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一零一.斧柄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說,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無知無見是不會帶來漏盡的。
“比丘們,對什麼東西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呢?
“比丘們,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比丘們,這樣的知,這樣的見,能帶來漏盡。
“比丘們,一個不作修習的比丘,即使希望自己的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他也不能做到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
“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是沒有修習。
“沒有修習什麼呢?
“沒有修習四念處,沒有修習四正勤,沒有修習四神足,沒有修習五根,沒有修習五力,沒有修習七覺支,沒有修習八正道。
“比丘們,就正如一隻有八隻蛋、十隻蛋或十二隻蛋的母雞,牠不孵蛋,不給予溫暖,即使想讓小雞以爪尖或喙破殼,平安地出生,也不能做到讓小雞以爪尖或喙破殼,平安地出生。
“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那隻母雞不孵蛋,不給予溫暖。
“比丘們,同樣地,一個不作修習的比丘,即使希望自己的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他也不能做到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
“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是沒有修習。
“沒有修習什麼呢?
“沒有修習四念處,沒有修習四正勤,沒有修習四神足,沒有修習五根,沒有修習五力,沒有修習七覺支,沒有修習八正道。
“比丘們,一位作出修習的比丘,即使沒有希望自己的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他也能做到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
“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是有修習。
“修習什麼呢?
“修習四念處,修習四正勤,修習四神足,修習五根,修習五力,修習七覺支,修習八正道。
“比丘們,就正如一隻有八隻蛋、十隻蛋或十二隻蛋的母雞,牠適當地孵蛋,適當地給予溫暖,即使沒有想到讓小雞以爪尖或喙破殼,平安地出生,那些小雞都有能力以爪尖或喙破殼,平安地出生。
“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那隻母雞適當地孵蛋,適當地給予溫暖。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作出修習的比丘,即使沒有希望自己的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他也能做到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
“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是有修習。
“修習什麼呢?
“修習四念處,修習四正勤,修習四神足,修習五根,修習五力,修習七覺支,修習八正道。
“比丘們,又正如工匠或工匠的徒弟看見斧柄上有一道被手指握磨出來的深痕,他不知道自己昨天握磨了多深,今天握磨了多深,明天將握磨多深,但經日久後便知道自己握磨出一道深指痕。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持續作出修習的比丘,他不知道自己昨天盡除了多少漏,今天盡除了多少漏,明天將盡除多少漏,但經日久後便知道自己盡除了各種漏。
“比丘們,就正如船在海中航行六個月時,船上的藤繩受風吹、日曬、雨打;到了冬天,人們把船抬到乾地上,藤繩仍受風吹、日曬、雨打。藤繩受到侵蝕,便會逐漸破損。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持續作出修習的比丘,他的結縛會逐漸破損。”
一零二.無常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在秋天時分,農夫用大犂來耕地,能截斷所有雜草的根。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割蘆葦的人,割斷蘆葦後,手執蘆葦的一端,然後不斷揮動,能將枯萎的蘆葦揮去。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樹上一束束的芒果,截斷束枝後,所有連著束枝的芒果都能取下來。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一間尖頂屋,所有的樑都朝向尖頂,連接尖頂,尖頂是最首要的。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根的香味之中,香鳶尾草的根是最香的。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實木的香味之中,紫檀是最香的。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在各種花的香味之中,茉莉是最香的。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所有小王都臣服於轉輪王,轉輪王是最高的。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各種星光都比不上月亮十六分一的光芒,月亮的光芒是最高的。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就正如晴朗的時分,天空沒有雲霧。當日出的時候,太陽的光明、光亮、光耀能把天空上所有黑暗驅散。同樣地,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比丘們,怎樣修習無常想呢?為什麼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呢?
“比丘們,這樣修習無常想: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
“比丘們,這樣勤修無常想,能清除所有欲界貪、色界貪、有貪、無明,能截斷所有我慢。”
第十蓮花品完
一零三.方面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方面的法義。什麼是四方面的法義呢?
