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是觀察及理解心,而不是嘗試得到好的結果】
禪修者:每次當不愉悅的經驗出現時,我覺得它們在禪修中是不對的。然後心會說:「停止這個和停止那個。」當中是有很多自我批判的。
禪師:經驗不是禪修者的責任-它們有自己因緣和合的過程。經驗並不是禪修是正確或錯誤的指標。禪修有沒有出錯,視乎觀察的心的素質。(禪修心是善還是不善的?禪修心有沒有喜歡或不喜歡經驗?)
經驗有時候好,有時候壞;我們並不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當心投訴時,是因為它對自己不滿足。這也是因為心習慣了批判,時不時都會這樣做;這是為什麼這個因果的過程會出現。這也是為什麼你不能停止煩惱發生。
每當心抗拒經驗時,不要說:「沒所謂」。每次這種心生起時,只是覺知、覺知、覺知。不要讓它繼續說話。繼續覺知、覺知、覺知。當覺知出現時,煩惱就會停止。還有繼續觀察的話,它們就會越來越弱。再遲一點,它們沒機會生起。
它們能夠變得這樣強大是因為習慣-出現、出現、出現。你需要去覺知和學習。每次你覺知的時候,慢慢地、慢慢地,心就會明白到一些關於這個煩惱的特性的東西。因為理解,煩惱會變得越來越弱。不要嘗試去說「沒所謂」。』
[德加尼亞]
【我們禪修是因為我們想理解】
許多人似乎不知道覺知工作的價值。他們往往認為禪修的重點在他們所觀察的目標當中。但是目標其實並不重要。人們也花費許多時間去思考結果。他們想經歷到心的平和的狀態;他們想體驗到狂喜。然後他們對這些狀態和他們聚焦的對象生起執著。
然而不管這些結果多麼令人愉悅,禪修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得到這些結果。
禪修的真正價值在於能夠知道並且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實際過程。這個過程是重要的,而不是結果。
不要去抱怨發生了什麼,或者沒有發生什麼,你應該感激並且慶幸你能夠覺察到——不管你覺察到什麼——並且從中學習。
僅僅覺知是不夠的。有一個想真正理解正在發生什麼的興趣比只是努力去覺知重要得多了。我們練習正念的禪修是因為我們想真正地理解。
[德加尼亞]
【我們觀察是為了學習,不是去停止擔心與焦慮】
We watch to learn,not to stop worry and anxiety
禪修者:我擔心我孩子的安全,當要做決定時也有焦慮。
德加尼亞禪師:心是像這樣的:每一刻任何經驗都透過六根門來發生,喜歡及不喜歡經常都會生起。這是心的本質,禪修者需要做的事是首先去覺察喜歡及不喜歡。
首先去照顧好你心的狀態-當反應平息下來時,再次回去所緣,你的見/概念也將會改變。你就能學到一些關於心的東西。
我們面對煩惱時必須有這個態度-我們觀察煩惱不是要它停下來(從而讓我們平靜和舒服),而是去明白煩惱的本質。因為智慧,煩惱能止息。
我們觀察所緣的目的是去對經驗生起一些理解,我們不是在嘗試改變經驗,我們在嘗試學習。
[德加尼亞]
【平靜祥和是修行的副產品】
Peace is a Side Effect of Practice
禪修者:今天早上的禪修真的非常平靜祥和,而我感到我的修行踏上了正軌。
德加尼亞禪師:如果你的禪修不平靜祥和?你仍然會感到你在踏上正軌嗎?覺知就是在道上;而不是當事情感覺良好的時候。
當我們善巧地繼續修行的道,平靜祥和最終一定會出現。但是平靜祥和是修行的副產品,而不是目標。
目標是不停地走在智慧的道上。
[德加尼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