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蘊相應
蕭式球譯
一.那拘邏父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婆伽的鱷魚山,畢沙迦邏園的鹿野苑。
這時候,那拘邏父居士前往世尊那裏,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年老、過了很多日子,身體時常病痛,不能時常探望世尊和受人尊重的比丘。大德,請世尊教化我,請世尊教誡我,這將為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居士,正是這樣。居士,你的身體有病、虛弱、是一種束縛,如果有人說你這身體有一會兒的健康,他就是一個愚癡的人!居士,因此,你應這樣修學:在身體有病時,心不要病。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那拘邏父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
那拘邏父去到舍利弗尊者那裏後,對舍利弗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那拘邏父說: “居士,你的根門清淨,面色清淨、明晰。你今天是否在世尊面前聽法語呢?”
“大德,我的根門怎會不清淨,我的面色怎會不清淨、不明晰呢!大德,今天世尊為我說法語,世尊為我灑甘露。”
“居士,世尊為你說什麼法語,世尊為你灑什麼甘露呢?”
於是那拘邏父把剛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舍利弗尊者。
“居士,你為什麼不進一步問世尊: ‘大德, “身體有病,心也有病” 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大德, “身體有病,心沒有病” 所包含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
“大德,我從遠處來到舍利弗尊者跟前,就是想知道這個義理。如果舍利弗尊者為我解釋清楚這個義理就好了。”
“居士,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那拘邏父回答舍利弗尊者: “大德,是的。”
舍利弗尊者說: “居士,什麼是 ‘身體有病,心也有病’ 呢?
“居士,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去看聖者,不知聖法,不學聖法;不去看善人,不知善人法,不學善人法。他視色為: ‘色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色’ 、 ‘色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色之中’ 。他確立 ‘色是我,色是我所’ 這種想法。色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色變壞、改變時,他便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識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識’ 、 ‘識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識之中’ 。他確立 ‘識是我,識是我所’ 這種想法。識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識變壞、改變時,他便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居士,這就是 ‘身體有病,心也有病’ 了。
“居士,什麼是 ‘身體有病,心沒有病’ 呢?
“居士,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常去看聖者,知聖法,善學聖法;常去看善人,知善人法,善學善人法。他視色為: ‘沒有色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色這回事’ 、 ‘沒有色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色之中這回事’ 。他不確立 ‘色是我,色是我所’ 這種想法。色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色變壞、改變時,他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沒有識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識這回事’ 、 ‘沒有識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識之中這回事’ 。他不確立 ‘識是我,識是我所’ 這種想法。識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識變壞、改變時,他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居士,這就是 ‘身體有病,心沒有病’ 了。”
舍利弗尊者說了以上的話後,那拘邏父對舍利弗尊者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二.天湖鎮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人一個名叫天湖的市鎮。
這時候,一些從西方國土來的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們想回去西方國土,準備在西方國土居住。”
“比丘們,你們有沒有向舍利弗告辭呢?”
“大德,我們還沒有向舍利弗尊者告辭。”
“比丘們,你們向舍利弗告辭吧。比丘們,舍利弗是一位智者,他幫助比丘同修。”
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那些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坐在世尊附近一個決明樹叢。那些比丘去到舍利弗尊者那裏後,對舍利弗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賢友,我們想回去西方國土,準備在西方國土居住。我們已向導師告辭了。”
“賢友們,在西方國土有一些剎帝利智者、婆羅門智者、居士智者、沙門智者,他們會對曾經到過外地的比丘提出問題: ‘賢友們,你們是智者,是有觀察力的人,尊者的老師主張什麼,解說什麼呢?’ 不知你們能否善聽、善學、善思維、善受持、善明白法義,以智慧解答這樣的問題?不知尊者能否正確表達世尊的說話,不會變成誹謗世尊?不知尊者能否作出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賢友,我們從遠處來到舍利弗尊者跟前,就是想知道這個義理。如果舍利弗尊者為我們解釋清楚這個義理就好了。”
“賢友們,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那些比丘回答舍利弗尊者: “賢友,是的。”
舍利弗尊者說: “賢友們,如果他們這樣問你們: ‘賢友們,你們是智者,是有觀察力的人,尊者的老師主張什麼,解說什麼呢?’
“賢友們,當他們這樣問的時候,你們這樣解說: ‘賢友們,我們的老師解說清除愛著。’
“賢友們,當你們這樣說的時候,他們或會進一步問: ‘賢友們,你們是智者,是有觀察力的人,尊者的老師解說清除對什麼的愛著呢?’
