行。
389.“色、聲、味、香、觸使人迷醉,應該驅除對所有這些的貪戀,適時用早餐。
390.“比丘適時乞得食物後,回來獨自靜坐,凝慮深思,控制自我,不讓思想外逸。
391.“如果與其他佛徒或比丘交談,應該談論精妙的正法,而不應該毀謗或責備他人。
392.“因為有些人放言攻訐,我們不稱讚這些缺少智慧的人;因為他們放縱思想,慾望總是依附他們。
“因此,比丘猶如蓮花上的水珠,不執著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垢的水。
395.“我還要告訴你們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為好佛徒,因為完整的比丘之法,在家的優婆塞是達不到的。
396.“不應該殺生,不應該指使他人殺生,不應該贊同他人殺生,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上是強者,還是弱者。
397.“佛徒應該自覺悟戒絕在任何地方偷竊任何東西,也不指使他人偷竊,也不贊同他人偷竊,他應該戒絕一切偷竊。
398.“智者應該避開非梵行生活,就像避開燒紅的木炭;即使不能過梵行生活,也不應該占有他人的妻子。
399.“在大庭廣眾或社交場合,不應該對人說謊,也不指使他人說謊,也不贊同他人說謊,他應該戒絕一切謊言。
400.“熱愛正法的優婆塞不應該飲酒,也不指使他人飲酒,也不贊同他人飲酒。他懂得:‘酒使人迷醉’。
402.“不殺生,不偷竊,不說謊,不飲酒,不淫欲,不非時夜食,
403.“不戴花環,不敷香膏,席地而睡,這就是擺脫痛苦的佛陀教誨的‘八戒’。
404.“在每半月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八日,在波底訶利耶半月,虔誠地遵守全部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