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7D2456-DCA0-4120-93D5-46AA22377C35.jpeg

《毗婆捨那禪修二十八講》16/29

     [恰宓]

澳洲 堪培拉 28天密集禪修開示

 

 

第十五講:兩種錯誤的見解--常見與斷見

 

今天是公元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二日,要繼續跟各位解釋除疑清淨,了悟身心現象,因緣法則的這種觀智。

 

只有腹部起伏和觀察的心

 

昨天講到了當修行者的定力夠深,能夠分辨身體現象與心理現象的差別,然後進一步能夠透視到身心現象的因緣關係。當修行者在觀察腹部起伏上下的時候,專注觀察,相續不斷,定力漸深,他就觀察到只有到腹部的上升這項動作以及觀察它的心;然後只有腹部下降的這個動作以及觀察它的心。每一個當下只觀察到腹部移動以及觀察的心,這兩項自然過程。當他定力相當深,他甚至完全沒有感覺到腹部的存在以及身體的存在。在這個宇宙當中,他只發現腹部的起伏移動以及觀察的心這兩樣過程,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存在。因此根據他親身的經驗,他能夠判斷除了身心現象之外,沒有其他恆常不變的性質存在,所存在的唯有身體現象跟心理現象這兩種。

 

領悟「無我」

 

然後當他觀察腹部上升的時候,他開始見到一連串很小的上升的動作:一個小動作生起來立即消失掉,接著另一個小動作生起,然後又迅速消滅。如此迅速的生滅生滅,他親身體驗到這種生滅無常的本質。當他的定力更深,他發現到觀察的心也是一念接著一念迅速的生滅生滅。一個小的上升的動作生起,觀察的心念也隨著生起,然後動作消失,心念也隨著消失。又有一個小的上升動作生起,觀察的心念隨著生起,動作消失,觀察的心也隨著消失。所以這時候他了悟到心理現象也是生滅無常,於是他不會認定說「腹部上下的移動」是恆常不變的「人,我」或者「眾生」,同樣,他也不會認定把「觀察腹部的心」是恆常不變的「人、我、眾生」。而且正如前面所瞭解,除了腹部的上下移動以及觀察的心之外,沒有其他事物存在。所以這時候他就能夠判斷說,一切的身心現象都是無常,都沒有「人、我、眾生」。而除了身心現象之外沒有其他現象存在,身心現象本身又是無常,因此根本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性質存在,沒有所謂「常、恆」主宰的「人、我、眾生、靈魂」。這時候修行者就是很明顯的了悟到「無我」的這項真理。一切身心現象有三種共同性質,就是「無常、苦、無我」,因此這個時候就是非常清楚的了悟到第三個性質「無我」這個性質。

 

是什麼東西投胎轉世?

 

然而有一些思考的人他會提出一個問題。他問說:如果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人、我、眾生」,或者「靈魂」,那麼人死了之後是什麼東西再去轉世投胎到下一世的身體呢?假設沒有任何東西轉世投胎,那麼人死了之後生命就永遠結束了,不是嗎?這是一些理論家、思想家他們認為是問題。但是對於內觀修行者來說,他經由親身體驗,一切身心現象生滅相續不斷。這些經驗當中,這個問題對他們而言是很容易就能回答的。尤其是西方人他們常常會問到這一個問題,乃至有些修行者他自己本身已經能夠體會到身心現象都是剎那剎那生滅的這種情況。但是他仍然會有這個問題,雖然他們本身已經無法發現任何恆常不變的性質存在,可是他還是免不了要懷疑。

 

行禪中的一連串小動作

 

在這裡就要跟各位解釋,當你在經行當中,定力夠深的時候,你見到一些分開的小的舉起動作,定力更深的時候,你見到許許多多小的舉起動作,是一連串生滅相續。你見到一個小的舉起動作生起來,又迅速消滅。這時候舉起的這種身體現象是不是從此斷絕了呢?不是的。還更有下一個小的舉起動作生起來,然後它迅速消滅,又有下一個小的舉起動作生起來,你很深刻明顯地了知到這種現象。觀察的心也是一樣。有一些修行者甚至發現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動機。於是他發現到動機,然後是一個小的舉起動作;然後又是一個動機,又一小的舉起動作;又是動機,一個小的舉起動作。就是他們覺察到了在這些小的舉起動作中間的每一個動機,但是這是非常非常地難觀察到的。需要相當平靜的心,相當深的定力才能夠觀察到的。

