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五十四.頗多利耶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央掘陀羅的阿波那鎮。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阿波那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前往一個密林午休;當進入那個密林後,坐在一棵樹下。
同一時間,頗多利耶居士穿著衣鞋、帶著陽傘在散步。他進入那個密林,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站在一邊。世尊對頗多利耶居士說: “居士,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多利耶居士心想: “喬答摩沙門稱呼我為居士。” 他惱怒、不高興、默不作聲。
第二次世尊對頗多利耶居士說: “居士,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多利耶居士第二次心想: “喬答摩沙門稱呼我為居士。” 他惱怒、不高興、默不作聲。
第三次世尊對頗多利耶居士說: “居士,這裏有座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坐下來。” 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頗多利耶居士心想: “喬答摩沙門稱呼我為居士。” 他惱怒、不高興,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稱呼我為居士是不適當的,稱呼我為居士是不正確的。”
“居士,但你的形態、表徵、外相不就是一個居士嗎?”
“喬答摩賢者,我已經放下了所有工作,斷除了所有俗事了。”
“居士,你是怎樣放下所有工作,怎樣斷除所有俗事的呢?”
“喬答摩賢者,我把所有財富、物產、銀子、金子交給了兒子,不再向他們作出教導和勸誡,我安住於少量食物和簡單衣服的生活方式之中。喬答摩賢者,我就是這樣放下所有工作,斷除所有俗事的。”
“居士,你說的斷除俗事是一樣東西,在聖者的律之中,斷除俗事是另一樣東西。”
“大德,在聖者的律之中,是怎樣斷除俗事的呢?大德,如果世尊為我說法,講解在聖者的律之中,怎樣斷除俗事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頗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居士,在聖者的律之中,有八種東西有助斷除俗事。這八種東西是什麼呢?受持不殺生,捨棄殺生;受持不偷盜,捨棄偷盜;受持說真話,捨棄妄語;受持不兩舌,捨棄兩舌;受持不貪婪,捨棄貪婪;受持不爭執,捨棄爭執;受持不忿恨,捨棄忿恨;受持不自大,捨棄自大。居士,這就是在聖者的律之中,八種有助斷除俗事的東西了。”
“大德,世尊簡略而不是詳細地說這八種東西。大德,願世尊悲憫,為我詳細地說,在聖者的律之中,八種有助斷除俗事的東西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頗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居士, ‘受持不殺生,捨棄殺生’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進入斷除結縛的道路,如果我殺生,會因此而帶來結縛;以殺生為緣,我會因此而譴責自己,智者知道後也會因此而譴責自己;以殺生為緣,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惡趣之中。殺生是結縛也是障蓋,以殺生為緣便會生起漏、激盪、熱惱,遠離殺生便沒有漏、激盪、熱惱。’ ‘受持不殺生,捨棄殺生’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不偷盜……
“……不妄語……
“……不兩舌……
“……不貪婪……
“……不爭執……
“……不忿恨……
“居士, ‘受持不自大,捨棄自大’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我進入斷除結縛的道路,如果我自大,會因此而帶來結縛;以自大為緣,我會因此而譴責自己,智者知道後也會因此而譴責自己;以自大為緣,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惡趣之中。自大是結縛也是障蓋,以自大為緣便會生起漏、激盪、熱惱,遠離自大便沒有漏、激盪、熱惱。’ ‘受持不自大,捨棄自大’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居士,這就是詳細地說,在聖者的律之中,八種有助斷除俗事的東西了。但是,在聖者的律之中,到了這個階段還沒有把所有的俗事斷除。”
“大德,在聖者的律之中,是怎樣斷除所有俗事的呢?大德,如果世尊為我說法,講解在聖者的律之中,怎樣斷除所有俗事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頗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居士,就正如一隻受饑餓和疲憊困擾的狗站在屠房側,善巧的屠夫或屠夫的弟子把一些只是染著血而完全沒有肉的骨頭丟給牠。居士,你認為怎樣,那隻狗不停地咬那些只是染著血而完全沒有肉的骨頭,能否消除牠的饑餓和疲憊呢?”
“大德,不能。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些骨頭只是染著血而完全沒有肉,那隻狗不停地咬那些骨頭只會為自己帶來疲勞和苦惱。”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骨頭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就正如一隻鷲鳥或鷹鳥銜著一塊肉碎飛行,其他鷲鳥或鷹鳥不斷飛來襲擊牠,啄和抓那塊肉碎。居士,你認為怎樣,如果那隻鷲鳥或鷹鳥不立即放捨那塊肉碎的話,是否會因此而帶來死亡或接近死亡之苦呢?”
