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是去改變心的品質-它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
Accepting is changing the quality of mind – it is active,not passive
禪修者:接納是被動的,怎樣可以更加主動?例如,如果有人不停犯同樣的錯誤,我應該做些什麼嗎?
德加尼亞禪師:你要有意地嘗試幫助,先接納,然後幫助。你可以幫助,但是你不需要難過,難過是個問題。如果你不能接納,你會難過。
如果你難過和憤怒,你就再沒有了智慧。那麼,你又如何能夠用正面的方式去思想,從而去作出幫助?當你變得憤怒和難過時,當心的品質不好的時候,你又怎能作出幫助?
(接納不是被動的,它是主動地把心的品質從瞋轉到中性。那是第一步,當心平衡了的時候,只有那個時候它才能理性地去想想要做什麼。)
[德加尼亞]
【不要嘗試改變所緣,最好去觀察和學習】
Don’t try to change the object; better to watch and learn
禪修者:心很憤怒,而另一個心說,知道憤怒是開心的。但是它不是真的開心。
德師:最好是觀察你的憤怒 — 這樣,你能學習。
當心不喜歡一個所緣時,因為不愉悅、苦的感受,心很善於掩蓋它。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練習就變得更難。
我們在生命中所有時間都這樣做,這已經變成了習慣。例如,當心憤怒時,我們有時候會微笑。
當有憤怒、對苦有抗拒時,禪修者最好不要嘗試改變經驗。反之,讓法自然發生,然後嘗試去覺知。
[德加尼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