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巴利佛典 -相應部 (1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455152786-1405697948_n.jpg

三十一.簡說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160011-3669023262.jpg

四十八.根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356281-3965602930_n.jpg

四十一.不死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你們內心要善安放在四念處之中,這樣便會得到不死。什麼是四念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比丘們,你們內心要善安放在這四念處之中,這樣便會得到不死。”
  
四十二.集起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四念處的集起和滅除。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身的集起呢?食的集起,身便集起;食的息滅,身便滅除。
  “什麼是受的集起呢?觸的集起,受便集起;觸的息滅,受便滅除。
  “什麼是心的集起呢?名色的集起,心便集起;名色的息滅,心便滅除。
  “什麼是法的集起呢?作意的集起,法便集起;作意的息滅,法便滅除。”
  
四十三.道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一次,我住在優樓頻螺的尼連禪河岸邊,坐在一棵牧羊人的榕樹下。那時是我初覺悟的時候。
  “那時候,我在閒靜處,內心這樣反思: ‘這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涅槃。這就是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 ‘一位比丘或是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是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是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是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 ‘這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涅槃。這就是四念處。’ ”
  “比丘們,這時候,梵天.娑婆世界主知道我的心。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梵天.娑婆世界主在梵世間隱沒,在我跟前出現。之後他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向我合掌,然後對我說: ‘世尊,正是這樣。善逝,正是這樣!大德,這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涅槃。這就是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 ‘大德,一位比丘或是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是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是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或是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 ‘大德,這條唯一的道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涅槃。這就是四念處。’
  “比丘們,梵天.娑婆世界主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 ‘能盡生死一乘道,
   見者知者得饒益,
   古今後人依此道,
   皆同橫越生死流。’ ”
  
四十四.念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330413-4154779001_n.jpg

二十一.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和跋陀尊者住在波吒釐子的雞園精舍。
  這時候,跋陀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去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跋陀尊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世尊講說各種善戒。世尊所說的善戒帶來什麼利益呢?”
  “跋陀賢友,十分好,十分好!你善達要義、善思要義、善問問題。你問世尊所說的善戒帶來什麼利益嗎?”
  “賢友,是的。”
  “賢友,世尊講說各種善戒。世尊所說的善戒有助修習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世尊講說各種善戒。世尊所說的善戒有助修習這四念處。”
  
二十二.住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和跋陀尊者住在波吒釐子的雞園精舍。
  這時候,跋陀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去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跋陀尊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呢?”
  “跋陀賢友,十分好,十分好!你善達要義、善思要義、善問問題。你問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嗎?”
  “賢友,是的。”
  “賢友,人們不勤修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人們勤修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人們不勤修這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人們勤修這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
  
二十三.衰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和跋陀尊者住在波吒釐子的雞園精舍。
  這時候,跋陀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去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跋陀尊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正法衰退;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正法不衰退呢?”
  “跋陀賢友,十分好,十分好!你善達要義、善思要義、善問問題。你問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正法衰退;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正法不衰退嗎?”
  “賢友,是的。”
  “賢友,人們不勤修四念處,會使正法衰退;人們勤修四念處,會使正法不衰退。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人們不勤修這四念處,會使正法衰退;人們勤修這四念處,會使正法不衰退。”
  
二十四.簡說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比丘們,這就是四念處了。”
  
二十五.婆羅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婆羅門走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那位婆羅門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呢?”
  “婆羅門,人們不勤修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人們勤修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什麼是四念處呢?
  “婆羅門,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婆羅門,人們不勤修這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不能久住;人們勤修這四念處,會使如來入滅之後正法能夠久住。”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那位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二十六.沒有完滿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和阿那律陀尊者住在沙伽陀的荊棘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 “阿那律陀賢友,人們說 ‘有學,有學’ 。有學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四念處的修習沒有完滿,這就是有學。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這四念處的修習沒有完滿,這就是有學。”
  
