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生活
1
.有些人說,出家人沒有做什麼工作;但事實上,棄絕雜染煩惱的工作是這世間最困難的工作。一般世間的工作有它休息的日子,但我們的工作卻完全沒有任何的休息時間;那是你必須一天做二十四小時的某件事。有時你會覺得你無法勝任,但你仍然必須去做;如果你不做,誰會為你做?那是你的職責,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如果你不做,為什麼你要靠他人的佈施而活呢?
2
.無論你正在做什麼工作,留意看好你的心。如果你看到就要偏離正路了,停止正在做的任何事,集中你所有的注意力到心上。照料你的心這個工作,應該經常跑第一。
3
.佛陀的法是無時間性的。我們仍未觸及它是因為我們心存許多的時間:為這個的時間、為那個的時間,工作的時間、休息的時間,吃的時間、睡覺的時間:……,我們整個的生命將換成了時間;結果,它們沒有給我們一個機會去看清楚在我們自己內心裡的真理。因此,我們必須使我們的修行無時間性,那就是真理將出現在我們心裡的時候。
4
.阿姜放對於保持事物的整齊和清潔非常地小心翼翼,並且教導他的學生也要小心翼翼;因為那是來自他的老師們的教導方式,而他知道他從中得到了利益。據他說:如果你無法支配像這一樣明顯的事物,你如何去支配精細細微妙的事物?像是心!
5
.照顧他的比丘——打掃他的茅蓬、為他燒洗澡水、生病時照料他……等等——必須非常警覺;因為阿姜放利用師生關係作為一個機會去以身作則。不說明什麼東西應放什麼地方或什麼時候應做什麼事,他任由學生自己去觀察。如果他瞭解,阿姜放不說什麼;如果他不瞭解,阿姜放便會責駡他——但仍然不會解釋錯了什麼。一切由學生為自己負責去理解出事情。就像阿姜放說:如果我還必須告訴你的話,那表示我們仍然是陌生人。
6
.有天傍晚,在達摩薩替特寺裡,一位比丘看到阿姜放正獨自走著撿拾散佈在建塔地基上的廢棄木片,並將它們整齊地放好。這比丘跑下去幫忙,過了一會兒他問道:師父,這種的工作並不是你該獨自做的工作,還有其他很多人啊!你為什麼不叫他們來幫忙呢?
    “
在叫其他人來幫忙啊!阿姜放邊繼續撿起木片邊回答。
    “
誰?這比丘一邊問一邊四處看看,但並沒有看到其他任何一個人。
    “
你!
7
.阿姜放對出家弟子最喜歡提醒的事之一是:記住!沒有人雇請你來出家;你並沒有出家成任何人的僕人。但如果有比丘抱怨寺院侍者沒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他會說:你是出家來讓別人侍候的嗎?
8
.我們的生活依靠他人的支持;因此,別做任何會使他們成為負擔或憂慮而至不樂的事!
9
.吃人們供餐的食物卻不修行的出家人,可以預期下輩子轉生當水牛,去耕田來漸行消除他們所負的債。
10
.別認為小小的規條不重要。誠如阿姜滿曾說過的,木頭從不會跑進人們的眼內,但細小的鋸屑卻可以——而且能致你於盲。
11
.西方婦女在知悉比丘不被允許接觸她們之時,往往會感到不舒服;她們常拿它當作是佛教歧視女性的證據。但按照阿姜放的解釋:佛陀不允許比丘接觸婦女的理由並不是婦女有任何的錯,而是緣於比丘有一些問題:他們仍然有心理的雜染煩惱,那就是為什麼他們必須受到抑制的原因了。
12
.對於任何一位想要遵循獨身生活的人來說,異性是放棄正道的最大誘惑。如果阿姜放教導比丘,他會說:女人就像蔓藤。起先,她們看起來那麼柔弱;但假使你讓她們逐漸喜歡上你,她們會纏繞你,直到完全繫牢你,終至傷害到你為止。
   
教導比丘尼時,他會警告她們關於男人。曾有一位比丘尼想到要還俗回家,並且知道她的父親將會為她安排一門婚事;她請求阿姜放給予忠告,他告訴她:問問你自己!你想住在套索之內還是之外呢?結果,她決定寧願留在外。
13
.他對他的比丘弟子說:如果你發現你自己想到性,去摸摸你的頭提醒你自己你是誰吧!