“大德,是的。”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肉碎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就正如一個人拿著草火炬逆風來行走。居士,你認為怎樣,如果那人不立即放捨那個草火炬的話,當火燒傷手、燒傷臂、燒傷肢體時,他是否會因此而帶來死亡或接近死亡之苦呢?”
“大德,是的。”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草火炬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就正如有個比人還深的火坑,當中堆滿燃燒著的火炭,沒有火焰、沒有煙;一個想生存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的人走來,被兩個強壯的人捉著雙臂,想把他拖進那個火坑。居士,你認為怎樣,那人是否會掙扎逃避呢?”
“大德,是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人知道,如果掉進了火坑,便會因此而帶來死亡或接近死亡之苦。”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火坑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就正如一個做夢的人,在夢中看見怡人的叢林、怡人的園林、怡人的地方、怡人的蓮池,但在醒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做夢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就正如一個借了別人財物的人,坐在借來的車乘,穿上借來的裝束、珠寶、耳環;帶著滿身借來的財物走進市集裏。人們看見他後這樣說: ‘這人真是富有,受用這麼貴重的財物!’ 當物主看見他後,一一取回自己的東西。居士,你認為怎樣,那人是否要把財物一一交還呢?”
“大德,是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物主要取回自己的東西。”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借物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就正如在村落或市鎮附近有一個密林,那裏有一棵大樹,樹上有很多果子,但沒有果子落在地上。一個需要果子、尋求果子、到處尋找果子的人,走進密林裏,看見那棵大樹,心想: ‘這棵大樹有很多果子,但沒有果子落在地上。我懂得爬樹,讓我爬到樹上,然後盡情吃果子和摘果子吧。’ 於是,他爬到樹上,然後盡情吃果子和摘果子。這時候,有第二個需要果子、尋求果子、到處尋找果子的人,拿著利斧走進密林裏,看見那棵大樹,心想: ‘這棵大樹有很多果子,但沒有果子落在地上。我不懂得爬樹,讓我斬截樹腳,樹倒後便盡情吃果子和摘果子吧。’ 於是,他開始斬截樹腳。居士,你認為怎樣,在樹上那個人如果不立即下來的話,當樹倒時便會摔斷手、摔斷腳、摔斷肢體,他是否會因此而帶來死亡或接近死亡之苦呢?”
“大德,是的。”
“居士,同樣地,一位聖弟子這樣反思: ‘世尊所說的樹上果的譬喻,形容貪欲帶來很多苦、很多困擾,當中帶來很多患。’ 他這樣以正慧如實觀看後,便會帶來一份捨心;這時候他的捨心還是散亂的,當去掉內心的散亂後,便會帶來一份心住一境的捨心,對世上所有的取著都會滅盡,沒有剩餘。這就是捨心的修習。
“居士,一位聖弟子有無上的捨、念、清淨時,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居士,一位聖弟子有無上的捨、念、清淨時,能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居士,一位聖弟子有無上的捨、念、清淨時,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居士,在聖者的律之中,到了這個階段便能把所有的俗事斷除。居士,你認為怎樣,你自己所認為的把俗事斷除,能否跟在聖者的律之中的把所有俗事斷除相比呢?”
“大德,我算得上什麼人呢!我自己所認為的把俗事斷除,在各方面都不能跟在聖者的律之中的把所有俗事斷除相比。我自己所認為的把俗事斷除,遠遠及不上在聖者的律之中的把所有俗事斷除。
“大德,從前我把不純正的外道遊方者視作純正的修行人,對不純正的外道遊方者視作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供養食物,對不純正的外道遊方者視作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看待;從前我把純正的比丘視作不純正的修行人,對純正的比丘視作對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供養食物,對純正的比丘視作對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看待。
“大德,現在我知道不純正的外道遊方者就是不純正的修行人,對不純正的外道遊方者就作對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供養食物,對不純正的外道遊方者就作對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看待;現在我知道純正的比丘就是純正的修行人,對純正的比丘就作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供養食物,對純正的比丘就作對純正的修行人那樣看待。
“大德,世尊使我對沙門產生敬愛,使我對沙門產生歡喜,使我對沙門產生尊敬。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頗多利耶經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