二十七.完成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和阿那律陀尊者住在沙伽陀的荊棘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 “阿那律陀賢友,人們說 ‘無學,無學’ 。無學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完成了四念處的修習,這就是無學。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完成了這四念處的修習,這就是無學。”
  
二十八.世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和阿那律陀尊者住在沙伽陀的荊棘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 “阿那律陀賢友,勤修什麼法,能得大無比智呢?”
  “賢友,勤修四念處,能得大無比智。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我勤修這四念處,所以能得大無比智。賢友,我勤修這四念處,所以能以無比智觀察一千個世間。”
  
二十九.尸利婆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尸利婆陀居士生了病,病得很重。
  於是,尸利婆陀居士吩咐一個下人: “來吧,你去阿難尊者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阿難尊者雙足。你這樣說: ‘大德,尸利婆陀居士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尸利婆陀居士那裏就好了。’ ”
  那位下人回答尸利婆陀居士: “主人,是的。” 於是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大德,尸利婆陀居士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尸利婆陀居士那裏就好了。”
  阿難尊者保持沈默以表示願意探望尸利婆陀居士。
  於是,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尸利婆陀居士的住處。阿難尊者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尸利婆陀居士說: “居士,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居士,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大德,世尊所說的四念處在我心中,我瞭解這些法義。大德,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我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我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我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大德,世尊所說的五下分結,我看見在心中沒有任何一個沒有斷除。”
  “居士,你有得著。居士,你有得益。你為自己授記阿那含果。”
  
三十.摩那提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摩那提那居士生了病,病得很重。
  於是,摩那提那居士吩咐一個下人: “來吧,你去阿難尊者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阿難尊者雙足。你這樣說: ‘大德,摩那提那居士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摩那提那居士那裏就好了。’ ”
  那位下人回答摩那提那居士: “主人,是的。” 於是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大德,摩那提那居士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摩那提那居士那裏就好了。”
  阿難尊者保持沈默以表示願意探望摩那提那居士。
  於是,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摩那提那居士的住處。阿難尊者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摩那提那居士說: “居士,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大德,當我接觸這些苦受的時候,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大德,世尊所說的五下分結,我看見在心中沒有任何一個沒有斷除。”
  “居士,你有得著。居士,你有得益。你為自己授記阿那含果。”
  
第三戒住品完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85.JPG

四十七.念處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515218-3970862603_n.jpg

五十七.白骨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一.大果報與大利益)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
  “比丘們,怎樣修習白骨想呢?為什麼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擇法覺支;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精進覺支;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喜覺支;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猗覺支;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定覺支;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捨覺支。
  “比丘們,就是這樣修習白骨想了。這樣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
(二.兩種果之一)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白骨想,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
  “比丘們,怎樣修習白骨想呢?為什麼勤修白骨想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比丘們,就是這樣修習白骨想了。這樣勤修白骨想,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
(三.大得益)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得益。
  “比丘們,怎樣修習白骨想呢?為什麼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得益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比丘們,就是這樣修習白骨想了。這樣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得益。”
(四.大安穩)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安穩。
  “比丘們,怎樣修習白骨想呢?為什麼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安穩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比丘們,就是這樣修習白骨想了。這樣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安穩。”
(五.大厭離)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厭離。
  “比丘們,怎樣修習白骨想呢?為什麼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厭離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比丘們,就是這樣修習白骨想了。這樣勤修白骨想,能帶來大厭離。”
(六.安穩地生活)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白骨想,能令人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怎樣修習白骨想呢?為什麼勤修白骨想能令人安穩地生活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帶著白骨想,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比丘們,就是這樣修習白骨想了。這樣勤修白骨想,能令人安穩地生活。” 2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159521-2294250944.jpg