“賢友們,當他們這樣問的時候,你們這樣解說: ‘賢友們,我們的老師解說清除對色、受、想、行、識的愛著。’
“賢友們,當你們這樣說的時候,他們或會進一步問: ‘賢友們,你們是智者,是有觀察力的人,尊者的老師看見什麼過患,而解說要清除對色、受、想、行、識的愛著呢?’
“賢友們,當他們這樣問的時候,你們這樣解說: ‘賢友們,如果對色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當色變壞、改變時,便會生起憂、悲、苦、惱、哀;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當識變壞、改變時,便會生起憂、悲、苦、惱、哀。我們的老師看見這些過患,而解說要清除對色、受、想、行、識的愛著。’
“賢友們,當你們這樣說的時候,他們或會進一步問: ‘賢友們,你們是智者,是有觀察力的人,尊者的老師看見什麼利益,而解說要清除對色、受、想、行、識的愛著呢?’
“賢友們,當他們這樣問的時候,你們這樣解說: ‘賢友們,如果對色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當色變壞、改變時,便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哀;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當識變壞、改變時,便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哀。我們的老師看見這些利益,而解說要清除對色、受、想、行、識的愛著。’
“賢友們,如果行踐不善法能令人當下安住在樂之中,沒有悲痛、沒有哀傷、沒有熱惱,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善趣的話,世尊便不會稱讚捨棄不善法;賢友們,因為行踐不善法能令人當下安住在苦之中,帶有悲痛、帶有哀傷、帶有熱惱,身壞命終之後投生惡趣,所以世尊稱讚捨棄不善法。
“賢友們,如果行踐善法能令人當下安住在苦之中,帶有悲痛、帶有哀傷、帶有熱惱,身壞命終之後投生惡趣的話,世尊便不會稱讚行踐善法;賢友們,因為行踐善法能令人當下安住在樂之中,沒有悲痛、沒有哀傷、沒有熱惱,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善趣,所以世尊稱讚行踐善法。”
舍利弗尊者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舍利弗尊者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三.訶梨提迦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迦旃延尊者住在阿槃提拘羅羅鎮的山崖。
這時候,訶梨提迦居士前往大迦旃延尊者那裏,對大迦旃延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大迦旃延尊者說: “大德,世尊在《八品.摩緊提耶問》1之中這樣說:
“ ‘捨宅離伴隨,離群離欲樂;牟尼無企求,不與人諍論。’
“大德,這是世尊簡略的說話,我應怎樣審視當中詳細的義理呢?”
“居士,什麼是在舍宅之中活動呢?
“居士,色界是識的舍宅,識對色界有貪欲的束縛,這稱為在舍宅之中活動。
“居士,受界……
“居士,想界……
“居士,行界是識的舍宅,識對行界有貪欲的束縛,這稱為在舍宅之中活動。
“居士,這就是稱為在舍宅之中活動了。
“居士,什麼是不在舍宅之中活動呢?
“居士,如來對所有色界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執取、成見、困窘性向全部都盡除,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這些東西,因此,如來稱為不在舍宅之中活動的人。
“居士,如來對所有受界……
“居士,如來對所有想界……
“居士,如來對所有行界……
“居士,如來對所有識界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執取、成見、困窘性向全部都盡除,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這些東西,因此,如來稱為不在舍宅之中活動的人。
“居士,這就是稱為不在舍宅之中活動了。
“居士,什麼是在伴隨之中活動呢?
“居士,若在色相之中活動時有束縛,這稱為在伴隨之中活動。
“居士,若在聲相……
“居士,若在香相……
“居士,若在味相……
“居士,若在觸相……
“居士,若在法相之中活動時有束縛,這稱為在伴隨之中活動。
“居士,這就是稱為在伴隨之中活動了。
“居士,什麼是不在伴隨之中活動呢?
“居士,如來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色相的束縛,因此,如來稱為不在伴隨之中活動的人。
“……聲相……
“……香相……
“……味相……
“……觸相……
“居士,如來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法相的束縛,因此,如來稱為不在伴隨之中活動的人。
“居士,這就是稱為不在伴隨之中活動了。
“居士,什麼是群集呢?
“居士,一些人時常去到在家人那裏,跟在家人一起分享喜悅、分擔哀傷;在家人快樂時他便快樂,在家人痛苦時他便痛苦;他親身參與各種在家人的工作。
“居士,這就是群集了。
“居士,什麼是離群呢?
