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23887904.jpg

獻給有情

隆波田

 

第四章 當下可見(中)

 

因此,使一個人成為佛陀的法,在佛陀出世之前就一直存在著。法存在於每個人之中。這種智慧的生起取決於每一個身體的主人。如果我們有能力體證它,我們就會明白。這就像倒扣的碗:它是倒扣還是翻正過來取決於我們。

 

現在我們知道假名(sammuti),徹底知道所有的假名。我們知道金錢其實是一種金屬,或者是一種紙,我們卻習慣地把它假定為金錢。男人和女人也是假名,我們還沒有領悟的時候,會假定這是女人,那是男人。如果我們不做這些假定的話,就無法區分他們。出家與還俗,比丘與沙彌,這些都是假名,差別僅僅是穿的衣服。領悟就是覺慧,聖諦就是真理。就世俗而言是正確的事,我們會明白它。就究竟法(paramattha,心直接觸及的)而言是正確的事,我們也會明白它。

 

鬼、神都是假名。我們見過他們嗎?鬼是身口意邪惡的人。身體做不了任何事:它是色,像個木偶。會動的是心。神也一樣,是我們假設出來的。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假名,我們就不算明白。是真的不明白,這一點我可以保證。我以前也不理解『假名』。也許其他人理解,但我不知道。

 

我修習過很多種禪修方法,像佛陀正覺阿羅漢、數息、觀腹部起伏、坐著觀呼吸等,但是我真的沒有明白,智慧沒有出現,它沒有生起。它們帶來的是寧靜以及對寧靜的執著。因此,修定或者奢摩它業處(samatha-kammaṭṭhāna修習寧靜所緣)就像把石頭壓在草上。一旦把石頭挪開,草會比以前長得更旺盛,因為土壤中含有水分。毗婆舍那(vipassanā)意味著清楚地洞察,可以『將煩惱』連根拔除,這是真正地知道。任何練習者都將知道。無論種族、語言及信仰如何,只要生而為人就可以修習。但是我們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會知道宗教。宗教並不是指寺廟。寺廟僅僅是假設的宗教。這被稱為假名(sammuti-paññatti,世俗的假定)。究竟法是真實的東西,它存在於人類。每個人都是宗教。人們說宗教是教導,用耳朵去聽教導,用覺、定、慧去理解,這樣會逐漸明白。要真正明白,哦,每個人都是宗教。破壞宗教並不意味著毀壞寺廟、佛像或菩提樹。破壞宗教意味著對人口出惡言、打人、殺人,這些都是大的惡。宗教就是人類,詛咒某人就是詛咒宗教,傷害某人就是傷害宗教,這些都是所謂的惡。

 

現在談談佛教。佛陀是指真正知道的人。人的身體就像木偶。覺、定、慧才是真正的知道。因此佛陀意味著覺、定、慧,也意味著清淨、明亮、寧靜的心,這樣的心毫無例外地存在於每一個人。

 

現在談談惡(pāpa)。惡就是不知道、黑暗、愚癡。我們都恐懼惡,但為什麼不讓自己瞭解『什麼是惡』呢?這樣我們才能免於恐懼。善(puñña,功德)就是清楚地知道。當人們太靠近出家人時會懼怕惡,好像出家人就是惡似的。那只是假名。我們不需要害怕惡。如果我們不能戰勝惡,我們就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去克服它。不要害怕惡,但要努力戰勝惡。戰勝惡與做『世俗意義上的』功德、持戒、持比丘戒(Vinaya)無關。培養覺性就是法,就是戒律,是平常心(sīla),是這一切。我們知道所有這些是因為我們培養了覺性。

 

如果我們只是讀書學習,而不培養覺性,那就只能算是記憶而已,而不是清楚地看見、真正地看見。培養覺性就是為了清楚地領悟、真正地領悟。當一個人真正領悟以後,他自己確信無疑,也可以向其他人保證。每一位如此做的人都會知道它,因為每個領悟的人所知道的是相同的。智慧生起是培養覺性的一個共同結果。培養覺性可以滅苦:我們不再執著於假名,不再怕鬼,不再怕神。我們不再執著於任何假名,因為我們不必害怕任何並不存在的事物。鬼和神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都只是假名。鬼是指身、口、意方面有惡行的人;神是指身、口、意方面有善行的人。我們知道如何做人。當身、口、意是惡行的時候,鬼就出現了。當怒火生起,我們能停止惱怒,那我們就是人。如果我們能夠一直保持寧靜、清淨的心,我們就是神,我們的心就值得他人尊敬。當我們領悟到這些以後,我們就能有所突破了。

 

因此毗婆舍那有這些所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五蘊──這些是經典中記載的──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聖諦、以及十二因緣paṭiccasamuppāda,緣起)。我們從經典中知道這些,我們也研究了,但是我們還是不明白,因為那種學習只是記憶。一旦我們培養覺性,智慧將會生起,這才是真實的。