 

這裡要說的是,當你觀察一連串小的舉起動作,這時候是同樣一個心不斷地在觀察,還是一連串許多不同的心在觀察呢?是同一個心還是許多不同的心呢?你的經驗是怎麼樣呢?有一些修行者已經經驗到,而有一些修行者還沒有這種經驗。

 

心法的速度是色法的十七倍

 

根據佛教的心理學《阿毘達摩論》:心理現象發生的速度比身體現象發生的速度還要快十七倍,因此在一個小的舉起動作生滅的這個時間裡面已經有十七個觀察的心生滅了。有一些修行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現象。我要說的是,心理現象一個接著一個生起又消滅,生起又消滅,中間並沒有間斷過,並沒有停止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在觀察的時候,有時候就觀察到「動機,伸出,伸出,伸出;動機,握住,握住;動機,拿起,拿起」。這些動機是同一個心還是不同的心呢?是各不同的心。動機是心理活動,這許多不同的動機是否有中斷過呢?沒有。一個接著一個地生生滅滅相續不斷,中間並沒有斷過。

 

澳洲的總理

 

在這裡也許我們會想到,為什麼下一個動機或者下一個心它會生起來呢?為什麼會有下一個小的舉起動作接著生起來呢?在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當現任的澳洲總理退休之後,澳洲是不是從此就沒有總理了呢?不會的。會有新的總理上台。為什麼新的總理能夠上台呢?我們可以很直接明白地這樣回答:就是因為現任總理下台,所以新任總理才能上台。如果現任的總理繼續執政,新總理就不能上台。因此當一件事物消失之後,下一件事物才能生起。接著這個事物又再消失,又有另外一件事物接著生起。一個動機消失之後,下一個動機才能生起;一個小的舉起動作消失之後,下一個動作才能生起。

 

於是要問大家:新的事物生起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舊的事物消失了。為什麼新的心念會生起來呢?是因為舊的心念消失。舊的心念消失是因,造成新的心念生起是果(緣起)。在這裡我們必須瞭解,根據自然法則,一件事物消失之後,並不是從此滅絕,必然有下一個事物緊接著生起來,這是自然的法則(因緣或緣起法則)。

 

兩種錯誤的見解

 

在佛陀時代有兩種見解。第一種是執著一切都是恆常不變,這一種見解執著有一種恆常不變的性質。當一個人死了之後,他所具有這種恆常不變的性質並沒有死,這種恆常不變的性質(或者說是靈魂)離開他的身體而轉世投生到下一世的身體。我們如何來判別這種見解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呢?要根據你們修行內觀的親身經驗來判別,而不是根據理論。如果如實地觀察一切身心現象,我們了知:一切的身體現象都是生滅無常,一切的心理現象也都是生滅無常,所以是不是有任何身體現象或者心理現象轉世投胎到下一世呢?如果是恆常不變的東西,他就能轉世投胎。如果是生滅無常的東西,那是不能轉世投胎的。因此,有沒有任何身心現象轉世投胎呢?沒有。那麼,假設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東西存在,這樣的東西能不能轉世投胎呢?能。但是根據大家的經驗,除了身心現象之外,能不能找到任何恆常不變的東西呢?不能。因此是什麼東西轉世投胎到下一生呢?哦,你回答說是因果,因果是不能轉世投胎的,因為因果是生起之後又迅速消滅,生起又迅速消滅,因此因果不能轉世投胎。我們要說的是並沒有任何東西轉世投胎到下一世,你同意我的說法嗎?

 

常見

 