“居士,一位比丘不會時常去到在家人那裏,不會跟在家人一起分享喜悅、分擔哀傷;不會在家人快樂時他便快樂,不會在家人痛苦時他便痛苦;他不會親身參與各種在家人的工作。
“居士,這就是離群了。
“居士,什麼是不離欲樂呢?
“居士,一些人對欲樂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
“居士,這就是不離欲樂了。
“居士,什麼是離欲樂呢?
“居士,一些人對欲樂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
“居士,這就是離欲樂了。
“居士,什麼是有企求呢?
“居士,一些人這樣想: ‘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色,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受,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想,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行,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識。’
“居士,這就是有企求了。
“居士,什麼是無企求呢?
“居士,一些人不會這樣想: ‘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色,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受,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想,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行,將來我要有這樣這樣的識。’
“居士,這就是無企求了。
“居士,什麼是與人諍論呢?
“居士,一些人這樣跟人諍論: ‘你不知這些法和律,我知這些法和律,你怎會知這些法和律呢!你的方法錯誤,我的方法正確。我有條理,你沒有條理。應在之前說的,你之後才說;應在之後說的,你之前便說。你改變想法了,你被駁倒了,你被斥責了。如果可以的話,去解困吧,去弄清楚吧!’
“居士,這就是與人諍論了。
“居士,什麼是不與人諍論呢?
“居士,一位比丘不會這樣跟人諍論: ‘你不知這些法和律,我知這些法和律,你怎會知這些法和律呢!你的方法錯誤,我的方法正確。我有條理,你沒有條理。應在之前說的,你之後才說;應在之後說的,你之前便說。你改變想法了,你被駁倒了,你被斥責了。如果可以的話,去解困吧,去弄清楚吧!’
“居士,這就是不與人諍論了。
“居士,世尊在《八品.摩緊提耶問》之中這樣說:
“ ‘捨宅離伴隨,離群離欲樂;牟尼無企求,不與人諍論。’
“居士,這是世尊簡略的說話,你應這樣審視當中詳細的義理。”
四.訶梨提迦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迦旃延尊者住在阿槃提拘羅羅鎮的山崖。
這時候,訶梨提迦居士前往大迦旃延尊者那裏,對大迦旃延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大迦旃延尊者說: “大德,世尊在 ‘帝釋問’ 2之中這樣說: ‘愛盡得解脫的沙門婆羅門,能達到究竟之處、究竟的安穩、究竟的梵行、究竟的目標、天人最勝之處。’ 大德,這是世尊簡略的說話,我應怎樣審視當中詳細的義理呢?”
“居士,對所有色界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執取、成見、困窘性向全部都盡除、無欲、息滅、離棄、放捨,這稱為心善解脫。
“居士,對所有受界……
“居士,對所有想界……
“居士,對所有行界……
“居士,對所有識界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執取、成見、困窘性向全部都盡除、無欲、息滅、離棄、放捨,這稱為心善解脫。
“居士,世尊在 ‘帝釋問’ 之中這樣說: ‘愛盡得解脫的沙門婆羅門,能達到究竟之處、究竟的安穩、究竟的梵行、究竟的目標、天人最勝之處。’ 居士,這是世尊簡略的說話,你應這樣審視當中詳細的義理。”
五.定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定;一位有定的比丘會有如實知。如實知道些什麼呢?
“色、受、想、行、識的集,色、受、想、行、識的滅。
“比丘們,什麼是色、受、想、行、識的集呢?
“比丘們,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
“對什麼東西有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呢?
“對色有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
“當一個人對色有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時,便會生起愛喜;對色有愛喜時便會有取;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及有憂、悲、苦、惱、哀的產生。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集起。
“當一個人對受……
“當一個人對想……
“當一個人對行……
“當一個人對識有喜貪、喜愛、持續的愛著時,便會生起愛喜;對識有愛喜時便會有取;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及有憂、悲、苦、惱、哀的產生。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集起。
“比丘們,這就是色、受、想、行、識的集了。
“比丘們,什麼是色、受、想、行、識的滅呢?
“比丘們,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
“對什麼東西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呢?