“自身方面,自身集方面,自身滅方面,自身滅之道方面。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方面的法義呢?應這樣說:五取蘊。
“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這稱為自身方面的法義。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集方面的法義呢?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這稱為自身集方面的法義。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滅方面的法義呢?對渴愛徹底無欲、息滅、離棄、放捨、解脫、不黏著。比丘們,這稱為自身滅方面的法義。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滅之道方面的法義呢?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稱為自身滅之道方面的法義。
“比丘們,有這四方面的法義。”
一零四.苦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苦呢?應這樣說:五取蘊。
“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這稱為苦。
“比丘們,什麼是苦集呢?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這稱為苦集。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呢?對渴愛徹底無欲、息滅、離棄、放捨、解脫、不黏著。比丘們,這稱為苦滅。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之道呢?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稱為苦滅之道。”
一零五.自身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自身、自身集、自身滅、自身滅之道。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呢?應這樣說:五取蘊。
“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這稱為自身。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集呢?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這稱為自身集。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滅呢?對渴愛徹底無欲、息滅、離棄、放捨、解脫、不黏著。比丘們,這稱為自身滅。
“比丘們,什麼是自身滅之道呢?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稱為自身滅之道。”
一零六.遍知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應要遍知的事物、遍知、有遍知能力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應要遍知的事物呢?
“色取蘊是應要遍知的事物,受取蘊是應要遍知的事物,想取蘊是應要遍知的事物,行取蘊是應要遍知的事物,識取蘊是應要遍知的事物。
“比丘們,這些是稱為應要遍知的事物。
“比丘們,什麼是遍知呢?盡除貪欲、盡除瞋恚、盡除愚癡。比丘們,這稱為遍知。
“比丘們,什麼是有遍知能力的人呢?應這樣說:任何姓名、任何種族的阿羅漢。比丘們,這稱為具有遍知能力的人。”
一零七.沙門之一
“比丘們,有五取蘊,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不能如實知五取蘊味、患、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沙門,我不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婆羅門。這些尊者沒有沙門的得益,沒有婆羅門的得益,不能在現生之中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法義,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比丘們,能如實知五取蘊味、患、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沙門,我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婆羅門。這些尊者有沙門的得益,有婆羅門的得益,能在現生之中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法義,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一零八.沙門之二
“比丘們,有五取蘊,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不能如實知五取蘊集、滅、味、患、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沙門,我不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婆羅門。這些尊者沒有沙門的得益,沒有婆羅門的得益,不能在現生之中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法義,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比丘們,能如實知五取蘊集、滅、味、患、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沙門,我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婆羅門。這些尊者有沙門的得益,有婆羅門的得益,能在現生之中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法義,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一零九.須陀洹
“比丘們,有五取蘊,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由於如實知道五取蘊的集、滅、味、患、離,他稱為一位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的聖弟子。”
一一零.阿羅漢
“比丘們,有五取蘊,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一位比丘由於如實知道五取蘊的集、滅、味、患、離之後,沒有執取而得解脫,他稱為一位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
一一一.愛著之一
“比丘們,你們要斷除對色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色。
“你們要斷除對受……
“你們要斷除對想……
“你們要斷除對行……
“你們要斷除對識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識。”
一一二.愛著之二
“比丘們,你們要斷除對色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執取、成見、困窘性向,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色。
“你們要斷除對受……
“你們要斷除對想……
“你們要斷除對行……
“你們要斷除對識的愛欲、貪著、愛喜、渴愛、執取、成見、困窘性向,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識。”
第十一方面品完
一一三.比丘之一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知色、受、想、行、識,不知色、受、想、行、識集,不知色、受、想、行、識滅,不知色、受、想、行、識滅之道。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一四.比丘之二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多聞法義的聖弟子知色、受、想、行、識,知色、受、想、行、識集,知色、受、想、行、識滅,知色、受、想、行、識滅之道。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一五.說法者之一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說法者,說法者’ 。說法者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說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無欲、息滅的法,他可配稱為一位說法的比丘。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跟隨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無欲、息滅的法,他可配稱為一位依法而行的比丘。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因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無欲、息滅,沒有執取而得解脫,他可配稱為現生得到湼槃的比丘。”
一一六.說法者之二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說法者,說法者’ 。說法者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依法而行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現生得到湼槃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說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無欲、息滅的法,他可配稱為一位說法的比丘。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跟隨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無欲、息滅的法,他可配稱為一位依法而行的比丘。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因對色、受、想、行、識厭離、無欲、息滅,沒有執取而得解脫,他可配稱為現生得到湼槃的比丘。”
一一七.束縛
“比丘們,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去看聖者,不知聖法,不學聖法;不去看善人,不知善人法,不學善人法。他視色為: ‘色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色’ 、 ‘色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色之中’ 。比丘們,這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稱為一個受色束縛、受內外束縛、不見彼岸、有生死、從此世走向他世的人。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識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識’ 、 ‘識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識之中’ 。比丘們,這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稱為一個受識束縛、受內外束縛、不見彼岸、有生死、從此世走向他世的人。
“比丘們,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常去看聖者,知聖法,善學聖法;常去看善人,知善人法,善學善人法。他視色為: ‘沒有色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色這回事’ 、 ‘沒有色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色之中這回事’ 。比丘們,這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稱為一個不受色束縛、不受內外束縛、看見彼岸的人。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 ‘沒有識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識這回事’ 、 ‘沒有識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識之中這回事’ 。比丘們,這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稱為一個不受識束縛、不受內外束縛、看見彼岸的人。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一一八.解脫之一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你們會視色為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嗎?”