14
.對於與阿姜李在一起的時光,阿姜放有許多的故事可說。有次,阿姜李一大群曼谷的學生,.準備跟他去旅行,進入森林做禪修。他們協議好,在曼谷最大的車站華仁蓬集合,再搭火車往北到洛埔梨。但是,他們中許多人竟然都帶了至少兩大箱的必需品旅行;甚至從曼谷寺院來的許多比丘也都帶了大大的行李。看到這種情形,阿姜李不說什麼,只是延著鐵軌路朝北步行出發;由於他是走路的,每個人必得走。雖然並沒走多久,但這群人中有許多行李很重的人開始抱怨了:師父!你為什麼讓我們走路呢?我們帶了這麼多重物啊!
   
起先,阿姜李不發一語,但後來卻一過繼續走路一邊告訴他們:若是重,那麼為什麼還要讓自己負擔它呢?過不久,瞭解到他所說的,很快地,群中各個人都停下步來打開他們的袋子,將不重要的東西擲進鐵軌路兩旁的蓮花池裡。當他們到達下一個火車站時,阿姜李見他們已挑好他們的攜帶物品,足使他能讓他們搭乘下一班火車往北行了。
15
.當你住在一座寺院時,佯裝你正獨自一人居住:這意思是說,你一結束與這團體的活動——餐食、誦經、雜務……等等,你便不需要去與任何人有所牽涉;回到你的茅蓬去打坐吧!當你單獨地居住時,佯裝你在一座寺院裡:設立一個時間表,並且照著做。
16
.當我為了第一次的雨期安居,前去阿奢卡讓寺——一座非常大的寺院時,阿姜放告訴我:如果他們用泰語問你問題,你就以英話回答;如果他們以英語問,你就以泰語答。不久之後,他們會懶得和你說話而不攪擾你打坐了。
17
.住在一個不是每個人都認真修行的寺院裡是好的,因為它教導你去自我依靠。如果你只與認真的禪修者同住,你會變得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生存。
18
.我們保存令人不快的人在這寺院各處,當作是一種測試,看看我們的雜染煩惱是不是真的完全消失的方法。
19
.堅執苦行的目的是要逐漸克服你的雜染煩惱;如果你以得到他人良好印象的念頭堅執它們,你最好完全不要堅執它們。
20
.絕食作為對禪坐的一種助益:對有些人來說它有效,對另外一些人正好相反——越絕食,他們的雜染煩惱越強。這狀況並不是說,當你使身體饑餓時,也會使雜染煩惱饑餓,因為雜染煩惱並非來自身體,它們來自心。
21
.在一篇引文的一節中,佛陀問:日和夜消逝了,消逝了,現在你正在做什麼呢?而你給了他什麼答案?
22
.如果你在你自己的修行到達某一個程度之前教導他人的話,你所做的會害多於利。
23
.訓練一位禪修者就像訓練一位拳擊家一般:你出拳時故意不用力,點到為止,別打擊他到重過他所能承受的程度。但當他反擊你時,他盡他所能地打出去。
24
.當人們來看我時,我會請他們先坐下來禪修,以便他們知道如何使心平靜;唯有到那時,我會讓他們提出他們可能願意談論的任何問題。當他們的心還不平靜的時候,如果你試著和他們討論事情,他們會瞭解,那是不可能的事。
25
.如果人們沒有開悟卻認為他們已經開悟,那時你不應浪費唇舌試著使他們就範。如果他們對你沒有百分之百的信任,那麼,你愈是要和他們講理,他們愈是會固執己見。如果他們信任你,那麼,只要聽到 一兩 句,他們便會醒悟過來。
26
.有一次,與阿姜放同住的一位比丘的父親寫了一封信給他兒子,要求他還俗回家,繼續學習,謀得一職,建立一個家庭,然後就像世間其他每個人一樣,擁有一個正常、快樂的生活。這比丘對阿姜放提起此事,他說:他說他的那種快樂是特別的某樣東西,但看看它吧——它是哪一種快樂呢?真的嗎?只不過是像當初你出家時所捨離的老、臭的廢物一般罷了。難道沒有什麼快樂比那更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