五十一.食糧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五蓋和七覺支的食糧和沒有食糧。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一.五蓋的食糧)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貪欲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貪欲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外相誘人的事物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貪欲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貪欲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瞋恚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瞋恚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外相厭惡的事物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瞋恚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瞋恚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昏睡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昏睡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沒有歡喜心、懈倦、沒精打采、飯後昏昏欲睡、怠惰的內心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昏睡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昏睡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掉悔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掉悔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不平息的內心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掉悔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掉悔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疑惑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疑惑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使人生起疑惑的事物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疑惑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疑惑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二.七覺支的食糧)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念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念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能建立念覺支的事物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念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念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擇法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擇法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什麼是善與不善、受譴責與不受譴責、低劣與高尚、是與非、黑與白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擇法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擇法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精進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精進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什麼是著手修習的階段、前進的階段、抵達目標的階段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精進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精進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喜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喜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能建立喜覺支的事物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喜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喜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猗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猗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身猗息、心猗息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猗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猗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定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定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止相、不亂相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定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定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捨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捨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呢?比丘們,對能建立捨覺支的事物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捨覺支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捨覺支修習圓滿的食糧了。
(三.五蓋沒有食糧)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貪欲食糧,使沒有生起的貪欲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貪欲消失呢?比丘們,對不淨的事物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不給貪欲食糧,使沒有生起的貪欲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貪欲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瞋恚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瞋恚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瞋恚消失呢?比丘們,對慈心解脫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不給瞋恚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瞋恚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瞋恚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昏睡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昏睡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昏睡消失呢?比丘們,對什麼是著手修習的階段、前進的階段、抵達目標的階段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不給昏睡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昏睡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昏睡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掉悔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掉悔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掉悔消失呢?比丘們,對平息的內心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不給掉悔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掉悔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掉悔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疑惑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疑惑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疑惑消失呢?比丘們,對什麼是善與不善、受譴責與不受譴責、低劣與高尚、是與非、黑與白常作如理思維,這就是不給疑惑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疑惑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疑惑消失了。
(四.七覺支沒有食糧)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念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念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念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能建立念覺支的事物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念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念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念覺支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擇法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擇法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擇法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什麼是善與不善、受譴責與不受譴責、低劣與高尚、是與非、黑與白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擇法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擇法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擇法覺支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精進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精進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精進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什麼是著手修習的階段、前進的階段、抵達目標的階段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精進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精進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精進覺支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喜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喜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喜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能建立喜覺支的事物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喜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喜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喜覺支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猗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猗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猗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身猗息、心猗息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猗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猗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猗覺支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定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定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定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止相、不亂相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定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定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定覺支消失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給捨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捨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捨覺支消失呢?比丘們,對能建立捨覺支的事物不常思維作意,這就是不給捨覺支食糧,使沒有生起的捨覺支不能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捨覺支消失了。”
  