“大德,不會。”
“比丘們,十分好!比丘們,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色。
……受……
……想……
……行……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你們會視識為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嗎?”
“大德,不會。”
“比丘們,十分好!比丘們,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識。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一一九.解脫之二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你們會視色為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嗎?”
“大德,是的。”
“比丘們,十分好!比丘們, ‘沒有我擁有色這回事’ 、 ‘沒有我是色這回事’ 、 ‘沒有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色。
……受……
……想……
……行……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你們會視識為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嗎?”
“大德,是的。”
“比丘們,十分好!比丘們, ‘沒有我擁有識這回事’ 、 ‘沒有我是識這回事’ 、 ‘沒有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應以正慧這樣來如實審視識。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一二零.結縛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結法和結縛。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結法?什麼是結縛呢?
“比丘們,色是一種結法,在那裏有愛著便會有結縛。
“受……
“想……
“行……
“識是一種結法,在那裏有愛著便會有結縛。
“比丘們,一種稱為結法,一種稱為結縛。”
一二一.執取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取法和執取。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什麼是取法?什麼是執取呢?
“比丘們,色是一種取法,在那裏有愛著便會有執取。
“受……
“想……
“行……
“識是一種取法,在那裏有愛著便會有執取。
“比丘們,一種稱為取法,一種稱為執取。”
一二二.戒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大拘絺羅尊者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大拘絺羅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賢友,一位具有戒行的比丘應要如理思維什麼法義呢?”
“拘絺羅賢友,一位具有戒行的比丘應要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什麼是五取蘊呢?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拘絺羅賢友,一位具有戒行的比丘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能取得須陀洹果。”
“舍利弗賢友,一位須陀洹比丘應要如理思維什麼法義呢?”
“拘絺羅賢友,一位須陀洹比丘也是應要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
“拘絺羅賢友,一位須陀洹比丘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能取得斯陀含果。”
“舍利弗賢友,一位斯陀含比丘應要如理思維什麼法義呢?”
“拘絺羅賢友,一位斯陀含比丘也是應要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
“拘絺羅賢友,一位斯陀含比丘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能取得阿那含果。”
“舍利弗賢友,一位阿那含比丘應要如理思維什麼法義呢?”
“拘絺羅賢友,一位阿那含比丘也是應要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
“拘絺羅賢友,一位阿那含比丘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能取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賢友,一位阿羅漢應要如理思維什麼法義呢?”
“拘絺羅賢友,一位阿羅漢也是應要如理思維五取蘊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
“拘絺羅賢友,一位阿羅漢勤修這種如理思維不是為了還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也不是為了提昇自己,而是為了當下安住在樂之中和帶來念和覺知。”
一二三.聞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大拘絺羅尊者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大拘絺羅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除了 “具有戒行” 改作 “多聞法義” 之外,其餘部份跟一二二經相同)……
一二四.劫波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劫波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知,什麼樣的見,才能在這個帶有心識的身體及外在所有事相之中都沒有我、我所、我慢的性向呢?”
“劫波,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對於各種受……
“對於各種想……
“對於各種行……
“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劫波,一個人要有這樣的知,這樣的見,才能在這個帶有心識的身體及外在所有事相之中都沒有我、我所、我慢的性向。”
一二五.劫波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劫波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知,什麼樣的見,才能在這個帶有心識的身體及外在所有事相之中遠離我、我所、我慢的性向,超越我慢而得寂靜和善解脫呢?”
