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法術語的問題- 2.身念處
[德加尼亞]
2.身念處(Kayanupassana)
禪修者:三十二身分(kayagatasati)和腐爛的屍體的至念(sivathika)被稱作身念處(kayanupassana)的練習。為什麼你不教這些方法呢?
禪師:我的老師教給我許多關於禪修的本性的東西;他沒有教我這些練習。當你學習事物的本性的(dhammanupassana 法念處)的時候,身念處已經包括在裡面了。如果你做心念處(cittanupassana)和法念處的練習,也就完成了身念處和受念處(vedananupassana)的練習。我的老師不再先教止禪然後教內觀,他直接教內觀的方法。身念處是大念住經(satipattana sutta)中的止禪的部分;你僅僅注意到概念。
禪修者:在我的經驗中,身念處的方法非常有幫助。它給了我非常有用的信息,它們保存在心的背後,只要當心中有貪欲的時候,隨手就可以拿來使用。
現在我已經停止了這種練習,但是對我個人的禪修來說,我發覺在某些階段它非常重要。
禪師:當然,它是有幫助的,有時很可能是必需的——這是佛陀為什麼教它的原因。
如果我們真正努力去理解心,並且如果有持續和堅定的心念處,然後,慢慢地,隨著時間的過去,禪修的所有這些不同的方面,都會變成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忘記最終——不管我們以什麼禪修方法開始——我們的任務是去學會怎樣處理煩惱。
止禪 和 觀禪
[德加尼亞]
https://amitaba48.pixnet.net/blog/post/223165612-%E6%AD%A2%E7%A6%AA%E5%8F%8A%E8%A7%80%E7%A6%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