五十二.法義
  這時候,在上午,有些比丘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他們心想: “現在入舍衛城化食時候還早,讓我們先往外道遊方者的叢林吧。”
  於是,這些比丘前往外道遊方者的叢林,去到那裏之後,和那些外道遊方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
  外道遊方者對比丘說: “賢友們,喬答摩沙門這樣對弟子說法: ‘比丘們,來吧,你們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然後如實地修習七覺支吧!’ 賢友們,我們也是這樣對弟子說法: ‘賢友們,來吧,你們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然後如實地修習七覺支吧!’ 賢友們,在教法和教導之中,喬答摩沙門跟我們有什麼分別,有什麼差異,有什麼不同呢?”
  比丘對外道遊方者的說話既不歡喜又不輕蔑,他們起座離去,心想: “我們到世尊座下,聽他說這個道理。” 於是在舍衛城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
  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外道遊方者那樣說,你們應這樣問他們: ‘賢友們,有沒有一種法義,可將五蓋分成十種東西,可將七覺支分成十四種東西呢?’
  “比丘們,如果這樣問外道遊方者的話,他們將沒有辦法解答,還有,他們將陷入困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個道理不是他們的範圍。比丘們,我看不見有眾生──不論在天世間的天、魔、梵,在人世間的沙門、婆羅門、國王、人──能夠令人滿意地解答這個問題。唯有如來、如來的弟子或聽過這個道理的眾生,才能夠令人滿意地解答這個問題。
(一.五分成十)
  “比丘們,什麼是將五蓋分成十種東西的法義呢?
  “比丘們,對內的貪欲是一種蓋,對外的貪欲是一種蓋,這都是貪欲蓋。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貪欲蓋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對內的瞋恚是一種蓋,對外的瞋恚是一種蓋,這都是瞋恚蓋。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瞋恚蓋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昏沈是一種蓋,睡眠是一種蓋,這都是昏睡蓋。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昏睡蓋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掉舉是一種蓋,悔疚是一種蓋,這都是掉悔蓋。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掉悔蓋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對內在的事物有疑惑是一種蓋,對外在的事物有疑惑是一種蓋,這都是疑惑蓋。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疑惑蓋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這就是將五蓋分成十種東西的法義了。
(二.七分成十四)
  “比丘們,什麼是將七覺支分成十四種東西的法義呢?
  “比丘們,繫念內法是念覺支,繫念外法是念覺支,這都是念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念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以智慧思量、觀察、深觀內法是擇法覺支,以智慧思量、觀察、深觀外法是擇法覺支,這都是擇法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擇法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身精進是精進覺支,心精進是精進覺支,這都是精進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精進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從有覺、有觀所帶來的喜是喜覺支,從沒有覺、沒有觀所帶來的喜是喜覺支,這都是喜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喜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身猗息是猗覺支,心猗息是猗覺支,這都是猗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猗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有覺、有觀的定是定覺支,沒有覺、沒有觀的定是定覺支,這都是定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定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對內法有捨心是捨覺支,對外法有捨心是捨覺支,這都是捨覺支。這樣來解釋這個法義,捨覺支可分成兩種。
  “比丘們,這就是將七覺支分成十四種東西的法義了。”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347978-1169352726.jpg

三十一.善之一
  “比丘們,所有善法、善的事物、善的出處都紮根於不放逸、連接不放逸。不放逸被視為善法之首。
  “比丘們,一位不放逸的比丘,將會勤修七覺支。為什麼一位不放逸的比丘會勤修七覺支呢?
  “比丘們,因為不放逸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就是這樣,一位不放逸的比丘,將會勤修七覺支。”
  
三十二.善之二
  “比丘們,所有善法、善的事物、善的出處都紮根於如理思維、連接如理思維。如理思維被視為善法之首。
  “比丘們,一位具有如理思維的比丘,將會勤修七覺支。為什麼一位具有如理思維的比丘會勤修七覺支呢?
  “比丘們,因為如理思維會使他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寂滅、放捨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就是這樣,一位具有如理思維的比丘,將會勤修七覺支。”
  
三十三.污穢之一
  “比丘們,有五種污穢。黃金帶有這些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什麼是五種污穢呢?
  “比丘們,鐵是黃金的污穢。黃金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
  “比丘們,銅是黃金的污穢。黃金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
  “比丘們,錫是黃金的污穢。黃金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
  “比丘們,鉛是黃金的污穢。黃金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
  “比丘們,銀是黃金的污穢。黃金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
  “比丘們,這就是五種污穢了。黃金帶有這些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鍛造各種金飾出來。
  “比丘們,同樣地,有五種污穢。內心帶有這些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什麼是五種污穢呢?
  “比丘們,貪欲是內心的污穢。內心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
  “比丘們,瞋恚是內心的污穢。內心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
  “比丘們,昏睡是內心的污穢。內心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
  “比丘們,掉悔是內心的污穢。內心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
  “比丘們,疑惑是內心的污穢。內心帶有這種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
  “比丘們,這就是五種污穢了。內心帶有這些污穢,便會失去柔軟、難以鍛造、失去明亮、失去堅韌,不能圓滿止息下來及把各種漏徹底盡除。”
  