 

當我們用覺性看念頭時,無論念頭什麼時候出現我們都會知道,因為我們在動的時候帶著覺性。念頭本身並沒有一個真實的。當念頭出現時我們具有覺性並知道它,就像貓看見了老鼠。老鼠剛一出現,貓就立即抓住它。這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每一個動作中我們都有覺性,那麼念頭生起時我們就能知道它、看見它、明白它。這意味著我們能化解它、戰勝它。長老們曾說過,戰勝別人一百次、一千次的利益都不及戰勝自己一次。戰勝自己就是戰勝念頭。念頭生起時我們看見它、知道它,它就無法繁衍。每當念頭一生起,我們就立即知道它。當我們培養出越來越強的覺性,觀智(ñāṇa-paññā由於覺性圓滿而生起的智慧)就會生起,這種智慧能讓我們清楚地知道、真正地領悟。

 

所依處(vatthu,事物)是指存在於身心內外的一切,我們必須完全知道。究竟法(paramattha,諸法實相)是指存在於身心內外的一切,是心能看見的、擁有的、存在的、在我們眼前的、心能觸及到的一切,我們必須完全地知道它。無常(ākāra)是指身心內外的一切都會改變。當我們清晰地領會它後,我們就能看見、知道、理解以及體驗什麼是貪、嗔、癡,因為它就是所依處、究竟法、無常。領悟了這些以後,心將變得非常喜悅,就能明白受、想、行、識不是苦。真正的出家人(phra,聖者)就存在於此。

 

出家並不是指剃頭,而是指心的品質。究竟法是指真實的事物。真正的出家人的特性毫無例外地存在於每個人中。用這種方法培養覺性,覺知動作是因,知道所有這一切是果。出家人意味著老師,是能教導真理的人。當他們知道並教導真理,他們的內心沒有苦。一位真正的出家人會知道什麼是世俗諦sammuti-paññatti 以及三個層次的勝義諦(paramattha-paññatti, attha-paññatti and ariya-paññatti)。如果我們的心發生了轉變,我們會真正地知道。如果我們知

道的是其它事物,則是不正確的。

 

繼續練習,我們就會生起法喜(pīti,法喜)。我們會感覺很舒適,心會變得輕盈,就像黑暗中出現了光明或者像污垢變為清潔,或者像黑變白,或者像沉重變為輕盈。心從一個階段轉變到另一階段。當知道(knowing)生起時,不知道就立刻消失。當出家人的品質出現時,非出家人的品質立即消失。當神的品質出現時,鬼的品質就立即消失。當人的品質出現時,其他的品質就立即消失。出現並立刻取代其他品質。這就叫做在此處生,在此處滅。這裡所說的生並不是從母親的子宮裡出生,死也並不是肉身的死亡,這些是另一回事。這些還是關於苦、無常、無我的假名。

 

還要繼續練習。這就像是一壺水,水已滿至壺邊緣,壺中的水現在正被取走。當知道生起時,覺性【注:此處應該是無明】就會減少,不像以前那麼充滿。在練習過程中,我們的覺性是圓滿的,當覺性生起後,它就會一直覺知下去,它將會一直觀照所緣。當所緣生起後,我們就會有自信,我們能夠牢記它,並且永遠不會被忘記。我 46 歲時就已經知道這些,但至今一點也沒有忘記。我在那個早晨知道了身心(roop-nahm,名色),在那個晚上知道了心的轉變。我真地知道這些,我有信心保證這就是佛陀的教導。佛陀教導過這些。從某種意義上說,做功德、佈施、持戒都是好事,但是,通過學習經典我們並不能真正知道如何培養覺性,如何與心打交道。

 

一個不明白的人去教導另一個不明白的人,結果還是不明白。一個有智慧的人去教導他人,結果是開啟智慧。因為智慧人人本具,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真正的出家人。無論是婦女、男子還是兒童,只要他們體證了真理,他們就成為真正的出家人,成為一位聖者。因此,出家人是福報,因為她或他能教導人們獲得智慧。福報意味著神聖。傳授這種神聖的智慧稱之為法佈施。這是聖者之道。

 

當我們培養覺性,知道越來越多的動作,這時觀智(ñāṇa-paññā)就會生起。觀智 (內在的智慧) 生起後,你就會真正地知道,而不用靠回憶經典知道。你將會知道煩惱、渴愛、執取、業。真正清楚地看見,煩惱、渴愛、執取、業 就會減少或消失。當我們體證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需要相信任何人了。體證到的人就擁有了智慧。即使佛陀過來告訴你這種練習是不正確的,你也不會相信他,因為它是真實的。當智慧生起,你就會有真正的自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