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婆捨那禪修二十八講》23/29
[恰宓]
澳洲 堪培拉 28天密集禪修開示
第二十二講:年輕的富翁維薩卡的故事
昨天解釋了四種道智,如何能夠完全去除煩惱,清淨煩惱。
今天繼續講修行毗婆捨那可以得到的七種利益。先講維薩卡的故事。
維薩卡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年紀才二三十歲的年輕富翁,名叫維薩卡(Visākha),他有一位年輕美貌的妻子。有一天他和朋友來拜見佛陀,聽佛陀說四諦法。佛陀講到道諦的時候,解說得非常詳細,道諦八聖道分是達到滅苦境界的道路,佛陀詳細解說如何正念觀察身心,如何證悟道果涅槃。這位年輕富翁在聽法之時一面就正念觀察自己身心現象,以及聽法的心與聽法的感受,當佛陀說完之後,年輕富翁就證到了三果。他完全沒有一切感官的貪愛,也沒有瞋恨,意思就是說他沒有一切所愛,既不愛無生命的財物,也不愛有生命的人。他回到家,他美麗的妻子就像往常一樣過來牽他的手,但是維薩卡(Visākha)非常溫和輕柔地將他妻子的手推開,然後他妻子再一次伸出手來握他的手,他就再一次非常溫和地推開他妻子的手。他的妻子非常訝異他的舉動,但是她並沒有發問,只是靜靜的望著他。她發現他的臉潤澤發光,非常平靜安祥,他的妻子內心判斷必然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情發生在他丈夫身上。她是很聰明的女子,並沒有提出任何問題。然後他們進入屋內,妻子端上為丈夫準備的晚餐,但是維薩卡(Visākha)並沒有吃,因為證悟到三果的聖人沒有一切感官的慾望,所以沒有飲食的慾望,因此他們自然是過午不食的。維薩卡(Visākha)沒有進食,於是他的妻子愈感覺到疑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維薩卡(Visākha)的妻子感到很迷惑。於是在晚餐之後,她就問她的丈夫:「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事情?如果我有什麼地方冒犯了你,請你告訴我,我會改進;或者你在外頭另外有所愛的女人呢?」這時候年輕的富翁維薩卡(Visākha)就必須向自己的妻子解釋自己的證悟,否則他的妻子會非常的不安。
所以維薩卡向他的妻子解釋說,他自己如何聽佛陀說法證悟到第三階段的證悟阿那含這個經過。他的妻子名字叫法施(dhammadinna),他就跟他的妻子說:「法施,我到佛陀那邊聽聞佛陀說法,我照著佛陀所教導的方法觀察自己一切身心現象,於是我證悟到神聖的佛法,成就了第三階段的證悟阿那含。因此我去除了一切感官的娛樂,一切感官的娛樂已經被我所證悟的阿那含道智,全部破壞掉。因此我不會再愛著一切的財物,乃至對你我也不再愛著」。假如法施不是一個有智慧的女子,聽了丈夫這番話,她可能會感覺很厭煩,但是法施是一為很有智慧的女子,而且具備證悟佛法的慧根。只要她有機會修行佛法,她也能證悟到佛陀所說的這些果位。於是法施問丈夫維薩卡說:「我也想證悟到你所證悟的佛法,如果女人來修行,是否也能夠證悟你所證悟的佛法呢?」威薩卡回答說,「任何人不論他/她是什麼性別,什麼年齡,什麼種族,什麼身份,只要他(她)按照佛陀的教導,老實精進的修行,都能夠證悟到佛法,也就是證悟到正道的智慧。」他的妻子法施聽了非常高興,所以就要求丈夫說:「請允許我出家作比丘尼,請送我到佛陀的比丘尼道場剃度受戒」。大家想,威薩卡聽到妻子這項要求會有什麼反應呢?他對妻子這項請求感覺到很高興,他告訴妻子說:「明天我就去請求國王的同意,然後送你到佛陀那邊出家。」
第二天早晨維薩卡就來拜見國王,請求國王允許自己的妻子出家。這位國王也是已經證悟到初果須陀洹的聖人,他聽了非常高興,他回答威薩卡說,「很好,維薩卡,請將你的妻子帶到佛陀的道場去出家作比丘尼吧。」於是維薩卡送妻子到佛陀所住持的竹林精捨,佛陀就命令比丘尼僧團為她剃發受戒。法施受戒成為比丘尼之後,就到遠離王捨城的一個森林道場修行。他的丈夫威薩卡也就很高興,很平靜的回到家裡去。