“對色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
“當一個人對色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時,愛喜便會息滅;對色沒有愛喜時便不會有取;取的息滅帶來有的息滅,有的息滅帶來生的息滅,生的息滅帶來老死的息滅,及帶來憂、悲、苦、惱、哀的息滅。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息滅。
“當一個人對受……
“當一個人對想……
“當一個人對行……
“當一個人對識沒有喜貪、喜愛,持續沒有愛著時,愛喜便會息滅;對識沒有愛喜時便不會有取;取的息滅帶來有的息滅,有的息滅帶來生的息滅,生的息滅帶來老死的息滅,及帶來憂、悲、苦、惱、哀的息滅。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息滅。
“比丘們,這就是色、受、想、行、識的滅了。”
六.靜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你們要在靜處之中修習;一位在靜處的比丘會有如實知。如實知道些什麼呢?
“色、受、想、行、識的集,色、受、想、行、識的滅。
……(其餘部份跟上一經相同)……
“比丘們,這就是色、受、想、行、識的滅了。”
七.執取和掛慮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有執取、有掛慮和沒有執取、沒有掛慮。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有執取、有掛慮呢?
“比丘們,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去看聖者,不知聖法,不學聖法;不去看善人,不知善人法,不學善人法。他視色為: ‘色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色’ 、 ‘色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色之中’ 。色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色變壞、改變時,他的心識便會受色所轉;當心識受色所轉時,內心便會生起各種掛慮法,及持續受各種掛慮法所擺佈。他的內心受擺佈、有驚慌、有悲痛、有戀棧、有執取、有掛慮。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識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識’ 、 ‘識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識之中’ 。識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識變壞、改變時,他的心識便會受識所轉;當心識受識所轉時,內心便會生起各種掛慮法,及持續受各種掛慮法所擺佈。他的內心受擺佈、有驚慌、有悲痛、有戀棧、有執取、有掛慮。
“比丘們,這就是有執取、有掛慮了。
“比丘們,什麼是沒有執取、沒有掛慮呢?
“比丘們,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常去看聖者,知聖法,善學聖法;常去看善人,知善人法,善學善人法。他視色為: ‘沒有色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色這回事’ 、 ‘沒有色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色之中這回事’ 。色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色變壞、改變時,他的心識不會受色所轉;當心識不受色所轉時,內心便不會生起各種掛慮法,及持續不受各種掛慮法所擺佈。他的內心不受擺佈、沒有驚慌、沒有悲痛、沒有戀棧、沒有執取、沒有掛慮。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沒有識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識這回事’ 、 ‘沒有識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識之中這回事’ 。識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識變壞、改變時,他的心識不會受識所轉;當心識不受識所轉時,內心便不會生起各種掛慮法,及持續不受各種掛慮法所擺佈。他的內心不受擺佈、沒有驚慌、沒有悲痛、沒有戀棧、沒有執取、沒有掛慮。
“比丘們,這就是沒有執取、沒有掛慮了。”
八.執取和掛慮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有執取、有掛慮和沒有執取、沒有掛慮。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有執取、有掛慮呢?
“比丘們,不聽聞法義的凡夫視色為: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色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色變壞、改變時,他便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識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識變壞、改變時,他便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比丘們,這就是有執取、有掛慮了。
“比丘們,什麼是沒有執取、沒有掛慮呢?
“比丘們,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視色為: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色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色變壞、改變時,他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識是會變壞、會改變的,當識變壞、改變時,他不會生起憂、悲、苦、惱、哀。
“比丘們,這就是沒有執取、沒有掛慮了。”
九.過去未來現在之一
“比丘們,過去和未來的色無常,更遑論現在的色了。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過去的色沒有戀棧,對未來的色沒有愛喜,他進入一條對現在的色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受……
……想……
……行……
“比丘們,過去和未來的識無常,更遑論現在的識了。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過去的識沒有戀棧,對未來的識沒有愛喜,他進入一條對現在的識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十.過去未來現在之二
“比丘們,過去和未來的色苦,更遑論現在的色了。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過去的色沒有戀棧,對未來的色沒有愛喜,他進入一條對現在的色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受……
……想……
……行……
“比丘們,過去和未來的識苦,更遑論現在的識了。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過去的識沒有戀棧,對未來的識沒有愛喜,他進入一條對現在的識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十一.過去未來現在之三
“比丘們,過去和未來的色無我,更遑論現在的色了。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過去的色沒有戀棧,對未來的色沒有愛喜,他進入一條對現在的色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受……
……想……
……行……
“比丘們,過去和未來的識無我,更遑論現在的識了。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過去的識沒有戀棧,對未來的識沒有愛喜,他進入一條對現在的識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第一那拘邏父品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