“劫波,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之後他對色沒有執取而得解脫。
“對於各種受……
“對於各種想……
“對於各種行……
“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之後他對識沒有執取而得解脫。
“劫波,一個人要有這樣的知,這樣的見,才能在這個帶有心識的身體及外在所有事相之中遠離我、我所、我慢的性向,超越我慢而得寂靜和善解脫。”
第十二說法者品完
一二六.生法之一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是生法,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是滅法,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是生滅法。比丘,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那位比丘對他說: “大德,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是生法,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是滅法,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是生滅法。比丘,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二七.生法之二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大拘絺羅尊者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大拘絺羅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賢友,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是生法,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是滅法,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是生滅法。賢友,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二八.生法之三
“舍利弗賢友,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是生法,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是滅法,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是生滅法。賢友,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二九.味之一
“舍利弗賢友,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的味、患、離。賢友,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三零.味之二
“舍利弗賢友,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的味、患、離。賢友,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三一.集之一
“舍利弗賢友,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的集、滅、味、患、離。賢友,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三二.集之二
“舍利弗賢友,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的集、滅、味、患、離。賢友,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三三.拘絺羅之一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大拘絺羅尊者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大拘絺羅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大拘絺羅尊者說: “拘絺羅賢友,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的味、患、離。賢友,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大拘絺羅尊者說了這番話後,舍利弗尊者對他說: “拘絺羅賢友,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的味、患、離。賢友,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三四.拘絺羅之二
“拘絺羅賢友,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的集、滅、味、患、離。賢友,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大拘絺羅尊者說了這番話後,舍利弗尊者對他說: “拘絺羅賢友,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如實知道色、受、想、行、識的集、滅、味、患、離。賢友,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一三五.拘絺羅之三
“拘絺羅賢友,人們說 ‘無明,無明’ 。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知色、受、想、行、識,不知色、受、想、行、識集,不知色、受、想、行、識滅,不知色、受、想、行、識滅之道。賢友,這稱為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大拘絺羅尊者說了這番話後,舍利弗尊者對他說: “拘絺羅賢友,人們說 ‘明,明’ 。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能知色、受、想、行、識,能知色、受、想、行、識集,能知色、受、想、行、識滅,能知色、受、想、行、識滅之道。賢友,這稱為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第十三無明品完
一三六.火炭
“比丘們,色是火炭,受是火炭,想是火炭,行是火炭,識是火炭。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一三七.無常之一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常的東西的貪著。什麼東西是無常的呢?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受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想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行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識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常的東西的貪著。”
一三八.無常之二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常的東西的貪欲。什麼東西是無常的呢?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受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想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行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識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常的東西的貪欲。”
一三九.無常之三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常的東西的愛著。什麼東西是無常的呢?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受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想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行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識是無常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常的東西的愛著。”
一四零.苦之一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苦的東西的貪著。什麼東西是苦的呢?
“比丘們,色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受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想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行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識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苦的東西的貪著。”
一四一.苦之二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苦的東西的貪欲。什麼東西是苦的呢?
“比丘們,色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受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想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行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識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苦的東西的貪欲。”
一四二.苦之三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苦的東西的愛著。什麼東西是苦的呢?
“比丘們,色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受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想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行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識是苦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苦的東西的愛著。”
一四三.無我之一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我的東西的貪著。什麼東西是無我的呢?
“比丘們,色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受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想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行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識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著。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我的東西的貪著。”
一四四.無我之二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我的東西的貪欲。什麼東西是無我的呢?
“比丘們,色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受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想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行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識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貪欲。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我的東西的貪欲。”
一四五.無我之三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我的東西的愛著。什麼東西是無我的呢?