三十四.污穢之二
  “比丘們,七覺支能使內心沒有障蓋、沒有五蓋、沒有污穢。勤修七覺支,可得明和解脫果。什麼是七覺支呢?
  “比丘們,念覺支能使內心沒有障蓋、沒有五蓋、沒有污穢。勤修念覺支,可得明和解脫果。
  “……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
  “……喜覺支……
  “……猗覺支……
  “……定覺支……
  “比丘們,捨覺支能使內心沒有障蓋、沒有五蓋、沒有污穢。勤修捨覺支,可得明和解脫果。
  “比丘們,七覺支能使內心沒有障蓋、沒有五蓋、沒有污穢。勤修這七覺支,可得明和解脫果。”
  
三十五.如理之一
  “比丘們,不如理思維,能使沒有生起的貪欲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貪欲得以增長。
  “能使沒有生起的瞋恚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瞋恚得以增長。
  “能使沒有生起的昏睡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昏睡得以增長。
  “能使沒有生起的掉悔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掉悔得以增長。
  “能使沒有生起的疑惑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疑惑得以增長。”
  
三十六.如理之二
  “比丘們,如理思維,能使沒有生起的念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念覺支修習圓滿。
  “能使沒有生起的擇法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擇法覺支修習圓滿。
  “能使沒有生起的精進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精進覺支修習圓滿。
  “能使沒有生起的喜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喜覺支修習圓滿。
  “能使沒有生起的猗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猗覺支修習圓滿。
  “能使沒有生起的定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定覺支修習圓滿。
  “能使沒有生起的捨覺支得以生起,能使生起了的捨覺支修習圓滿。”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8818872-535136833.jpg

十一.眾生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5701101-2628760619_n.jpg

四十六.覺支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8818438-4114626877.jpg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902465079_259fa5afa7_b.jpg

八十.自力之一
  ……比丘們,我看不見其他東西,能像這一種東西那樣,可使沒有生起的八正道得到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這就是作出自力……
  
八十一.正見之一
  ……比丘們,我看不見其他東西,能像這一種東西那樣,可使沒有生起的八正道得到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這就是有正見……
  
八十二.不放逸之一
  ……比丘們,我看不見其他東西,能像這一種東西那樣,可使沒有生起的八正道得到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這就是不放逸……
  
八十三.如理思維之一
  ……比丘們,我看不見其他東西,能像這一種東西那樣,可使沒有生起的八正道得到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這就是如理思維……
  
八十四.善知識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看不見其他東西,能像這一種東西那樣,可使沒有生起的八正道得到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這就是善知識。
  “比丘們,一位跟善知識為伴的比丘,將會勤修八正道。
  “比丘們,為什麼一位跟善知識為伴的比丘會勤修八正道呢?因為善知識會使他修習能清除貪欲、瞋恚、愚癡的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這樣,善知識會使這位比丘勤修八正道。”
  
八十五.戒之二
  ……比丘們,我看不見其他東西,能像這一種東西那樣,可使沒有生起的八正道得到生起,可使已經生起的八正道修習圓滿。這就是奉行戒……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8819152-4924176.jpg

三十一.道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邪路和正路。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邪路呢?這就是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這稱為邪路。
  “比丘們,什麼是正路呢?這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正路。”
  
三十二.進入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進入邪道的人和進入正道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進入邪道的人呢?邪見的人、邪思維的人、邪語的人、邪業的人、邪命的人、邪精進的人、邪念的人、邪定的人,這就是稱為進入邪道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進入正道的人呢?正見的人、正思維的人、正語的人、正業的人、正命的人、正精進的人、正念的人、正定的人,這就是稱為進入正道的人。”
  
三十三.不著手修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不著手修習八正道的人,就是一個不著手將苦徹底斷除的人;著手修習八正道的人,就是一個著手將苦徹底斷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八正道呢?這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三十四.到彼岸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八種法,能把一個人從此岸帶到彼岸。這八種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僅只少數人,能達至彼岸。其餘之眾生,競逐於此岸。魔境界難越,隨法行之人,依所宣之法,將渡至彼岸。
    出離心難發,智者樂出家,黑法已捨棄,勤修白淨法。智者喜修習,清除諸欲樂,自身得淨化,內心離污染,
    於諸覺支中,正心善修習;放捨諸執取,心樂於無執;智者得漏盡,現世得湼槃。”
    