可是過了不了幾天,法施回到佛陀的竹林精捨來。維薩卡聽到法施回到王捨城來的消息,就前來求見法施比丘尼,想問她為什麼離開修行的森林道場,回到王捨城來。他內心認為,法施之所以回來可能是因為受不了森林道場中清苦的修行生活,因為她已經過慣了舒服享受的生活。在森林道場中,食物很簡單,有時候乃至食物不足;住的地方也很簡陋,有時候可能無法入睡。而且她必須像其他修行人一樣修行到半夜,相當辛苦。因此維薩卡對他以前的妻子法施的回來,感到很失望,他想知道法施比丘尼回來的原因。
維薩卡與法施比丘尼的對話
於是他見到法施比丘尼之後,就問她幾個佛法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法施,什麼是佛陀所開示的薩迦耶?」法施比丘尼回答說:「āvuso(賢友)維薩卡」。āvuso這句話是印度當時對平輩或者晚輩的稱呼。法施比丘尼對她以前的丈夫威薩卡說話的時候用「āvuso」這句稱呼,她說:「āvuso威薩卡,五取蘊就是薩迦耶。」維薩卡很滿意法施比丘尼的回答,因為他已經很清楚瞭解佛法的精髓,知道這項回答是很正確的。
接著維薩卡問第二個問題:「法施,什麼是薩迦耶的因?」法施比丘尼回答說,「āvuso維薩卡,貪愛執著是薩迦耶的因」。所謂薩迦耶是絕對的真實的意思,也就是名色或者說身心現象。所以什麼是薩迦耶的因,意思就是什麼是名色,也就是身心現象的原因。法施比丘尼立刻回答說:「貪愛執著是薩迦耶的因」。維薩卡對這個回答也是非常滿意,因為這是非常正確的回答:一切身心現象,一切痛苦都是因為貪愛執著而產生的。所以貪愛執著是薩迦耶的因。
然後威薩卡問了第三個問題:「法施,什麼是薩迦耶的止息?」法施比丘尼回答說:「āvuso威薩卡,薩迦耶的止息就是完全滅除貪愛執著。當完全滅除貪愛執著之後,薩迦耶也就不能久存。」薩迦耶的止息也就是涅槃,當你滅除貪愛執著,證到涅槃,這時候薩迦耶就不再生起,身心現象不再生起。這個回答也令維薩卡非常滿意。
然後威薩卡再問第四個問題:「法施,你如何破壞薩迦耶呢?」意思就是用什麼方法才能破壞薩迦耶。法施比丘尼回答說:「āvuso維薩卡,有一條路能夠破壞薩迦耶,那就是八聖道分;如果你完全修行八聖道分,一切薩迦耶就不再生起。所以八聖道分能夠引導你達到一切薩迦耶熄滅的境界。」
維薩卡問了四個問題,法施比丘尼都非常充分非常正確的回答了這四個問題,於是維薩卡判斷說,法施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子,她已經證悟了阿羅漢果。法施所證到的阿羅漢,是第四個階段的證悟。而維薩卡所證到的阿那含,只是第三個階段的證悟。法施的證悟超過威薩卡的證悟,因此她稱呼維薩卡說:「āvuso威薩卡。」
這是妻子所證悟的境界高過丈夫所證悟的境界。也許在這期禪修當中的情況也是這樣子,女眾超過男眾。不過大家在佛法的證悟境界如何還不知道,但是至少在數目上來說,女眾確實是多過男眾。
接著維薩卡問到法施:「我很滿意你對我四個問題的回答,讓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法施比丘尼默然,表示同意接受他的問題。於是維薩卡再問:「法施,什麼是薩迦耶見?」法施比丘尼回答說:「āvuso維薩卡,認為名色是‘人、我、眾生’的錯誤見解就是薩迦耶見。因為不瞭解身心現象的真實本質,而將身心現象誤認為是‘人、我、眾生’這種錯誤見解,也就是薩迦耶見。」維薩卡非常滿意法施比丘尼所有的回答,他確定法施已經證到阿羅漢果,已經滅除一切煩惱,達到完全清淨的境界。於是維薩卡很滿意的回到家裡去。
所以在這一段禪修期間的修行者回家之後,應該教自己的妻子、丈夫、兒女修行內觀,以便他們能夠證到阿羅漢的境界。這樣子好嗎?太好了!