“比丘們,色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受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想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行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識是無我的,你們應要捨棄對它的愛著。
“比丘們,你們應要捨棄對各種無我的東西的愛著。”
一四六.離苦的人之一
“比丘們,一個有敬信而出家的人這樣跟隨法義:時常安住在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之中。
“當他時常安住在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之中的時候,便會遍知色、遍知受、遍知想、遍知行、遍知識。
“當他遍知色、遍知受、遍知想、遍知行、遍知識的時候,便能從色解脫出來、從受解脫出來、從想解脫出來、從行解脫出來、從識解脫出來,從生、老、死、憂、悲、苦、惱、哀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一四七.離苦的人之二
“比丘們,一個有敬信而出家的人這樣跟隨法義:持續觀察色無常、持續觀察受無常、持續觀察想無常、持續觀察行無常、持續觀察識無常。
“當他持續觀察色無常、持續觀察受無常、持續觀察想無常、持續觀察行無常、持續觀察識無常的時候,便會遍知色、遍知受、遍知想、遍知行、遍知識。
“當他遍知色、遍知受、遍知想、遍知行、遍知識的時候,便能從色解脫出來、從受解脫出來、從想解脫出來、從行解脫出來、從識解脫出來,從生、老、死、憂、悲、苦、惱、哀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一四八.離苦的人之三
“比丘們,一個有敬信而出家的人這樣跟隨法義:持續觀察色無我、持續觀察受無我、持續觀察想無我、持續觀察行無我、持續觀察識無我。
“當他持續觀察色無我、持續觀察受無我、持續觀察想無我、持續觀察行無我、持續觀察識無我的時候,便會遍知色、遍知受、遍知想、遍知行、遍知識。
“當他遍知色、遍知受、遍知想、遍知行、遍知識的時候,便能從色解脫出來、從受解脫出來、從想解脫出來、從行解脫出來、從識解脫出來,從生、老、死、憂、悲、苦、惱、哀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第十四火炭品完
一四九.內在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會令內在生起苦和樂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比丘們,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會令內在生起苦和樂。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色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內在生起苦和樂呢?”
“大德,不會。”
……受……
……想……
……行……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內在生起苦和樂呢?”
“大德,不會。”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一五零.我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視這些東西為 ‘我擁有這些東西’ 、 ‘我是這些東西’ 、 ‘這些東西是一個實我’ 呢……(這篇經文以至一五六經除了譯出來的經文之外,其餘部份跟一四九經相同)……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視色、受、想、行、識為: ‘我擁有色、受、想、行、識’ 、 ‘我是色、受、想、行、識’ 、 ‘色、受、想、行、識是一個實我’ ……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視這些東西為 ‘我擁有這些東西’ 、 ‘我是這些東西’ 、 ‘這些東西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
一五一.實我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這種常見: ‘世間是我;自身是我;我死了之後是常、牢固、恆久、不變壞法,能恆久一直保持下去。’ 呢……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這種常見: ‘世間是我;自身是我;我死了之後是常、牢固、恆久、不變壞法,能恆久一直保持下去。’ ……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這種常見: ‘世間是我;自身是我;我死了之後是常、牢固、恆久、不變壞法,能恆久一直保持下去。’ 呢?”
“大德,不會。” ……
一五二.斷滅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這種斷見: ‘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3呢……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這種斷見: ‘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這種斷見: ‘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呢?”
“大德,不會。” ……
一五三.邪見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邪見呢……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邪見……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邪見呢?”
“大德,不會。” ……
一五四.身見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身見呢……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身見……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身見呢?”
“大德,不會。” ……
一五五.我見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我見呢……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我見……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我見呢?”
“大德,不會。” ……
一五六.困窘之一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呢……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呢?”
“大德,不會。” ……
一五七.困窘之二
“比丘們,有什麼東西出現,對什麼東西執取,受什麼東西困窘,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愛著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比丘們,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有色、受、想、行、識出現,對色、受、想、行、識執取,受色、受、想、行、識困窘,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愛著。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色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愛著呢?”
“大德,不會。”
……受……
……想……
……行……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不執取無常、苦、變壞法的東西,會不會令人生起結縛、困窘、束縛、愛著呢?”
“大德,不會。”
“比丘們,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一五八.阿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如果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之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阿難,你認為怎樣,色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色,視為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受……
……想……
……行……
“阿難,你認為怎樣,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大德,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大德,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識,視為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對於各種受……
“對於各種想……
“對於各種行……
“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阿難,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第十五見品完
-----------------------------------------------------
1 在《相應部》的註釋《精義顯揚》中提到,車匿尊者初時是不喜歡 “無我” 的教義的,他雖然知道佛法說無我,但他心想,若五蘊無我,那麼他的 “自我” 究竟是什麼。其次,若採納無我的教說,他的 “自我” 便會斷滅,他的 “自我” 便會失去。
因為車匿尊者是一個我執很重的人,加上帶有常見、斷見、實有、實無等邊見,所以阿難尊者為他解說十二緣起的法義,首先使他避開邊見,然後從 “苦與苦的止息” 這個角度來見法。
2 在註釋中提到,勸世圖(caraṇa-citta)是婆羅門教數論派(sankhya)的一種教化方式。他們繪畫多種有關善惡業招感善惡報的圖畫,讓人看後受持於心,以勸人行善。
3 這裏應是跟《八十一.波利梨耶》一樣,是原文的脫漏。見該經的註一。
留言列表