三十五.沙門所屬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沙門所屬和沙門果。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所屬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沙門所屬。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果呢?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稱為沙門果。”
  
三十六.沙門所屬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沙門所屬和沙門的利益。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所屬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沙門所屬。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的利益呢?盡除貪欲、盡除瞋恚、盡除愚癡。這稱為沙門的利益。”
  
三十七.婆羅門所屬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婆羅門所屬和婆羅門果。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婆羅門所屬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婆羅門所屬。
  “比丘們,什麼是婆羅門果呢?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稱為婆羅門果。”
  
三十八.婆羅門所屬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婆羅門所屬和婆羅門的利益。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婆羅門所屬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婆羅門所屬。
  “比丘們,什麼是婆羅門的利益呢?盡除貪欲、盡除瞋恚、盡除愚癡。這稱為婆羅門的利益。”
  
三十九.梵行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梵行和梵行果。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梵行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梵行。
  “比丘們,什麼是梵行果呢?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稱為梵行果。”
  
四十.梵行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梵行和梵行的利益。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梵行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為梵行。
  “比丘們,什麼是梵行的利益呢?盡除貪欲、盡除瞋恚、盡除愚癡。這稱為梵行的利益。”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8818853-891232234.jpg

十一.安住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想進入靜處半個月。除了帶食物給我那一個人外,任何人都不要到我那裏。”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在半個月裏,除了帶食物給世尊那一個人外,沒有人到世尊那裏。
  半個月後,世尊離開靜處,對比丘們說: “比丘們,我安住在初覺悟時的其中一種心境之中3。我知道,以邪見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正見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邪定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正定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以貪欲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覺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想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4。
  “貪欲不平息、覺不平息、想不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貪欲平息、覺不平息、想不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貪欲平息、覺平息、想不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貪欲平息、覺平息、想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為修證而精進,達成修證,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十二.安住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想進入靜處三個月。除了帶食物給我那一個人外,任何人都不要到我那裏。”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在三個月裏,除了帶食物給世尊那一個人外,沒有人到世尊那裏。
  三個月後,世尊離開靜處,對比丘們說: “比丘們,我安住在初覺悟時的其中一種心境之中。我知道,以邪見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邪見的平息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正見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正見的平息5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邪定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邪定的平息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正定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正定的平息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以貪欲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貪欲的平息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覺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覺的平息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想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以想的平息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貪欲不平息、覺不平息、想不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貪欲平息、覺不平息、想不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貪欲平息、覺平息、想不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貪欲平息、覺平息、想平息,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為修證而精進,達成修證,以此為條件會帶來一種感受。”
  
十三.有學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有學,有學’ 。有學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具有正見的修學、具有正思維的修學、具有正語的修學、具有正業的修學、具有正命的修學、具有正精進的修學、具有正念的修學、具有正定的修學,這就是有學所包含的內容了。”
  
十四.生起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只有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世上才會有供人勤修的八種法生起。
  “這八種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只有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世上才會有供人勤修的八種法生起。”
  
十五.生起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只有善逝的律存在,才會有供人勤修的八種法生起。
  “這八種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只有善逝的律存在,才會有供人勤修的八種法生起。”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2.jpg

四十五.道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CE3679E-1193-4E4B-ADBA-CF4F5816B590.jpeg

44不解說相應3/3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EDF20E-049F-4C6F-AB7A-576144ECA653.jpeg

44不解說相應2/3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89.JPG

相應部.四十四.不解說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F4D78A-CDF7-4DEF-B2CB-879F4A762249.jpeg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F84AF8D-2F3C-4282-A87E-7D2C30291DBC.jpeg

42首長相應4/4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