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糧 1/2 德加尼亞尊者的一些反思、思想和建議
以下的一些指示是德加尼亞尊者的一些反思、思想和建議的混合。因為它們是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摘抄出來的,對於那些不熟悉他的教法的禪修者,以及剛開始禪修和學習佛法的禪修者來說,它們也許並不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因此,我們建議你從那些能夠馬上用得起來的指示中獲取靈感,並且略過那些不是對你講的指示。過多地去思考那些與你不太相關的指示,很可能會讓你產生迷惑或者沮喪。
1. 如果有甚至是一點期待,心就會困惑。注意你的態度,不要期待結果!
2. 當你運用智慧的時候,精進就已經存在了。
3. 正念是去覺知到已經在這兒的東西。
4. 當心空閑時,它就會思考。
5. 只要你感到煩躁不安時,往內心觀照。不要把你的心態歸咎於外部世界的任何事或人。
6. 存在假設(先入之見)是無明在起作用。
7. 學會清楚地看到心與目標之間的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哪一個是目標?哪一個是心?
8. 只要當人們感到沮喪時,這就標誌著他們想要某種東西,但是沒有得到。
9. 思維會對你說謊,但是感受(vedana)不會——感受是真實的。
10. 想談話和不想談話是同一個問題。
11. 你是否想去做某事並不重要。問你自己你是否需要去做它。
12. 不要去注意聲音,去覺知你正在聽到。聽到就包括了知道那個聲音。看到等也是一樣。
13. 小煩惱將會變大。最後我們需要能夠看到貪和嗔的甚至最微細的表現。
14. 你為什麼做這件事?因為你想做?因為你需要做?因為它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最合適做的事?
15. 當心中沒有貪欲和嗔恚的時候,你就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16. 只是去問問題,不要去尋找答案。只要心已經收集足夠的信息,答案就會出現。
17. 不要告訴自己要有耐心,去觀察不耐心的狀態!
18. 智慧可以控制心;你不能控制心!
19. 不要努力保持鎮靜,只需要努力保持覺知。
20. 如果你的家庭有問題,你必須在家裡解決。你不能跑到禪修中心來解決家庭問題。
21. 認識到你已經有的知識和理解。盡你所能的去做,不管得到什麼結果,都要知足。
22. 你會去注意什麼?看到?聽到?聞到?觸到?嚐到?想到?還是你會捲入到看、聽、聞、觸、嚐的過程中?你會迷失在妄想裡嗎?不要讓老習慣把你帶走;對心進行再培訓!
23. 只要你有一個錯誤的態度,心就不可能強大。當心強大時,它會看到它能夠看到的一切。 這是法在工作;其中並沒有一點個人的參與。千萬不要非常努力地去看任何東西。渴望看到是貪欲。
24. 始終不要努力去找到心的位置,位置是一個概念。你應該通過心在工作的事實來認出心。
25. 我們叫做計劃的東西只是思維。你也許計劃做某事,但是實際上你什麼也沒做,因為那個計劃不夠強。真正的計劃不是思維。它只是一種即興的衝動,只是心的努力。
26.知道心為什麼做某事是智慧。
27. 有時一個念頭是這樣微細,以至於你不知道它是否是被煩惱所驅動,但是你可以感受它。
28. 對苦的真正的理解是從痛苦中解脫,它會讓心自由。
29. 在你禪修的開始階段,只要你一覺知到思維,它就會停止;你不能在思維的同時保持覺知。只有當正念足夠強大的時候,你才能觀察思維。
30. 當你真正理解某事的原理時,你就永遠不會忘記。
31. 我們必須認識到煩惱是多麼的有害。通常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心才真正對煩惱厭倦;僅僅理性上知道貪、嗔、痴不好還不夠。大多數人實際上想要和貪欲、嗔恚和無明待在一起。我們都必須經歷持續地觀察煩惱的許多困難的時期,並沒有捷徑。只有當心真正對煩惱受夠了的時候,它才能解放它自己。
32. 不要匆忙,只要保持學習。
33. 為什麼在家裡時煩惱會變得更強大?因為它是我的家,我的妻子,我的汽車,等等。
34. 如果你真正連續地去覺知,恐懼的想法就不會生起。如果一個聲音只是一個聲音,等等,想像也就不會發狂。你認為你看到的任何東西,以及你認為你聽到的任何東西,都只是概念。
35. 專心的覺知不能運用於日常生活,只有自然的覺知,那種做它自己的工作的覺知才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然後智慧就會看到善和不善,就會放棄不善而選擇善。你實踐越長的時間,你就越理解這個過程。
36. 裡面和外面都是概念。
37. 總是去檢查心,為什麼它要做這件事,它是怎樣感受的?
38. 為什麼心會變得焦慮不安?在這個發生之前你曾經做過什麼?記住它!!
39. 當你焦慮不安的時候,你真正需要禪修。
40. 心不會因為某個觀察目標而平靜下來,而是因為興趣、正確的態度,和連續的正念。
41. 在禪修中心如果你不練習談話禪修,到了外面你就不能練習它。
42. 如果你認為你有非常重要的東西需要思考,先暫停並且問你自己是否它是真的重要。為什麼你會這麼渴望去思考它?
43. 在工作中,如果你每個小時練習呼吸的正念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壓力的勢頭可以被緩和甚至停止——或者只要當你有時間時就練習。
44. 當人們開始練習禪修的時候,他們沒有——或者不夠——信仰來保持他們繼續進行下去,因此他們需要大量的動力。信仰需要時間來培養。
45. 你認為快樂的東西,其實是苦。
46. 去掉執著重要,還是理解為什麼執著重要?想去掉任何東西都是因為嗔心。
47. 正念和智慧將會自動地根除煩惱;我們只能為它們創造合適的條件。我們需要覺知到和接受煩惱。
48. 自信你已經理解了一個煩惱是痴心在起作用。
49. 我們需要反復地從我們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直到我們真正理解為止。
50. 你知道的東西永遠不夠!智慧理解正在發生什麼,智慧理解需要做什麼。智慧用各種方式保持增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