我們要回過頭來觀察腳步舉起的時候,一系列小動作生滅相續,它是如何一個生起來消滅之後,接著有下一個生起來?還有,我們的觀察心是如何一念生起、消滅之後,接著有下一念的生起呢?澳洲總理是如何老總理下台之後接著有新總理上台呢?當我們仔細觀察之後,同理的我們可以拿來看,當前生臨死的時候,最後一個心識消失之後,是否還有其他東西接著生起來呢?是的,必然會有另一個心念緊接著生起來,因為這是自然的法則。當一個心識消失之後,必然有另一個心識緊接著生起來,大家能夠理解嗎?因此根據自然法則,當前一世最後一個心識消失之後,必然有另一個心識緊接著生起來。這一個緊接著生起來的心識,不是發生在前一世這個人的身上,而是發生在下一世的人身上,於是一個新的生命產生了。所以是否有任何一個事物從前一生轉生投胎到下一生呢?沒有。只有因緣關係在相續進行。什麼是因呢?前一世最後一念的消失是因,後一世最先的一念產生是果(緣起)。因為有前一世最後一念的消失,才有後一世最先一念的產生。如此我們是不是還需要有一種事物在轉世投胎呢?不需要。一切都是因緣法則。這就是我之所以說「如果各位能夠親身體驗因緣法則,對各位研究佛法有很大的幫助,各位將得到很多的利益」的原因。如果你不能經由你的經驗了知到下一世最初一念的產生,與前一世最後一念的消失二者之間的因緣本質,你必然會認為一定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東西在轉世投胎。唯有你能夠親身體驗到一系列剎那剎那生滅相續的身心現象,你才能夠知道下一世的新生命是如何產生的,大家明白了嗎?雖然沒有恆常不變的事物,是否也能產生下一世的新生命呢?是的。假如一個人很執著地說「有一個恆常不變的事物轉世投胎到下一世」,那麼它就是「常見」(sassata-diṭṭhi)。佛陀說「常見」是錯誤的,因為大家都能夠體驗到所有的身心現象都是剎那剎那不停生滅,沒有任何一個現象是恆常不變,每一件事物都是無常。

 

斷見

 

另一個見解是說:有一個「自我」是暫時存在,死了之後完全消失,因為他死後身體敗壞掉,那個暫時存在的「自我」也隨著身體而敗壞掉,死後就沒有下一生。既然死後沒有下一生,出生之前有沒有前生呢?沒有。生命只存在胎盤和墳墓之間,這種見解叫作「斷見」(uccheda-diṭṭhi)。佛陀也否定這種「斷見」,因為人死後並沒有任何自我敗壞掉,當亡者最後一念消失之後,緊接著有下一念立即生起。為什麼下一念會生起來呢?因為前一念消失。前一念的消失是因,引起下一念的生起是果(緣起)。所以沒有任何東西轉世投胎,你同意我的觀點嗎?這是佛陀所開示的。

 

「常見」是錯誤的,「斷見」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呢?一切身心現象都是剎那生剎那滅的生滅無常的現象,身心互相依靠,互為因緣,這種因緣關係才是正確的。佛陀教導的十二因緣的法則是:一切都是緣生緣滅,「前念滅了,後念才生」這就是緣生緣滅的法則。而且一件事情要生起來並不是單靠一個因緣,而必須具備四五個因緣時才能生起。因此,有時候即使前生最後一念消失了,可是並沒有下一念生起來。

 

阿羅漢死後不會再生死輪迴

 

譬如說證到阿羅漢果的聖人,當他最後一念消失之後,就不會再生起下一念,因為阿羅漢他不再生死輪迴。這樣是不是就違背了自然法則呢?因為自然法則是前念滅了,必然有後念生起。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下一念的心念要生起來,還需要一個因緣(另外一項因緣),那就是必須要有想要繼續存在的欲望,必須要有這種貪愛才能繼續輪迴。每個人都想要繼續生存,沒有人想要死,這就表示每個人都有想存在的欲望。在前一世最後一念消失之後,這種想存在的欲望,它的力量就造成下一世最初的一念生起。可以說,因為我們有想存在的欲望,所以我們才有下一生,或者說:因為我們貪愛我們的生命,所以才有下一世的生命。而證到四果的阿羅漢,他完全滅除了這些貪愛,他完全沒有想再生到下一世的欲望,因此他死後不會再有生死輪迴

 

三項因緣造成下一世的生命

 

在這裡我們又發現了一項因緣,總共三項。前兩項是下一世最初一念要生起來,必須要前一世最後一念消失以及想繼續存在的望。另外一項因緣那就是「業」,或者是「行為」。善的行為得到善的果報,惡的行為得到惡的果報,所以善惡業的力量也是造成下一生再生起的因緣。這三項緣造成下一世的生命。時間到了,所以大家經行時必須觀察舉起的動機,跨腳的動機,落腳的動機,以及其他時候每一項動作之前的動機,要觀察得很明確,很清晰,這樣大家才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而了悟這些真理。最後,祝各位能夠得到徹底的覺悟,脫離一切的痛苦,證得涅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