證悟阿那含果之後
我之所以要說明這些,就是要解釋第三階段的證悟阿那含,已經完全去除了感官的娛樂與瞋怒心。然後第四階段的證悟阿羅漢,滅除了什麼煩惱呢?就是在阿那含階段還沒有滅除的所有煩惱,到阿羅漢階段都完全滅除了。所以當你證悟到阿羅漢之後,你完全沒有煩惱,一切煩惱都清淨。法施比丘尼完全滅除一切煩惱,所以她過著解脫自在,平靜安樂的生活。而威薩卡他證到阿那含果,還有一個階段必須證悟。在第三階段的阿那含這個證悟,他能去除一切感官的欲望以及瞋恨,但是他仍然還有四禪八定這些禪定的欲望。
四禪八定包括四種色界定和四種無色界定。色界定也就是借著物質現象及心理現象而生起的禪定,無色界定是單純借著心理現象生起的禪定。因為阿那含的聖人還有達到這些禪定的微細欲望,而這些微細的貪愛到阿羅漢的階段就完全滅除掉。並且阿羅漢也滅除了其餘的一切煩惱,像掉舉、散亂、傲慢、無明等等。
阿羅漢的含義
阿羅漢的意思是「殺賊」,就是殺除一切的敵人。他也殺,這種殺好嗎?好,為什麼呢?當他還沒殺掉他的敵人,他是被染污的;當他殺掉敵人之後,他就清淨了。所以是好的。他的敵人是誰呢?是煩惱。所以阿羅漢的意思是殺賊:滅除一切煩惱賊。然後阿羅漢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是應供:他值得受到一切眾生的恭敬供養,因為他完全沒有一切煩惱,他完全從煩惱當中清淨出來。為什麼他能得到清淨呢?很容易。因為他修行了正念的修行法,所以他能夠從煩惱中清淨出來。這就是佛陀之所以說,修行內觀的利益當中第一項就是能清淨眾生,令眾生從煩惱中清淨出來。現在大家也在修行內觀,大家殺掉了多少煩惱呢?哦,你會說我們可能會被煩惱殺掉,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沒有付出足夠的精進,努力修行,是不是呢?
修習內觀的第二和第三項利益
接著講到修行內觀的第二項利益,是超越憂愁、遺憾;第三項利益是超越悲痛。當你修行內觀,如果你能夠付出足夠的精進努力修行,而且你有足夠的時間能用在修行上,你的心能夠深深專注觀察目標,偶爾你可能會回想到過去生活中的失敗、遺憾,你可能會感覺憂愁、遺憾,但是因為你的定力夠深,你一感覺憂愁、遺憾,你就立刻提高警覺,正念觀察這些情緒。觀察「憂愁,憂愁,憂愁」,或者「遺憾,遺憾,遺憾」。因為你的定力夠深,所以這些憂愁遺憾的情緒漸漸變弱乃至消失,你的心再回來觀察修行目標,定力繼續加深,你感覺到非常平靜、安詳、自在。憂愁,遺憾不能幹擾你,為什麼呢?因為你所修的是正念的修行法,大家多少都有自己親身的體驗吧?因此,你是不是相信佛陀所開示的修行內觀第二項利益:能夠超越憂愁、遺憾呢?是的。因為你親自經驗到這種利益,所以你應該很有勇氣地回答,而不是不情願地回答。
然而這只是部分的去除憂愁、遺憾,還不是完全去除。即使在你定力夠深,你能夠超越憂愁、遺憾,然而一旦禪修結束,你離開這裡,萬一憂愁、遺憾來的時候,你還能超越它們嗎?如果你能夠提起正念來觀察這些憂愁、遺憾,你是能夠超越它們的。即使你不在禪修當中,你仍然能夠超越憂愁、遺憾。你們相信我的話嗎?如果你們不相信我的話,你們應該去試驗看看。內觀修行法並不是只限於禪修期中才要修,你必須將它運用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是非常有幫助,非常有利益的。假如內觀修行法只在禪修期中對你有幫助,有利益,那麼大家不值得來參加,大家應該回家去。所以大家應該將正念的修行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當一些不愉快的情緒生起來,令你感到憂愁苦惱的時候。當憂愁、遺憾生起的時候,你必須記得觀察它們。必須持續的觀察「憂愁,憂愁,憂愁」或者「遺憾,遺憾,遺憾」,一直到它們消失為止。這就是佛陀之所以說,修行內觀的第二項利益是能夠超越憂愁、遺憾。
時間到了,明天繼續講。最後願大家都能夠借著內觀修行法,超越一切憂愁、遺憾,達到滅除一切痛苦的境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